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4章

明陳斗編。斗字民仰,祁陽人。官永寧縣主簿。浯溪在祁陽縣南五里,為唐道州刺史元結故跡。結所撰《中興頌》,顏真卿書者,即磨厓刻溪上。故后來題詠考證,相續日繁。是編成於嘉靖戊子,皆輯前人詩文為是溪而作者。題曰訂補,而不云補何人之書。王士禎《浯溪考序》稱“浯溪前后舊有兩集,為李仁剛、綦光祖撰,見於《輿地碑目》,皆無傳”云云。(考王象之《輿地碑目》永州條下云,《浯溪前集》李仁剛編、《后集》侍其光祖編。侍其,復姓,實非姓綦,士禎殊誤,此集中有乾道乙酉謝褒《續千文》跋云:“邑大夫侍其公以其曾大父所續千文刻諸厓石。”當即其人蓋侍其良器之曾孫也。)然則斗所訂補者,當即黃焯書耳。所載詩文《浯溪考》中多未收,知二書皆士禎所未見矣。

《三賢集》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楊名編。名字實卿,遂寧人。嘉靖己丑進士,官翰林院編修。三賢祠在夔州蓮花峰下,以周子嘗判夔州,王十朋嘗為夔帥,明初宋濂亦卒於夔,故知府張儉為立斯祠,并屬名集其遺文為一集。然周子僅《太極圖》、《通書》二篇,世所共見,毋煩甄錄。至《梅溪》、《潛溪》二集文極繁富,而所采寥寥,尤難免於掛漏矣。

《秉忠定議集》二卷(內府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嘉靖十年,都御史宋滄巡撫四川,平真州劇盜周天星等。

時同官於蜀者作為凱歌、露布等篇,匯成一書,以紀其事。其名《秉忠定議集》者,蓋取世宗所賜璽書有“秉忠定議,條奏膚功”語也。

《玉峰詩纂》六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周復俊編。復俊有《東吳名賢記》,已著錄。玉峰者,昆山之別名。所纂諸詩,自西晉迄於明代,蓋邑乘之馀也。

《名家表選》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陳塏編。塏,馀姚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廣東提學副使。是編即在廣東所選以訓士子者。凡唐表一卷,宋表七卷。案胡松有《唐宋元名表》一書,所錄頗為醇雅。此與松書體例相近,而簡當則遠不及之矣。

《清泉精舍小志》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黎民表編。民表有《瑤石山人稿》,已著錄。茲編乃其家居唱和之詩,卷首自序稱“友人結社於粵山之麓,講德論義,必以詩教為首。旦夕酬酢,可諷詠者至千馀篇。年祀浸遠,散佚逾甚,暇日拾篋中得古近體若干首,裒而錄之”云。

《平吳凱旋錄》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朱澤編。澤字東漁,定海人。初,嘉靖乙未,崇明海寇秦璠、黃艮、黃庠者為亂,官軍屢衄,己丑,以湯和之裔孫慶為左軍都督,充巡捕江淮總兵官,督帥邳、揚二衛官兵,合蘇、松、常、鎮四郡民兵以剿平之。吳中士大夫各贈以詩文,澤編次以成此集。

《郴州文志》七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王心編。心自號后隅子,龍江衛籍,天長人。嘉靖戊戌進士,官郴州同知。

據此書原序,蓋既輯《郴志》六卷,又與郴諸生袁大邦等集古今之文為郴而作者,勒成此集,以輔《郴志》。其以命制、紀載、議論、詠歌四類分編,略仿真德秀《文章正宗》之例,所載詠歌內以漢周憬《功勛碑銘》為安康邦作,亦不免沿訛也。

《二溫詩集》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太谷詩集》二卷,明溫新撰。《中谷詩集》二卷,新弟秀撰。新字伯明,洛陽人。嘉靖戊戌進士,官戶部主事。秀字仲實,由舉人官至襄陽府同知。秀游李夢陽之門,故詩多亢厲之音。新詩刻意學杜,而僅得浮聲,蓋亦宗北地之學者也。

