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2章

《夢窗稿》四卷、《補遺》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吳文英撰。文英字君特,夢窗其自號也。慶元人。所著詞有甲、乙、丙、丁四稿。毛晉初得其丙、丁二稿,刻於宋詞第五集中。復摭其絕筆一篇,佚詞九篇,附於卷末。續乃得甲、乙二稿,刻之第六集中。晉原跋可考。此本即晉所刻,而四稿合為一集,則又后人所移并也。所錄《絕筆鶯啼序》一首,殘闕過半,而乃有全文在乙稿補遺之中。《絳都春》一首,亦先載乙稿之中,今卷末仍未削去。

是亦刊非一時,失於檢校之故矣。其分為四集之由,不甚可解。晉跋稱文英謝世之后,同游集其丙、丁兩年稿釐為二卷。案文英卒於淳祐十一年辛亥,不應獨丙、丁二年有詞。且丙稿有乙巳所作《永遇樂》,甲辰所作《滿江紅》,而《丙午歲旦》一首,乃介於其中。丁稿有癸卯所作《思佳客》,壬寅所作《六丑》,甲辰所作《鳳棲梧》,而丙午所作《西江月》亦在卷內。則丙、丁二稿不應分屬丙、丁二年。且甲稿有癸卯作,乙稿有端平丙申作,淳祐辛亥作,亦絕不以編年為序。

疑其初不自收拾。后裒輯舊作,得一卷即為一集,以十干為之標目,原未嘗排比先后耳。文英及與姜夔、辛棄疾游,倡和具載集中,而又有壽賈似道諸作。殆亦晚節頹唐,如朱希真、陸游之比。其詞則卓然南宋一大宗。沈泰嘉《樂府指迷》稱其深得清真之妙,但用事下語太晦處,人不易知。張炎《樂府指迷》亦稱其如七寶樓臺,炫人眼目,拆碎下來,不成片段。所短所長,評品皆為平允。蓋其天分不及周邦彥,而研煉之功則過之。詞家之有文英,亦如詩家之有李商隱也。其稿屢經傳寫,多有訛脫。如朱存理《鐵網珊瑚》載文英手書《江南春》詞,題下注張筠莊杜衡山莊,而刻本佚上三字,是其明證。他如《夜飛鵲》后闋“輕冰潤”句,“輕”字上當脫一字。解“語花門橫皺碧”一首,后闋“冷云荒翠”句,“翠”字與全首之韻不葉。《塞翁吟別》一首,后闋“吳女暈濃”句,“女”字據譜當作平聲。《高山流水》后闋,“唾碧窗噴花茸”句,音律不葉,文義亦不可解。《惜紅衣》一闋,仿白石調而作,后闋“當時醉近繡箔夜吟”句,止八字。

考姜夔原詞作“維舟試望故國渺天北”句,實九字。不惟少一字,且脫一韻。

《齊天樂》尾句“畫旗塞鼓”據譜尚脫一字。《垂絲釣》前闋“波光掩映,燭花黯淡”二句。“掩”字不應葉,又不宜作四字句。“繞佛閣蒨霞艷錦”一首,前闋“東風搖飏花絮下”闕三字。然“花絮”二字乃句尾押韻,以前詞“怕教徹膽寒光見懷抱”句推之,則闕字當在“花絮”二字之上。毛本校刊皆未及是正。至乙亥之《丑奴兒慢》,丙稿又易其名曰《愁春未醒》。則因潘元質此詞以“愁春未醒”作起句,故后人又有此名。據以追改舊題,尤乖舛矣。

