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3128字
- 2015-12-26 16:11:54
明孫奎撰。奎字啟文,南城人。生平以講學為事,故詩文多雜理語,蓋非所長。至溺信堪輿之說,反覆辨明,不一而足。其《風水評》一篇,援引營洛卜兆事,及駁朱彥修語,尤為未允矣。
《赍志齋集》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泰交撰。泰交有《尚書注考》,已著錄。是集中有《自述》一篇,言初字穉孚,更字同倩,號鰈海,少時名元侃,字三緘,其后三緘稱獨著,遂以為號。是集為其子鋐所刻,凡詩一篇,雜文九卷。泰交嘗與修《秀水志》,志文多載集中。詩文俱無以異人。至《優童志》一篇,尤過於放誕風流矣。
《玩梅亭詩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柴惟道撰。惟道字允中,號白巖山人,嚴州人。是集前有原序,而此本闕其末頁,遂不知誰作。《序》自稱山人,以才不遇,而所抱有以自樂,游公卿間,泊然無所求,乃稱其高,然其詩則未成家也。
《叢桂堂全集》四卷、《詩集》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顏廷榘撰。廷榘字范卿,永春人。官岷府右長史,其詩文揮灑千言,頗多率易,其稿亦多散佚,蓋不甚經意於是也。國初,其孫堯揆、曾孫鐮始搜輯遺篇,編為此集。
《蕪園詩集》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葛徵奇撰。徵奇字無奇,號介龕,海寧人。崇禎戊辰進士,官至光祿寺少卿,告歸遨游湖山間,故其詩頗有閑適之致。集中多及其家姬是庵。是庵者,徵奇妾李因之字,善畫花草禽鳥,亦頗能吟詠,徵奇嘗與酬和,其頗傷纖弱,或以此歟?
《隴首集》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王與允撰。與允字百斯,山東新城人。崇禎戊辰進士,官至湖廣道監察御史,以劾總兵鄧玘,降補光祿寺署正,明亡,與妻于氏、子士和,同自經。是集乃其巡視陜西茶馬時所作,故名《隴首》。其侄士禎編次之,僅詩四十二首,又《劾鄧玘淫掠疏》一篇,自撰《墓志》一篇,而以“傳”及“墓表”、“逸事狀”附焉。
《瑤光閣集》十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黃端伯撰。端伯有《易疏》,已著錄。端伯生平好佛,嘗鐫私印曰“海岸道人”,取《楞嚴經》引諸沈冥出於苦海之語,及晚年,磨去印文,改鐫“忠孝廉節”四字,終以殉國流芳,可謂不負其志。是集古近體詩二卷,雜文十卷,為僧作者居其大半,其措詞如偈、如疏、如禪家語錄,非欲以詞章名世者,甚至“五經”、“四書”頌,亦以禪語闌入,如《春秋頌》云:“通身手、通身膽,句中有眼定乾坤,識者須從聲外鑿”云云。蓋其性癖如是,其人足重,其學則不可訓也。別附《外篇》一卷,李紱《序》謂:其當明季古文大壞之時,獨安雅無迂怪之習,惟時時雜佛氏語,因別擇編為《外編》,以明其先迷后悟之旨,無使世俗之人以佛溷先生,亦不令學佛者,借先生以張佛云云。亦委曲回護之言耳。
《涂子一杯水》五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涂伯昌撰。伯昌字子期,南昌人,崇禎庚午舉人。是集名《一杯水》者,《自序》云:取澹然無味之義也。集中多雜釋、老之說,其《書唐武宗毀佛復僧后》一篇,以三才三教并稱,其《格物述》及古本《大學》通序數篇,頗以朱子為非,蓋江右之學,多從陸氏,自宋、元已然也,詩多染竟陵末派,惟五言律詩間有可觀。
《敬亭集》十卷、《補遺》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姜埰撰。埰字如農,萊陽人。崇禎辛未進士,授儀真縣知縣,擢授禮科給事中,以建言,廷杖,謫戍宣州衛。國亡后,流寓蘇州,鐫私印曰“宣州老兵”,臨歿遺命葬宣城,以明帝未有赦命,不敢歸也,事跡具《明史》本傳。
埰少以氣節著,自得罪流竄后,始學為詩。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稱其風格一本杜陵,今觀所作,大抵才本清剛,氣尤激壯,故詩文皆直抒胸臆,自能落落不凡,然縱筆所如,不暇鍛煉,故粗獷之語,亦時時錯雜其間,蓋性情用事居多也。集本埰所自定,分《敬亭》、《馎饦》二集,其子安節等刊行,乃并合為一,統名《敬亭集》。后有補遺一卷,又埰歿后,安節掇拾而成,其《揚州諸子燕集次韻》一首,已見第四卷,乃更收入,殆偶然失檢歟?
