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2章

《浙元三會錄》(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楊守阯編。守阯有《碧川文選》,已著錄。是書乃以浙江解元同仕於朝者邀為文會。其六元文會始於成化六年,范理、商輅、姚夔、楊守陳、盧楷及守阯也。至成化十五年復為七元會,則胡謐、沈繼先、楊文卿、黃珣、謝遷及守陳、守阯也。成化二十二年再為后七元會,則李旻、王華、胡謐、沈繼先、謝遷及守陳、守阯也。守阯兄弟后先三會皆與焉,故守阯錄贈答倡和詩文匯為此編。

《二戴小簡》二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所載一曰《贅言錄》,明戴豪撰。一曰《筠溪集》,戴颙撰。豪字師文,臺州太平人。成化戊戌進士,官至廣東布政司參政。颙字師觀,豪之弟。正德辛未進士,官至兵科給事中。《萬姓統譜》載豪所著有《贅言錄》若干卷;《太平志》載颙有《倦歌集》,又有《筠溪雜稿》。此本以兩人書簡各一卷,合為一編。蓋摘錄於全集之中,而仍以原集標目,非其完本也。

《宸章集錄》一卷(左都御史張若溎家藏本)

明費宏編。宏有《文集》,已著錄。此書乃嘉靖五年六月十三日世宗御平臺,召宏及大學士楊一清、石珤、賈詠入見,各賜御制詩。宏得七言古詩一章,一清、珤、詠各得五言古詩一章。宏等疏謝,并依原韻和進,帝復賜以批答,宏因集為一帙,梓而傳之。《明史》宏本傳稱:“帝嘗御平臺,特賜御制七言詩一章,命輯倡和詩集,署其銜曰‘內閣掌參機務輔導首臣’。其見尊禮,前此未有。

張璁、桂萼滋害宏寵,萼言:“詩文小技,不足勞圣心。且使宏得憑寵靈,凌壓朝上。帝置不省”云云。然則此書乃承世宗之命所編也。

《振鷺集》一卷(衍圣公孔昭煥家藏本)

明陳鎬編。鎬有《闕里志》,已著錄。弘治十六年,孔子六十二代孫襲封衍圣公孔聞韶入覲京師。事畢將還,朝臣咸賦詩贈行。館閣自大學士劉健以下三十五人為一軸,吳寬為之序。卿寺自馬文升以下三十六人為一軸,謝鐸為之序。聞韶為李東陽婿,故朝士出東陽之門者,又別為一軸,凡二十一人,靳貴為之序。

鎬時為山東提學副使,乃合而梓之。以圣系出自殷后,故以振鷺為名。然衍圣公非三恪之列,數典頗為不切也。

《聯句私抄》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毛紀編。紀有《密勿稿》,已著錄。是集前有引一篇,稱昔在翰林,與僚友及諸司善鳴者會晤游賞,多形之聯句,得二卷。后為部佐,與同年數公相處,因事感懷,復得一卷。其末卷則在內閣與諸老同作者。總七言律二百二十五首,排律二首,五言古詩一首。歸田后葺錄為一帙,并題姓名履貫於卷首,自華亭顧清以下共三十有三人。

《古黃遺跡集》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盧濬編。濬,天臺人。成化丁未進士,弘治中官黃州府知府。是編輯黃州古跡題詠,大旨以詩賦為主,而以唐許遠祠祭文三篇錯雜諸詩之內。又《宣圣遺像碑記》亦附卷末,頗無體例。至王禹偁《黃州竹樓記》在耳目之前,轉遺不采,亦莫喻其故也。

《文翰類選大成》一百六十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李伯玙、馮原同編。伯玙,上海人,官淮王府長史。原,慈谿人,官淮王府紀善。是書即奉淮王之命作也。前有淮王序,自稱西江頤仙。按《明史》,仁宗子淮靖王瞻墺,以永樂二十二年封,宣德四年就藩饒州。瞻墺子康王祁銓,以正統十一年嗣封。此書作於成化、弘治間,則所稱頤仙者,即祁銓也。其書總錄前代及明人詩,分體編次。每體之中各以時代為次,采掇頗詳,然愛博而無所持擇,往往乖誤。如以梁劉琨為晉劉琨,以班婕妤詩為《漢宮怨》,以阮籍詠懷為詠歌,以宋楊杰為不知爵里,皆疏舛之甚者。至於李白詩中收入李赤詩,又以吳隱之為唐人,與李義山同編,尤為顛舛。