《惜香樂府》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宋趙長卿撰。長卿自號仙源居士,南豐人,宗室子也。是集分類編次。凡春景三卷,夏景一卷,冬景一卷,總詞三卷,拾遺一卷。據毛晉跋語,乃當時鄉貢進士劉澤所定,其體例殊屬無謂。且夏景中如《減字木蘭花詠柳》一闋,《畫堂春輦下游西湖》一闋,宜屬之春。冬景中《永遇樂》一闋,宜屬之秋。是分隸亦未盡愜也。其詞往往瑕瑜互見。如卷二中《水龍吟》第四闋,以了、少、峭葉晝、秀。純用江右鄉音,終非正律。卷五中《一剪梅》尾句“才下眉尖,恰上心頭”,剿襲李清照此調原句,竄易二字,殆於點金成鐵。卷六中《叨叨令》一闋,純作俳體,已成北曲。至卷七中《一叢花》一闋,本追和張先作。前半第四句,張詞三字一句,四字一句,此乃作七字一句。后半末三句,張詞四字二句,五字一句。此乃作三字一句,五字二句。是并音律亦多不協。然長卿恬於仕進,觴詠自娛,隨意成吟,多得淡遠蕭疏之致,固不以一眚廢之。他如《小重山》前闋結句,用“疏雨”韻入“芭蕉”六字,亦不合譜。殆毛晉刊本誤增“雨”字。

又卷六中《梅詞》一首,題曰《一剪梅》,而注曰或刻《攤破丑奴兒》。不知此調非《一剪梅》,當以別本為是。卷五之《似娘兒》即卷八之《青杏兒》,亦即名《丑奴兒》。晉於《似娘兒》下注云:“或作《青杏兒》。”於《青杏兒》下注云:“舊刊《攤破丑奴兒》,非。”不知誤在“攤破”二字,《丑奴兒》實非誤刻。是又明人校讎之失,其過不在長卿矣。

《龍洲詞》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宋劉過撰。過有《龍洲集》,已著錄。陳振孫《書錄解題》載劉改之詞一卷。

此本為毛晉所刊,題曰《龍洲詞》,從全集之名也。黃昇《花庵詞選》謂改之乃稼軒之客,詞多壯語,蓋學稼軒。然過詞凡贈辛棄疾者則學其體,如“古豈無人,可以似吾稼軒者誰”等詞是也。其馀雖跌宕淋漓,實未嘗全作辛體。陶九成《輟耕錄》又謂改之造語贍逸有思致,《沁園春》二首尤纖麗可愛。今觀集中《詠美人指甲》、《美人足》二闋,刻畫猥褻,頗乖大雅。九成乃獨加推許,不及張端義《貴耳集》獨取其《南樓》一詞為不失賞音矣。《渚山堂詞話》云:“改之《沁園春綠鬢朱顏》一闋,系代壽韓平原。”然在當時,不知竟代誰作,今亦無從詳考。觀集中《賀新郎》第五首,注曰:“平原納寵姬,奏方響,席上賦。”

則改之且身預南園之宴,不止代人祝嘏矣。蓋縱橫游士,志在功名,固不能規言而矩行,亦不必曲為之諱也。又《沁園春》第七首,注曰:“寄辛承旨,時承旨招不赴。”此原注也,其事本明。又注或作“風雪中欲詣稼軒,久寓湖上,未能一往,賦此以解”。此毛晉校本注也,已自生訛異。《樂府紀聞》乃謂幼安守京口日,改之即敝衣曳履,承命賦詩。是兩人定交在幼安未帥越之前。《山房隨筆》載此詞,又稱“稼軒帥越東時,改之欲見,辛不納。藉晦菴、南軒二人為之地,始得進見”云云。考岳珂與過相善,珂所作《桯史》第二卷載此事云:“嘉泰癸亥,改之在中都。時辛稼軒帥越,聞其名,遣介招之。適以事不及行,因效辛體《沁園春》一詞”云云。與集中自注相合。則諸說之誣,審矣。珂又稱過誦此詞,掀髯有得色,珂乃以白日見鬼調之。其言雖戲,要亦未嘗不中其病也。

《竹屋癡語》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宋高觀國撰。觀國字賓王,山陰人。陳振孫《書錄解題》載《竹屋詞》一卷,高觀國撰,不詳何人。高郵陳造與史達祖二家為之序。此本為毛晉所刊,末有晉跋,僅錄造序中所稱竹屋、梅溪語,皆不經人道,其妙處少游、美成不及數語,而不載全文。然考造《江湖長翁集》亦不載是序,或當時削其稿歟?詞自鄱陽姜夔句琢字煉,始歸醇雅,而達祖觀國為之羽翼。故張炎謂數家格調不凡,句法挺異,俱能特立清新之意,刪削靡曼之詞。乃《草堂詩馀》於白石、梅溪則概未寓目,《竹屋詞》亦止選其《玉蝴蜨》一闋。蓋其時方尚甜熟,與風尚相左故也。

觀國與達祖疊相酬唱,旗鼓俱足相當。惟梅溪詞中尚有《賀新郎》一闋,注云:“湖上與高賓王同賦。”今集中未見此調,殆佚之歟?

