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_集部
- 永瑢
- 4944字
- 2015-12-26 16:11:54
明徐獻忠撰。獻忠有《吳興掌故》,已著錄。是集賦一卷,詩三卷,文十一卷。嘉靖甲子,松江府知府袁汝是與其鄉(xiāng)士大夫醵金刻之,編次者,其門人董宜陽也。朱彝尊《詩話》稱:其詩沖澹無累句,所少者警拔。足為定評。至其《論松江加耗》、《守備》、《錢法》、《水利》諸書,條析利弊,皆頗詳悉,在一鄉(xiāng)亦足資考核焉。
《胥臺集》二十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袁袠撰。袠有《世緯》,已著錄。是編,詩不失體格,而特乏堅蒼;文亦俊爽,而醞釀未免少薄。初為其嗣子尊尼所刊,詩文各十卷,題曰《袁永之集》。
此本,為萬歷甲申衡藩所重刊,改題曰《胥臺集》,實則一書,故《千頃堂書目》載:《袁永之集》二十卷,注作《胥臺集》也。前有左長史鄭復亨《序》,言衡府司理張炳忠為袠之甥,以是集贄於衡王,因為開雕云。
《趙浚谷集》十六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趙時春撰。時春有《平?jīng)龈尽罚阎洝r春素以將略自命,不屑屑以詩文名,然《明史》本傳,稱其讀書善彊記,文章豪肆,與唐順之、王慎中齊名。
今觀其詩文,多慷慨自喜,不可拘以格律,胡松《序》所謂秦人而為秦聲,亦其風氣然也。然則史所謂文章豪肆者,長短俱在是矣。是集詩六卷,文十卷,皆編年而不分體。徐階《序》稱十六卷,與此集合。李開先《序》,則謂詩六卷,文九卷,凡十五卷。續(xù)有作者,當續(xù)入之。蓋開先《序》在嘉靖乙丑,而階《序》在萬歷庚辰。時春沒后十五年,又有所續(xù)入也。
《別本浚谷集》十七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趙時春撰。此本凡詩二卷,賦及雜文十五卷,有其甥周鑒《序》。《明史藝文志》載,《時春集》作十七卷,即據(jù)此本也。
《云崗選稿》二十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龔用卿撰。用卿字鳴治,懷安人。嘉靖丙戌進士第一,官至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是編:首賦,次詞,次詩,次雜文。考古人以詞為詩馀,今編入詩前,殊乖體例,所作亦大抵館閣體也。
《東匯詩集》十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呂希周撰。希周字師旦,崇德人。嘉靖丙戌進士,官至通政使。是集編於嘉靖甲寅,其子端甫《志》云:“始自乙酉,迄今甲寅,共詩一千二百八十九首。
呈於太保東湖公,欣然命付之梓。”東湖,陸炳別號也,為希周門人。朱彝尊《詩話》云:“東匯於詩,亦沾沾自喜,其集不甚傳。”由其子請論定於陸武惠也,同里曹秋岳侍郎,集明三百年名公手跡,裝潢成冊,多至七百家,《東匯雜詩》在焉:比集中所載者較勝。今詳端甫《志》,希周家居至甲寅尚無恙,曹溶所集,當是其甲寅以后詩歟?