《盛明百家詩》三百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俞憲編。憲字汝成,無錫人。嘉靖戊戌進士,官至湖廣按察使。世傳李攀龍送俞臬使赴湖廣詩,有“江漢日高天子氣,樓臺秋敞大王風。”以為似陳友諒僣位柱聯者,即其人也。是編所錄諸集,每人各冠以小序,略如殷璠《河岳英靈集》例。然其學沿七子之馀波,未免好收摹仿古調、填綴膚詞之作。又務以標榜聲氣為宗,不以鑒別篇章為事。故略於明初,而詳於同時。至以其子淵、沂之詩列為二家,殆有王福畤之癖矣。

《越望亭詩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鶴編。鶴有《海樵山人集》,已著錄。越望亭在紹興府城臥龍山巔,前對秦望。初名望海,后更此名。或曰為越地之望,或曰可以望越,未之詳也。嘉靖戊戌,紀興守湯紹恩重創斯亭,一時多為題詠。同知孫令、推官周鳳岐因令鶴輯錄成編,前繪山川城郭圖。詩則溯唐迄明,雖名以詩集,而賦亦綴焉。紹恩號篤齋,安岳人。嘉靖丙戌進士,其治越有惠政,事跡具《明史循吏傳》。

《名筆私抄》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曾佩編。佩字元山,臨川人。嘉靖辛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編乃其按閩時搜羅各郡縣藝文,自宋迄明凡關於風土者,胥見采錄。然編次無倫,如所載《羅江風物賦》與《烏石山賦》自為一類,乃一編於朱子書廖德明仁壽條約之前,一編於劉鉞新《建道學淵源祠記》之后。李侗《初見羅從彥》書與楊時見《程明道書》亦自為一類,乃一編於《龍頭巖記》之前,一編於《新建四賢堂記》之后。

蓋佩為是書,第從各志乘中錯雜抄撮,於體例未暇詳考耳。

《黎川文緒》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材編。材字子難,江西新城人。嘉靖辛丑進士,官至太常寺卿,掌國子監祭酒事。黎灘鎮自宋紹興中析置,故稱黎川。宋以來人文頗盛,具見虞集所作《新城學記》。今惟李覯《旴江》一集尚孤行無恙,其馀多不顯於世。材搜輯遺佚,分為文三卷,詩一卷。然終以李覯為主,他家特輔之而已。

《二妙集》十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萬士和編。士和有《履菴集》,已著錄。初,唐順之選漢、魏至明之詩為《二妙集》,蓋取陳獻章論詩法與理俱妙之語以名其書。士和受業於順之,因摘其中七言律詩、七言絕句二體,又益以順之七言律詩一卷,其為十二卷。唐取杜甫、王維、劉長卿、韋應物、王建、張籍、呂嵓七人。宋取王安石、黃庭堅、邵子、朱子四人。元取劉因一人。明取莊泉、王守仁二人。順之長於古文,至詩道則全然不解。持論以談理為宗,尤不可與口舌爭。士和序中亦稱集成而世無好者,則是非之心人皆有之矣。

《游峨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殷綺編。綺始末未詳,其刊此書時,則署雅州知州事也。嘉靖九年庚寅,四川巡按御史邱道隆偕官吏游峨嵋山,有詩唱和。嘉靖二十一年壬寅,巡按御史謝瑜亦踵昌故事。綺因合二人暨同游諸詩編為一集,大抵一時宦場酬應之詞,無可采錄。

《唐詩選》七卷(內府藏本)

舊本題明李攀龍編,唐汝詢注,蔣一葵直解。攀龍有《詩學事類》,汝詢有《編蓬集》,一葵有《堯山堂外紀》,皆已著錄。攀龍所選歷代之詩,本名《詩刪》,此乃摘其所選唐詩。汝詢亦自有《唐詩解》。此乃割取其注,皆坊賈所為。

