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0章

明沈易編,易字翼之,華亭人。是編前有洪武己未錢惟善序,稱易游學北方,南還鄉里,為童子師,得束修以奉二親。其教之也,一以躬行為主。嘗編《五倫詩集》,俾知人之所以為人,在乎此五者云云。則此集本為課蒙而作,故所錄皆淺近通俗之作。據其原目,共內集五卷、外集七卷。內集五倫分五卷,外集則睦族、并言(案易自注,并言者一詩并及五倫者也,其立名殊鄙,謹附訂於此)、務本、尚志、比喻、警省、詩馀分七卷,此本但有內集,蓋不完之本。卷末有跋,稱鈔自朱彝尊家,原闕后七卷。則其佚久矣。

《姑蘇雜詠》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周希孟、周希夔同編。上卷為高啟原唱,下卷為其祖南老續作。啟詩凡古今體一百三十六首。南老復因其題,各賦五言六韻。末又增疊韻吳官詞一首,補遺四首,續附詞二首。按啟所作已具見本集中。南老追其后塵,未能聯步,合而刊之,殆有蒹葭玉樹之目。南老字正道,自號拙逸子,亦明初人也。

《金蘭集》三卷、《附錄》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徐達左編。達左所編《顏子》(案是書已為高陽所竄亂,改名顏子鼎編。

然鼎編非達左之舊名,故仍稱以顏子),已著錄。達左當未仕以前,家蘇州之光福里,於所居筑耕漁軒。一時名流往還,多為題詠。此集乃其所輯同時酬贈之作。

又附錄一卷,則達左兄子濟出守邵武及歸田后與友朋相倡和之詩。其十一世孫<志羽>為之校梓以行。前附載正統九年徐珵所作《耕漁子傳》。珵即有貞初名也。

《文章類選》四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有洪武三十一年凝真子序,并慶府圖章。以史考之,蓋慶王<木旃>也。為太祖第十六子,好學有文。洪武二十六年就藩寧夏,三十年始建邸。是書刊於三十一年,則在建邸后矣。序稱暇日會諸儒,將昔人所集文選、文粹、文鑒、翰墨全書、事文類聚諸書所載之文,類而選之。分五十八體。然標目冗碎、義例舛陋,不可枚舉。如同一奏議也,而分之為論諫、為封事、為疏、為奏、為彈事、為劄。詩不入選,而曲操、樂章仍分二類。又如序事類載《左傳》隱、桓本末,鄭莊公、叔段本末,及子產從政,凡三篇,而《戰國策》范睢見秦王反刊於前。顛倒失次,其甄綜之無識,又概可知矣。

《虎邱詩集》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王賓編。賓有《光庵集》,已著錄。是編專錄虎邱題詠,自樓鑰至顧阿瑛,得詩一百八十八首。然止及宋、元兩朝,不免多所遺漏。末有朱彝尊跋云:“此編為項氏萬卷樓藏書。”中有邾經詩云:“虎邱山前新筑城,虎邱寺里斷人行。”

虎邱筑城當屬淮張時事,吳人鮮有知者。末云:“竹垞老人識,時年七十有三。”

觀其筆跡,乃從原本影抄者,非即項氏萬卷樓所藏也。

《燕山八景圖詩》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永樂十二年左春坊、左中允、吉水、鄒緝等倡和之作也。燕山八景,始見於金《明昌遺事》。《永樂大典》載《洪武北平圖經》,亦具列其目。然如“瓊島春云”作“瓊島春陰”、“太液晴波”作“太液秋風”、“薊門煙樹”作“薊門飛雨”、“金臺夕照”作“道陵西照”,皆與此編所載名目不符。元陳孚《剛中稿》有《神京八景詩》,所列八題惟“金臺夕照”與此編同,馀并與《北平圖經》相合,疑圖經所載,本元時舊名,而此編則明初諸人所改,至今沿之。其道陵二字,近畿無此地名,或《永樂大典》繕錄之誤也。此本凡詩百二十首,皆緝首倡,而翰林學士胡廣,國子祭酒胡儼,右庶子楊榮,右諭德金幼孜,侍講曾棨、林環,修撰梁潛、王洪、王英、王直,中書舍人王紱、許翰等十二人和之,廣獨再和焉。前有廣序,后有楊榮跋,稱寫八景圖,并集諸作置各圖之后,裱為一卷,藏之篋笥。則此集乃后人從圖卷中錄出者也。