《陸簣齋集》十卷、《外集》二卷(禮部尚書曹秀先家藏本)
明陸垹撰。垹有《簣齋雜著》,已著錄。是集為郁天民所編,外集二卷,則附錄“誥敕”、“志狀”,及“贈送”、“誄奠”之文,與士民頌德之作也。
徐階志其墓,稱垹讀書恥為章句,嘗曰:人心與事物不相離,舍事物而徒求諸心者,禪學也。逐事物而不求諸心者,俗學也。故集中有《〈傳習錄〉存疑》,不附和陸學;又有《〈詩傳〉存疑》,亦不盡墨守朱學。持論可謂篤實,詩文則多近質(zhì)樸,蓋非所留意云。
《田叔禾集》十二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田汝成撰。汝成有《炎徼紀聞》,已著錄。其全稿本名《豫陽集》,亦名《楊園集》。此集乃汝成晚年令其子藝蘅所編,凡詩文三百六十九首,五十以后所作,均不在是焉。汝成歸田后,盤桓湖山,搜剔名勝,殊以風流自賞,其詩律隊仗修整,頗自娟娟秀出,然使逢大敵,則未足相當,文體亦頗傷平易。
《玩芳堂摘稿》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王慎中撰。慎中有《遵巖文集》,已著錄。此本乃嘉靖中江陵曹忭以御史巡按江西,取篋中所有慎中之文,校而刻之,僅一百首,故以摘稿為名。
《江午坡集》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江以達撰。以達字于順,號午坡,貴溪人。嘉靖丙戌進士,官至湖南提學副使(案《千頃堂書目》作福建提學,誤。福建去湖廣頗遠,不至忤楚藩也),以忤楚藩系獄。后放歸,病卒。《明史文苑傳》,附見《王慎中傳》中。朱彝尊《靜志居詩話》曰:“午坡以北地文,出廬陵、眉山之上。”又謂:“昌黎詩不逮文,尚染習氣”云云。今考其語,見集中所載《張東沙集序》。然其《與霍渭崖論文書》云:模形者神遺,斫句者氣索,景會者意脫,蕊繁者荄衰。譬諸畫地為餅,以餤則難;刻木為人,束之衣冠,與之酬色笑,而施揖讓則不可。其於正、嘉之時,剽竊摹擬之病,又未嘗不知之,而趨向如是,何耶?
《芻蕘錄》二十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馮恩撰。恩字子仁,華亭人。嘉靖丙戌進士,官南京監(jiān)察御史,以疏論張璁、汪鋐、方獻夫三人,下獄擬死。其子行可,刺血書疏請代死,謫戍雷州。
越六年赦歸。隆慶初,進大理寺丞,致仕,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凡文十五卷,詩五卷。恩為行人時,嘗奉命勞兩廣總督王守仁,因從王守仁講學。故其詩文得守仁馀緒為多,其最得名者,在《嘉靖壬辰彗星見應詔陳言》一疏;其被禍也,蓋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固非其罪。然恩為御史,抨擊權奸,是其職也。
至於所不抨擊者,置之不論可矣。乃一一臚舉所長,類乎薦牘。是既欲有所退,又欲有所進,卿相之簡擢,臺諫操之矣,此亦憤激一決,不暇擇言。既乖政體,又授議者以間也,且稱禮部尚書夏言、多蓄之學,不羈之才,駕馭任之,庶幾救時宰相;禮部右侍郎顧鼎臣,警悟疏通,不局偏長,器足任重。核以二人本傳,亦皆不確。蓋其忠鯁之氣,足貫金石,而立言則不必盡當,是固當分別觀之者耳。
《少泉集》三十三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王格撰。格字汝化,京山人。嘉靖丙戌進士,改庶吉士,出為分巡河北道按察司使僉事。世宗南巡,坐行宮火,杖黜;隆慶初,授太仆寺少卿,致仕。
《明史文苑傳》附見《王廷陳傳》末。《千頃堂書目》載:格《少泉集》十卷。
今考此本,凡《詩選》十卷,《詩續(xù)選》八卷,《詩新選》六卷,《文選》五卷,《續(xù)文選》四卷,共三十三卷。黃虞稷蓋僅得其詩選著錄也。朱彝尊《靜志居詩話》稱,其信口矢筆,合作者寡。今考王世貞《序》云:公於意非不能深,不欲使其淫於詩之外;於象非不能極,不欲使其游於見之表;才不可盡,則引矩以囿之;亂不勝靡,則為質(zhì)以御之。詳其語意,殆亦微詞也歟?
