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8章 兵制(1)

  • 汀州府志
  • 曾曰瑛
  • 2618字
  • 2015-12-26 16:32:06

古者大司馬統六軍。而軍旅大事,則五官皆預焉。國子宿衛之士屬冢宰,虎賁宿衛之兵屬司馬,師保四翟之隸屬司徒,又屬司寇,鄉遂之民屬司徒。蓋兵無專將,將無專權,法誠善也。及后世而兵民始分,唐人府兵,為得井田大意,然井田寓兵于農,府兵寓農于兵,其意已異矣。宋、元、明設官益多,兵益廣。至我朝而節制防戍之法,乃大備焉。今天下承平百余年矣,大圣人神武不殺,而戴胄荷戈之士,猶日事搜狝,豈非安不忘危之意乎?作兵制志。

宋置兵馬都監一員,兵馬監押二員,指揮六員(禁軍二,廂軍四)。紹興間,復設殿前左翼軍正將一員,副將一員。時楊勍亂后,群盜屢起。翟皋統廣東摧鋒軍來汀駐扎,隸左翼軍。后盜平撤回。其禁兵、廂兵之外,籍民為之者曰鄉兵。又有訓練禁軍,有砦兵。諸縣置巡檢寨都巡檢,各籍民為邏警弓手。

元初,置兵增戍,有萬戶、翼萬戶府,又有巡軍弓手,隸巡檢司。

明設汀州衛,隸于福建行都指揮使司。左、中、前、后四所,又有上杭守御千戶所(成化間,溪南寇起,調汀州右所守御于此),武平守御千戶所(以上二所直隸行都司),后又設威遠、巖前二營。

汀州衛守備都司一員,指揮使一員,指揮同知一員,指揮僉事四員,經歷一員,鎮撫二員。左、中、前、后及上杭、武平六所正千戶各一員,后加二員;副千戶各二員,后加十一員;鎮撫各一員;百戶各十員,后加二十四員。

國朝順治初,設左路總兵一員,左右二營副將一員。左右二營俱屬總兵統轄,兼轄延、建、邵、汀四府,駐汀州。康熙二年,裁城守二營,添設鎮標中營。七年,將汀州鎮兵移駐漳浦,以鎮標三營改為城守,三營設副將一員,游擊三員,守備三員,千總六員,把總一十二員,分轄八縣汛地,仍聽漳浦鎮統轄。十年,調中營把總一員撥入銅山營。二十五年,調中營千總一員撥入臺灣。三十一年,調左營守備一員,右營把總一員,撥入福州將軍標營。三十七年,復以興化鎮改調汀州,裁副將員缺,以額設三營,派補:左營守備一員,中營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右營把總一員;游、守、千、把共二十四員,馬、步、戰、守兵共三千名。三十九年,以左營游擊,移駐清流縣汛;以右營游擊,移駐上杭縣汛。四十八年,調撥左營守備一員、右營把總一員、步戰兵四十五名、守兵一百五名,歸入銅山營。雍正四年,撥馬戰兵三十六名入臺灣營,以臺灣更換兵補額。五年,添設中、左、右三營,外委千總六員,外委把總十二員。九年,調撥步戰守兵九名入泉州安海汛。十年,復設左營中軍守備一員。十一年,調撥步戰守兵六名入長福營,復設右營把總一員。十二年,割延平隸建寧鎮(仍轄邵武)。乾隆三年,調撥馬步戰守兵一十五名入屏南縣汛。八年,調撥馬戰守兵九名入詔安營。

今額設汀州鎮總兵官一員,駐扎汀州府城。中營中軍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馬步戰守兵共九百五十名。餉有定額(內抽出守兵二名入長福營左軍,分防各汛)。

駐防汀州府城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兵五百一十七名(內抽出兵三名,貼防安海汛)。

撥防觀音嶺、皇祝嶺、蘿葩坪、羅坑口、宋坊橋、雞心嶺、苦麻嶺等塘汛,共兵四十二名。

分防連城縣城兼轄水西嶺、打鼓嶺、新泉、桃排、崩坑、三隘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二名。

分防永定縣城兼轄龍窟、羅灘、摺箭、竹隘等塘汛,千總一員,共兵一百八名。

分防苦竹鄉兼轄草子湖、佛子凹、青草湖、三層隘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四名。

分防博平嶺兼轄青山、上寨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七名。

左營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九百五十名。餉有定額(內抽出戰兵一名,守兵一名,入長福營左軍,分防各汛)。

