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9章

宋羅黃裳編。黃裳,池州人。咸淳中曾為番禺守。明《內閣書目》曰:“《發蒙宏綱》,宋咸淳間,羅黃裳撰五言詩十二篇,又擇古文凡有關於蒙養者三十篇以訓蒙。”今考所錄,皆鄉塾習誦之文。無所鑒別,亦無所發明,殊無一長之可取,不知何以流傳於后也。

《宋四家詩》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一為施樞《漁隱橫舟稿》,一為徐集孫《竹所吟稿》,一為林希逸《竹溪十一稿》詩選,一為敖陶孫《臞翁詩集》。不解何以取此四家,配為一集之意。殆偶得《宋名賢小集》之殘本,裝為一冊也。

《宋名臣獻壽集》十二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載皆南宋祝壽之文。編次既無義例,稱名亦無體式,蓋其時書肆所為也。

《群公四六續集》十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凡自甲至癸十卷,皆南宋人通候之啟。其正集今未之見,此其續集也。所錄無非應酬泛語,無足采錄。如方云翼、葛謙白等賀秦太師諸啟,尤穢簡牘也。

《大全賦會》五十卷(永樂大典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皆南宋程試之文。案宋禮部科舉條例,凡賦限三百六十字以上成。其官韻八字,一平一仄相間,即依次用。若官韻八字平仄不相間,即不依次用。其違式不考之目,有詩賦重疊用事,賦四句以前不見題。賦押官韻無來處,賦得一句末與第二句未用平聲不協韻,賦側韻第三句末用平聲,賦初入韻用隔句對,第二句無韻。拘忌宏多,頗為煩碎。又淳熙重修文書式,凡廟諱、御名本字外,同音之字應避者凡三百一十七。又有舊諱濮王、秀王諸諱應避者二十一。

是下筆之時,先有三四百字禁不得用,則其所作,茍合格式而已,其浮泛庸淺,千手一律,固亦不足怪矣。

《啟劄錦繡》一卷(永樂大典本)

舊本題清曠趙先生編,不著其名。所錄皆南宋人啟劄,而不題作者之姓名。

蓋當時盛行此體,書賈采輯刊版,備挦撦之用耳。不足以言文章也。

《宋遺民錄》一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此卷皆宋遺民詩詞雜文,未知誰所編錄。宋之故老,入元后多懷故國之思,作詩者眾矣。此本所錄,僅謝翱、方鳳、納新、李吟山、王學文、梁棟、林德旸、王炎午、黃潛、吳師道十人之作,已多掛漏。又潛及師道皆元臣,而乃賢為葛邏祿氏,為元色目人,與宋尤邈不相涉。概曰遺民,殊不可解。殆書肆賈豎偽托之以售欺也。

《唐詩鼓吹箋注》十卷(通行本)

金元好問編。國朝錢朝鼒、王俊臣注。王清臣、陸貽典箋。朝鼒字次鼎,俊臣字子籥,清臣字子清,貽典字敕先,并常熟人。《唐詩鼓吹》舊有郝天挺注,明萬歷己卯,新會廖文炳重為補正,增以詮釋,名曰《唐詩鼓吹注解大全》。朝鼒等又以廖所注解為未善,復刪改以成是編。其實三家所注。相去無幾。廖固不足服郝,四人亦未能服廖也。惟其僅改廖解,未改郝注。又以廖注與郝注別列。

朝鼒等補注與廖注又別列。其字句異同,郝注稱“某一作某”,朝鼒等所加則變文曰“一本作某”,尚可以尋舊本之跡。較明人臆改古書,淆亂不可復辨者,差為勝之耳。

《濂洛風雅》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元金履祥編。履祥有《尚書表注》,已著錄。是編乃至元丙申,履祥館於韓良瑞家齊芳書舍所刻。原本選錄周子、程子以至王柏、王偘等四十八人之詩,而冠濂洛詩派圖。但以師友淵源為統紀,初不分類例。良瑞以為濂、洛諸人之詩固皆風雅之遺,第風、雅有正變、大小之殊,頌亦有周、魯之異。於是分詩、銘、箴、誡、贊、詠四言者為風雅之正,其楚辭、歌騷、樂府、韻語為風雅之變,五、七言古風則風雅之再變,絕句、律詩則又風雅之三變云云,具見良瑞所作序中。

