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3章

明楊慎編。雜采周、秦、漢諸子之文,惟末數篇為孔融、阮瑀、應玚諸人雜文,每篇各立標目,不甚分類,亦不甚敘時代。蓋隨手鈔記之本,后人取而刻之耳。前有王象乾《楊太史別集》序,稱“慎遺書自詩文以外約七十馀種。懼有湮沒,檄取其家,得《馀冬序錄》、《古今謠諺》、《詞品》、《謝華啟秀》、《韻寶》、《古雋》各種。合為一集,付之梓”云云。則此其所刻之一種,而冠以七種之序也。

《風雅逸篇》十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明楊慎編。是編采錄古來有韻之文,上起古初,下迄戰國末。又附載有篇目而無其辭者,自葛天氏八闋訖於師延流徵滌角。馮惟訥《風雅廣逸》即據此書為藍本,而紕漏之處,亦即沿此書之訛。末一卷所載逸詩諸名,尤多牽合。既有《詩紀》,此無庸復錄矣。

《翰苑瓊琚》八卷(內府藏本)

舊本題明楊慎編。其書饾飣補綴,類鄉塾兔園冊子。中間割裂《尚書》,尤為庸妄。疑非慎之所為。

《三蘇文范》十八卷(內府藏本)

舊本題明楊慎編。然所取皆近於科舉之文,亦不類慎之所為。殆與《翰苑瓊琚》均出依托也。

《李太白詩選》五卷、《杜少陵詩選》六卷(內府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李白詩選之首有楊慎序,辨白里貫出處甚詳。末云:“吾友禺山張子愈光嘗謂余曰:李、杜齊名。杜公全集外,節鈔選本凡數十家,而李何獨無之?乃取公集中膾炙人口者一百六十馀首,刻之明詩亭,屬慎題詞其端。”

愈光為永昌舉人張含之字,則是編含所選也。然烏程閔氏所刊朱墨版,其卷端評語引及鍾惺、梅鼎祚,皆明末人。含及慎在嘉靖中,何自見之?則已非含之原本矣。杜甫詩凡二百四十馀首,前后無序跋,多載劉辰翁評及慎評,其去取殊無別裁。蓋閔氏以意鈔錄,取配李氏并行耳。明末刊版,真偽錯雜皆類此,不足異也。

《婺賢文軌》四卷、《拾遺》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戚雄編。雄字世英,金華人。正德辛未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編以《金華文統》去取未當,乃取其鄉先輩潘良貴、范浚、呂祖謙、陳亮、唐仲友、夏明誠、何恪、時少章、何基、王柏、柳貫、金履祥、許謙、吳師道、胡助、黃溍、吳萊、宋濂、王祎、胡翰、戴良、馮宿、陳樵二十三人之文,薈而錄之。大旨謂宗澤、梅詢皆以忠義功業顯,不必取其尋常酬應之作。又謂唐仲友雖與朱子為難,而善不可沒。持論皆頗切當,然所載文章惟呂祖謙《佚老堂記》為本集所無,其他亦不出習見之作也。

《南華合璧集》五卷(內府藏本)

明黃魯曾編。魯曾字得之,吳縣人。正德丙子舉人,五岳山人省曾之弟也。

是編選王寵之詩,而附以己作,合為一集。寵所著《雅宜集》,深為顧璘等所推。

朱彝尊《靜志居詩話》則謂寵亦中材,譽過其實。魯曾詩更不逮寵,殆欲借寵以行,故有是刻。自序謂執是編請正於友生,適諷蒙莊之詞,遂命曰《南華合璧集》。

其立名尤無所取義矣。

《六藝流別》二十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黃佐撰。佐有《樂典》,已著錄。是書大旨以六藝之源皆出於經,因采摭漢、魏以下詩文,悉以六經統之。凡詩之流五,其別二十有一;書之流八,其別四十有九;禮之流二,其別十有六;樂之流二,其別十有二;易之流十二,而無所謂別。分類編敘,去取甚嚴。其自序言:“欲補摯虞《文章流別》而作。”然文本於經之論。千古不易,特為明理致用而言。至劉勰作《文心雕龍》,始以各體分配諸經,指為源流所自。其說已涉於臆創。佐更推而衍之,剖析名目,殊無所據,固難免於附會牽合也。

