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4933字
- 2015-12-26 16:11:54
明鄒德涵撰。德涵字汝海,安福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河南按察司僉事。
《明史儒林傳》附見其祖守益傳末。是集凡詩一卷,文五卷;其外集一卷,則皆歷官誥敕及往來書牘也。詩文多涉禪機,持論亦往往偏駁,史稱守益子善,服習父訓,踐履無怠,稱其家學。而德涵從耿定理游,定理不答,發憤湛思,自覺有得,於是專以悟為宗,於祖父所傳,始一變云。
《研山山人漫集》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方盱撰。盱字文明,后棄舉子業,將游五岳,取莊子《逍遙游》語,改名大年,蘇州人,居洞庭東山。是集為湖州沈庭詔所編,前有隆慶二年姜元《序》、茅翁積《方山人傳》。又列《翁積詩評》數條,逐體分論,多大言無實,至詆束晳《補亡》,穢不可讀,其分五言律、五言排律為二格,而云“排律本賦體”。
又謂:絕句裁自近體,皆漫無依據。其推重旴詩,以四言、六言比嵇康,五言比陶潛,五言律比張九齡,五言絕句比王維。然皆所謂形骸之外,去之愈遠。七言古詩尤為淺薄?!段谭e總評》謂:侈萬言於毫末,恣百態於緗縹,雖有歉於豪士,實無損於專門。則亦知其才地之弱矣。
《蒼耳齋詩集》十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方問孝撰。問孝字胥成,歙縣人,仕履未詳?!鹅h志》亦無其名姓。集中有與汪道昆詩,當是隆、萬間人。其詩風華有馀,深厚不足,蓋亦沿七子之派,多浮聲而少切響也。
《交翠館集》十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萬道光撰。道光字日章,臨川人。是集詩文皆未入格,其學以金谿為宗,《說經》諸篇,皆疏於考證。如或謂綱目不出朱子手,道光以為無的考,是不知有趙師淵也。伊尹放之于桐,“放”字為“教”字之誤,乃沈括《夢溪筆談》之說,道光亦未能引據。
《汪禹乂詩集》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汪淮撰?;醋钟韥V,休寧人,隆慶間山人也。是集皆古今體詩,前有陳履、王世貞、劉鳳、汪道昆、吳子玉諸人《序》。子玉《序》稱,令其伯子懋孝手錄成卷,諗於余,蓋淮所自編。其詩皆依托七子之門戶,故世貞等頗獎借焉。
《巢云軒詩集》六卷、《續集》五卷、《詩馀》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吳宗儒撰。宗儒字次魯,號黃麓,晚號止耕,休寧人。其詩工於聲律,然運意不深,風骨亦未成就。
《卓光祿集》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卓明卿撰。明卿有《卓氏藻林》,已著錄。所著有《卓澂甫詩集》、《續集》、《北游稿》、《文集》、《三山游稿》諸編。其子爾康請曹子念裒合刪定,編為此集,其詩頗囿於風氣,未能自出新裁。
《卓澂甫詩續集》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卓明卿撰。是集為明卿所自編,刻於萬歷甲申。李維楨《序》,稱元美兄弟左提右挈,足使澂甫不朽,深有不滿之詞焉。
《廣宴堂集》二十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樊山王朱翊钅氏撰。翊钅氏字匡鼎,自號隱真子,荊王瞻堈六世孫,萬歷庚子襲封。其父載岑以文行稱,翊钅氏世其家學,與弟翊、翊{朔金}皆好為詩,兄弟嘗共處一樓,號“花萼社”。楚藩多強橫,樊山一派其最文雅者也。
是集,賦及三言四言詩共一卷,五七言古今體詩共二十二卷,長短句一卷,大抵多近香山之派。末有《道德經說奧》二卷,題曰朱孟嘗撰。蓋亦楚宗,是以附錄。
與詩集為不倫,今別入子部道家類焉。
《梅雪軒詩稿》四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朱敬鑉撰。敬鑉字進父,秦愍王樉八世孫,萬歷中為奉國中尉。詩格淺弱,敷衍成篇而已。
《樂陶吟草》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姚舜牧撰。舜牧有《易經疑問》,已著錄。是集乃康熙癸丑其曾孫淳顯所刊。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舜牧以厚德聞鄉里,事難悉書,詩不專工,然頗自喜。今觀是編,皆沿白沙、定山之派,首載《論詩》二首,有云:“試讀三百篇,寫意不求工,但能矢口發,含蓄自無窮?!逼渥谥伎梢娨印撅@《后序》,所刊乃詩文全集,此本有詩而無文,豈佚其半耶?
