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7章

  • 醫學綱目
  • 佚名
  • 4955字
  • 2015-12-26 17:01:30

白云許先生,始因飲食作痰成脾疼,后累因觸冒風雪,腿骨作疼,眾皆以脾疼、骨疼為寒,雜進黃牙 丹等藥雜治。十余年間,艾灸數萬計,或似有效,及至病再作,反覺加重。至五十一歲時,又冒雪乘船而病愈加,至坐則不能起,扶起亦不能行,兩胯骨不能開合。若脾疼作時,則兩胯骨痛處似覺稍輕;若飲食甘美,脾疼不作,則胯骨重痛增。諸老袖手,計無所出。予謂此初因中脘有食積痰,雜以胃寒濕抑遏經絡,血氣津液不行,痰飲注入骨節,往來如潮,其涌而上則為脾疼,降而下則為胯痛,非涌泄之法不足以治之。時七月二十四日,遂以甘遂末一錢,入豬腰子內煨與食之,連瀉七行,至次日兩足便能行步。至八月初三日,嘔吐大作,不能起床,顆粒不食,但時煩躁,氣弱不能言語,諸老皆歸罪于七月之瀉,而又知累年熱補之誤,皆不敢用藥。予嘗記《金匱》云∶病患無寒熱,而短氣不足以息者,此實也。其病多年郁結,一旦以刀圭之劑泄之,徒動猖狂之勢,他未有制御之藥,所以如此。仍以吐劑達其上焦,以次第治及中、下二焦。于初三日,用瓜蒂吐不透;初六日,用梔子又吐不透;初九日,用附子尖三枚和漿水與之,始得大吐,其嘔噦終止。前后所吐,共得膏痰沫液一大水桶。初十日,遂以樸硝、滑石、黃芩、石膏、連翹等涼藥, 咀一斤,蒸煎濃汁,放井水中極冷凍飲料之。

十一月十二日、十三日、十四日,每日食上件藥一斤;十五日,腹微滿,大小便皆秘悶。予欲用大承氣下之,諸老皆以為不可。十六日,六脈皆歇至。予診其脈,獨歇至卯酉二時,其余時刻平勻如舊。予曰卯酉為手、足陰陽之應,此大腸與胃有積滯不行所致,當速瀉之。爭論不已。至十八日,遂作紫雪半斤。十九日早,紫雪成,每用一匙頭,以新汲井水化下,至二十日天未明,已服紫雪五兩,神思稍安,腹滿亦減。遂收起紫雪不與。二十一日,大為小便閉作痛所苦,遂飲以蘿卜子汁半茶鐘,隨手痛止,小便立通。二十二日,小腹滿痛,不可捫摸,神思不佳,遂以大黃、牽牛作丸,服至三百丸。至二十三日巳時,下大便,并通如爛魚腸三碗許,臭惡可畏。

是日神思稍安,診其脈不歇至矣。二十四日,腹大絞痛,殆不能勝者約一時許,腰胯沉重且墜,兩時不出聲,不能言,瀉下穢物如 油條者一尺余,肚中如燒,片時方定。至二十五日,神思漸安,夜間得睡。二十六日,漸能出聲言語。自初二日至此,并顆粒不曾入口,語言并不出聲。至二十七日,方啜半盞稀粥者四次,似有生意。至次月初四日方平安。其脈自嘔吐至病安日,皆是平常弦大之脈,唯有中間數日歇至少異耳。至次年四月復行倒倉法,方步履如初。

腸癰亦腹痛,但小便數似淋,脈滑數為異耳。(治法見腸癰本門。)〔《肘》〕治小腹俱脹痛,短氣欲死,或已絕。用烏梅二七枚,水五升,煮一沸,內大錢二七枚,煮取二升半,強人可頓服;瘦人可分之再服。

〔海〕當歸丸 治三陰受邪,于心、臍、少三腹疼痛,氣風等癥。

四物湯(各半兩) 防風 獨活 全蝎(各五分) 續斷(一兩) 苦楝 玄胡(各七錢) 木香 丁香(各二錢半) 茴香(一兩,炒)上為細末,酒糊丸,桐子大。空心溫酒下三五十丸,大效。

