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4章

  • 醫學綱目
  • 佚名
  • 4946字
  • 2015-12-26 17:01:30

〔《脈》〕婦人懷胎,一月之時足厥陰脈養,二月足少陽脈養,三月手心主脈養,四月手少陽脈養,五月足太陰脈養,六月足陽明脈養,七月手太陰脈養,八月手陽明脈養,九月足少陰脈養,十月足太陽脈養。諸陰陽各養三十日活兒。手太陽少陰不養者,下主月水,上為乳汁,活兒養母。懷娠者不可灸刺其經,必墮胎。(陳氏《大全》論云∶足厥陰肝脈也,足少陽膽脈也,四時之令始于春木,故十二經云胎養始于肝膽而在一月二月。手心主心胞絡脈也,手少陽三焦脈也,屬火而旺夏,所以養胎在三月四月。足太陰脾脈也,足陽明胃脈也,足陽明屬土而旺長夏,所以養胎在五月六月。手太陰肺脈也,手陽明大腸脈也,足少陰腎脈也,足太陽膀胱脈也,屬金水而旺秋冬,所以養胎在七月八月九月十月。)

胎前癥

惡阻

惡阻,謂嘔吐惡心,頭眩,惡食擇食是也。

〔《素》〕帝曰∶何以知懷子之且生也?岐伯曰∶身體有病,而無邪脈也。(腹中論)〔《大》〕妊娠稟受怯弱,便有阻病。其狀顏色如故,脈息和順,但覺肢體沉重,頭目昏眩,擇食,惡聞食氣,好食咸酸,甚者或作寒熱,心中憤悶,嘔吐痰水,恍惚不能支持,巢氏謂之惡阻,但癥有輕重耳。

〔仲〕婦人得平脈,陰脈小弱,其人渴不能食,無寒熱,名妊娠,桂枝湯主之。于法六十日當有此證,設有醫治逆者,卻一月。加吐下者,則絕之。

上絕之者,謂絕止醫治,候其自安也。子常治一二婦阻病吐,愈治愈逆,因思此仲景絕之之旨,遂停藥,月余自安,真大哉圣賢之言也。

〔丹〕惡阻即從痰治,多用二陳湯。

〔羅〕半夏茯苓湯 治妊娠惡阻,嘔吐心煩,頭目眩暈,惡聞食氣,好食酸咸,多臥少起,百節煩疼,羸瘦有痰,胎孕不牢。

半夏(洗,一兩二錢半) 赤茯苓 熟地(各七錢半) 橘紅 旋復花(《千金方》無旋復花,有細辛、紫蘇) 人參 芍藥 川芎 桔梗 甘草(各半兩)上 咀,每服五錢,姜七片,水煎,空心,兼服茯苓丸。若有客熱煩渴口瘡,去橘紅、細辛,加前胡、知母七錢半。若腹冷下利,去地黃,加炒桂心半兩。若胃中虛熱,大便秘,小便赤澀,加大黃七錢半,去地黃,加黃芩二錢五分。

茯苓丸 治妊娠阻病,心中煩悶,吐痰眩暈。先服半夏茯苓湯兩劑,后服此藥。

赤茯苓 人參 桂心 干姜 半夏(湯泡七次,炒黃) 橘皮(各一兩) 白術 葛根 甘草 枳殼(各二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飲下,日三服。一方加麥門冬,《肘后》加五味子。

〔仲〕妊娠嘔吐不止者,干姜人參半夏丸主之。

干姜 人參 半夏上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丸。如桐子大。飲服十丸,日三服。(《大全方》論半夏動胎而不用,今仲景豈獨不知此而用于此方乎?予治妊阻病累用半夏,未嘗動胎也。經云∶有故無殞是也。)〔《大》〕治惡阻,吐清水甚,害十余日粥漿不入者。

白術(一兩) 人參(半兩) 丁香(二錢半) 甘草(一錢)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鐘,姜五片,煎至七分,溫服。

歸原散 治妊娠惡阻,嘔吐不止,頭痛,全不入食,服諸藥無效。

人參 甘草 川芎 當歸 芍藥 丁香(各半兩) 白茯苓 白術 陳皮(各一兩半) 桔梗(炒)枳殼(炒。各二錢半) 半夏(洗,炒黃,一兩)上 咀,每服三錢,生姜五片,棗一枚,水同煎人參橘皮湯 治阻病嘔吐痰水。