《古括遺芳》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南山鄭宣撰。不著時代,亦無序跋。考書中所錄,止於明天順中,則明人也。其書裒輯處州之文凡三十三家,分序文、奏疏、策論、辨說四門。采摭甚略,似乎鈔撮志乘為之。未博考於諸集,其考證亦多弇陋。如著漢雋者本林鉞,見《書錄解題》,而以《青田志》不載鉞有著述疑之。至以鮑彪《戰國策序》誤疑為劉向之文,則更異矣。

《群公小簡》六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有成化乙未徐傳序,稱蘇文忠、方秋崖、趙清曠、盧柳南、孫仲益五先生之所著,而第六卷乃為歐陽修作。其第一卷題五先生手簡,自第二卷以下又題曰六先生手簡。后有成化二十年周信跋,稱出《醉翁帖》一帙贈徐,徐亦以此書報贈。又稱捐俸命工,仍舊本重刊,則末一卷為信所增入。其改題六先生,亦信所為也。蓋明代朝覲述職之官,例以一書一帕贈京中親故。其書皆潦草刊版,茍應故事。謂之書帕本,即此之類。其標題顛舛,固不足深詰矣。

《太白樓集》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蔡煉編。煉字懋成。馀姚人。弘治庚戌進士,官工部主事。此編乃其管理山東河道時,以濟寧州城東南有太白樓,為李白遺跡,因錄諸題詠碑刻之文,合為一集,而二賢祠碑亦附入焉。二賢祠者,州人所建以祀白及賀知章者也。

《東甌詩集》七卷、《補遺》一卷、《續集》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趙諫編。諫字士忠,溫州人。初,成化中樂清蔡璞嘗輯溫州一郡之詩,自王十朋以下為七卷,又補遺一卷。諫以其去取為未善,乃因蔡本而增損之。溫州知府趙淮序而刊之。又為續集八卷,或補人,或補詩,以拾蔡本之遺,諫自序之。

并刻於弘治庚戌。其體例頗雜,不出地志之積習。如張子容本襄陽人,為樂成尉,故其詩多永嘉所作。子容及《孟浩然集》中諸詩,班班可考。續集乃以為永嘉人,然則《謝靈運集》不當同入此選歟?

《金華正學編》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趙鶴編,唐邦佐重輯。鶴字叔鳴,江都人。弘治丙辰進士,官至山東提學副使。邦佐字維良,蘭谿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光州知州。初,嘉靖間鶴官金華知府,以宋呂祖謙、何基、王柏,元金履祥、許謙皆金華名儒,因錄五家之文涉於講學者數篇,及其本傳、行狀、墓志等各為二卷。萬歷庚寅,邦佐復取鶴原書為之刪訂,而益以明章懋。以祖謙、朱子之友,基等皆傳朱子之派,故命曰正學。

《金華文統》十三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明趙鶴編。是書於正學編外,兼錄金華耆舊之文。宋宗澤、梅執禮、潘良貴、鄭剛中、賈廷佐、范浚、陳亮、呂祖儉、徐僑、何恪、時少章、喬行簡等十二人,元柳貫、張樞、吳師道、黃溍、吳萊等六人,明宋濂、王祎、蘇伯衡、胡翰、戴良、吳沉、王紳、章懋等八人。而宋濂所錄獨多。蓋視諸人較呂祖謙等為稍亞,故所錄亦稍寬。然前列呂祖謙修文鑒法、朱子取文字法,及王柏、吳師道論文之語,則大旨仍以講學為宗。故劉孝綽、駱賓王、舒元輿之文皆所不取。然唐仲友亦不登一字,則門戶之見,殊未能化矣。