《南滁會景編》十二卷(內府藏本)

明趙廷瑞編。林烴又增以十景圖。自宋至明,篇什略備。廷瑞,開州人。

正德辛巳進士,官至兵部尚書。烴有《覆瓿草》,已著錄。其作是書時,皆為南太仆寺卿。明南太仆寺署建於滁州故也。

《九代樂章》二十三卷(浙江鄭大節家藏本)

明劉濂撰。濂有《易象解》,已著錄。是書取自漢迄唐九代之詩,分門編次。

大略以詩樂之義后人不能辨,故所選以音聲為主,分風、雅、頌為三。每代又別里巷、儒林為兩類。自謂三百篇后,不可無此選。其言極為妄誕。夫古樂府之存於今者,后人亦第能習其句讀,而不可播之管弦。濂乃指為某代某音、某代某調,穿鑿配合,已屬強為解事,至如東方誡子、仲長述志之類,本非入樂之詩,而亦為之辨別宮商,尤不知其何據。又每代下各為總論一篇,而北齊伶人曹孫達等封王,及無愁伴侶曲諸事,乃以屬之陳后主。殊為不考,特故為高論而已。

《石洞遺芳》二卷(浙江吳玉墀家藏本)

明郭鈇編,鈇,金華人。始末未詳。石洞山在東陽邑治之南。宋淳熙中邑人郭欽止筑書院於洞旁,延師以訓子弟。一時名儒如呂祖謙、魏了翁、葉適輩,皆主講其中。其山水名勝,陸游、陳傅良等亦多題詠。鈇為欽止之裔孫,正德中,取當時諸人碑刻題詠及志銘、狀序、哀輓諸作匯成此編。欽止字德諠,其學出於張九成。而朱子為作墓銘,稱其子弟服師儒之訓,鄉閭識遜弟之方,霍然其變豪杰之窟,煥乎其辟禮義之場。不以淵源之異為嫌,則亦有深取其人者。集中詩文凡為郭氏作者皆在,不盡關乎欽止。然郭氏以儒顯,則欽止其宗也。

《滕王閣集》十卷(內府藏本)

明董遵編。遵始末未詳。是編成於正德中,輯滕王閣由唐至明之詩文。是閣自王勃、韓愈以后,為世所艷稱。故題詠特多,蕪雜亦甚。

《弘正詩抄》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惟卷首曹忭序謂“二山楊君工於詩,所選弘治正德間詩抄,正如淘沙見金,非具大金剛目力者不能”云云。不知楊二山者何名,所錄凡李夢陽、何景明、康海、薛蕙、徐禎卿、鄭繼之、王廷相、邊貢、孫一元、殷云霄十人之詩。前無目錄,亦不知其完否。考黃虞稷《千頃堂書目》,有《明十二家詩類抄》十二卷。又有《盛明十二家詩選》,無卷數。皆弘、正間詩。然所刻十二家之名,均與此互有出入,非一書也。

《吳興絕唱集》四卷、《續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邱吉編。吉字大祐,湖州人。是編成於正德末,皆錄其鄉元、明兩代之詩,亦間及流寓。其人非吳興而詩為吳興作者亦附著焉。所錄多涉俗艷,不盡諸家之長。且以絕唱為名,而吉所自作亦復載入。亦未免嫌於自炫。又閻若璩《潛邱劄記》載,吉是編選其父詩,而直書其父之名,深以為譏。吉蓋未見《中州集》中有元好問之舊例耳。

