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1章

明陳邦科撰。邦科字俊卿,號警亭,高安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河間府知府。是集凡《閬瀛漫語》一卷,《言責要覽》一卷,《留臺疏稿》一卷,《聽花軒摘稿》一卷,其《閬瀛漫語》,皆設為問答以辨析物理,力辟星命輪回之說,持論甚正。其謂欲端善敗之原者謹諸德,握治亂之機者慎諸人,尤為切實。至謂理之變者為怪,氣之變者非怪,國家之盛衰本於乖和,不關祥異,則主持太過。

欲破讖緯之妄,轉岐天人而二之,不幾於天變不足畏乎。《言責要覽》及《留臺疏稿》皆其官南京御史時所作。明至萬歷以后,居言路者大率矯激攻訐,以致國是紛拏,迄於亂亡而未已。邦科所列十一條,分目為四十三,中有當緩言者三,婉言者二,勿輕言者七,勿為人言者五,可謂曲中明季諸臣之習。其《疏稿》,如《論罪謫言官救李材》、《論西夏撫賊失策》諸篇,亦頗剴切。惟詩筆粗厲,全不入格耳,敖文禎作《邦科墓志》云:“所著尚有《循良模范》、《辨問錄》二書。”今集中未見,或選刻時所佚歟?

《梅谷集》十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莊履豐撰。履豐字中熙,晉江人。萬歷丁丑進士,改庶吉士。其集前十四卷皆雜文,后四卷為詩,其門人黃汝良、何喬遠等所編。履豐以奉兄喪歸里,遘疾早卒,未掌制誥,而集中有冊文、奏書等篇,殆皆其館課之擬作耶。

《寶庵集》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顧紹芳撰。紹芳字實甫,太倉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左春坊左贊善。是編前有馮琦三《太史集序》一篇,稱紹芳及王敬卿、葛仲明之詩皆所手定,則此集為三家之一種也。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云:“實甫詩工於五律,不露新穎,矜煉以出之,頗有近於孟襄陽、高蘇門者,”今觀其集,終覺意境未深也。

《瑞陽阿集》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江東之撰。東之字長信,歙縣人。萬歷丁丑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貴州。事跡具《明史》本傳。明別有洗馬江朝宗字曰東之,或混為一人,非也。

東之嘗筑室瑞金山中,故以“瑞陽阿”名集,其立朝頗著風節,初劾馮保、徐爵,又劾王宗載、于應昌及駙馬都尉侯拱宸,繼以爭壽宮事與李植、楊可立均坐貶。

其詳見魏禧所為《傳》中。故集中奏議居半云。

《楊文懿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楊起元撰。起元有《識仁編》,已著錄。是集為其孫廷春所刊。據目錄作二十卷,而自十一卷至十八卷皆注云嗣刻。其有錄有書者僅十二卷,蓋裒輯未竟之本也。

《松門稿》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庭譔撰。庭譔字敬卿,華州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翰林院修撰。

年未四十而歿,故詩文皆未成就。馮琦序其詩,稱其有沉鷙邁往之氣,而文以質掩,蓋道其實云。

《孟云浦集》八卷、《年譜》一卷、《附錄》一卷(河南巡撫采進本)

明孟化鯉撰。化鯉字叔龍,號云浦,新安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持正不阿,后以奏起給事中張棟先事,削籍歸。事跡具《明史儒林傳》。

化鯉少從尤時熙游,講良知之學,以無欲為宗,以慎獨為本。其集初刻於萬歷間,此本則康熙癸卯其后人所重刊也。據其原目,卷一為《尊聞錄》,皆所聞於時熙之語,卷二至卷五為文,卷六、卷七為雜著,卷八為詩。首冠以年譜,其門人王以悟所編。附刻《謚議》、《像贊》諸作,則其后人所續輯。

《梅園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沈一中撰。一中字長孺,鄞縣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布政使。是集詩賦八卷,雜文十二卷,大抵欲以才藻見長,而短於翦裁澄汰。

《九芝集選》十二卷(內府藏本)

明龍膺撰。膺字君御,武陵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南京太常寺卿。是集皆所作詩賦,乃其兄襄所選定,以卷首冠以《九芝賦》,遂以名之。

《姑孰集》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章嘉禎撰。嘉禎字元禮,德清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大理寺寺丞。是集詩文雜編,殊無體例,蓋未定之稿,詩筆亦清雋而多近率易,其名曰“姑孰”,以嘉禎嘗為當涂知縣故也。

《崇雅堂集》十五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鍾羽正撰。羽正字叔濂,益都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工部尚書,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賦、詩六卷,文九卷,為其門人高有聞、元野鶴所編。羽正清介耿直,為時所重,故集中奏疏,多切中時弊;其他雜文,則率爾操觚者居多。

詩多感激時事之作,氣體尚遒,然未免沿七子之末派。

《負苞堂稿》九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臧懋循撰。懋循字晉叔,長興人。萬歷庚辰進士,官國子監博士。詩多綺羅脂粉語,未免近靡靡之響。懋循善顧曲,元明雜劇皆所梓行,故詞曲序引,屢見集中,亦其結習之所在也。

