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4967字
- 2015-12-26 16:11:54
明李開先撰。開先有《中麓畫品》,已著錄。是集詩四卷,文八卷,皆歸田后所作。其《自序》謂:年四十罷歸田里,既無用世之心,又無名后之志,作不必工,信口直寫,名其集曰《閑居》,以別居官時苦心也。嘉靖初,開先與王慎中、唐順之、熊過、陳束、任瀚、趙時春、呂高,稱八才子。其時慎中、順之,倡議盡洗李、何剽擬之習(xí),而開先與時春等復(fù)羽翼之。然開先雅以功名自負(fù),既廢以后,猶作《塞上曲》一百首,以寓其志。又末卷有《蘇息民困或問及顏神事宜》,《濬渠私議》、《漯議》諸篇,亦尚汲汲於經(jīng)世,不甚爭文苑之名。故所作隨筆揮灑,一篇或至數(shù)千言。其詩亦往往疊韻至百首,其持論確於李、何,而終不能奪李、何之壇坫,蓋有由矣。
《蔡可泉集》十五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蔡克廉撰??肆值狼洌瑫x江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戶部尚書。其文每篇皆系以時地,末綴以各體詩及案牘之文。萬歷初,其子應(yīng)龍、應(yīng)麟錄而梓之。
克廉少與鄉(xiāng)人王慎中齊名,而其文乃遠不及慎中。蘇濬《序》稱:克廉秉樞執(zhí)鉞時,慎中已跧伏故園,日尋歐、曾之緒,而克廉方銳意事功。論者謂慎中“闃寂邱園,故文獨工”云云。是當(dāng)時已有定評矣。
《端肅公集》十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葛守禮撰。守禮字與立,德平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左都御史,謚端肅。
是集凡文九卷,詩一卷,邢侗為之《序》。
《知白堂稿》十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翁溥撰。溥字德宏,諸暨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南京刑部尚書,謚榮靖。
是集乃其門人金元立、潘季馴所編。凡詩六卷,雜文八卷,其中奏疏十五篇,乃巡撫江西及為吏科時所上,皆無關(guān)大計,其馀亦大抵應(yīng)酬之作。
《張靜思文集》十卷、《附錄》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張選撰。選字舜舉,無錫人。嘉靖己丑進士,授蕭山知縣,擢戶科給事中。
會太廟祫祭,世宗遣勛臣代行禮,選抗疏力諫,廷杖,削籍。隆慶初,復(fù)原官,終於通政司參議,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乃其曾孫纘曾所編,凡文九卷,詩一卷,其末二卷,則附錄居官政績,及“碑銘”、“小傳”也。
《洨濱集》十卷、《附錄》二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蔡叆撰。叆有《洨濱語錄》,已著錄。是集為其門人李登云等所編,凡文六卷,詩四卷,銘贊之類附於詩末;附錄二卷,則其朋友贈答與門人稱頌之作也。叆早師真定張璿,入仕后師朝邑韓邦奇、增城湛若水。平居務(wù)講學(xué),立朝務(wù)氣節(jié),文章蓋非所長云。
《崔筆山文集》十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崔涯撰。涯號筆山,太平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是集自一卷至七卷,為“奏疏”及“雜著”,八卷為“古、今體詩”,九卷為《虎異》,十卷為《鵲異》,兩卷之末,各附以頌德詩文。涯在當(dāng)時有伉直聲,而文章非其所長,詩尤不入格,所謂“虎異”者,涯巡視山西時,有虎自入神廟,為人所殪;“鵲異”者,涯巡視福建時,有葉氏為奴所殺,憑鵲以訴冤。涯皆自紀(jì)其事,而所屬縉紳各歌頌之,因匯刊集后。昔猛虎渡河,劉寬以為偶然,而涯乃以恍惚之事,引為己功,人之度量相去,蓋不可道里計矣。
《環(huán)碧齋詩集》三卷、《尺牘》三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祝世祿撰。世祿有《環(huán)碧齋小言》,已著錄?!段鹘尽贩Q其工詩善草書,談理獨抒心得,今觀其詩,格調(diào)頗伉爽,而簡汰未嚴(yán),尺牘更開三袁一派矣。所謂談理獨抒心得者,殆即指《小言》,已訂正於雜家類中,茲不具論焉。
《司勛文集》八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羅虞臣撰。虞臣字熙載,廣東順德人。嘉靖己丑進士,官吏部稽勛司主事。
事跡附見《明史劉世毅傳》。虞臣以初任刑部主事,提牢時,寬假張延齡,為大猾劉東山所訐,下獄拷掠,斥為民;既歸,結(jié)廬山中,讀書纂述,年僅三十五而卒。然其他著作不傳,惟是集存。其平生不屑為詩賦,故集中皆散體之文,自六卷以下,則采錄所作家乘以足之,惟以《中官傳》六七篇參雜其間耳。其文疏快有氣,然皆率其才氣,縱筆一往,未能范以法度也。冼桂奇《序》,以司馬遷擬之,談何容易乎!