《皇華集》二卷、《續集》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翰林院修撰唐皋、兵科給事中史道,於正德十六年以頒世宗即位詔奉使朝鮮,與其藩臣日有唱和。國王李懌特命書局編為此集。《皇華集》卷首有《嘉靖元年議政府左議政南袞序》,載二使初至國境及歸朝與議政府右議政李荇等唱和之作。《皇華續集》卷首有嘉靖元年李荇序,專載唐皋留別國王二律,及議政府領議政金詮以下和韻之作。考皋等奉使,不見於《明史》本紀及《朝鮮列傳》。

惟《世宗實錄》載其事,於八月乙巳。此書《南袞序》謂以十二月乙酉抵王京,則距奉命日幾五月也。又南袞《皇華集》序謂初入境至出疆,僅浹三旬,紀行之作,登高之賦,凡若干篇。今考集中初入境之作有唐皋《登迎薰樓詩》標云長至后十日。考《實錄》是年十一月十四日長至,則是作在二十四。其出疆之作有唐皋《至頞山寄懷藩京諸君子詩》,標云臘月辛丑。考《實錄》是年十二月,己卯朔,則辛丑乃是月二十三日,與序所云唱和將浹三旬,適相符合云。

《皇華集》十三卷(內府藏本)

明朝鮮國所刊使臣唱酬之作。所錄惟天順元年、二年、三年、四年、八年,成化十二年,弘治元年、五年,正德十六年,嘉靖十六年之詩。考明代遣使往朝鮮者,不僅此十年,似有闕佚。然世所傳本并同,或使臣不盡能詩,其成集者止此耶?

《輔臣贊和詩集》一卷(左都御史張若溎家藏本)

案此集乃嘉靖六年除夕,世宗作五言律詩一首,以示閣臣。於是大學士楊一清、謝遷、張璁、翟鑾等并和韻錄進。帝匯書成帙,御制序冠其端。且命一清為之后序。世宗序題七年正月四日,一清后序則正月六日所上也。

《翊學詩》一卷(左都御史張若溎家藏本)

案此集乃嘉靖七年五月,經筵官進講大學衍義,世宗因制五言古詩一章,并序以賜閣臣。大學士楊一清、賈詠、翟鑾等奉表謝,并和以進。既而謝遷、張璁相繼入閣,亦令和進。命集為一冊,以翊學為名。《明史藝文志》作一卷,與此本同。

《詩學正宗》十六卷(內府藏本)

明浦南金編。南金有《修詞指南》,已著錄。是集選歷代之詩,起唐、虞古辭,至唐人近體。自四言至七言絕句,分體有九。每體中又分正始、正音、正變、附錄四門。其分系殊多未當,如《孔子去魯》等歌,雖不免或有依托,然如以為偽,則當刪汰,如以為真,則固圣人之作也。降而列之正變,於義未協。至既分古樂府一體,而安世房中歌則列之四言古詩,《長歌行》、《怨歌行》、《苦寒行》、《箜篌引》之類則列之五言古詩,體例亦殊叢脞。又三謝之作雖多偶句,究與唐律不同,而竟入之排律中。尤踵楊慎《律祖》之說而失之者矣。

《明文范》六十六卷(通行本)

明張時徹編。時徹有《善行錄》,已著錄。是集成於隆慶己巳,錄明洪武至嘉靖之文凡四百四十二家。初名《文苑》,病其太繁,乃復加芟削,以成此本。

自序稱“銓綜者積禩”,其始也,十而取六七焉。其繼也,十而取四五焉。又其繼也,十而取二三焉。迄今存者,裁十之一二焉。故自序又曰:“苑者無所不蓄,范者如以范范金也。”然於正、嘉之文,尚病其少所別裁焉?