《竹齋詩余》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宋黃機撰。機字幾仲,一云字幾叔,東陽人。其事跡無可考見。據調中所注,有時欲之官永興語,蓋亦嘗仕宦于州郡,但不知為何官耳。其游蹤則多在吳、楚之間,而與岳總干以長調唱酬為尤夥。總干者,岳飛之孫珂也,時為淮東總領兼制置使。岳氏為忠義之門,故機所贈詞,亦皆沉郁蒼涼,不復作草媚花香之語。

其《乳燕飛》第二闋,乃次徐斯遠寄辛棄疾韻者,棄疾亦有和詞。世所傳《稼軒詞》本。賦字凡復用兩韻。今考機詞,知前闋所用乃付字,足證流俗刊刻之誤。

又辛詞調名《賀新郎》,此則名《乳燕飛》者,以蘇軾此調中有“乳燕飛華屋”句,后人因而改名,實一調也。卷末毛晉跋惜《草堂詩余》不載其一字。案《草堂詩余》乃南宋坊賈所編,漫無鑒別,徒以其古而存之。故朱彝尊謂草堂選詞,可謂無目。其去其取,又何足為機重輕歟?

《梅溪詞》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史達祖撰。達祖字邦卿,號梅溪,汴人。田汝成《西湖志馀》稱韓侂胄有堂吏史達祖,擅權用事,與之名姓皆同。今考集中《齊天樂》第五首注:“中秋宿真定驛。”《滿江紅》第三首注:“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水龍吟》第三首注:“陪節欲行,留別社友。”《鷓鴣天》第四首注:“衛縣道中。”《惜黃花》一首注:“九月七日定興道中。”核其詞意,必李壁使金之時,侂胄遣之隨行覘國,故有諸詞。知撰此集者即侂胄所用之史達祖。又考《玉津園事》,張鎡雖預其謀,而鎡實侂胄之狎客,故於《滿頭花》生辰得移,廚張樂於其邸。此編前有鎡序,足證其為侂胄黨。序末稱數路得人,恐不特尋美於漢。亦足證其實為掾史,確非兩人。惟序作於嘉泰元年辛酉,而集中有《壬戌立春》一首。序稱初識達祖,出詞一編,而集中有與鎡唱和詞二首。則此本又后來所編,非鎡所序之本矣。達祖人不足道,而詞則頗工。鎡稱其分鑣清真,平睨方回,而紛紛三變行輩,不足比數。清真為周邦彥之號,方回為賀鑄之字,三變為柳永之原名。其推獎未免稍溢。然清詞麗句,在宋季頗屬錚錚,亦未可以其人掩其文矣。

《石屏詞》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宋戴復古撰。復古有《石屏集》,已著錄。此詞一卷,乃毛晉所刻別行本也。

復古為陸游門人,以詩鳴江湖間。方回《瀛奎律髓》稱其豪健清快,自成一家。

今觀其詞,亦音韻天成,不費斧鑿。其《望江南》自嘲第一首云:“賈島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語不妨村,誰解學西昆。”復古論詩之宗旨,於此具見。宜其以詩為詞,時出新意,無一語蹈襲也。集內《大江西上曲》即《念奴嬌》,本因蘇軾詞起句,故稱《大江東去》。復古乃以己詞首句,又改名《大江西上曲》,未免效顰。至《赤壁懷古滿江紅》一闋,則豪情壯采,實不減於軾。楊慎《詞品》最賞之,宜矣。此本卷后載樓鑰所記一則,即系《石屏集》中跋語。陶宗儀所記一則,見《輟耕錄》。其《江右女子》一詞,不著調名。以各調證之,當為《祝英臺近》。但前闋三十七字俱完,后闋則逸去起處三句十四字。當系流傳殘闕,宗儀既未經辨及,后之作圖譜者,因詞中第四語有“揉碎花箋”四字,遂別造一調名,殊為杜撰。至於《木蘭花慢懷舊》詞前闋,有“重來故人不見”云云,與《江右女子》詞“君若重來,不相忘處”,語意若相酬答。疑即為其妻而作,然不可考矣。