《五岳山人集》三十八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黃省曾撰。省曾有《西洋朝貢典錄》,已著錄。是集凡賦詩十八卷,雜文二十卷。王世貞《序》稱:其古今體詩,皆出自六代、三唐,於他文亦推許甚至。
及其為《藝苑卮言》,則云勉之詩如假山,雖爾華整,大費人力。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亦謂其詩品太庸,沙礫盈前,無金可采。今觀其集,兩家之說不虛矣。
中第二十卷為《客問》四十章,二十一卷、二十二卷為《擬詩外傳》,二十三卷為《黃氏家語》,明人亦摘出別行。其客問、雜論、物理,多臆揣之說,《擬詩外傳》,未免優(yōu)孟衣冠,至《家語》創(chuàng)立篇名,儼同孔氏,抑又僣矣。
《蓉山集》十六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董燧撰。燧字兆時,蓉山其號也,臨川人。嘉靖辛卯舉人,官至南京刑部郎中。燧少從王艮、聶豹講良知之學(xué),是集自首卷至六卷,皆其問答會語,七卷至十卷為詩,十一卷至十六卷為雜文。
《孔文谷詩集》十四卷(山西巡撫采進本)
明孔天允撰。天允字汝錫,號文谷,又號管涔山人,汾州人。嘉靖壬辰進士第二,於故事當(dāng)授編修,以藩戚,外補陜西提學(xué)僉事,官至浙江布政司參政。朱彝尊《靜志居詩話》云,管涔山人如新調(diào)鸚鵡,雖復(fù)多言,舌音終強,蓋深不取之。此集為同安洪朝選所刻,內(nèi)《履霜集》一卷,《澤鳴稿》一卷,《漁嬉稿》以編年為次,自隆慶丁卯至萬歷戊寅十二年所作,分十二卷,校以浙江采進之本,佚闕尚多,非其完帙。考《千頃堂書目》,亦載《天允詩集》十四卷;則黃虞稷所見,即此本矣。
《孔文谷文集》十六卷、《續(xù)集》四卷、《詩集》二十四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孔天允撰。此本較其家刻,多文集二十卷,而詩則惟有《履霜集》、《漁嬉稿》、《闕澤鳴稿》一卷,所作《霞海》篇,亦不在其中。相其詩集版式,蓋隨作隨刻,故傳本多少不定也,焦竑《國史經(jīng)籍志》,載《天允集》僅三卷,是即多所續(xù)增之明驗矣。
《霞海篇》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孔天允撰。是編乃其督學(xué)浙江時,案臨臺州所作,故以《霞海》為名,凡詩三十四首,力摹“三謝”而未成。如《望司成程公詩》起句曰:“瞻涂脰來旌,邂逅欣遽斯?!币浴懊枴弊譃椤耙I(lǐng)而望”之意,是不止札闥鴻休矣。
《祐山文集》十卷、《詩集》四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馮汝弼撰。汝弼有《祐山雜記》,已著錄。其官工科給事中時,論劾汪鋐罪狀,直聲震動一時。其人足以不朽,其詩文則以人見重,非以詞章傳也。
《粵臺稿》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謝少南撰。少南字與槐,上元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河南布政司參政。
是集乃其提學(xué)廣西時所作,詩與文各一卷,詩尚不失清拔,文則未之逮也。《千頃堂書目》別載少南《河垣稿》一卷,《謫臺稿》一卷,今未見傳本,疑其佚矣。
《序芳園稿》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趙伊撰。伊字子衡,平湖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廣西按察司副使。是集為其甥沈懋孝所選,附以劉子伯批點,其詩時有清脫之致,而醞釀未深。
