歸尾 陳皮 白術 人參 茯苓 白芍 川芎(各三錢) 甘草(五分,炙)上分四帖,水三盞,煎取一盞,下縮砂末一錢五分,五靈脂一錢。
〔《大》〕治婦人服草藥,胎墮腹痛。用白扁豆少許,去皮為末,米飲調服方寸匕。或濃煎亦可。
阿膠散 治妊娠或因傾仆,或因毒藥,胎動不安,腰痛腹滿,或有所下,或胎上搶心,短氣。
熟地(二兩) 白芍 艾葉 當歸 甘草 阿膠 黃 (各一兩) 一方有川芎。
上 咀,每服半兩,姜三片,棗一枚,同煎,溫服無時。
治妊娠偶有所傷,胎動不安,疼痛不可忍。縮砂不以多少,和皮炒黑色,一方用仁置熨斗內,略炒為細末,熱酒調下二錢。不飲酒者,米飲調下。覺腹中熱則胎已安矣,此方極效。
奪命丸 治婦人小產下血,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唇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出,或食惡物,或誤服草藥,傷動胎氣,下血不止。胎尚未損,服之可安;已死,服之可下;若胎腐爛腹中危甚者,立可取出。此方的系異人傳授,至妙。(此即仲景茯苓桂枝丸,但用淡醋湯嚼下不同耳。方即牡丹、茯苓、桂枝、桃仁、赤芍藥等分是也,丹溪亦稱妙。)
胎前癥
妊病可下胎斷胎
〔《大》〕治妊娠母因疾病,胎不能安,可下之。取七月七日法面四兩,水二大盞,煎取一盞三分,綿濾去渣,分溫三服,立下。又方,大曲五升,清酒一斗,煮二沸,去渣,分五帖,隔宿勿食,但再服,其子如糜,母無疾苦。(《千金》不傳,妙。)又方,麥 一升,為末,和水煮二升服之即下,神效。又方,附子二枚,為末,以醇苦酒和涂右足,去之大良。又方,取雞子一枚,以三指撮鹽放雞子中,服之立出。
〔丹〕斷子法。
用白面曲一升,無灰酒五升,打作糊,煮二升半,用絹帛濾去渣,作三服。候前月經將來日晚下吃一服,次日五更吃一服,天明吃一服,月經即行,終身絕子。
〔《大》〕斷產驗方。故蠶紙方圓一尺,燒為末,酒飲調服,終身不復懷孕。又方,油煎水銀,空心服,如棗核大一丸,永斷,不損人。
胎前癥
胎自墮
〔丹〕陽施陰化,胎孕乃成。血氣虛損,不足營養,其胎自墮。或勞怒傷情,內火便動,亦能墮胎。
推原其本,皆因于熱,火能消物,造化自然。《病源》乃謂風冷傷于子藏而墮,此未得病情者也。
予見賈氏婦,但有孕,至三月左右必墮,診其脈左手大而無力,重取則澀,知其血少也。以其妙年,只補中氣,使血自榮。時正夏初,教以濃煎白術湯下黃芩末一錢,服三四十帖,遂得保全其生。因而思之,墮因內熱而虛者,于理為多。曰熱曰虛,當分輕重,蓋孕至三月,正屬相火,所以易墮。不然,何以黃芩、熟艾、阿膠等為安胎妙藥耶?好生之工,幸無輕視。
〔《大》〕治妊娠懷胎數落而不結實。
甘草 黃 人參 白術 川芎 熟地 吳茱萸(各等分)上為末,空心,溫酒調二錢。忌菘菜桃李雀肉醋物。(按丹溪論皆是虛熱,而無寒者,今姑存此一方,以俟施之于千百而一者也。)醋附丸治數墮胎。(方見血崩。)妊子不成,時時墮胎,后漏下五色,疼痛。灸胞門。(關門左邊二寸名胞門,右邊二寸名子戶。)
胎前癥
十月未足欲產過期不產
〔《大》〕婦人懷胎,有七月八月而產者,有至九月十月而產者,有經一年二年乃至四年而后產者,各根據后法治。