《穀原文草》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蘇祐撰。祐有《逌旃瑣語》,已著錄。是編,乃其文集也。原分四卷,每卷又自分上下,詞多駢麗,規(guī)仿文選,而真氣不足以充之,在七子派中,又為旁支矣。
《穀原集》十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蘇祐撰。此編乃其詩集,大旨宗李攀龍之說,不肯作唐以后格,而亦不能變唐以前格,故音節(jié)瑯瑯,都無新意。
《岳云石集》五卷(直隸總督采進本)
明岳倫撰。倫字云石,懷安衛(wèi)人,嘉靖丙戌進士,官至工部郎中,卒贈太常寺少卿。是集文三卷,詩二卷,附以其子《魯訟冤疏》。案:集中最著之文,莫若《劾張璁、桂萼疏》。“疏”后,附世宗諭旨曰:“張璁著回家省改;桂萼革去散官,以尚書致仕。”然考璁、萼本傳,璁之罷也,一由給事中陸粲,再由御史譚績、端廷赦、唐愈賢,三由魏良弼、秦鼇。萼之罷也,獨由給事中陸粲。不見有倫劾罷二人之事,與史傳絕不相符,疑以傳疑可矣。
《金陵覽勝詩》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章恩撰。恩字元之,山陰人。是集,刻於嘉靖丙戌,皆五七言近體,多題詠名勝之作,其所列古跡,如桃花小峴及虎距關,皆志乘所未載,然才力稍弱,尚未足以摹寫江山。
《別本羅念菴集》十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羅洪先撰。洪先有《冬游記》,已著錄。是編,為嘉靖癸亥其同年滁陽胡松所刻。凡“書”二卷,“雜著”一卷,“序記”、“傳狀”、“銘”、“表”,各一卷,“祭文”及“雜文”二卷,“古、律詩”二卷,蓋初刊之本,非其全帙也。
《松溪集》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程文德撰。文德字舜敷,永康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調(diào)南京工部右侍郎,疏辭忤旨,除名歸。萬歷中,追贈禮部尚書,謚文恭。
事跡具《明史儒林傳》。是集第一卷,為對策、講章,二卷為頌及古體詩,三卷為今體詩,四卷為奏疏、表,五卷為書,六卷為序,七卷為記、跋,八卷為祭文,九卷為傳、志銘,十卷為雜著。詩非所長。奏疏內(nèi)如《賑濟疏》,所條陳便宜諸事,頗切明季時政之弊;又所奏《郊壇事例》,皆《明史》各志及《明會典》、王圻《續(xù)通考》所未載。考文德自述,謂私淑王子,蓋亦講良知之學者。如《寄諸生書》,稱今古圣賢之道,不違其心;《復王畿書》,謂全真返初,以求放心;《跋陽明文錄》,謂明德新民,無外無內(nèi)之疑於禪者,非是。皆不免於回護。至其《論學》云:學問之道,必先立志,志既立,則行有定適,格致誠正,戒懼慎獨,別其涂轍,學問思辯,自不容已,是尚知以躬行實踐為歸。史稱文德初從章懋游,后乃從王守仁,故與王畿輩之涉於禪悅者,差少異耳。
《程文恭遺稿》三十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程文德撰。此集二十二卷以前,皆文;二十一卷以后皆詩。較《松溪集》為賅備,然體格則一也。
《周漢中集》四卷(內(nèi)府藏本)
明周顯宗撰。顯宗字子考,濮州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漢中府知府。是集前三卷為自適稿,皆所著詩詞、雜文;后一卷為《感寓錄》,則隨筆、劄記也。
詩不入格,《感寓錄》亦多雜禪語,以空悟為宗。
《南北奉使集》二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唐順之撰。順之有《廣右戰(zhàn)功錄》,已著錄。是編:一為《北奉使集》,乃其以職方郎中出核薊鎮(zhèn)兵籍時所作;一為《南奉使集》,乃視師江浙所作。兩集俱載其籌邊剿寇之事,先敕諭,次題疏,次啟劄,次詩篇,前后皆無“序”、“跋”。