《菲泉存稿》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來汝賢撰。汝賢字子禹,蕭山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禮部主事。是集凡詩二卷,文六卷。末附許應(yīng)元所撰《墓志》及姜寶所撰《誣枉記》,蓋汝賢由丹陽知縣,行取入都后,同僚譖其受金,為巡按御史所論劾,故作此以辯之。寶,即汝賢之門人也?!肚ы曁脮俊份d此集作十六卷,疑或有《續(xù)集》而佚之。至云汝賢字汝禹,則“汝”字傳寫誤耳。
《洛原遺稿》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白悅撰。悅字貞夫,武進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江西按察司僉事。悅為尚書昂之孫,家世鼎貴,而獨刻意學(xué)詩,句調(diào)華贍,神理頗清,視當(dāng)時襞積者,差勝,特格律未能變化,往往雷同。
《蔣道林文粹》九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蔣信撰。信有《道林諸集》,已著錄。是集,為其門人姚學(xué)閔所編。其文不事華藻,惟直抒胸臆,期於明暢而止。蓋信嘗從王守仁於龍場驛,后又從湛若水游,所重惟在於講學(xué)耳。
《巾石遺編》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呂懷撰。懷有《周易卦變圖傳》,已著錄。據(jù)《千頃堂書目》所著,《巾石類稿》本三十卷,是集不知何人所編,皆掇拾於殘剩之馀,寥寥數(shù)篇,不成卷帙,疑原本散佚,此或其子孫所錄存也。
《閔午塘詩集》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閔如霖撰。如霖字師望,號午塘,烏程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南京禮部尚書。是集為其門人吏部侍郎姚宏謨所編,詩多應(yīng)酬之作,雖清圓而乏骨力,古體尤不擅長?!肚ы曁脮俊份d,《午塘集》十六卷,殆尚有文集九卷,而佚之歟。
《冰玉堂綴逸稿》二卷、《蘭舟漫稿》一卷、附《二馀詞》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陳如綸撰。如綸字德宣,號午江,太倉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福建布政司參議。文集為其子謙亨等所編,初稿本十卷,以弗戒於火,稿盡亡。謙亨搜求殘剩,緝?yōu)槎?,故題曰《綴逸》。其詩別名《蘭舟漫稿》,為如綸所自編,乃嘉靖甲辰服闋,補江西按察司僉事時,途中所作。其詩馀別名《二馀詞》,亦如綸自編,二馀者,如綸別號也。
《包侍御集》六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包節(jié)撰。節(jié)有《陜西行都司志》,已著錄。是編,前二卷為《臺中稿》,官御史時作;后四卷為《湟中稿》,戍莊浪時作。二編皆兼載詩文。節(jié)嘗謂《文苑英華集》可以續(xù)《昭明文選》,因輯《苑詩類選》三十卷,故所作纖麗為多,大抵皆取材於是也。
《承啟堂稿》二十九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錢薇撰。薇字懋垣,海鹽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禮科給事中。隆慶初,贈太常寺少卿,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乃其門人嚴(yán)從簡所編,凡“詩”七卷,“文”二十卷,附錄“志銘”、“行狀”、“墓表”、“傳誄”一卷,末一卷,則其曾孫嘉徵“二疏”,并“行狀”、“志銘”也。嘉徵字孚千,天啟辛酉副榜貢生,官松溪縣知縣,嘗劾魏忠賢十大罪。其疏,為世所傳云。