知母丸 治十月未足,而痛如欲產,兼治產難及子煩。
用知母一味為細末,煉蜜丸如雞豆大。溫酒嚼下,日三服。丸如桐子大,飲下二十丸。
治妊娠月數未足,而似欲產腹痛者。
槐子 蒲黃(等分)上為末,蜜丸如桐子大。溫酒下二十丸。以痛止為度。
又方 蒲黃如棗核大,篩過,以井花水調服。
〔《千》〕日月未足而欲產者,搗菖蒲根汁一二升灌喉中。(本草云∶菖蒲治胎動不安下血。)〔羅〕治婦過月不產方。
四物湯 香附 桃仁 枳殼 縮砂 紫蘇 水煎服,即生。
胎前癥
難產縮胎法
〔丹〕世之難產者,往往見于郁悶安佚之人,富貴豢養之家,若貧賤辛苦者無有也。古方書止有瘦胎飲一論,而其方為湖陽公主作也,實非極至之言。何者?見其有用此方者,其難自若。予表妹苦于難產,后遇胎孕,則觸而去之,予甚憫焉。視其形,惟勤于針指,構思旬日,忽自悟曰∶此正與湖陽公主相反。彼奉養之人,其氣必實,耗其氣使平和,故易產,今形肥知其氣虛,久坐知其不運,必氣愈弱,兒在胞胎,因母氣不能自運耳,當補其母之氣,則兒健易產矣。令其有孕,至五六個月來告,遂于《大全》方紫蘇飲加補氣藥與數十帖,因得男而甚快。后遂以此方隨母形色性稟,參時令加減與之,無不應者,因名其方曰達生散。
縮胎飲(即達生散。)大腹皮(三錢) 人參 陳皮 紫蘇莖葉(各五分) 歸身尾 白芍 白術(各一錢) 甘草(二錢,炙)黃楊樹腦(七個) 或加枳殼、縮砂、青蔥五葉。
上作一帖,吞下益母丸。臨月得二十服,易生產,后無病。
按丹溪云∶難產、死胎,此血氣滯病也,蓋此方補中行滯。春,加川芎。氣虛,倍參、術。氣實,倍香附、陳皮。血虛,加當歸、地黃。形實,倍紫蘇。性急,加黃連。熱急,加黃芩。濕痰,加滑石、半夏。食積,加山楂。食后易饑,加黃楊腦。腹痛,加木香、官桂、黃芩。冬不用芩。
黑神丸 一名催生丸,一名益母丸。
用益母草研末,粥丸。治婦人臨月,一日三次服之,用縮砂飲送下,能催生易產。產后服能生新血去舊血。只以白湯送下,虛者煎白術、人參、陳皮湯送下。
縮胎丸 八九個月用之。
黃芩(夏一兩,秋七錢,冬半兩。炒) 白術(二兩) 茯苓(七錢半) 陳皮(三兩)上末,粥丸桐子大。
又方 候九個月用之。
黃芩(一兩,宜熱藥不宜涼藥,怯人減半) 枳殼(炒,七錢半) 滑石(七錢五分,臨月十日前,小便多時,加此一味) 白術(一兩)上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熱湯下。
〔《保》〕 束胎丸白術 枳殼(各等分)上燒餅為丸桐子大。入月一日食前五十丸,水下服之,至產已。
〔《本》〕滑胎枳殼散枳殼 甘草(各二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百沸湯點服,空心食前,日三服。凡懷孕六七月以上,即服,令兒易生。
初生胎少黑,一百日肉漸變白。此孫真人滑胎易產方,抑陽降氣,為眾方之冠也。
妊娠,治沖任脈虛,補血安胎,內補丸。