蓋選錄者履祥,排比條次者則良瑞也。昔朱子欲分古詩為兩編而不果。朱子於詩學頗邃。殆深知文質之正變、裁取為難。自真德秀《文章正宗》出,始別為談理之詩。然其時助成其稿者為劉克莊,德秀特因而刪潤之。故所黜者或稍過,而所錄者尚未離乎詩。自履祥是編出,而道學之詩與詩人之詩千秋楚越矣。夫德行、文章,孔門即分為二科;儒林、道學、文苑,《宋史》且別為三傳。言豈一端?

各有當也。以濂、洛之理責李、杜,李、杜不能爭,天下亦不敢代為李、杜爭。

然而天下學為詩者,終宗李、杜,不宗濂、洛也。此其故可深長思矣。

《中州啟劄》二卷(永樂大典本)

元吳宏道撰。宏道字仁卿,金臺蒲陰人,江西省檢校掾史。是書作於大德辛丑。前有許善勝序,稱吳君裒中州諸老往復書尺,類為一編,凡若干卷。體制簡古,文詞渾成。其上下議論,率於政教彝倫有關。風流篤厚,典型具存。今考其所載,有趙秉文、元好問、張斯立、杜仁杰諸人劄子,大抵皆一時名流。《永樂大典》載宋、元啟劄最夥,其猥濫亦最甚。惟此一編,猶稍稍近雅。以文多習見,故亦僅存其目焉。

《唐詩說》二十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元釋圓至撰。圓至有《牧潛集》,已著錄。此書蓋取宋周弼所選三體唐詩為之注釋。前有大德九年方回序。其書詮解文句,頗為弇陋。坊本或題曰《磧沙唐詩》。考都穆《南濠詩話》曰:“長洲陳湖磧沙寺,有僧魁天紀者居之,與高安僧圓至友善。至嘗注周伯弼所選唐三體詩,魁割其資,刻置寺中,方萬里特為作序。”由是三體詩盛傳人間,今吳人稱《磧沙唐詩》是也。則其來已久矣。

《元朝野詩集》(無卷數,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一名《元風雅》,不著編輯者名氏。所錄大抵仁宗以后、順帝以前之詩。首貫酸齋,終熊澗谷。不分時代,亦不分體制,次序殊為雜亂。案當時別有《元風雅》二十四卷,乃傅習孫存吾所輯,視此較為完備。是編殘闕舛錯,幾不可讀,疑為未全之帙。顧嗣立《元詩選序》例,載有蔣易《元風雅》一書,或即其殘本歟?

《武夷山詩集》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前總錄一篇,述山之得名及歷代興建封號之事。后雜錄詩二卷,皆游人題詠之什。唐惟李商隱一首,馀皆宋、元人作也。前有后至元三年舊序云,萬年宮提舉張一村攜示。似即一村所纂輯,其人無可考矣。

《庚辛唱和詩》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元繆思恭等撰。乃至正庚子、辛丑間思恭等分韻唱和之作。庚子為張士信亂后,辛丑則游景德寺作也。先后共詩二十八首。重見者二人,共二十六人。明郁嘉慶因考其爵里,為考世編附於后。其名公手翰二十二條,則嘉慶以意附編,非原書所有。后朱彝尊亦嘗編訂是書,於每詩之前,人各為傳,所述與考世編相出入。其跋云:“舊本姓名之下概無爵里事跡,特一一考而補之。”蓋未見嘉慶本也。中有王綸字昌言,槜李人,為嘉興教授。見《劉基集》及邵復孺《懷友詩注》。