《更生吟》(無卷數,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高名衡撰。名衡字平仲,號鷺磯,沂州人。崇禎辛未進士,官至監察御史,以城守功,晉兵部左侍郎。崇禎壬午,大兵破沂州,名衡死之,事跡具《明史》本傳,乾隆四十一年,賜謚忠節。是編乃名衡巡按河南時,值李自成攻開封,在圍城中所作。自成凡三攻開封,此其初攻解去之時也,前有《自序》,末有其元孫淑曾“跋”,稱其生平著述甚夥,屢經兵燹,拾之灰燼之馀者,類多殘闕,惟此詩粗備首尾,因抄藏之云云。考《漢書藝文志詩賦類》,雖一二篇亦著錄,而世傳張巡守睢陽作亦僅二篇,是編雖止七言律詩八首,不成卷帙,而忠義之氣,凜然簡外。今圣朝大公至正,扶植綱常,凡勝國死節之臣,咸邀褒祀,名衡亦在其中,則此零章斷簡,實千古名教之所寄,謹特存其目,以昭表章之義焉。
《章格庵遺書》五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章正宸撰。正宸字羽侯,號格庵,晚號“偁東餓夫”,會稽人。崇禎辛未進士,官至吏科給事中,事跡具《明史》本傳。正宸為劉宗周弟子,生平以氣節自負,是書所載凡奏疏七十九篇,論著十八首,記傳九首,詩賦四十一首,又補遺一首,則偁東餓夫自傳也。正宸於明亡之后,不知所終,遺稿亦多散佚。此本蓋其族孫诇掇拾殘闕,補綴成帙云。
《鶴和篇》三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閃仲侗撰。仲侗字士覺,永昌人。其仕履未詳,考明天啟乙丑進士有閃仲儼,官至少詹事,亦永昌人,當即其兄弟。仲侗自稱崇禎辛未下第,則亦舉於鄉矣,然《云南通志鄉舉》中不載其名,所未詳也。是集一卷為雜文,一卷為詩,一卷為制義,皆明末儇佻之派,曰《鶴和篇》者,仲侗時侍其父游吳、越間,故取中孚九二爻詞,以名所作也。
《花王閣賸稿》一卷(兵部侍郎紀昀家藏本)
明紀坤撰。坤字厚齋,獻縣人,崇禎中諸生。是集后有其孫容舒“跋”,稱坤少有經世志,久而不遇,乃息意逃禪,晚榜所居曰“花王閣”,蓋自傷文章無用,如牡丹之華而不實也。崇禎己卯,嘗自編其詩為六卷,歿后盡毀於兵燹,此本為其子鈺所重編,蓋於敗簏中,得藉物殘紙,錄其可辨識者,僅得一百馀首,非原帙矣。其詩大致學蘇軾,而戛戛自造,不循蹊徑,惟遭逢亂世,坎壈以終,多感時傷俗之言,故刻露之語為多,含蓄之致較少焉。
《雅似堂文集》十卷、《詩集》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文德翼撰。德翼有《宋史存》,已著錄。德翼人品清逸,而學問未能精邃,所作《傭吹錄》之類,大抵以饾飣為工,故詩文亦未能超詣。
《文嘻堂詩集》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朱芾煌撰。芾煌字子衷,又字玉瑠,自號“濡須江漁”,無為州人。崇禎甲戌進士,官至兵部武選司郎中。是集大都蒿目時艱,語多感慨,七言律詩中如《秋懷》、《春愁》諸篇,紀明末朝政紛紜亂亡之象,亦可見其大概。末有其孫端跋,稱芾煌嘗自題四語於詩稿卷首云:“詩須有為而作,文至無心乃傳”。
又云:“從前各夢事,見我篋中詩”。其生平作詩之旨,具見於是矣。
《心遠堂集》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王永積撰。永積字穉實,無錫人。崇禎甲戌進士,官至兵部職方司員外郎。是編文十四卷,詩六卷,末附詩馀四闋,前后無“序”、“跋”。永積在兵部時,嘗以推舉遲延事,獲譴。今以集中自記觀之,蓋太監王之心,欲用其弟之仁為浙江總兵官,永積持不肯從,而之心以是中之者也。
《野獲園集》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歐陽鉉撰。鉉字子玉,江西龍泉人。崇禎丁丑進士,官休寧縣知縣,其詩意境頗淺,《自序》謂:“寧淡毋綴,寧潔毋蕪,安在今人不如古人”。蓋醞釀未深而欲驟語平淡,故所就止此。題曰《野獲園》者,謂性耽野趣,其詩半於野得之也。
《文齋文集》十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明余祚徵撰。祚徵字符之,永豐人,文齋其號也。崇禎癸未會試副榜,授鳳陽府推官。時唐王聿鍵錮高墻,祚徵待之有禮,及聿鍵自立,而祚徵已卒,因贈應天府丞,謚曰忠貞。次子玠,后為僧,名洪瀚,蒐集其遺文刻之,凡雜文三卷,詩六卷,書啟二卷,皆不見所長,惟《請誅劉良佐疏》,載其跋扈之跡極詳,為史所不盡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