《來蘇吳氏原泉詩集》八卷(內府藏本)

明吳宗周編。宗周字子旦,號石岡,宣城人。弘治丙辰進士,官至臨江府知府。是編輯其先世以來之詩,始宋迄明。據宗周自序稱:“以先人之作為內集,外人所贈為外集,附以拙作。”此本自五卷至七卷皆宗周詩。宗周詩后益以按察司副使大本、貢士棻、府庠士木。又有《宗周拾遺》,而無所謂外集者。蓋其后人所損益,已非復宗周之舊矣。

《唐文鑒》二十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賀泰編。泰字志同,吳縣人。弘治己未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巡按福建。

是編雜采唐文,所見殊為隘陋。前有林瀚序稱:“兩漢有《文鑒》,宋亦有《文鑒》,惟唐一代闕焉。”如曰一朝必當有一文鑒,文何以必當名鑒也?如曰唐文無總集,是并姚鉉書未見矣。蓋明代書帕之本,其紕繆往往如此。

《洞庭君山集》三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胥文相編。文相,巴陵人。弘治乙丑進士,官至柳州府知府。是編纂輯屈原而后歷代題詠湖山及岳陽樓者,共為一編。自載所作二詩,淺陋殊甚。蓋特好事者流也。

《廣文選》六十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舊本題明劉節編。節有《春秋列傳》,已著錄,是書以補《文選》之遺。前有王廷相、呂柟二序,皆稱八十二卷。而此本實六十卷。卷末有晉江陳蕙跋,稱“節舊本所錄凡千七百九十六篇,其中訛字逸簡雜出,又文義之甚悖而俚者間在焉。乃以視鹺之暇,與楊郡守王子松,教授林璧,訓導曾辰、李世用,共校讎增損之,刻置淮揚書院。刪去二百七十四篇,增入三十篇”云云。則此本為蕙等重編,非節之舊矣。蕭統妙解文理,擷歷代之菁華,以成一集。雖以杜甫文章凌跋百代,猶有熟精《文選》理之句,其推重詎出漫然。此可知當時去取別裁,具有深意。徐陵與統同時,所撰《玉臺新詠》,頗采《文選》所遺,劉克莊已有皆統棄馀之誚。則操筆繼作,何可易言。節不度德量力,乃有是集。蕙等又謬種流傳,如涂涂附。田藝蘅《留青日札》嘗摘其張協諸人詩與《文選》復收,及阮嗣宗碑諸篇誤改姓名之類,不一而足。今更校之,如其凡例以《焦仲卿妻詩》為俚俗,斥而不錄。又《亢倉子》本唐王士元所撰,實非古書,而題曰周亢倉楚,特稱其君道、政道等四篇為高古,所見已為甚淺。其編次亦仿《文選》分類,而顛舛百出。如《文選》陸機《文賦》無類可歸,故別立論文一門。此書乃以荀卿《禮》、《智》二賦及揚雄《太玄賦》當之。其為學步,寧止壽陵馀子耶!曹植《蟬賦》、傅咸《螢賦》入之鳥獸,而傅亮《金燈草賦》不入草木,謝朓《游后園賦》不入游覽,陸云《南征賦》不入紀行;陶潛《桃花源詩》入詠史,《史記禮書》班固《律歷志》入雜文,皆不可理解。又《胡姬年十五》一篇,本梁劉琨作,郭茂倩《樂府詩集》可考。而沿《文翰類選》之誤,以為晉劉琨。莊忌本漢人,而誤以為梁人;柏梁詩本聯句,而注曰六首;徐樂上書本無標題,而名曰《論土崩瓦解書》;《左傳》“呂相絕秦”本為口語,而名曰《絕秦書》;《史記》自序中“下大夫壺遂”云云,本文中之一段,而刪除前后,名曰《答壺問》,隔數卷后又出太史公自序一篇;《文心雕龍序志篇》本其第五十篇,而改名曰《文心雕龍序》。至於諸葛亮《黃陵廟記》之類,以贗文竄入,更無論矣。