而嘉慶與彝尊皆未之及,信乎考證之難矣。又鮑恂字仲孚,彝尊作字仲子。以其名推之,蓋彝尊筆誤云。

《靜安八詠詩集》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元釋壽寧編。壽寧字無為,號一庵,上海人。居於邑西之靜安寺。寺建於吳赤烏中,最稱古剎。名跡有七:曰赤烏碑、曰陳檜、曰蝦子潭、曰講經臺、曰滬瀆壘、曰涌泉、曰蘆子渡。壽寧又手植檜竹桐柏,積十年而參天。自號曰綠云洞,以續古跡為八,因作《靜安八詠》。并匯諸家之作,請序於會稽楊維楨。維楨復各為之評點,卷首有吳興錢鼐所作事跡述一篇,后嘉靖中邑人伊府紀善張抑及其兄參議纮重校刊之,末載纮八詠詩,蓋即其時所附入也。

《殘本諸儒奧論策學統宗》二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元譚金孫編。金孫字叔金,號存理,自稱古云人。不知古云為何地也。是編雜選宋人議論之文,分類編輯,以備程試之用。凡后集八卷,續集七卷,別集五卷,而闕其前集。蓋不完之本。原本又以陳釋、曾文筌、石桓詩小譜冠於卷首,而總題曰《新刊諸儒奧論策學統宗》。增入文筌、詩譜,文理冗贅,殆麻沙庸陋書賈所為,今析文筌、詩譜別入詩文評類,而此書亦復其本名,庶不相淆焉。

《贈言小集》一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不著編輯者名氏。皆題畫之作。末有舊跋,稱元季詩文之盛,惟玉山唱酬諸家最稱風雅。贈言之集,昔寓金陵邵氏,見其藏本,為帙頗多。甲申兵燹之后,遂不復覯。適從孫青選,留心蒐秘,略備數種,惜僅十之二三云云。考其詞意,殆指為顧瑛《玉山草堂雅集》所佚。考《玉山草堂雅集》,傳本甚多,不應云“竟不復覯”。且此集所收詩二十九首,詞一首,皆不見《玉山草堂雅集》中。

不應與瑛贈答之什,瑛自佚脫,轉待后人收之。又瑛但以詩名,其書僅朱珪《名跡錄》中載其自書墓志。李日華《六研齋筆記》稱其行楷楚楚,奄有洛神、畫贊風軌。畫則從無片楮。而諸家收藏跋尾,亦無一字及之。此集忽競題其畫,已不相符。且瑛本昆山人,而秦約序中稱云間顧子,皆不可解。考《畫史會要》,顧祿字謹中,松江人,官太常典簿。善雜畫,亦能鉤勒竹石。其人在元末、明初,與顧瑛同時。殆當時贈祿之作,后人以瑛與同姓,而名為較重,故移掇於瑛,復以偽跋實之耶。其序三首,皆題畫之作,非序此集。而亦移掇以冠卷,其偽益見矣。