疑蔣一葵之直解亦托名矣,然至今盛行鄉塾間,亦可異也。

《尺牘清裁》六十卷、《補遺》一卷(內府藏本)

明王世貞編。世貞有《弇山堂別集》,已著錄。是書蓋因楊慎原本而增修之。

慎所錄自左、史迄於六朝,共為八卷。世貞益為二十八卷,復采唐代至明之作通為六十卷。又旁搜稗史,得梁、隋以前佚作四十馀條,為補遺一卷。然真贗錯雜,簡擇未為盡善也。慎書本作赤牘,世貞改為尺字。趙崡《石墨鐫華》曰:“宋游師雄墓志,書只尺作只赤,赤與尺通。楊用修以尺牘為赤牘,本之禽經雉上有丈,鷃上有赤。”王元美又引《華山石闕云》:“高二丈二赤。”平等寺碑云:“高二丈八赤。”而疑其隱僻,故改作尺牘。據此志則宋已多用之,非僻也云云。

崡好金石之文,故字體喜於從古。然書契之作,將使百官治而萬民察。原取其人人共喻,必用假借之古字,使學士大夫讀之而駭。義雖有據,事實難行。如歐陽書作歐羊,亦有漢碑可證,廬陵之族其肯從之改氏乎?況文之工拙,書之善否,亦不絕在字之古今。平心而論,正不必是慎而非世貞矣。

《蓬萊觀海亭集》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潘滋編。滋,婺源人,始末未詳。觀海亭在登州蓬萊閣,為觀海市之地。

嘉靖庚戌,滋為登州府推官,承臺檄輯古來詩賦碑記之文為一編。凡作者一百十七人。中如唐人《海上生明月賦》、《白云照春海賦》、《望海上五色云賦》、《大鵬賦》、《鯤化為鵬賦》、《北溟有魚賦》、《巨鰲冠靈山賦》、《釣鰲賦》諸篇,俱賦物之作,與蓬萊閣無涉。乃一概闌入,殊為牽合。

《三異人集》二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李贄編。贄有《九正易因》,已著錄。是書凡方孝孺詩文十卷;于謙奏疏四卷,文一卷,詩三卷;楊繼盛奏疏、詩文各一卷,附錄一卷。贄各為之評。贄狂悖自恣,而是集所評乃皆在情理中,與所作他書不類。卷首題吳山俞允諧汝欽正,或允諧所為,托之於贄歟?三人皆自有集,皆自足千古,初不假贄之表章。

況以贄之得罪名教,流毒后學,而選錄三人之文,不足以為三人榮,反足以為三人辱矣。

《文章正論》十五卷、《緒論》五卷(內府藏本)

明劉祐編。祐,萊州人。嘉靖癸丑進士,官至大同巡撫。是書錄歷代古文,自《左傳》訖於元季。以足垂法戒者為正論,以詞勝而理未足者為緒論。自序擬諸真德秀《文章正宗》、崔銑《文苑春秋》。其持論未嘗不正。然以李密《陳情表》列諸緒論,義頗未安。又以宋人五經之序升諸左、國之前,亦涉標榜之習。

德秀姑無論,恐尚未能逮銑也。

《文體明辨》八十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徐師曾撰。師曾有《古文周易演義》,已著錄。是編凡綱領一卷,詩文六十一卷,目錄六卷,附錄十四卷,附錄目錄二卷。蓋取明初吳訥之《文章辨體》而損益之。訥書內編僅分體五十四,外編僅分體五。前代文格,約略已備,師曾欲以繁富勝之,乃廣正集之目為一百有一,廣附錄之目為二十有六。首以古歌謠詞,皆漢以前作,真偽不辨。而以李賀一詩參其間,豈東京而后,只此一詩追古耶?次四言詩,以分章者為正體,以不分章者為變體。次楚辭,分古賦之祖、文賦之祖、摹擬楚辭三例。次賦,分古賦、俳賦、文賦、律賦四例,又有正體而間出於俳,變體流於文賦之漸二變例。次樂府,全竊郭茂倩書而稍益以《宋史樂志》,其不選者亦附存其目。次詩,取《文選》門類稍增之,所錄止於晚唐,宋以后無一字。次詔誥諸文,皆分古體、俗體二例。次為書表諸表,則古體之外添唐體、宋體。碑則正體、變體之外又增一別體。甚至墓志以銘之字數分體。其馀亦莫不忽分忽合,忽彼忽此。或標類於題前,或標類於題下,千條萬緒,無復體例可求。所謂治絲而棼者歟?

