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7章

《云樵文集》八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程士鯤撰。士鯤字天修,號“云山樵叟”,永豐人。崇禎癸未副榜,官至樂平府推官。是集雜文二百馀篇,所紀物產珍異之類,體或同於稗官,其編次體例,亦頗無緒。

《羅溪閣韻語》(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董養河撰。養河字叔會,閩縣人。崇禎中,黃道周以鉤黨下獄,所波累并逮者,有黃文煥等七人,養河其一也。集中《在獄對簿》諸詩,頗有氣格,而粗豪則所不免,又多狹斜贈答之作,蓋明季士大夫多以風流相尚,養河亦沿其習耳。

養河名載《福建通志》,此本卷首題名董卷阿,殆傳寫之誤。至羅溪乃閩中地名,而《通志》乃作羅漢,則《志》誤也。中多闕落不可讀,亦未分卷,蓋殘稿僅存,未及校正編次,故錯亂如是矣。

《畫響》(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李永昌撰。永昌字周生,自署曰黃海,蓋徽州人。林古度為之《序》,則當明末也。其書皆自題所畫之作,分為四冊,俱五言絕句,而不著題,氣韻亦未能瀟灑。

《采菊雜詠》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馬宏道撰。宏道字人伯,號退山,蘇州人。是編詩止一十五首,刻於群芳清玩中,毛晉識其后云:五岳山人制治菊月令,故吳下藝菊家頗得三昧,吾友人伯發為詩歌,高平、京兆二譜,收拾錦囊尺幅中。今觀其詩,乃明季山人,刻為投贄結社之具者耳。

《射堂詩鈔》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吳夢旸撰。夢旸字允兆,歸安布衣,射堂其所居室也。是集乃其曾孫自巖所編。末附朱大復等輓詩。大復自注:稱夢旸年老氣衰,頗有文通之盡,歿后友人檢其遺稿,大半散失云云。則知夢旸之詩,盡在此編,雖曰“詩鈔”,實即其全集矣。胡應麟《甲乙賸言》極稱其《春草詩》十首。閔景賢集明布衣詩,稱夢旸為明季布衣之冠,未免阿其所好。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與程嘉燧,政則魯、衛,風同曹、檜,真二家之定論矣。

《誠齋文集》二卷、附《西銘問答》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施璜撰。璜字虹玉,休寧人。是編乃所著雜文,皆講學之語,排斥陸、王,不遺馀力,末附《西銘問答》,別為一卷。蓋自馬端臨《文獻通考西銘注》,已別著錄,故璜亦不編入文集中,見鄭重之意云。

《榴館初函集選》十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楊思本撰。思本有《筆史》,已著錄。是集首為《釋道十箋》一卷,中佚二篇,已非完本。其中如《形神篇》云:“君子靜對於無,動觀諸有,不勞形以壞神之舍,不傷神以竭形之君”諸語,宗旨頗雜於二氏。次為《經國十書》一卷,其《榮氣》、《集虛》、《尊神》諸篇,亦同清凈之旨。又《續經國十書》一卷,其《化盜篇》言:“盜與民互相消長,有一定之民,而無一定之盜。”《鈞俗篇》言:“奢侈之費甚於天菑”,皆切明季時事以立言。次為《古疑義》一卷,大抵臆斷之語,至謂《西廂》一曲,實具一大公案,世誤認為淫詞,但觀西廂二字,則知王實甫從聲色場中、轉大法輪云云。尤不可為訓。次為《太平三策》,次為文五卷,賦一卷,詩詞二卷,皆以藻繢為宗,世俗所謂才子之文也。

《東江集鈔》九卷、《別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沈謙撰。謙字去矜,仁和人。崇禎末,杭州有“西陵十子”之稱,謙其一也。所著文集數十卷,晚年手自刪汰,僅存詩文八卷,雜說一卷,名曰《集鈔》。

末附填詞《南北曲》為別集一卷,大半皆香奩之作。其《雜記》末一條云:“彭金粟在廣陵,見余小詞,及董文友《蓉渡集》,謂鄒程村曰:泥犁中皆若人,故無俗物。(案此蓋指宋僧法秀戒黃庭堅,小詞誨淫,當入泥犁獄事。)夫韓偓、秦觀、黃庭堅及楊慎輩,皆有鄭聲,既不足害諸公之品,悠悠冥報,有則共之”云云。其放誕可見矣。

《彈劍草》(無卷數,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陳邦儀撰。邦儀字開甫,高安人。崇禎中諸生。是編分為二集,《前集》刻於崇禎庚午,《續集》則崇禎壬午至甲申作也。邦儀生當亂世,奔竄於兵火之間,故所作語多悲楚,然如《聞亂飲酒詩》所云:“今日也飲酒,明日也飲酒,飲得醉時天地寬”云云,殊傷觕率也。

《樂府》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周道仁撰。道仁字以修,烏程人。所作擬漢、魏樂府凡一百三章,原附於所刊孫一元《太白山人稿》后?!蹲孕颉分^,道不師孔、顏,學不則經史,性不本忠孝,法不憲天王,豈伊無才,致譏寡識。其論甚正,其詩則仍摹擬形似而已。