《散花庵詞》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宋黃昇撰。昇字叔旸,號玉林,又號花庵詞客。以所居有玉林,又有散花庵也。毛晉刊本,以昇作昃,以叔旸作叔陽。而諸本實多作黃昇。考花庵《絕妙詞選》舊傳刻本,題曰黃{曰多}。又《詩人玉屑》前有昇序,世所傳翻刻宋本,猶鉤摹當日手書,亦作黃{曰多}。檢詞選序末,尚有當時姓氏小印,實作“{曰多}”字。蓋許慎《說文》,“昇”字篆文作“{曰多}”。昇特以篆體署名,故作“{曰多}”字。晉不考《六書》,妄改作“昃”。殊為舛謬。至叔陽乃盧炳之字,炳即撰《哄堂詞》者。晉乃移而為昇字,益桃僵李代矣。昇所選《絕妙詞》,末附以己詞四十首,蓋用王逸編《楚詞》,徐陵編《玉臺新詠》,芮挺章編《國秀集》之例。此本全錄之,惟旁摭他書,增入三首耳。昇早棄科舉,雅意歌詠。曾以詩受知游九功,見胡德方所作《詞選序》。其詞亦上逼少游,近摹白石。九功贈詩所云“晴空見冰柱”者,庶幾似之。德方序又謂閩帥樓秋房聞其與魏菊莊相友,以泉石清士目之。按菊莊名慶之,建安人,即撰《詩人玉屑》者。梅磵《詩話》載慶之《過玉林詩》絕句云:“一步離家是出塵,幾重山色幾重云。沙溪清淺橋邊路,折得梅花又見君。”則昇必慶之之同里,隱居是地,故獲見稱於閩帥。

又游九功亦建陽人,其《答叔旸》五言古詩一首,尚載在《詩家鼎臠》。是昇為閩人,可以考見。朱彝尊《詞綜》及近時厲鶚《宋詩紀事》均未及詳其里籍,今附著於此焉。

《斷腸詞》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宋朱淑真撰。淑真,海寧女子,自稱幽棲居士。是集前有《紀略》一篇,稱為文公侄女。然朱子自為新安人,流寓閩中。考年譜世系,亦別無兄弟著籍海寧。

疑依附盛名之詞,未必確也。《紀略》又稱其匹偶非倫,弗遂素志,賦《斷腸集》十卷以自解。其詞則僅《書錄解題》載一卷,世久無傳。此本為毛晉《汲古閣》所刊。后有晉跋,稱詞僅見二闋,於《草堂集》又見一闋,於十大曲中落落如晨星。后乃得此一卷,為洪武間抄本,乃與《漱玉詞》并刊。然其詞止二十七闋,則亦必非原本矣。楊慎《升庵詞品》載其《生查子》一闋,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語,晉跋遂稱為白璧微瑕。然此詞今載歐陽修《廬陵集》第一百三十一卷中,不知何以竄入《淑真集》內,誣以桑濮之行。慎收入《詞品》,既為不考。而晉刻《宋名家詞》六十一種,《六一詞》即在其內。乃於《六一詞》漏注互見《斷腸詞》,已自亂其例。於此集更不一置辨,且證實為白璧微瑕,益鹵莽之甚。今刊此一篇,庶免於厚誣古人,貽九泉之憾焉。

《山中白云詞》八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萝北县| 进贤县| 大宁县| 洮南市| 香河县| 桐城市| 定安县| 昌平区| 湘潭市| 府谷县| 阳泉市| 弋阳县| 聂拉木县| 静安区| 镇平县| 清镇市| 四川省| 张家口市| 沈丘县| 宾川县| 盐山县| 涞水县| 金平| 岗巴县| 松滋市| 卢氏县| 青冈县| 东宁县| 大厂| 措美县| 米林县| 香港| 山丹县| 三亚市| 金坛市| 加查县| 岱山县| 喀什市| 蕲春县| 松桃|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