熟地(二兩) 當歸(一兩,微炒)上細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下。上三方諸集皆載,在人用之如何耳。大率婦人妊娠,唯在抑陽助陰。《素問》云∶陰搏陽別,謂之有子。蓋關前為陽,關后為陰,尺中之脈,按之搏手不絕者,妊身也。婦人平居,陽氣微盛無害,及其妊子,則方閉經隧以養胎,若陽氣盛搏之,則經脈妄行,胎乃不固。《素問》所謂陰虛陽搏,謂之崩也。抑陽助陰之方甚多,然胎前藥唯惡群隊,若陰陽交雜,別生他病。唯是枳殼散所以抑陽,四物湯所以助陰故爾。枳殼散差寒,若早服之,恐有胎寒腹痛之疾。
以內補丸佐之,則陽不至強,陰不至弱,陰陽調勻,有益胎孕,此前人未常論及。
〔《本》〕榆白皮焙干為末,婦人妊娠臨月,日三服方寸匕,令產極易,產下兒身皆涂之,信有效。
胎前癥
臨產坐草法
〔《脈訣》〕欲產之婦脈離經,沉細而滑也同名。夜半覺時應分誕,來辰日午定知生。(《難經》云∶脈一呼三至曰離經,一呼一至曰離經。《脈經》云∶婦人欲產,其脈離經,夜半覺,日中則生也。)身重體熱寒又頻,舌下之脈黑復青,及舌上冷子當死,腹中須遣母歸冥。面赤舌青細尋看,母活子死定難應;唇舌俱青沫又出,子母俱死總高 ;面青舌赤沫出頻,母死子活定知真。不信若能看應驗,尋之賢哲不虛陳。
〔《大》〕十產論 一曰正產者,婦人懷胎,十月滿足,忽腰腹作陣疼痛,相次胎氣頓陷,至于臍腹,痛極,乃至腰間重痛,谷道挺迸,繼之漿破血出,兒子遂生,此名正產。
二曰傷產者,婦人懷胎,未產一月以前,忽然臍腹痛疼,有如欲產,仍卻無事,是名試月,非正產也。但一切產母未有正產之候,即不可令人抱腰,亦不可令產母妄亂用力。若兒身未順,才方轉動,便教產母虛亂用力,使兒子錯落,忽橫忽倒,不能正生,皆緣產母用力于未當用力之所致也。直待兒子身順,臨逼門戶,方始用力一送,令兒下生。此名傷產。
上傷產一法,最為切要,慎勿輕忽也。凡十月未足,臨產腹痛,或作或止,或痛不甚者,名曰弄痛,非正產之候。或腹雖痛甚而腰不甚者,非正產之候。胎高未陷下者,非正產之候。谷道未挺迸者,非正產之候。水漿未破血未出者,非正產之候。漿血雖出而腹不痛者,非正產之候。凡未有正產候,且令扶行熟忍,如行不得,或憑物坐之,或安臥之,或服安胎藥一二服得安即止,慎勿妄服催生藥餌。
愴惶,致令產母憂恐而挫其志,務要產母寬心存養調停,亦令坐婆先說解諭之。如覺心中煩悶,可取白蜜一匙,新汲水調下,切勿妄亂用力,先困其母。直待子逼門戶,腰重痛極,眼中如火,谷道挺迸時,是正產候,方可用力,并服催生藥也。予男婦于未產一月以前,腰腹俱痛,全似將產,其痛至甚,但遇巳牌稍止。如此者將十余日,計無所出,因閱此條遂與安胎藥,加參、術數服,間與肉味養之,由是平復不痛。又二十余日,始產一男。是時若妄動亂用力,并服催生等藥,立見危亡矣。
三曰催產者,若婦欲產,漿破血下,已見是正產候,但卻未生,即可服催生藥以催之。忽有經及數日,產母困苦,亦可服藥助產母之正氣,令兒速生,此名催生。
四曰凍產者,冬月天冷,產母經血得冷則凝,以致兒子不能生下,此害最深。若冬月產者,下部不可脫去綿衣,并不可坐臥寒處。當滿房著火,常有暖氣。令產母背身向火,令臍下腿膝間常暖,血得熱則流散,使兒易生,此名凍產。
五曰熱產者,盛夏之月,產婦要溫涼得所,不可恣意取涼,傷損胎氣。亦不可人多,熱氣逼襲產母,使產母血沸,而有發熱,頭痛,面赤,昏昏如醉,乃至不知人事,此名熱產。