《農丈人文集》二十卷、《詩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余寅撰。寅有《乙未私志》,已著錄。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謂其自負古文,然於作者尚遠,其於詩自謂涉其藩,未窺其奧,亦自知之矣。是集乃其歸田以后所輯,考“農丈人星”見《天官書》;又《云仙雜記》載,陶潛聽水,稱吾師農丈人事。寅之命名,似取陶語也。

《楊道行集》十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楊于庭撰。于庭有《春秋質疑》,已著錄。是集于庭所自編。其詩沿何、李之派,故擬騷、擬樂府、古詩,不能變化蹊徑;惟五言古詩,時露清挺,本色尚存。其官職方時,值寧夏及倭寇之亂,於本兵多所贊畫。及事平,而竟中察典,與虞淳熙同罷歸,是為萬歷中門戶交爭之始。故憤郁不平,屢形篇詠,然事殊屈子,而怨甚行吟,未免失之過激。與風人溫厚之旨,為有間矣。

《青棠詩集》八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董嗣成撰。嗣成字伯念,烏程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禮部郎中。是編乃嗣成歿后,其友茅維所編。前有謝肇淛《序》,稱嗣成古選,憲章陶、謝,近體沐浴岑、王,如“姑射仙人,飧風飲瀣”,蓋略舉其近似;至云“使天假以年,骎骎乎將立壇坫,與海內爭雄”,則已顯言其學力尚淺矣。

《鄒孚如集》(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鄒觀光撰。觀光字孚如,云夢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南京兵部郎中,擢太仆寺少卿,未上而卒。是集皆雜文無詩,前無序目,版心亦不刊卷次,蓋未定之本。其文往往體近制藝,蓋揣摹科舉,先入者深。觀其《云夢儒學藏書記》,極論明人不務博學,非久歷名場,不能言之如是切中也。《三楚文獻錄》稱,觀光與魏允中、顧憲成,以文學經濟相砥礪,在吏部發諸吏增減文書拜官事,抵罪者數百人,一洗部弊。因陳論不合,乞歸養。事親十馀年,始補南職方郎,是其生平建豎,固不以詞章見長矣。

《來復堂集》二十五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曾維倫撰。維倫字惇吾,江西樂安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嘉興府同知。

是集前有萬歷丁亥黃洪憲《序》,稱維倫出詩古文一編,則是集原本為所自定。

然未及授梓,歲久漸佚。乾隆壬戌,其六世孫廷試,乃裒輯佚稿刊版,即此本也。

維倫學出姚江,與焦竑、李材、羅汝芳等,共闡良知之旨。故文集十九卷,以《理學見解》三卷為冠;詩集六卷,以“理學詩”六十一首為冠云。

《玉堂遺稿》(無卷數,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蕭良有撰。良有字以占,號漢沖,漢陽人。萬歷庚辰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良有在史局十五年,長於當時制誥之文,規模宏敞,有承平臺閣之體。是集為其曾孫延昭等所編,分類排比,不分卷數,末有《補遺》,及葉向高所撰《墓志》一篇。

《亦為堂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史孟麟撰。孟麟字際明,號玉池,宜興人。萬歷癸未進士,官至太仆寺卿,崇禎初,追贈禮部右侍郎。事跡具《明史》本傳,孟麟持正不阿,屢忤權倖,氣節動天下。其歿也,倪元璐為作傳,趙南星序其奏疏,鄒元標序其語錄,其人品可以想見。其集凡《奏疏》一卷,《明道附言》一卷,《詩草》一卷,《文草》一卷。又一別本題曰《史太仆集》,所載亦同,蓋一書而再刻也。孟麟本講東林學,御史劉光復嘗斥東林,又嘗糾李三才,及光復爭挺擊下獄,孟麟乃疏救之。

東林頗以為疑。孟麟與三才書曰:“論朋友則功名為輕,論君臣則朋友之私義又輕。”可謂能見其大。倪元璐亦曰:“初趙公為選部時,先生曾未識面,第以賢奸消長,系國否泰,情迫憂危,勢無結舌茍容,不惜再棄官以伸公是,不知者以為為友,予謂是乃純為君耳,何友之有?”然則孟麟在東林中,為超然於門戶外矣。至其文章則惟意所如,無復修詞之功,直以馀事視之可也。

《方眾甫集》十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方應選撰。應選字眾甫,別號明齋,華亭人。萬歷癸未進士,官至盧龍兵備副使。應選初牧汝州,刻有《汝上詩文》二集,其子又增并《遺稿》,刻為此本。其詩古體頗清麗,文筆亦尚健舉,而漸染習尚,未盡脫當時風氣。

《葛太史集》五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葛曦撰。曦字仲明,號鳳池,德平人。萬歷癸未進士,官翰林院檢討。據崇禎丙子其侄如麟《后序》,稱全集八卷,此本止五卷。以原目較之,尚佚《諭朵顏衛檄》、《擬俘獻云南叛夷露布》、《重修順天府學記》三首;而《勤政勵學箴》一篇,又不列入目錄。參差錯亂,莫之詳也。其詩尚沿歷下馀派,少精湛之思,而音響亦自瑯瑯可誦,較之竟陵、公安以后鉤章棘句者,尚有間焉。