《林初文詩選》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林章撰。章本名春元,字初文,福清人。萬歷癸酉舉人,坐事除名。后上書言兵事,瘐死於獄。是集前有曹學佺《序》曰:初文才士,為嫉者所中。所作多散佚,其子裒輯為一帙,梁溪尤時純付梓。則是集本有刊版,而此乃寫本,蓋傳錄於版佚之后也。凡賦二首,詩八十二首,學佺《序》稱其《海月賦》,而此本無之,蓋鈔胥又有所漏矣。
《郁儀樓集》五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鄒迪光撰。迪光字彥吉,無錫人。萬歷甲戌進士,官至湖廣提學副使。年四十,即罷歸,筑室惠山,多與文士觴詠,優游林下者幾三十年。時王世貞已歿,迪光欲代領其壇坫,然竟不能也。是集凡賦一卷,詩二十九卷,雜文二十四卷。
其詩文皆欲矯雕鐫,翻成淺易。故朱彝尊《靜志居詩話》深不滿焉,特略取其絕句而已。
《石語齋集》二十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鄒迪光撰。其以“石語”名齋,蓋用庚信《讀溫子昇〈韓陵山寺碑〉》事,亦高自位置矣。案《江南通志文苑傳》載,《迪光集》凡三百馀卷,而不詳其名?!睹髟娋C》載迪光所著有《郁儀樓集》、《調象菴稿》、《始青閣集》,不載此集。明人集刻本叢雜,著錄互異,此亦其一也。
《調象菴稿》四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鄒迪光撰。案《涅槃經》曰,譬如醉象,狂騃暴惡,多欲殺害。有調象師,以大鐵鉤,鉤斫其項,即時調順,惡心都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貪欲瞋恚愚癡醉,故欲多造惡孽。諸菩薩等,以聞法鉤斫之令住,更不得起造諸惡心云云。
此編乃迪光之續集,蓋晚歲所作,時方歸心釋氏,故以“調象”名菴,因以名集云。
《快獨集》十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李堯民撰。堯民字耕堯,濟寧人。萬歷甲戌進士,官至工部右侍郎。是集凡詩六卷,文十二卷,“快獨”者,所居樓名也。雜文中奏議一類,敷陳頗為剴切,詩則秀潤有馀,而興象不足,純為七子之派,故“序”之者為李維楨焉。
《征南草》一卷(陜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邦俊撰。邦俊字虞卿,鄜州人。萬歷甲戌進士,官至貴州兵備參政。是編即貴州所作。時苗民不靖,起邦俊理兵事,故以“征南”為名。凡詩三十馀首,賦一首,又《母老乞致仕上兩院呈詞》一首,亦并附焉。
《林伯子詩草》一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林兆珂撰。兆珂有《詩經多識編》,已著錄。此集本名《挈朋草》。其題曰“林伯子”者,蓋其序為柯壽愷所作,乃當日同社之辭也。凡詩二百三十馀首,其中七言律詩,頗得錢、劉風調,集中亦惟此體最多。古詩則不能入格,蓋晉安一派,皆從七言律詩入門也。
《隅園集》十八卷、《薠川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與郊撰。與郊有《檀弓集注》,已著錄?!队鐖@集》皆所作雜文及詞曲。
其文摹仿漢、魏,似古色斑駁,而不出弇州四部之門徑。又以其子皋坐鹽徒事,陷冤獄,上書武安王及縣城隍神,亦載集中。雖秦詛楚文,古有其事,編入文集,頗覺不倫?!端X川集》皆其里居之時,與人尺牘,益為小品矣。《與郊集》總名《奉常佚稿》,凡分四種,首為《隅園集》,次為《黃門集》,次為《薠川集》,次為《詅癡符》?!霸f癡符”者,語出《顏氏家訓》,謂可笑之詩賦也。今《黃門集》別入奏議,《詅癡符》又有錄無書,故惟以此二編著錄集部焉。
《去偽齋文集》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呂坤撰。坤有《四禮疑》,已著錄。是集為其孫慎多等所刊。坤於明季講學諸儒中,最為篤實,是集亦多有裨世道之文,而出於后人之編錄,一切俳諧筆墨,無不具載。夫韓愈《雜說》僅數條耳;其他寓言,惟《毛穎傳》、《石鼎聯句》編入集中;《革華傳》、《嘲鼾睡》諸篇,即不編入。李漢所以為有識,惜編是集者昧此也。至於應俗之文,連牘不已,益為眼中金屑矣。
《來禽館集》二十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邢侗撰。侗字子愿,臨邑人,萬歷甲戌進士,官至陜西行太仆卿?!睹魇肺脑穫鳌犯捷d《董其昌傳》中。是集凡文二十四卷,詩僅五卷。侗以善書得名,當時有“北邢南董”之目。其《序于慎行詩集》,謂李、何學唐,為化鳩之眼;而於太倉、歷下,并有微詞。蓋能不依七子門戶者,故所作大抵和平雅秀,王士禎《論詩絕句》亦有“來禽夫子本神清”之語。特骨幹未堅,不能自成一隊,文體則更近於澀矣。
《支子馀集》五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支大綸撰。大綸有《世、穆兩朝編年史》,已著錄。是編乃大綸自萬歷丙子,至壬寅所撰詩賦雜文,凡《藝馀》十四卷,《政馀》八卷,《屯馀》八卷,《耕馀》八卷,《斅馀》二卷,《述馀》六卷。又《永陵編年史》四卷,《昭陵編年史》二卷,即所為《世、穆兩朝編年史》也。集內酬應之作居多,語亦間涉荒誕,觀其《自題像贊》,及《題觀音像贊》,竟以孔子自居,是何言歟?