《四明風雅》四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宋宏之編,戴鯨增刪,張時徹又增刪之。宏之仕履未詳。鯨字時霖,號南蒼,鄞縣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參議。所錄明代寧波之詩,自洪武迄嘉靖凡六十五人。

《樂府原》十五卷(內府藏本)

明徐獻忠撰。獻忠有《吳興掌故集》,已著錄。是書取漢、魏、六朝樂府古題,各為考證,并錄原文而釋其義。然所見殊淺,而又索解太鑿。如《杜氏通典》謂房中樂為楚聲。獻忠則謂屈、宋騷辭每言著一兮字,乃楚人怨嘆之本聲,而以安世房中歌為非其倫。亦未免拘泥鮮通矣。

《金石文》七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徐獻忠撰。是編輯錄三代以來金石之文。商一卷,周一卷,秦一卷,漢四卷。然未能博徵金石,皆采掇於《博古圖》、《考古圖》、《集古錄》、《金石錄》、《鍾鼎款識》、《隸釋》、《隸續》諸書。音訓不免異同,傳寫亦多舛誤。

間有附論,亦皆以意推求,別無考證。至第四卷內所載之襪銘,非金非石,而一概編列,尤龐雜之甚矣。

《六朝聲偶》七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徐獻忠編。是書因楊慎五言《律祖》而廣之,取南北朝人五言詩以明唐律所自出。然以齊、梁、陳、北齊、周、隋謂之六朝,未免自我作古。況永明體載在《齊書王融傳》,聲病宮商載在《梁書沈約傳》,而李商隱、溫庭筠諸集所謂齊、梁體者亦皆具有明文,此本不待考而知者。慎書已為多事,獻忠何必又衍為此書。如曰以為詩法,則詩又不以齊、梁為極則也。

《五十家唐詩》(無卷數,內府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自唐太宗、元宗至儲光羲凡五十家。各家之詩但分古近體,亦有載賦數首者。間存原序,似皆從舊本錄入。考明徐獻忠有《百家唐詩》一百卷。是編前無序目,或即獻忠之本而佚其半歟?

《麻姑集》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陳克昌編。克昌,仁和人。嘉靖丙戌進士。官至建昌府同知。麻姑山為建昌所屬,唐顏真卿《仙壇記》后題詠滋多,克昌因匯成此集。所錄多明人之作,故卷帙若是之多焉。

《武夷游詠》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田汝成、蔡汝楠同撰。汝成有《炎徼紀聞》,汝楠有《說經劄記》,皆已著錄。嘉靖二十年四月,汝楠以刑部員外郎告歸,省父於延平。適汝成為福建提學副使,校士崇安。二人因偕游九曲,各成五言古詩十首,編為一帙。

《驪珠隨錄》五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楊儀編。儀有《螭頭密語》,已著錄。是書雜錄諸文,自序謂皆取不盛傳於世者。然如《陰符經》、《握奇經》之類,實非秘笈,《比干墓銘》之類,本屬依托。《瘞鶴銘》自歐陽修《集古錄》以下均未見完篇,而此所載為全文,是亦未可盡信也。

《古虞文錄》二卷、《文章表錄》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楊儀撰。是書采古人著作之關於常熟者,裒為一帙。凡文一卷,自梁鴻至楊舫凡三十六篇。詩一卷,自支遁至王寵凡四十二首。其文章表錄一卷,凡文六篇,詩三篇,皆為常熟之先賢、列女作者。意取型俗,故曰《表錄》。末一首為白茆民謠,則元后至元甲辰張士誠鑿白茆港時民間之怨詞,附存以為戒者也。

《浯溪詩文集》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黃焯編。焯自號龍津子,始末未詳。是書成於嘉靖戊子,輯元結以下至明代諸人題詠碑銘。前列《浯溪小志》,紀其山水之勝。

《訂補浯溪集》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克逊县| 新化县| 库尔勒市| 镇康县| 禄丰县| 肥城市| 谷城县| 海晏县| 新龙县| 巴塘县| 旌德县| 岫岩| 什邡市| 龙游县| 赞皇县| 定南县| 伊金霍洛旗| 抚远县| 吐鲁番市| 花莲县| 延川县| 浠水县| 凤翔县| 凤山市| 资溪县| 马山县| 双辽市| 泸州市| 江孜县| 苏尼特右旗| 苏州市| 黄陵县| 蚌埠市| 华坪县| 宝坻区| 民丰县| 西乡县| 大厂| 观塘区| 军事|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