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9章

《滄海披沙集》十三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泌水王朱珵堦撰。珵堦號玉源,沈簡王模之七世孫,昭定王恬烆子,隆慶元年襲封,萬歷二十九年卒,謚康僖,見《明史諸王世表》。所著有《衡漳初稿》、《棲云洞集》、《云竇寤言》、《葵園紀言》、《公族論》等書,嘗刻於遜學書院。繼合為一編,於吳中重刊之,總名曰《滄海披沙集》。

穆文熙《詩話》謂,王詩豐神俊逸,思致雅澹,格調在大歷以前。今觀集中,若《夏日東園詩》,“月落棋聲久,涼生酒興多”。《潛龍寺訪孟誠菴詩》:“借宿閑多詠,求名靜覺非”。《春初過涵春閣詩》:“酒嫌蘆筍少,春恨李花多”等句。其格調頗近四靈,殊未足追蹤大歷,至於文體聱牙,更不出王、李流派矣。

《芝堂遺草》七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葉朝榮撰。朝榮有《詩經存固》,已著錄。是集為其子大學士向高所刊。

凡詩一卷,雜文六卷。其名“芝堂”者,朝榮判江州時,有靈芝產於所作仕學軒前,改軒曰“瑞芝堂”,自為之記,因以名集。朝榮詩格、文格并明白坦易,大抵偶然涉筆,非刻意欲成一家者也。

《四游稿》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趙志皋撰。志皋有《內閣奏疏稿》,已著錄。是集,前二卷為初入翰林時作,第三卷為官南京時作,第四卷為使楚時作,第五卷為客粵時作,題曰《四游》,蓋取於此。第六卷乃還山以后之作,亦并附焉。

《朱秉器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朱孟震撰。孟震有《河上楮談》,已著錄。此集文四卷,詩四卷,為張九一所選錄。文不出當時習尚,詩則音節諧暢,而意境不深。

《谷城山館文集》四十二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于慎行撰。慎行有《讀史漫錄》,已著錄。此集乃所作雜文也。明中葉以后,文格日卑,學淺者蹈故守常,才高者破律壞度。慎行之文,雖不涉吊詭之習。

至於精心結構,灝氣流行,終未能與唐順之、王慎中、歸有光等并據壇坫,故錄其詩集,而文集則附存目焉。

《龐眉生集》十六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于慎思撰。慎思字無妄,號航隱,東阿人,于慎行之弟也。是集詩七卷,雜文八卷,樂府一卷,皆有縱橫排奡之氣,而頗涉粗豪。

《程幼博集》六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程大約撰。大約字幼博,休寧人。是集為于慎行所選,凡雜文二卷,詩四卷,多暢所欲言,不拘格律,如泛駕之馬,不可以羈勒范之。前有焦竑《序》,引孔子辭達之說,謂《巷伯》之譏刺,巧言之怨悱,何人斯之迫切,自后世論之,豈不傷溫柔敦厚之體,而圣人乃錄之於經,以為與辭達之旨有合。又稱其骯臟之姿,不為世格所約結,持論侃侃,脂韋突梯之人多所不悅,而亦為慷慨好義者之所深與,則大約固賦性剛毅,直情而徑行者,宜發於文章,亦肖其為人也。

《云東拾草》十四卷、《附錄》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韓世能撰。世能字存良,長洲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南京禮部侍郎,召入兼翰林學士。事跡附見《明史黃鳳翔傳》。世能以鑒藏書畫名一時,張丑所為輯《南陽書畫表》也。史稱其教習庶吉士,館閣文字,是科為盛。考董其昌《洛神賦十三行跋》,稱館師韓宗伯,則當為萬歷己丑科。據《明史文苑傳》所載焦竑、黃輝諸人,固較他科為稍勝。然世能詩文,則不出王、李門徑。是集為所自編。歿后二十年,其子逢祐乃刊行,附以誥敕、諭祭葬文及碑銘、傳狀。

《玉恩堂集》九卷、《附錄》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林景旸撰。景旸字紹熙,華亭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是集為其子有麟所編。凡奏議二卷,參詞二卷,詩二卷,文三卷,附錄碑志、行狀一卷。王錫爵、張以誠“二序”及張孟男所撰“碑”,申時行所撰“墓志”,皆不稱其文章。惟杜士全“序”,及王圻所作“行狀”,稍稱之云。

《醒后集》五卷、《續集》一卷、附《京省次》五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盧維禎撰。維禎字瑞峰,號水竹居士,漳浦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戶部侍郎。是集為維禎致仕以后所自刊,題曰“醒后”,言如夢之醒也。其集以奏疏、公移、評駁與詩文、雜著共為一編。蓋維禎留心吏事,故案牘亦一一錄存。末附《京省次》一冊,中分《地望次》,《府州縣次》,《財賦次》,《會狀次》,《甲科卿輔次》。蓋亦手錄成編,以備紀事,但刊入文集則濫矣。