人參 橘皮 白術 麥門冬(去心。各一兩) 甘草(三錢) 濃樸(制) 白茯苓(各五錢)上為粗末,每四錢加淡竹茹彈子大,生姜三片,水同煎。

治 妊娠惡阻,嘔吐不下食。

青竹茹 橘皮(各二兩) 生姜 茯苓(各四兩) 半夏(五兩)上細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去渣,分三服。

治 妊娠嘔吐不食,兼吐痰水。

生蘆根(七分) 橘紅(四分) 生姜(六分) 檳榔(二分)上切,以水二盞,煎七分,空心,熱服。

治 妊娠惡食,心中煩憒熱悶,嘔吐。

青竹茹 麥門冬(各三兩) 前胡(二兩) 橘皮(一兩) 蘆根(一握)上切細,以水一大升,煮半升,去渣,分兩服,食前。

安胎飲 治妊娠惡阻,心中憒悶,頭重目眩,嘔逆不食,或胎動不安,腰腹疼痛。

甘草 茯苓 當歸 熟地 川芎 地榆 白術 黃 白芍藥 半夏(泡七次,炒) 阿膠(炒。

各等分)上 咀,每服三錢,生姜四片,水同煎。

一婦人孕三月,吐痰水并飲食,每日寅卯作,作時覺少腹有氣沖上,然后膈滿而吐,面赤微躁,頭眩,臥不起床,四肢疼,微渴。此肝火挾沖脈之火沖上也。一日甚,一日輕,脈和,右寸洪大,百藥不效者將二月。予男病,偶用沉香磨水化抱龍丸,一服膈寬氣不上沖,二三服吐止眩減,食進而安。又應氏婦得胎七月,嘈雜吐食,脈壅,心下滿塞,氣攻背,兩肘皆痛,要人不住手以熱物摩熨,得吐稍疏,脈洪大。

黃芩(二錢半,炒) 黃連(一錢,炒) 白術 半夏(各二錢) 甘草(炙) 縮砂(各五分)陳皮 當歸 山梔 枳殼(炒) 香附 人參 蒼術(各一錢) 茯苓(一錢半) 生姜(七片)服二帖后,嘈雜吐止,心滿塞退,但于夜間背肘痛,用摩熨,遂與抱龍丸化服,其疾如失。

〔丹〕一婦人年近三十,懷孕兩月,病嘔吐頭眩,自覺不可禁持,以人參、白術、川芎、陳皮、茯苓等藥服五七日,愈覺沉重。召予脈之,兩手弦,左為甚而且弱。予曰∶此是惡阻,病必怒氣所激。問之果然。肝氣既逆,又挾胎氣,參、術之補,大非所宜。教以時用茯苓湯下抑青丸二十四粒,五帖,自覺稍安。診其脈略有數狀,自言口干苦,稍食粥則口酸。予意其為膈間滯氣未盡行,教全以川芎、陳皮、山梔、茯苓、生姜煎湯,下抑青丸十五粒。十余帖,余證皆平。但食及常時之半,食后覺口酸,不食覺易饑。予謂肝熱未平,則以白湯下抑青丸二十粒,二十日而安。予又脈之,見其兩手脈雖和平,而左手弱甚,此胎必墮,此時肝氣既平,參術可用矣。遂用始初參、術等藥補之,預防墮胎以后之虛。服之一月,胎自墮,卻得平穩無事。抑青丸一味,黃連為丸是也。

胎前癥

妊娠經來

〔《脈》〕婦人經月下,但為微少,師脈之,反言有軀,其后審然,其脈何類?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陰陽俱平,榮衛調和,按之滑,浮之則輕,陽明少陰各如經法,身反灑淅,不欲食飲,頭痛心亂,嘔噦欲吐,呼則微數,吸則不驚,陽多氣溢,陰滑氣盛,滑則多實,六經養成,所以月見。陰見陽精,汁凝胞散,散者損墮。設復陽盛,雙妊二胎。今陽不足,故令激經也。(滑脈主血有余,今經又少,故知孕也。)