《風林類選小詩》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朱升編。升有《周易旁注》,已著錄。是編皆錄五言絕句,始於漢、魏,終於晚唐。分三十八體:曰《直致》、曰《情義》、曰《工緻》、曰《清新》、曰《高逸》、曰《富麗》、曰《艷冶》、曰《凄涼》、曰《衰暮》、曰《曠達》、曰《豪放》、曰《俊逸》、曰《清潤》、曰《沉著》、曰《邊塞》、曰《宮怨》、曰《閨情》、曰《客況》、曰《離別》、曰《悲愁》、曰《異鄉》、曰《感舊》、曰《寤想》、曰《寄贈》、曰《慨嘆》、曰《消遣》、曰《諷諫》、曰《頌善》、曰《戲嘲》、曰《懷古》、曰《景物》、曰《風土》、曰《時事》、曰《樂府》、曰《風人》、曰《問答》、曰《摘句》。而附錄《閨閣》、《仙鬼詩》於末,實三十九門。分類頗為瑣屑,有似於《瀛奎律髓》。蓋宋末、元初,方回稱詩於新安,升其鄉人,故尚沿其故法。其序中文之精者為詩語,亦本回《瀛奎律髓》序,可以證也。所列諸詩,如富麗類中《昆侖子》,乃王維五言律詩前半首。邊塞類中《蓋嘉運伊州歌》,乃沈佺期五言律詩前半首。《戎渾》亦王維五言律詩前半首。客況類之《長命女》,乃岑參五言律詩中四句。蓋當時采以入樂,取聲律而不論文義。故郭茂倩《樂府詩集》各載於本調之下。今因而錄之,殊失考證。凄涼類中《蕪城曲》,韋縠《才調集》刪前四句,實無端緒。升因之取為絕句,亦殊未協。至樂府類中以《白頭吟》前三解分為三首,悲愁類中以李商隱《夜飲詩》割中二聯為絕句,則自我作古,更無稽矣。又直致類中“夜雨滴空階”詩題曰何遜,案“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句見遜本集。此詩詞氣不類,莫詳所據。清新類中《江行》六首題曰錢起,案《江行》一百首乃起孫錢珝之作,因附刻起集之后,遂以孫易祖。王維《山中書事》二首,乃蘇軾所戲擬,本集不載,乃竟以為維詩。近人補入維集,實由此誤。至風人類中《相思》一首,實王維詩,見於本集,而乃別題曰雍陶,疏舛尤甚。他如序稱女流靈異之作亦附見焉,集中崔鶯鶯二詩附於卷末,蓋即其例。而武曌之《將游上苑》,張文姬之《溪上云》,姚玉京之《詠燕》、南海女子之《送兄》,侯夫人之《自感》,元宗宮人之《題梧葉》、宣宗宮人之《題紅葉》、劉采春之《啰唝曲》、卓文君之《白頭吟》、龍安佳人之《阿最歌》,皆屬女流,乃散見各類,亦未免自亂其例。均未足以言善本也。

《尺牘筌蹄》三卷(永樂大典本)

明陳桱編。桱有《通鑒續編》,已著錄。是書選錄宋代書簡,其標目有曰要套、曰書式、曰具位、曰具禮、曰官稱。又曰合用故事,可於《事文類聚》、《翰墨全書》、《書言故事》內隨意擇用。則村塾俗書,未必真出於桱也。

《麟溪集》二十二卷、《別篇》二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明鄭太和編。太和字順卿,浦江人。世所稱為義門鄭氏者也。是集成於元至正十年。裒輯宋以來諸家題贈詩賦及碑志序記題跋之類,為表揚義門而作者,共為一編。前十卷以十干紀卷,后十二卷以十二支紀卷。末為別篇二卷,則續入者也。前有潘庭堅、程益二序,又有王祎后序。其曰《麟溪集》者,鄭氏所居在婺州東二十八里,地名麟溪故也。

《馀姚海隄集》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葉翼編。翼,寧波人。其祖恒,字敬常。元天歷間,為馀姚判官,筑堤捍海,民賴其利。至正末,詔封仁功侯,立廟祀之。其子晉,為南臺掾,嘗輯當時名人序記詩文為一集,未及刊而毀於火。宣德中,翼復裒綴散佚,以成是編。

《殘本光岳英華》十五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許中麗編。中麗爵里未詳。朱彝尊《明詩綜》稱明初操選政者有許中麗云云,則洪武中人也,此書傳本殘闕,僅存七言律體一門。唐后即接以元、明,不錄宋金。然則李攀龍撰《詩刪》,并廢宋、元,其來亦有漸矣。

《五倫詩》五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安市| 红桥区| 乌什县| 都匀市| 客服| 繁峙县| 微山县| 万宁市| 喀什市| 错那县| 库尔勒市| 海城市| 兴城市| 苗栗市| 四子王旗| 宜春市| 开封市| 巨野县| 临城县| 牡丹江市| 呼和浩特市| 克什克腾旗| 阿拉尔市| 高要市| 镇平县| 石河子市| 仙游县| 高清| 保山市| 吉水县| 遵义市| 平定县| 安仁县| 印江| 精河县| 龙南县| 大方县| 房产| 灌南县| 深圳市| 沅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