四物苦楝湯四物湯(四兩) 玄胡索 苦楝(各一兩)〔云〕治腹中攪痛不可忍。

玄胡索 當歸 白芍 川芎 干姜(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下。

又法 治證同前。

玄胡索 桂心(各半兩) 當歸(一兩)上為細末,熱酒調下。

失笑散 治心腹痛欲死,百藥不效,服此頓愈,(方見心痛。)〔《經》〕治脾寒氣發歇痛不可忍者。茱萸一兩,桃仁一兩和炒,令茱萸焦黑后,去茱萸,取桃仁,去皮尖研細,蔥白三莖煨熟,以酒浸,溫分三服。

腹痛,脈滑者,痰;脈弦者,食。

清痰多作腹痛。

臺芎 蒼術 香附 白芷上為末,生姜自然汁調入,熱湯服之。

溫中丸 治食積肚痛。

白術 香附(童便浸) 針砂(各四兩,醋浸,炒紅) 山楂肉 神曲(各八兩) 苦參(一兩)川芎(半兩,春用夏去) 吳茱萸(半兩,湯浸。冬用春去之) 蒼術(米泔浸一宿,二兩五錢)上為末,醋調曲糊為丸,如桐子大。一方,去山楂、神曲、川芎,加半夏、青皮、黃連。

〔世〕蒼術丸 治失饑傷飽,肚痛不食。

蒼術(炒) 橘紅(等分,為末)上生姜汁打、炒,神曲糊丸,如桐子大。每七十丸,米飲下。

〔丹〕酒積腹疼痛。用三棱、蓬莪術、香附、官桂、蒼術、濃樸、陳皮、甘草、茯苓、木香、檳榔治之。

楊淳三哥,年六十,食積痰作痛在心頭,或在腹脅,脈皆弦澀,食甚少,大便秘實,此濕積也,宜生血、行氣、進食、磨積、補虛。

白術 炒曲 半夏(各一錢半) 郁李仁 歸身尾 芍藥 陳皮(各五錢) 山楂(五錢) 川芎(三錢)人參(二錢) 柴胡(二錢) 紅花(五分) 桃仁(三個)細末粥丸。一日三次,食前白湯下四五十丸。

〔羅〕七氣湯 治虛冷上氣,及寒氣、怒氣、思氣、喜氣、憂氣、愁氣,內結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絞痛,不能飲食,時發時止,發即欲死,此藥主之。

半夏(湯洗,五兩) 人參(去蘆) 甘草(炙) 肉桂(各一兩)上為粗末,入半夏令勻。每服二錢,水一大盞,生姜三片,煎七分,去渣稍熱服,食前。

腹痛有作止者,有塊耕起往來者,吐清水者,皆是蟲痛。治法見心痛。

井窈渠吳孺人,年近四十,得腹隱痛,常以火燒磚瓦熨之,面與胸襟間,惡火之熱氣。發時少煩,食亦減,六脈和,皆微弦,最苦夜間不得睡,但世上兇惡之事,并憂苦境像皆上念,時作惡泣,說離別,囑付后事。

如此者一年,眾作心痛治之。自覺氣自下沖上,雖久病,人卻不瘦。予曰∶此肝受病,遂與防風通圣散吐之。

時尚春寒,于通圣中加桂,入姜汁調之,日三四次,至初夏稍熱,與當歸龍膽丸、枳術丸,一月而愈。

運氣 腹痛有二∶一曰土盛攻腎而痛。經云∶歲土太過,雨濕流行,腎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樂是也。

二曰火郁之發痛。經云∶火郁之發,民病腹中暴痛是也。

〔世〕鹽炒熱,用布裹,熨痛處,神效。

〔丹〕攪腸沙。用臺芎為末,每一錢許,入生姜自然汁半盞,熱湯內調服。又方,樟木煎湯大吐之,或用白礬末一錢,清湯調服探吐之,或鹽湯探吐之亦可。

〔世〕治發沙,面青肚疼,昏倒不省人事。急以鼠屎一合,研為細末,滾湯調令通口澄清服之,一服而安,神效。宜預收下。

刺灸 腹痛有四法∶其一取脾胃。經云∶邪在脾胃,陽氣不足,陰氣有余,則寒中腸鳴腹痛,皆調于三里。又云∶足太陰之別,名曰公孫,去本節之后一寸,實則腹中切痛取之所別也。又云∶腹痛刺臍左右動脈,已刺按之立已;不己,刺氣沖,已刺,按之立已是也。