胎前癥

胎漏下血

〔丹〕胎漏因氣虛,因血虛,因血熱。

〔仲〕師曰∶婦人有漏下者,有半產后因續下血都不絕者,有妊娠下血者。假令妊娠腹中痛,為胞阻,芎歸膠艾湯主之。(方見血崩。)〔梅〕治胎動下血,心腹疼,死生不知,服此湯活即安,死即下。此即催生佛手散,方見跌撲傷胎。(即當歸、川芎等分為散也。)妊娠無故,卒下血不止。取阿膠三兩,炙,搗末,酒一升半,煎令消,一服愈。

〔羅〕立圣散 治妊娠下血不止。

雞肝三個,用酒一升,煮熟共食之。大效。

〔《保》〕治胎漏,二黃散。

生地、熟地等分,銼,水三盞,煎半干,去渣服。

〔梅〕治胎下血。阿膠二兩,搗末,生地半斤,搗取汁,以清酒三升,絞汁,分三服。

〔《大》〕治胎漏下血不止,胞干即死,宜急治之。

生地汁(一升) 陳酒(五合)上同煎三五沸,溫三服,以止為度。

〔《保》〕治婦人胎漏下血,及因事下血,枳殼湯。

枳殼 黃芩(各半兩) 白術(一兩)上粗末,每七錢,水一盞,煎七分,食前服。

〔丹〕婦人年二十余,三個月孕,發瘧疾后淡血水下,腹滿口渴。

白芍 白術 茯苓(一錢) 黃芩 歸尾 川芎 陳皮(五分)東陽婦人,三十五歲,孕八九個月,漏胎不止,胎比前時稍覺收小,血色微紫有塊,食減平時三之一,腹微疼,無情緒。

人參 白術(炒) 白芍(一錢) 陳皮 川芎 茯苓 縮砂 大腹皮(三分) 木連藤(七葉)同煎,食前下三圣丸五十粒。

〔仲〕婦人宿有 病,經斷來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 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下血者,后斷三月, 也。所以血不止者,其 不去故也。當下其 ,桂枝茯苓丸主之。(凡胎動多在當臍,今動在臍上,故知是 也。)桂枝 茯苓 牡丹(去心) 桃仁(去皮尖) 芍藥(各等分)上五味,末之,煉蜜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本》〕治胎下血不止。取桃樹上干不落桃子,燒灰,和水服瘥。(本草云∶桃奴破血,又治伏梁積氣。)

胎前癥

胎漏黃汁下或如豆汁

〔《大》〕治妊娠忽然下黃汁如膠,或如豆汁,胎動腹痛。

粳米(五升) 黃 (六兩)上以水七升,煎取二升,分為四服。

〔梅〕銀苧酒 治妊娠下黃汁,或如赤豆汁。

苧根(去黑皮,切) 銀(一斤)上水九升,煎取四升,每服入酒半升,或一升,煎分二次服。

〔《脈》〕婦人懷軀六月七月,暴下斗余水,其胎必倚而墮,此非時孤漿預下故也。(胎漏,徐徐下水。

今暴下而多,故知墮胎也。)

胎前癥

胎動不安

〔《大》〕妊娠胎動不安者,由沖任經虛,受胎不實也。亦有飲酒房室過度,損動不安者;有誤擊,觸而胎動者;有喜怒,氣宇不舒,傷于心肝,觸動血脈者;有信醫宜服暖補,反為藥所害者;有因母病而胎動者,但治母病,其胎自安;有胎不堅固,動及母疾,但當安胎,其母自愈。

永固孕丸地黃 川芎 黃芩(各五分) 歸身尾 人參 白芍 陳皮(各一錢) 白術(一錢半) 甘草(三錢)黃柏(些) 桑上羊食藤(七葉,圓者) 糯米(半升)上 咀,煎服。

〔仲〕妊娠宜常服,當歸散主之。

當歸 黃芩 芍藥 芎 (各一兩) 白術(半斤)上五味,杵為散,酒飲服方寸匕,日再服。妊娠常服即易產,胎無苦疾。產后百病悉主之。

妊娠養胎,白術散主之。

白術 芎 (各四錢) 蜀椒(三錢,去汗) 牡蠣( ,二分)上四味,杵為散,酒服一錢匕,日三服,夜一服。但苦痛,加芍藥;心下毒痛,倍加芎 ;心煩痛,吐不能飲食,加細辛一兩,半夏大者二十枚;服后若嘔,以醋醬水服之,后不解者,小麥汁飲之;以后渴者,大麥粥服之。病雖愈,服之勿置。