《文章辨體》五十卷、《外集》五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吳訥編。訥有《祥刑要覽》,已著錄。是編采輯前代至明初詩文,分體編錄,各為之說。內集凡四十九體,大旨以真德秀《文章正宗》為藍本。外集凡五體,則皆駢偶之詞也。程敏政作《明文衡》,特錄其敘錄諸體,蓋意頗重之。陸深《谿山馀話》亦稱《文章辨體》一書,號為精博,自真文忠《文章正宗》以后,未有能過之者。今觀所論,大抵剽掇舊文,罕能考核源委,即文體亦未能甚辨。

如內集純為古體矣,然如陸機《文賦》、謝惠連《雪賦》、謝莊《月賦》已純為駢體,但不隔句對耳。至駱賓王《討武曌檄》純為四六,而列之內集;又孔稚圭《北山移文》亦附之古賦。是皆何說也。《古樂府》備列吳聲歌曲、西曲歌、江南曲諸體,淫詞艷語,并登簡牘。而獨斥律詩為變體,非耳食歟?外集收及詞曲,已為泛濫。而以王維《渭城曲》、劉禹錫《竹枝詞》、白居易《楊柳枝》詞綴於簡末,謂之附錄。夫《渭城曲》本題為《送元二使安西》,當時伶人采以入樂耳。

遽別之於絕句之外,已為憒憒。且唐歌曲乃宋、元詞曲之先聲,反附錄於宋、元人后,直本末倒置矣。其馀去取,亦漫無別裁,不過取盈卷帙耳,不足尚也。

《橋門聽雨詩》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金庠編。庠,蘇州人。永樂己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編乃永樂七年會試,得陳燧等九十五人。時值巡幸北京,諸貢士寓居太學俟廷對,雨中取杜甫“好雨知時節”及“落日放船好”二律,人各一韻,賦詩見志。庠因匯而成帙,凡九十五人。中除前科已經冠帶及肄四裔書者不與。馀八十人,又以憂去者二人。

詩凡七十八首,內闕史安、鄧昌二首,蓋編錄之時,已偶失其稿也。

《鼓吹續編》九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朱紹、朱積同編。紹字善繼,積字善慶,江陰人。二人兄弟也。是編成於永樂二十二年,蓋續《唐詩鼓吹》而作,故所錄仍皆七言律詩。凡宋詩一卷,元詩二卷,鉅手名篇,率不一選。而明人之詩乃多至六卷。其去取乖方,可以想見。

明初風氣猶淳,而已有后來坊刻社稿之習,殆不可解。

《士林詩選》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懷悅編。悅字用和,嘉興人。永樂中以納粟官通判。是集所載,皆一時友朋之作。近體最多,持擇亦未精審。

《興觀集》一卷、附《山村遺詩、雜著》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瞿暹編。暹舊藏仇遠手書七言律詩三十八首,有元末明初諸人題跋。其邑人翰林修撰王希范常以興觀二字題卷端,故暹名之曰《興觀集》。宣德三年,暹又乞其伯父長史佑書所為七律五十首於卷后。故魏驥序曰:“《興觀集》者,錢塘瞿暹集其鄉人先達仇山村、瞿存齋二先生所著七言近體八十八首。”世或專稱《仇遠興觀集》,誤也。后綴《山村逸詩》一卷,凡詩五十四首,《雜著》二首,不知何人所附。今《山村遺稿》已有新本,而遠《金淵集》復從《永樂大典》中裒集成帙,刊刻以行。此不完之本,不足為重,故僅存其目焉。

《柳黃同聲集》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杜桓編。桓字宗表,徽州人。是編刻於宣德己酉。以柳貫、黃溍皆其鄉人,因采貫延祐庚申以國子監助教分教上都詩三十二首,至治癸亥考試進士於上都時詩九首,溍至順辛未以翰林應奉扈從上都詩十二首,合為一集。其時溍集未刻,故所載虞集諸人題跋,較貫詩獨詳云。

《存存稿》十卷、《續稿》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存存稿》,明周泰編。《續稿》周寀編。皆其先世遺集也。《存存稿》凡《石初集》五卷,周霆震撰;《達止集》三卷,霆震子莊撰;《提舉集》一卷,莊長子靜撰;《蹄涔集》一卷,莊次子庸撰。泰合編之為十卷,泰即庸之孫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宁县| 青神县| 班玛县| 永和县| 卓尼县| 双城市| 从江县| 东宁县| 卢湾区| 奈曼旗| 武鸣县| 晋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海淀区| 开化县| 灵山县| 静宁县| 沁阳市| 鲜城| 静乐县| 鹤峰县| 石阡县| 达尔| 长乐市| 深圳市| 新巴尔虎左旗| 呼伦贝尔市| 荥经县| 沭阳县| 兴城市| 宝坻区| 大厂| 祁阳县| 天等县| 靖江市| 屯门区| 衡水市| 绍兴县| 巴林左旗| 莆田市| 安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