《朱文懿文集》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朱賡撰。賡字少欽,浙江山陰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文華殿大學士。事跡具《明史》本傳。萬歷二十九年,大學士趙志皋罷,神宗慮朝臣植黨,乃起賡入閣;后沈一貫、沈鯉并罷,賡遂獨相七年。史稱其醇謹無過,然無所建白。惟是時東林聲氣,傾動一時,賡獨借漢、唐、宋,朋黨之害以立論:謂漢之黨皆君子,而罹小人之害,其勢在小人,故使卓、操之徒,得以假手而國移於強臣;唐之黨,君子、小人互相攻擊,其勢兩盛而卒兩敗,故使朱全忠得以竊入而國移於盜賊;宋之黨,皆以德行、文章標表一時,其勢在君子,而芟除太過,不能使其身安於朝廷之上,故使呂、蔡諸人得以藉口而國移於鄰敵。黨愈眾則害愈深,變愈大。其言切中時病,厥后明社既屋,乃信賡言。其深識早見,有非顧、葉諸人所及者。其文則未能自成一家,其人蓋本不以詞章名也。

《王文端集》十四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明王家屏撰。家屏有《王文端奏疏》,已著錄。據《明史藝文志》,其集凡二十卷。《千頃堂書目》作《復宿山房集》,凡四十卷。今未見傳本。是集奏疏四卷,詩二卷,尺牘八卷,凡三種。據尺牘卷首韓爌《序》,稱家屏之子已裒匯全帙,次第授梓,則此其不完之本也。朱彝尊《明詩綜》載,其《題長陵四駿圖》古體詩四首,茲集亦未載入,知其散佚者多矣。

《溪山堂草》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沈思孝撰。思孝有《秦錄》,已著錄。是編乃其晚年之作,思孝名入“瑯琊四十子”之列。論者謂其晚交姚士粦,故間作聱牙之語,然其有韻之文,亦復流麗清脫,特雜著喜為澀體耳。

《天遠樓集》二十七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徐顯卿撰。顯卿字公望,號檢菴,長洲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吏部侍郎。

是集為其嗣子元淓所編,前有王穉登《序》曰:先生卜居陽羨,士大夫莫名先生文,先生亦不自名文也。余與先生雖同枌槚,跡若風馬牛。然第聞人言,先生長者,遂亦長者先生。未幾,先生來過余,每談立言之業,不東向讓三,即南向讓再。余竟莫名先生,而僅識先生長者云云。是殆有微詞矣。

《華禮部集》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華叔陽撰。叔陽字起龍,無錫人。隆慶戊辰進士,官禮部主事,年二十九卒。叔陽為華察之子,王世貞之婿。故所作五言,頗有父風,七言則詞調朗暢,兼涉太倉流派,其以詩部、文部分卷,亦仿世貞四部稿式也。

《閑云館集鈔》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張位撰。位有《問奇集》,已著錄。是集據于慎行原《序》,有內外二編,今本乃其從子希載所選錄,故名《集鈔》。每篇具綴評語,皆希載所為。《明史》稱,位當神宗并封三王,遽請篤修交泰,早兆高禖,及疏薦楊鎬,依違礦稅諸事,其疏稿是集皆不載,蓋希載諱而刪之也。又史稱位謚文莊,而此集皆稱文端,則未喻其故矣。集刻於康熙九年,而首有黎元寬《序》,蓋明末編訂之時,元寬尚在云。

《江岷岳文集》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江以東撰。以東字貞伯,全椒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江西提學副使。是集為其門人謝廷諒、謝廷贊、舒曰敬、晏文輝同編。凡詩一卷,文三卷,皆不出當時風氣。其第一卷目錄惟載奏疏二篇,而集中并載諸記,又割二卷中《序》數篇附之,亦編校之疏也。

《鐘臺集》十二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明田一俊撰。一俊字德萬,大田人。隆慶戊辰進士,官至禮部侍郎。事跡具《明史》本傳。一俊禔身嚴苦,家無馀貲,為侍講時,以劾張居正救吳中行有直聲,其人自正,詩文則未能逮古也。

《大泌山房集》一百三十四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李維楨撰。維楨有《史通評釋》,已著錄。是集詩六卷,雜文一百二十八卷;而一百二十八卷之中,世家、傳志、碑表、行狀、金石之文,獨居六十卷,記載之富,無逾於是,然牽率之作過多,不特文格卑冗,并事實亦未可徵信。

《明史文苑傳》稱,維楨為人樂易闊達,賓客雜進。其文章宏肆有才氣,海內請求者無虛日,能屈曲以副所望,碑版之文,照耀四裔。門下士招富人大賈受取金錢,代為請乞,亦應之無倦。然文多率意應酬,品格不能高也。朱彝尊《明詩綜》亦謂:本寧著作,如官廚宿饌,粗鹿肥麋,雖腒<月肅>具陳,鮮薧雜進,無當於味。今核是集,知非故為詆毀矣。

《劉聘君全集》十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劉元卿撰。元卿有《大象觀》,已著錄。元卿師事耿定向及同邑劉陽,講求心學,而其詩文乃多慶吊之篇,罕見闡發理道,類閩中所刊《林網山集》。考《江西通志》,元卿所著本有《山居草》、《還山續草》諸編。此本為其門人洪云蒸等所輯。觀其體例舛雜,知其去取之失當,蓋已非元卿之舊本矣。