其二取大腸。經云∶大腸病者,腸中切痛而鳴濯濯,感于寒即泄,當臍而痛,取巨虛、上廉是也。

其三取督脈。經云∶腎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是也。

其四取任脈。經曰∶任脈之別,名曰尾翳,下鳩尾,散于腹,實則腹皮痛,取之所別也。

〔世〕治絞腸沙癥,手足厥冷,腹痛不可忍者,以手蘸溫水,于病者膝灣內拍打,有紫黑處,以針刺去惡血即愈。

〔《玉》〕腹痛,并治氣塊∶內關 支溝 照海〔《撮》〕氣痛,并治積痛,食不化∶氣海(一寸半,灸五十壯。) 中脘(二寸半,灸十壯。) 隱白(二分,瀉之,灸七壯。)〔桑〕又法∶巨闕 足三間〔怪穴〕腹痛腸鳴∶氣沖(在氣海旁各一寸半,針入二寸半,灸五十壯。)〔世〕臍腹痛∶陰陵泉 太沖 三里 支溝 不已,取下穴∶中脘 關元天樞 繞臍痛∶公孫 三陰交 陰谷〔東〕胃脘暴痛,臍中堅痛∶石門 商丘 陰谷 大腸俞 膈俞〔《甲》〕腹中盡疼,外陵主之。大腸寒中,(《千金》作“寒疝”)大便干,腹中切痛者,肓輸主之。繞臍痛,搶心,膝寒,注利,腹結主之。

〔仲〕夫瘦人繞臍痛,必有風冷,谷氣不行,而反下之,其氣必沖。不沖者,心下則痞也。

〔《脈》〕若腹痛,脈反浮大而長者死。(蟲痛,脈浮大無妨。)心腹痛,痛不得息,脈細小遲者生;堅大疾者死。(有積,脈堅大無妨。)

腹痛

胎前腹痛

〔仲〕婦人懷胎,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術(四兩) 澤瀉(半斤) 芎 (半斤,一作三兩)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

〔潔〕地黃當歸湯 治婦人有孕胎痛。

當歸(一兩) 熟地(二兩)上為末,作一服,水三升,煎至一升半,去渣,頓服之。

〔仲〕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方見虛勞。)〔云〕芎歸湯 治妊娠先患冷氣,忽心腹痛如刀刺。

川芎 人參 茯苓 桔梗 吳茱萸 當歸(各一兩) 濃樸(制) 芍藥(各二兩)上 咀,以水九升,煎取三升,分三服,氣下即安。

〔丹〕孫院君,因近喪冒惡氣,傷胎肚痛,手不可近,發熱,口中不思食。須安胎、散滯氣。

青皮(三錢) 黃芩 芍藥(各二錢) 歸尾(一錢半) 川芎(一錢) 木香(五分) 甘草(炙,少)分二帖。水三盞,先煎苧根二大片,至二盞,去苧根,入前藥同煎至一盞,熱服。

〔《大》〕治妊娠腹痛。用生地黃三斤,搗汁;酒一升,合煎減半,頓服,愈。

〔《脈》〕師曰∶婦人有胎腹痛,其人不安,若胎病不動,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杯者則男;如肘頸參差起者女也。冷在何面,冷者為死,溫者為生。

腹痛

產后腹痛

〔《大》〕黑神散 治產后惡露不盡,心胸痞滿,臍腹撮痛,污血諸疾。(方見婦人產后。)〔丹〕產后三日,血塊痛,發熱。

五靈脂(略炒) 牡丹皮 沒藥 滑石上研細,分五帖。豆淋酒下之,食前。

馮宅產后發熱,腹中痛有塊,自汗惡寒,曾服黑神散。

白術 芍藥(三錢) 滑石(五錢) 黃芩(二錢半) 牡丹皮(二錢半) 人參 川芎 歸尾 陳皮荊芥(各一錢) 干姜(一錢) 甘草(些)〔云〕卷荷散 治產后血上沖心,血刺血暈,腹痛惡露不快。

初出卷荷 紅花 當歸(各二兩) 蒲黃(紙炒) 牡丹皮(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空心溫酒調下一碗;或用童便調下,妙。