《占星堂集》十五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唐文獻撰。文獻字元徵,南直隸華亭人。萬歷丙戌進士,官至禮部右侍郎,翰林院學士,謚文恪。事跡具《明史》本傳。朱彝尊《靜志居詩話》載,文獻未第時,曾見奎宿於堂上,故以“占星”名其堂,因以名集。

《大云集》(無卷數,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曹璜撰。璜字伯玉,別號元素,益都人。萬歷丙戌進士,官至通政司右參議。是集鈔本凡十冊,前無序目,亦不分卷帙,前四冊為雜文及經解、奏疏、禪語。然殘闕殊甚,多不可讀。后六冊,則其官西安知府及提學湖廣時案牘之文,而西安為最詳。如《社約》、《救荒》、《織造》、《開礦》諸規議,大抵皆委曲懇到。其言關中:“居天下厄塞,戶口百萬,乃此公私之積。處之如掃,守令無一人長思舉其事者;而民惟寄死生於天,河南之事,奚保不再見也?”璜守西安,在萬歷中年,其於啟、禎時事,曲突移薪,若有先見。其解經則多影響支離,至《臨濟大意》、《楞伽質義》諸篇,尤旁涉雜學,蓋明季士大夫,流於禪者十之九也。

《中秘草》三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李沂撰。沂字景魯,嘉魚人。萬歷丙戌進士,官至吏科給事中,劾東廠太監張鯨,廷杖削籍,后贈光祿少卿。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皆其為庶吉士時所作。自記謂每月上旬、中旬、下旬試於翰苑者,曰《館草》;每月朔望試於東閣者,曰《閣草》。皆詳錄當時閣師、館師評語,末附載《劾張鯨疏》一篇,及廷杖之后王錫爵、楊起元、袁黃通問三尺牘。

《尊拙堂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丁元薦撰。元薦有《西山日記》,已著錄。元薦受業顧憲成,入東林黨籍,當時以節行稱,而文章質率,不出講學家窠臼。

《永思齋文集》六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李日茂撰。日茂字文華,號培吾,青縣人。萬歷丙戌進士,官至山東按察司副使。日茂官御史時,有《諫三王并封疏》,今載集中,詞頗激直,而《明史王錫爵傳》,載當時爭封議諸臣,但有趙志皋、張位、史孟麟、羅萬化、岳元聲、顧允成、張納陛、陳泰來、于孔兼、李啟美、曾鳳儀、鍾化民、項德禎、李騰芳等,獨不及日茂之名,未詳其故。至《諫并封第二疏》,據行狀稱,撰稿未上,乃亦收入集中,則過矣。第二、三卷內,多案牘之文,頗為冗碎。

《溟池集》十六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張文柱撰。文柱字仲立,昆山人。萬歷戊子舉人,官臨清縣知縣。是集前七卷為詩、賦,后九卷為雜文。每篇之下,或標《云見遺草》、《見薄游集》、《見扇》、《見題壁》、《見友人集抄》。蓋其后人,博蒐佚稿而成也。

《容臺文集》九卷、《詩集》四卷、《別集》四卷(兩淮馬裕家藏本)

明董其昌撰。其昌有《學科考略》,已著錄。其昌以書畫擅名,論者比之趙孟頫。然其詩文多率爾而成,不暇研煉,詞章之學,蓋不及孟頫多矣。

《竹素堂藏稿》十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所蘊撰。所蘊字子有,上海人。萬歷己丑進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少卿。

是集凡雜文十一卷,詩三卷。前有王宏誨、陳文燭《序》,俱稱其官為陳比部,蓋在郎署時所輯也。詩文摹擬太甚,未能杼軸予懷。詹景鳳《明辨類函》,嘗稱所蘊文法汪伯玉,幾為敵國,詩健而潔,近體亦似于鱗。則其宗法概可見矣。

《青藜館集》四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周如砥撰。如砥字季平,號礪齋,即墨人。萬歷己丑進士,官至國子監祭酒。是集刊於崇禎壬午,詩不及一卷,馀皆雜文,多館課及應酬之作。如《太上感應篇序》之類,亦備錄不遺,編次殊為蕪雜。前有王思任、公鼐二“序”,思任《序》多稱其制藝,鼐《序》多稱其德量,其微意可思矣。

《小山草》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川县| 遵义市| 黄龙县| 咸宁市| 阿坝| 洪洞县| 长岛县| 晋江市| 吴川市| 贡嘎县| 商水县| 全椒县| 孙吴县| 高陵县| 甘孜县| 寿宁县| 锡林浩特市| 志丹县| 班玛县| 叶城县| 浦县| 商河县| 航空| 九江县| 乌苏市| 明光市| 屯昌县| 沈阳市| 博兴县| 深水埗区| 仪陇县| 平罗县| 尚志市| 安义县| 乌拉特中旗| 都兰县| 白沙| 乌拉特后旗| 荃湾区| 堆龙德庆县| 巴彦淖尔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