《自知堂集》二十四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蔡汝楠撰。汝楠有《說經(jīng)劄記》,已著錄。是集詩七卷,文十七卷,其門人朱炳如所編?!睹魇贰贩Q汝楠初喜文章,從王慎中、唐順之、高叔嗣、顧璘、皇甫涍兄弟游;中年復(fù)好講學(xué),與鄒守益、羅洪先相善。詩格遂漸頹唐,頗有壽陵馀子,失其故步之譏。然汝楠才地本不足雁行王、唐諸人,亦不盡系於講學(xué)之后,荒廢吟詠也。
《涇林集》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周復(fù)俊撰。復(fù)俊有《東吳名賢記》,已著錄。是集一名《六梅館集》,凡詩三卷,雜文五卷,其詩皆有楊慎評語。據(jù)其孫元<日幸>《跋》,蓋慎戍云南之時,與復(fù)俊遇於仙邨草堂,劇談七晝夜,因為評定其詩。一梓於蜀中,再梓於玉田,后編入全集,評亦遂仍其舊云。
《龍谿全集》二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王畿撰。畿字汝中,號龍谿,山陰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兵部武選司郎中,事跡具《明史儒林傳》。畿傳王守仁良知之學(xué),而漸失其本旨。如謂:虛寂微密,是千圣相傳之秘,從此悟入,乃范圍三教之宗。又謂:佛氏所說,本是吾儒大路,是不止陽儒而陰釋矣。故史稱其雜以禪機,亦不自諱?!妒贰酚州d:“畿嘗言學(xué)當(dāng)致知見性而已,應(yīng)事有小過,不足累?!惫试诠俨幻飧烧?,以不謹(jǐn)斥。蓋王學(xué)末流之恣肆,實自畿始。《明史》雖收入《儒林傳》,而稱士之浮誕不逞者,率自名龍谿弟子云云。深著其弊,蓋有由也。是集為其子應(yīng)斌、應(yīng)吉所編,凡語錄八卷;書序、雜著、記說,共九卷;詩一卷;祭文、志狀、表傳二卷。
其門人蕭良榦刊之,丁賓又為重鐫,而益以《大象義述》一卷,傳志、祭文一卷。
《龍谿語錄》八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畿撰。是編雖名語錄,實即畿之文集,前有李贄《序》,謂之《龍谿集抄》,蓋又經(jīng)贄所品定也,合是二人以成此書,則書可知矣。
《王侍御集》七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瑛撰。瑛字汝玉,無錫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監(jiān)察御史。是編,為其子鴻臚寺主簿同穀所刊,蓋歐大任所選定。前二卷為古體,后五卷為近體。前有《小傳》,亦大任所作,末有崔銑《兩巡紀(jì)行稿》,《跋》一篇。兩巡者,一出理北直隸、山東、河南馬政,一巡按福建也。集中無此標(biāo)目,蓋其詩已散入集中,銑《跋》無所附麗,故綴於后。鄭啟謨《序》題曰:《石沙漫稿》,亦與此本標(biāo)題不同,則瑛世居石沙山,初以名集,同穀改題今名也。
《少峰草堂詩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林應(yīng)亮撰。應(yīng)亮字熙載,侯官人,人瑞翁春澤子也。嘉靖壬辰進士,官至戶部右侍郎,總督倉場。是集,《千頃堂書目》作二卷,此本僅一卷,其詩皆沿七子之派。
《寒邨集》四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蘇志皋撰。志皋字德明,別號寒邨,固安人。嘉靖壬辰進士,官至副都御史。此集凡詩二卷,雜文二卷,有汪來《后序》,稱其尚有《巡撫奏議》十八卷、《譯語》、《畫跋》、《恒言》,各一卷,今并不傳。
《東白草堂集》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