《文苑春秋》四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崔銑編。銑有《讀易馀言》,已著錄。是集所錄,起漢高帝《入關告諭》,迄明太祖《諭中原檄》,凡一百篇。各仿《毛詩小序》之體,篇首綴以數言,而別無詮釋。大旨謂非關世教人心者不錄,故名曰《春秋》。亦《文章正宗》之屋下屋也。

《二陸集》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長白山人集》二卷,明陸之箕撰。《南門續集》一卷,其弟之裘撰。之箕字肖孫,一字汝瞻,別號復泉,太倉人,弘治中貢生。之裘字象孫,官景寧縣教諭。其合二集而刻之,則太倉知州莆田蕭奇勛也。

《殘本成仁遺稿》五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舒芬編。芬有《周易箋》,已著錄。是書前有正德丙辰芬自序云:“行篋中有文山《指南集》二冊,《集杜句》一冊,《長嘯集》一冊,又有《疊山詩文集》二冊。因訂其訛脫,并取《宋史》本傳與祠記、銘狀、祭文、挽詞之類各附於后,總題曰《成仁遺稿》,付書林余氏刻之。”今是編五卷,一、二卷為《指南集》,三卷為《集杜詩》,四卷為《長嘯集》,五卷為《天祥附錄》,而《枋得詩文附錄》皆無之。目錄又標作《成仁遺稿》前。蓋坊賈刻印時妄加分析,以此為前集,而以枋得詩文為后集耳。

(案此編雖僅存文天祥之著作,然芬之原本實兼文、謝二家,特藏弆者佚其半耳。故仍列之總集類中。)

《蓉溪書屋集》四卷、《續集》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正集,明方豪編。續集,高第編。豪有《斷碑集》,已著錄。第,綿州人,正德甲戌進士。初,綿州左都御史金爵居州城東三里,所居有水,迤邐而南入於涪江。水上多植芙蓉,因以名溪,頗擅林壑之勝。爵以按察使罷歸時,嘗構屋數楹,徜徉其間,名之曰“蓉溪書屋”。后復起掌憲,思之不置。於是禮部尚書劉春、喬宇等皆有賦詠,以紀其勝。士大夫聞而和者甚多。正德十四年,因屬豪裒集成書,凡作者七十八人。至嘉靖二年,繼和者益眾,復屬第編為續集,凡作者七十一人。爵字舜舉,成化己丑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其父良貴,以進士累官左參政。子皋,以進士為翰林。皞亦以進士為主事。三世通顯,交游甚盛,故一時題贈至盈八九卷云。

《金石古文》十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楊慎撰。慎有《檀弓叢訓》,已著錄。是編所采,皆金石之文。上起古初,下迄於漢。然真偽錯雜,殊多疏漏。如《陽虛石室倉頡文》、《岣嶁禹碑》、《廬山禹刻》、《比干銅盤銘》,皆顯然偽撰,人所共知。而列以冠首,豈足傳信。石鼓文韓愈已云缺畫,鄭、薛諸家所載,無不訛缺。慎乃臆為補足,詭稱得之李東陽,不知東陽《懷麓堂集》固明云未見完本也。又如沙邱《石槨銘文》見《左傳》,秦刻嶧山諸石《史記》具載,非至慎之時尚有金石可據。一概泛登,不掛一漏萬乎?至孔彪、魯峻等碑,但記姓名,無關文字,漢碑如此之類,恐亦不勝其載也。

《古雋》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南市| 安乡县| 盐源县| 崇州市| 壶关县| 富顺县| 宁南县| 吴旗县| 恭城| 凤台县| 双鸭山市| 伊金霍洛旗| 祁连县| 临汾市| 拜泉县| 宁明县| 岑巩县| 丁青县| 都江堰市| 茂名市| 民权县| 九江市| 北票市| 湄潭县| 邛崃市| 张家口市| 云霄县| 房山区| 新田县| 文水县| 东莞市| 泰兴市| 循化| 林周县| 绩溪县| 疏附县| 海阳市| 天镇县| 寻乌县| 阿坝县| 伽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