《御龍子集》七十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范守己撰。守己有《曲洧新聞》,已著錄。是編以集為名,實則兼收其說部,故目錄每卷惟署曰“御龍子第幾”。首為《膚語》四卷,次《天官舉正》六卷,次《參兩通極》六卷,次即《曲洧新聞》四卷,次乃為《吹劍草》五十三卷。
《膚語》皆襲宋人緒論,無所發明,《天官舉正》則抄撮各史天文志,亦無所考正?!秴赏O》摹仿《太元》、《潛虛》、《皇極》經世諸書,於八卦之外,別為元、息、進、隆、中、消、殺、沮八卦名,因而乘之為九八七十二卦,以當七十二候,變彖曰繹,變象辭曰旉,變爻象曰繇。末為《索辭》八篇,以擬《系辭》。又出諸家僣經之下?!肚⑿侣劇冯s記時事,蓋仿朱弁《曲洧舊聞》,而於張居正屢以謀篡書之,未免恩怨之詞,不足徵信。《吹劍草》為所作詩文,自稱不作唐以后語,然刻意摹擬,斧鑿之痕不化。
《郢堊集》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范守己撰。是編於宦游所至,各為一集。曰《西餉稿》、曰《云間稿》、曰《北行稿》、曰《吳中稿》。詩文詞賦雜編,不分體裁。王世貞為之《序》,語亦在抑揚之間。
《場居集》二卷、《田居稿》一卷、《河上稿》一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李化龍撰。化龍有《平播全書》,已著錄。其平生以經濟著,《平播》、《治河》諸疏,表表當代,原不必以詩見,乃必欲以功業兼文章,其畫蛇之足乎?
《少室山房續稿》十五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胡應麟撰。應麟有《筆叢》,已著錄。是編凡《兩都集》一卷,《蘭陰集》一卷,《華陽集》十卷,《養疴集》二卷,《青霞稿》一卷,僅止五種。蓋《類稿》未出以前,隨作隨刊之本也。
《郊居遺稿》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沈懋學撰。懋學字君典,宣城人。萬歷丁丑進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追謚文節。事跡附見《明史田一俊傳》。是編詩三卷,雜文七卷,萬歷乙巳其兄子有容刊於福建。懋學官翰林時,值張居正奪情,與吳中行、趙用賢謀各上疏,吳、趙皆受杖去國,而懋學疏章為人所持,不果進。乃貽居正子嗣修書,又與工部尚書李幼滋書以爭之。今集中有《擬救建言諸臣令大學士張居正奔喪疏》一篇,蓋即其時未上之稿,然非擬疏之難,上疏之難也。既未上矣,存之何為乎?
《快雪堂集》六十四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馮夢禎撰。夢禎有《歷代貢舉志》,已著錄。夢禎舊藏王羲之《快雪時晴帖》,故以名堂。后帖歸馮銓,堂名亦隨之而移,實則始自夢禎也。是編文六十二卷,詩止二卷,所作皆喜於疏快,不以鏤刻為工,而隨意所如,無復古人矩矱矣。
《海門先生集》十二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周汝登撰。汝登有《圣學宗傳》,已著錄。是集凡文十卷,詩二卷。集中如《九解》九篇;越中、南都、剡中、東粵、新安“會語”,五篇;皆聚徒講學之語。其釋“良知”二字,謂良訓甚也,當如至善、至德、至禮、至樂、太極、太初等?!爸痢弊?、“太”字,皆“甚”字之義,有不可擬議,不可名言之妙。
其立義新奇,非惟孟子無此說,即王守仁亦無此說。斯真龍溪末派,惟所欲言者矣。詩亦作白沙定山之體,其《正唐詩》一十五首,尤不可解。如《取李白問余何事棲碧山》一首,翻其意而竄改之曰:“桃花流水依然在,別有天地只人間。”
是不幾王安石之“一鳥不鳴山更幽”乎?
《東越證學錄》十六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周汝登撰。汝登傳王畿之說,故是錄以證學為名,而會語亦與詩文并列。
《可菴書牘》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張棟撰。棟字可菴,昆山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兵科都給事中。是編為其邑人王煥所編,以其歷任書牘分卷排纂,亦王儉一官一集之例也。
《詹養貞集》三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詹事講撰。事講字明甫,別號養貞,江西樂安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北直隸提學御史。其集初刻於萬歷戊戌,凡文三卷,詩四卷,后詩集散佚,僅存文集。國朝乾隆庚申,其元孫道行重刊之,即此本也。事講從羅洪先游,傳姚江良知之學,《陳獻章、王守仁之從祀》,實允事講之請,集中以此疏為冠。蓋其生平宗旨所在也。
《片玉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