〔《肘》〕胎動不安。取苧根如足大指者一尺,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渣服。(一方有生姜五片。丹溪云∶苧根大能補陰而行滯血。)〔《大》〕銀苧酒(方見前胎漏條。)治胎動不安。好銀煮水,著蔥白作羹,食之佳。

治妊娠二三月,上至八九個月,胎動不安,腹痛,已有所下方。

艾葉 阿膠(炒) 當歸 川芎(各三兩) 甘草(一兩)上細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內膠令烊,分三服,日三。

〔云〕立效散 治婦人胎動不安,如重物所墜,冷如冰。(即佛手散,方見眩門。)〔《大》〕縮砂散 治胎動不安,墮在須臾者,神效。(方見毒物傷胎。)

胎前癥

胎上逼心

〔《本》紫蘇飲 治妊娠胎氣不和,懷胎近上,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兼治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

紫蘇莖葉(一兩) 大腹皮 人參 川芎 陳皮 白芍(各半兩) 當歸(三分) 甘草(一分)上細銼,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盞半,生姜四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服。

曾有累日婦人產不下,服遍催生藥不驗。予曰∶此必坐草太早,心懷下一點懼,氣結而不行,然非不順也。

《素問》云∶恐則氣下。蓋恐則精神怯,怯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氣乃不行矣。得此藥一服便產。及婦人六七月子懸者,予用此數數有驗,不十服,胎便近下。陳良甫云∶治一婦有孕七個月,遠歸,忽然胎上沖心而痛,坐臥不安,兩醫治之無效,遂說胎已死矣。用蓖麻子研爛,加麝香調貼臍中以下之,命在垂亡。

召陳診視,兩尺脈絕,他脈平和。陳問二醫作何證治之,答曰∶死胎也。陳曰∶何以知之?兩尺脈沉絕,以此知之。陳曰∶此說出在何經?二醫無答。陳曰∶此子懸也,若是胎死,卻有辨處,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吐沫,母死子活;唇口俱青,母子俱死。今面不赤,口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逼心,宜以紫蘇飲子治之,至十服而胎遂下矣。

〔《大》〕治胎上逼心煩悶方,并治胎動困篤。用蔥白二七莖,濃煮汁飲之,若胎未死即安,已死即出。未效,再服。(此方神妙,脈浮滑者宜之。本草云∶蔥白,通陽氣安胎。)〔《秘錄》〕胎動上迫心痛。取艾葉如雞子大,以頭醋四升,煎取二升,分溫服。治胎上逼心,熱痛下血。神曲半斤,搗碎,和熟水絞取汁三鐘,無時溫服,止。

〔《大》〕治妊娠遍身痛,或沖心欲死,不能飲食。

白術(五兩) 黃芩(二兩) 芍藥(四兩)上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作三服,緣胎有水致痛,兼易產。

胎前癥

跌撲傷胎毒藥傷胎

〔《本》〕佛手散 治婦人妊娠六七月,因事筑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已,口噤不絕。

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又治血上沖心,腹滿悶者,如湯沃雪,此藥催生神效。

(方見眩。即當歸、川芎等分為散,口噤灌之。)〔《大》〕治胎忽因倒地,舉動擎重促損,腹中不安,子死。以川芎末酒服方寸匕,須臾二三服,出。

治妊娠從高墜下,腹中下血煩悶。

生地 益母草(各一兩) 當歸 黃 (各半兩)上 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姜四片,煎至六分,去渣,無時服。

〔丹〕婦人因閃挫傷胎,肚疼血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峨边| 祁东县| 栾城县| 和硕县| 大方县| 阿合奇县| 恩施市| 潞西市| 龙陵县| 阳信县| 鲁甸县| 盐城市| 上饶市| 白沙| 西乌| 承德县| 达拉特旗| 兴国县| 嵊州市| 淮安市| 微山县| 蒲城县| 兰考县| 铁岭县| 合川市| 襄樊市| 肃北| 萝北县| 疏附县| 大邑县| 百色市| 张家口市| 台北县| 乐清市| 通渭县| 金华市| 烟台市| 卢龙县| 扬州市| 琼海市| 措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