六曰橫產者,兒先露手,或先露臂,此由產母未當用力而用之過也。兒身未順,用力一逼,遂至身橫不能生下,當令產母安然仰臥,后令看生之人,先推其手令入直上,漸漸逼身,以中指摩其肩,推上而正之,或以指攀其耳而正之。須是產母仰臥,然后推兒徐徐正之。候其身正,煎催生藥一盞,吃了方可用力,令兒下生,此名橫產。
七曰倒產者,產母胎氣不足,關鍵不牢,用力太早,致令兒子不能回轉,便直下,先露其足。當令產母仰臥,令看生之人,推其足入去,不可令產母用分毫力,亦不得驚恐,使兒自順云。
八曰偏產者,兒身未正,產母用力一逼,致令兒頭偏拄左腿,或偏拄右腿,故頭雖露,偏拄一畔,不能生下。當令產母仰臥,次令看生之人輕輕推兒近上,以手正其頭,令兒頭頂端正,然后令產母用力一送,即便生下。若是小兒頭后骨偏拄谷道,只露其額,當令看生之人以綿衣炙溫裹手,于谷道外方輕輕推兒頭令正,便令產母用力送兒生也,此名偏產。
九曰礙產者,兒身已順而露正頂,不能生下。蓋因兒身回轉,肚帶攀其肩,以此露正頂而不能生。
當令產母仰臥,令看生之人輕推兒近上,徐徐引手,以中指按兒肩下,撥其肚帶,仍須候兒身正順,方令產母用力一送,使兒生下,此名礙產。
上橫產、倒產、偏產、礙產四法,若看生之人非精良妙手,不可根據用此法,恐恣其愚以傷人命也。
按倒產者,今世往往隨其倒足生下,并無后患,子母雙全,不必根據推足上之法亦可。又礙產者,往往肚帶有纏在兒頂上,而兒頭自出在產門外,看生之人,以手撥其肚帶,從兒頭頂過而下之者,又有肚帶纏在頂上一匝,而兒與胞衣自然同下者,皆無妨。不必以此礙產法入產門里撥下之也。
十曰坐產者,言欲臨產時,高處系一手巾,令產母以手攀之,輕輕屈足坐身,令兒生下,非坐在物上也,此名坐產。
十一曰盤腸產者,趙都運恭人,每產則大腸先出,然后產子,產后其腸不收,甚以為苦,名曰盤腸產。醫不能療。偶在建昌,得一坐婆施一法而收之,其法以醋半盞,新汲冷水七分,調停 產母面,每 一縮,三收盡,此良法也。
〔丹〕產后腸不收。香油五斤,煎熱盛盆,俟溫,坐油盆中,約一頓食時,以皂角末吹入鼻中,嚏作立上,妙。(《斗門》)〔《大》〕半夏為末,搐鼻中,則腸上矣。又方。以大紙捻蘸香油,點燈吹滅,以煙熏產母鼻中,腸即上矣。又方,以蓖麻子十四粒,去殼,研如膏,貼產母頭頂中心,腸上,即減去。
胎前癥
催生法
〔《大》〕大凡生產,自有時候。未見時候,切不可強服催生滑胎等藥,或勢不得已,則服之。又云;切不可坐草,及令坐婆亂下手。(凡催生藥,必候腰痛甚,胎陷下,漿血破,方可服。)〔丹〕催生只用佛手散,最穩當,又效捷。(方見婦人通論,即芎歸湯。)催生如圣散黃蜀葵子小半合,一方二錢重,研爛,以酒濾去渣,溫服,神妙。或漏血胎干難產痛極者,并進三服。
良久,腹中氣寬,胎滑即產。須見正產候,方可服之。歌曰∶黃葵子炒七十粒,細研酒調濟君急,若遇臨危產難時,免得全家俱哭泣。
〔丹〕又方 以香油、白蜜、小便和勻,各半盞,調益母草末服。
一方 止用油、蜜、小便,能下難產。
〔《秘錄》〕治橫產不得出。車前子末,酒服二錢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