蓋樂府音節,唐人已不能考矣。

《王冠九文集》(無卷數,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業撰。業字蔚上,號冠九,其里貫未詳。明末嘗為諸生,尋棄去。吳楚材《序》稱其所著有《五經釋義》、《性理約言》及《文集》八卷。是書僅雜文數十首,不分卷數,其史論諸篇,大抵為明季秕政而發,而文多冗贅。

《仁節遺稿》(無卷數,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陶琬撰。琬字稚圭,號別峰,昆山人,崇禎末諸生,明亡,殉節死。是集為其邑人柴源岷所編,其學以佛為宗,詩文多類禪偈,不出李贄、屠隆舊習,而捐生殉國,節概凜然,其殆黃端伯之流歟。

《七十二候詩》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顧德基撰。德基字用晦,常熟人。是集以月令“七十二候”各為七言律詩一首,詞旨凡鄙,殆不足觀,以古人從無此題,姑存以備一體耳。

《繡佛齋草》一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馮元鼎妻陳氏撰。陳氏,天臺人。年二十馀,夫亡,守節。其詩多幽怨之音。國朝康熙初,其孫刑部侍郎甦為刊行之。

《祝子遺書》四卷、《附錄》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祝淵撰。淵字開美,海寧人,崇禎癸酉舉人。初,崇禎壬午,劉宗周以劾周延儒下獄,淵與宗周不相識,上書救之。逮治拷掠幾殆,卒抗詞不撓。既而延儒敗,流寇逼京師,始有詔赦出,而城已陷。會吳麟徵殉節死,淵與相善,乃乘間護其喪以歸。時馬士英亂政,又擬具疏劾之,未及上而南都破,乃函葬其母,自經而死,事跡附見《明史劉宗周傳》。柴紹炳《省軒集》載其始末甚詳,乾隆乙未,賜謚忠節。是集為其友陳確,吳蕃昌所編。卷一為《問學錄》,卷二為《傳習錄》,皆與宗周講學之語。蓋淵初上書時,尚未被罪,故得與宗周同舟南歸,因而受業。后周延儒欲羅織吳麟徵,乃票嚴旨,遣緹騎追攝赴京。此皆其上書以后,未逮以前所記也。三卷為奏疏書札,其《劾馬士英疏》,僅殘稿半篇,以福王時已就擒,而輟筆未竟也。四卷為詩及所記吳麟徵殉節事實及祭文,而終以《自警條規》十六條。附錄一卷,則劉宗周疏及所作別淵序、贈淵詩,而以談遷等所作“小傳”綴其后焉。

《徵古堂類稿》十八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陳文濤撰。文濤字濤生,廣濟人。是集凡論六卷,《經解》二卷,《史議》二卷,《子略》一卷,《書序》、《傳記》、《志林》各一卷,詩二卷。前有《自序》及《徵古堂書目》,序列生平著述凡七十五卷,謂諸書編輯成帙,貲貧務謬,不能悉以問世,僅梓其略云云。即四卷至十一卷是也。

《黌中草》一卷、《蜀中草》一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董應揚撰。應揚字于廷,武進人,官翰林院待詔?!饵Z中草》乃其司鐸銅陵時所作,《蜀中草》乃其蜀闈分校時所作。《自序》謂,五載署銅,一朝聘蜀是也。其詩寄托頗淺,往往牽率成篇。

《采芝堂集》十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周益祥撰。益祥字履吉,侯官人,崇禎末貢生。所著有《潛潁》、《鹿草》、《摭星》、《錦囊》等集,此乃合編之本,中間《木鉞》一卷,雜記時事,意取警世而頗失之俚;詩則有意奇放,縱筆揮灑,不復裁以古法也。

《西溪百詠》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釋大善撰。大善號虛聞道人,其始末未詳。以其詩考之,蓋崇禎初人也。

西溪在武林西北欽賢鄉,宋高宗欲都其地。后卜遷鳳凰山。在南渡時,梵剎甚盛,宋人舊有《西溪百詠》,此復追詠古跡,每題七律一首,凡百首,《拾遺》五首,又附《福勝庵》八詠,《曲水庵》八詠,《梅花十絕》於末。

《石屋山居詩》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題曰石屋禪師撰,不著其名?!睹魇匪囄闹尽?、《浙江通志》,亦不載其目。詩中有“吾家住在霅溪西”之語,蓋明代湖州僧也。是集前為山居各體詩,后附偈頌九十首,首署參學門人至柔編,新安吳明春校正。其詩不脫釋家語錄之氣,不足以接跡吟壇。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县| 芷江| 措勤县| 崇阳县| 榆社县| 博爱县| 长沙市| 九寨沟县| 福海县| 碌曲县| 九龙城区| 石河子市| 浮梁县| 绥宁县| 阿城市| 沙田区| 商洛市| 临夏市| 长垣县| 尤溪县| 昌都县| 嘉兴市| 博湖县| 武胜县| 兴隆县| 仁布县| 永济市| 施甸县| 江山市| 阆中市| 邯郸县| 太和县| 娄底市| 赤峰市| 富阳市| 吉首市| 巫山县| 通州区| 北票市| 茌平县| 博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