駐防清流縣城游擊一員,把總一員,兵二百二十一名(內抽出兵三名,貼防安海汛)。

撥防鐵石磯、大嶺、五通、金錢隘等塘汛共兵六十四名。

分防寧化縣城兼轄禾口、古背、水茜、烏村、石牛、羅溪、黃柏嶺、楊梅逕等塘汛,千總一員,共兵九十五名。

分防望高嶺汛兼轄中沙、沙坪、伍家坊、安遠司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四十七名。

分防歸化縣城兼轄華源、蓮花山、夏坊澗、余子嶺、謝家排、宦磜坑、三角坪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五名。

隨防汀州府城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兵三百七十八名。

撥防新橋大息嶺、歸仁、七里等塘汛,共兵五十名。

右營游擊一員,守備一員,千總二員,把總四員。

馬步戰守兵共九百五十名。餉有定額(內抽出戰兵一名,守兵一名,入長福營左軍,分防各汛)。

駐防上杭縣城游擊一員,千總一員,兵二百四十四名(內抽出兵三名,貼防安海汛)。

撥防回龍、三潭頭、黃泥垅、峰市、藍屋驛、鵝公嶺等塘汛,共兵六十名。

分防武平縣城兼轄高屋壩、石雞嶺、赤岡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九十五名。

分防武平所兼轄中田鋪、犁畬等塘汛,把總一員,共兵七十六名。

隨防汀州府城守備一員,千總一員,把總一員,兵三百八十五名。

撥防古城隘嶺、長橋逕、畬心、游繩渡、三洲等塘汛,共兵九十名。

〔明〕關隘

長汀

古城寨在縣西古貴六十里,今置巡檢司。

白花寨在縣東南宣河一百二十里半溪石山下。其上平,四圍險塞,可容千余人,鄉民避患于此。

龍床寨九磜隘桃楊隘

隘嶺隘路通江西瑞金。

鎮平寨隘

七嶺半嶺隘路通江西石城。

牛姆山下隘分水凹隘俱通江西會昌。

黃峰嶺隘縣西南一百二十里,路通武平。崇禎間寇犯隘,官軍失利,知府笪繼良、知縣曾巽捐建敵樓、兵房,掘深塹以防奔突。

龜龍隘在成下里,通會昌。

靖遠隘在府南一百一十里,路通上杭。天啟間,推官寇從化增筑墩鋪,建靖遠庵。崇禎間,知府唐世涵、同知黃色中、知縣葉瑋重建。

大息隘在府東五十里,山頂有鋪。崇禎間,知縣曾巽豎,路通清流、寧化。

虎忙隘在縣東南九十里,路通連城。

寧化

安遠寨在下土,今置巡檢司。

南平寨在龍上里,原黃土寨。

北安寨在縣北招賢里,原苦竹寨。

邱源逕隘在縣南,路通清流。

石灰嶺隘

楊梅逕隘清流境。

磜頭嶺隘

芒苳逕隘在縣東坪上村。五隘俱撫院金澤添設。

金錢隔隘在縣東,路通清流。

鳳凰山隘塹頭隘

站嶺隘在縣西,通江西石城。

木馬棟隘、竹篙嶺隘

利濟隘在縣西南,通長汀、連城。

石溪隘嚴塘嶺隘車橋嶺隘

紫云隘在縣北,通邵武、建寧。

黃柏嶺隘在新村里。

狐棲嶺隘在龍上上里。十三隘俱嘉靖間設。

北寨在縣北。即屏山三頂上平下險。

南寨在縣南。山勢險峻,頂平可容千人。元平章陳有定壘石為城,與北寨相夾守御。

石龍寨在縣北十里許。山峻頂平,左通寧化。宋乾道間縣令黃藻筑、元末伍玄寶增修。

仁和寨在高地東,永得里。

仁安寨在高地西。俱元末鄉人筑。今址存。

虎牙山隘在縣東鐵石洞口。

金錢隘在縣北三十里暖水塘。

頓旗石隘在縣北三十里吳地鋪左。

歸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华| 祁阳县| 鄯善县| 德化县| 铅山县| 鹿泉市| 新平| 南昌县| 铁力市| 舞钢市| 若羌县| 莲花县| 红安县| 惠州市| 威信县| 建德市| 巴南区| 钟山县| 会泽县| 清涧县| 嘉峪关市| 和顺县| 巴林左旗| 霸州市| 比如县| 佳木斯市| 海盐县| 漳州市| 英吉沙县| 高陵县| 黑水县| 化州市| 聊城市| 蓬莱市| 南京市| 吉木萨尔县| 松桃| 城口县| 高安市| 庆云县| 商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