《不二齋文選》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張元忭撰。元忭有《紹興府志》,已著錄。《明史儒林傳》稱,元忭少負氣節,年十九,聞楊繼盛死,為文遙祭之。又稱其自未第時,即與鄧以贊從王畿游,傳良知之學。然皆勵志潛修,躬行實踐。以贊品端志潔,元忭亦矩矱儼然,無蹈入禪寂之病,與畿之恣肆迥殊。是集凡文六卷,詩一卷,亦無語錄粗鄙之習,但於是事非當行耳。

《粵草》十卷、《蜀草》七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郭子章撰。子章有《蠙衣生易解》,已著錄。其平生所作之文,皆每官一地即為一集,此《粵草》,其官廣東潮州知府時作;《蜀草》,其官四川提學僉事時作也。前有萬歷庚寅周應鼇《序》,稱子章沒於廬山,《粵草》先出;越若干年,《蜀草》乃出。蓋作於諸草之前,而刻則在子章身后;其標題皆曰《自學編》,則子章諸草之總名云。

《晉草》九卷、《楚草》十二卷、《家草》七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郭子章撰。是集以《晉草》、《楚草》、《家草》合為一編。《晉草》,乃其由浙江參政遷山西按察使時所作,在萬歷二十一年;《楚草》乃其由山西遷湖廣布政使時所作,在二十二年;《家草》則由福建布政使入覲,歸而乞休時作。

在二十六年也。此后即接《黔草》矣。是集鈔本,訛脫甚多,并佚其《家草》之第六卷。考其總目所闕,凡尺牘十八首。故原目八卷,今以七卷著錄焉。

《黔草》二十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郭子章撰。是集自為一編,乃其巡撫貴州時作,總目雖題二十一卷,而第八卷分九子卷,第九、第十、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七卷,皆分二子卷;卷十四分三子卷,實三十四卷,不明其例。至卷十四后,既曰卷又十四,又曰卷又又十四,尤創見也。案《千頃堂書目》,子章所著尚有《閩草》十六卷,《留草》十卷,《浙草》十六卷,《閩藩草》九卷,《養草》一卷,《苫草》六卷,《傳草》二十四卷,今皆未見。而《粵草》十卷,黃虞稷乃不著錄,蓋當時隨作隨刻,又隨意并數種為一帙。多寡分合,初無一定,故所見參差不一耳。

《李中丞文集》二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李氵來撰。氵來字源甫,號養愚,雩都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是集為國朝康熙十年其里人易學實所刻,大抵皆應俗之作。蓋氵來本以清介著,學實之刻其遺文,特重其為人耳。

《文潔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鄧以贊撰。以贊字定宇,新建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吏部侍郎,謚文潔。

事跡具《明史儒林傳》。以贊早以孝行聞,晚退居西山三十年,以清介為世所重,而無所著述。此本乃吉水鄒元標蒐輯於斷簡散帙之中,宜興吳達可為之付梓。

其講學語僅存數則,馀不過奏疏三首與書序、記傳諸應酬之文耳。中附詩數十首,尤非所長也。

《方初菴集》十六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方揚撰。揚字思善,號初菴,歙縣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杭州府知府。

是集第一卷為語錄,二卷為箴論,三、四卷為詩,五卷至十六卷為雜文。其語錄箴論,尚皆切實,惟詩文多應酬之作,末附蒞官時諸告條,尤為冗雜。揚本有《山中》、《燕中》、《中州》、《南署》等稿,此集乃其門人賀燦然所合編也。

《陳如岡文集》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陳大科撰。大科字思進,號如岡,南通州人。隆慶辛未進士。官至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總督兩廣。大科官給事中時,因歲旱上弭災六事,遷太常卿時,又疏救李獻可等,又劾太監馮保,有直聲;及總督兩廣,有定安南功。是集上一卷,具錄當時奏疏,下一卷,則雜文數篇而已。

《賜馀堂集》十四卷(內府藏本)

明吳中行撰。中行字子道,號復菴,武進人。隆慶辛未進士,官編修時,與趙用賢等論張居正,廷杖削籍。后屢起屢廢,卒不大顯,終於侍講學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其子大理寺少卿亮所編。中行以鯁直稱,詞章不甚著於世。集中《植綱常》、《正朝廷》二疏,氣節凜然,又不以詞章論矣。

《鄒聚所文集》六卷、《外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嘉义市| 霍邱县| 彩票| 莒南县| 三亚市| 斗六市| 七台河市| 兴和县| 鄂托克前旗| 平果县| 怀化市| 莆田市| 理塘县| 定陶县| 滨海县| 称多县| 石城县| 曲阳县| 洛南县| 竹山县| 图片| 湛江市| 抚顺县| 米泉市| 北安市| 绥宁县| 开封市| 年辖:市辖区| 平乐县| 鄂尔多斯市| 宝鸡市| 长丰县| 开远市| 柳河县| 广德县| 正阳县| 马公市| 金坛市| 富源县| 宽城| 青铜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