《六李集》三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內鄉李氏二世六人之詩也。凡李宗《木杏山集》八卷,李蓘《太史集》六卷,李蔭《比部集》九卷,李云鵠《侍御集》四卷,李云《雁白羽集》二卷,李云《鴻秋羽集》五卷。中惟李蓘最知名。其詩源出何景明,故諸李之詩,太抵安雅有法度,而頗乏深警之思,則才分之不逮也。

《泰山蒐玉》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袁<禾倉>撰。<禾倉>字玉田,懷遠人。官泰安州知州。是編采泰山碑銘詩文匯為一帙,皆嘉靖乙卯以后之作。

《三臺文獻錄》二十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李時漸編。時漸字伯鴻,號磐石,壽光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陜西按察司副使。是編乃其守臺州時與郡人王允東、陳公綸、黃承忠等采訪臺州一郡往哲遺文,分類選錄。自唐迄明嘉靖,凡二百九十六人。得文十六卷,賦詩七卷。卷首所列姓氏,有正編、有續編,而集中則合為一。不知前何以分,后又何以合也。

《詞海遺珠》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勞堪編。堪字道亭,江西德化人。嘉靖丙辰進士,官至副都御史。此書雜采金石文字以及詩詞雜文,不分體制,亦不敘時代。又多刪節原文,饾飣割裂。

其中紕繆,不可殫數。如王羲之《月儀帖》乃索靖之語;劉禹錫“春江一曲柳千條”詩以為本集不載,乃元稹之詩,刪八句為四句;又載裴度《題岳廟石闕》詩,乃司空圖作,載在本集;又《古黃姑歌》二句,乃梁武帝《東飛伯勞歌》;又《青史子》一篇,不知為賈誼《新書》所載;晉無名氏《三言詩》,不知為傅玄作;漢《鑒銘煉形神冶》一篇,不知為《太平廣記》所載,唐人作。他如《左傳衛靈公石槨銘》,聲伯《夢涉洹水歌》,《禮記伊耆氏蠟詞》,皆載於經。

蕭子顯《齊書郡國志贊》,亦見正史。皆曰遺珠,尤疏舛矣。

《名公翰藻》五十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凌迪知編。迪知有《左國腴詞》,已著錄。此集錄有明一代書牘,意取博收,而冗雜特甚。

《宋文鈔》(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查志隆編。志隆有《山東鹽法志》,已著錄。是書僅從《宋文鑒》諸書摘錄成編,未能賅備。別裁亦未能精審。

《徽郡詩》八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陳有守、汪淮、李敏同編。有守字達甫,淮字禹乂,敏字功甫,皆休寧人。

是編創始嘉靖丁巳,成於己未,共得作者一百四十六人,計詩七百五十四首。皆斷自明初,而有守等三人之詩亦附於末。

《昆山雜詠》二十八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年辖:市辖区| 潜江市| 绥中县| 邮箱| 长兴县| 剑阁县| 长阳| 运城市| 宁波市| 郧西县| 威信县| 高台县| 海城市| 邹城市| 赫章县| 普格县| 酉阳| 灵丘县| 邯郸市| 玉树县| 贺州市| 郯城县| 同心县| 罗平县| 南昌市| 石狮市| 崇礼县| 剑阁县| 昌图县| 盈江县| 许昌县| 武安市| 汤阴县| 鄂托克前旗| 米脂县| 宜章县| 三河市| 方山县| 怀集县| 中宁县| 宁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