《陳后岡詩集》一卷、《文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陳束撰,束字約之,鄞縣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河南提學副使。事跡具《明史文苑傳》。束與唐順之為同年,共倡為初唐、六朝之作,以矯李、何之習,而所學不逮順之。又自翰林改禮部主事,迨復官編修,旋即外調(diào),恒忽忽不樂,年僅三十馀而卒,文章亦未成就。故順之終以古文鳴,而束無稱焉。詩集為順之所編,皆嘉靖甲午、乙未、丁酉三年之作,其馀僅寥寥數(shù)首。文集為張時徹所刊,分京、楚、閩、洛四集,以居官之地名之。初刻於蜀中,又刻於吳郡。此本乃萬歷中,其同邑林可成所校刊也。
《燕詒錄》十三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孫應奎撰。應奎字文卿,號蒙泉,馀姚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右副都御史,總理河道,后左遷山東布政使。《明史》附見建陽《孫應奎傳》,而以馀姚孫應奎別之。蓋與《胡松傳》中附載績溪胡松,均以同姓名合傳也。是集,前三卷,皆憶言,其語錄也;次書二卷,文二卷,詩三卷;次《河南存稿》二卷,《林居續(xù)稿》一卷,則詩文雜編焉。應奎受業(yè)於王守仁,講良知之學,初官禮科給事中,疏劾汪鋐,頗有直聲。然其著作,則自成其為講學家之詩文而已。
《胡莊肅集》六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胡松撰。松有《滁州志》,已著錄。是集,惟第二卷末附載詩賦,馀俱雜著。考《明史》本傳,松初以禮部郎,任山西提學副使,上邊務十二事,帝嘉其忠懇,進左參政。巡撫江西時,會討廣東寇張璉,又援閩破倭,功績甚偉。然其經(jīng)世之文,惟《答翟中丞邊事書》及《厚蓄》、《實塞》、《防邊》、《制蠻》四篇,頗見謀略。馀皆不載集中,豈別有奏議集歟?其中《格物解》,謂心外無事,事外無心,蓋從事於姚江之學者,其功名亦略相仿佛焉。卷首有凌約《東游稿序》,鄔宗源、趙大綱《南浮稿序》,徐獻忠《西游集序》,田汝成、徐渭《浙垣稿序》,殆各集別有專本,此其匯而刻之者也。
《別本胡莊肅集》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胡松撰。是集凡文六卷,詩二卷,與六卷之本稍有增刪,而大致相同。
《鶴田草堂集》十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蔡云程撰。云程字亨之,臨海人。嘉靖己丑進士,官至刑部尚書。是集,詩三卷,文七卷。云程當王、李盛行之時,獨無摹擬剽竊之習,可謂不轉移於風氣。然根柢頗薄,亦不能自樹一幟。
《熊南沙文集》八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熊過撰。過有《周易象旨決錄》,已著錄。是集,乃隆慶戊辰其門人嚴清所刻。前四卷為疏、序、書、記,后四卷為題跋、引傳、碑銘、祭文、雜著。過留心經(jīng)學,其文章亦列名八才子中,然集中諸作,大抵應酬之文也。
《環(huán)溪集》六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沈愷撰。愷有《夜燈管測》,已著錄。是集皆所著雜文,乃其門人任子龍所編。前有徐階《序》,題曰《鳳峰雜集序》。又有文徵明《序》,亦題曰《鳳峰子詩稿序》。疑今名為后來所追改,而又佚其詩集歟。考《千頃堂書目》,別載《環(huán)溪集》二十六卷,則此非其全也。愷文章頗尚古雅,不肯作秦、漢以下語,而模仿太甚,遂與“北地”同歸。
《閑居集》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