〔《大》〕治血瘕,痛無定處。

童便(三升) 生地汁 生藕汁(各一升) 生姜汁(二升)上先煎三味,約三分減二,次下姜汁,慢火煎如稀餳,每取一合,溫酒調下。

治兒枕痛,乃血瘕也。用真蒲黃研細,調服二錢。如燥渴者,用新汲水調下。

〔丹〕治產后兒枕大痛,黑白散。

烏金石(醋 七次,另研) 寒水石( 存性,為末)上,各收之。服時各抄一錢半,米飲調下,痛止勿服,未止再服。

〔海〕四物加玄胡沒藥白芷湯 治產后敗血作痛。(方見婦人門。)四物苦楝湯(方見腹痛) 一方,治臍下痛不可忍,四物湯加玄胡索二錢半服之。

〔《大》〕紫金丸 治產后臍下痛,即失笑散醋為丸是也。(五靈脂、蒲黃等分,醋丸服。)立效散 治產枕痛不可忍,用五靈脂慢火炒令干,為末。二錢,溫酒下,瘥。(產枕,即血枕也。)〔丹〕產后惡露未盡,小腹作痛。

五靈脂 香附末上合和醋為丸,甚者入留尖桃仁。(一方加蛤粉。)〔《大》〕治產后血不盡,血痛悶方。取敗荷葉燒作灰,暖水和服;煮汁服亦良。又方,取亂發如雞子大,灰汁洗凈燒為末,酒調服二錢。

治產后血瘕腹痛,及喉痹,熱因寒用。鐵稱錘鍛令通赤, 酒中,候溫飲之。(丹溪法用 醋中,使鼻聞其氣,妙。)〔仲〕產婦腹痛,法當以枳實芍藥散。假令不愈者,此為腹中有干血著臍下,宜下瘀血湯主之,亦主經水不利。

大黃(二兩) 桃仁(二十枚) 虻蟲(二十個,炒,去足)上三味為末,煉蜜和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頓服之。新血下如豚肝。

〔云〕又方 療產后血結下不盡,腹中絞痛不止。

大黃(另浸) 生地 當歸(各二兩半) 川芎 芍藥 桂心(各一兩) 甘草 黃芩(各二兩) 桃仁(四十九個,制)上切細,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大黃更煎一二沸,分三服。

桂心丸 治產后血氣不散,積聚成塊,上攻心腹。或成寒熱,四肢羸瘦,頭痛。

青皮 干漆(炒煙盡,各七錢) 沒藥 檳榔 當歸 桂心 赤芍 牡丹皮(各五錢) 大黃 桃仁(去皮尖)鱉甲(醋炙) 濃樸(制) 三棱(煨) 玄胡索(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溫酒下。

〔《保》〕治血暈血結,或聚于胸中,或偏于小腹,或連于脅肋。四物湯四兩,倍當歸、川芎,加鬼箭、紅花、玄胡各一兩,同為粗末,加四物煎,調沒藥散服之。

虻蟲(二錢,去翅足,炒) 水蛭(一錢,炒) 麝香(少) 沒藥上為末,入前藥調服,血下痛止,只服一服。

〔仲〕產后腹中疼痛,當歸生姜羊肉湯主之。(方見產后血弱。)〔《衍》〕一婦人產當寒月,寒氣入產門,臍下脹滿,手不得犯,此寒疝也。醫將治之以抵當湯,謂其有瘀血也。予教之曰∶非其治也,可服張仲景羊肉湯。少減,作二服,遂愈。

〔仲〕內補當歸建中湯 治婦人產后虛羸不足,腹中刺痛不止,吸吸少氣,或苦少腹中急痛引腰背,不能飲食。

產后一月,日得服四五劑為善,令人強壯。

當歸(四兩) 桂枝(三兩) 芍藥(六兩)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溫三服,一日令盡。若大虛,加飴糖六兩,湯成內于火上暖令飴消。若去血過多,崩傷內衄不止,加地黃六兩,阿膠二兩,合八味湯成,內阿膠服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吉县| 西乌| 通州市| 商洛市| 竹北市| 页游| 军事| 河北区| 东港市| 原平市| 龙胜| 太原市| 达州市| 罗山县| 蒙城县| 昆山市| 永善县| 建德市| 宝兴县| 左云县| 马龙县| 林州市| 大同县| 湖南省| 台前县| 哈巴河县| 金乡县| 达州市| 门头沟区| 广汉市| 乌拉特中旗| 盖州市| 浙江省| 晋中市| 宜春市| 绥阳县| 北安市| 平湖市| 兴城市| 新蔡县| 余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