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8章

《少鶴詩集》八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武岡王”顯槐撰。顯槐,楚端王榮氵戒第三子、愍王顯榕之弟,嘉靖十七年封。榮氵戒嘗自稱黃鶴道人,故顯槐自號曰“少鶴”,嘉靖乙巳,顯榕為其世子英燿所弒,世宗命顯槐攝國事,事跡附見《明史楚王植傳》。此集乃其解政后,所自編也。《千頃堂書目》載,顯槐尚有文集及續集八卷,今未之見,惟此集存。

《雁湖釣叟自在吟》九卷、《附錄》一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王周撰。周字質齋,嘉興人。屢試不售,自號“雁湖釣叟”。是集以年月先后編次,其詩皆率意直書,不拘格律,故名曰《自在吟》。末附錄同時“題贈”一卷,并前“序”、“后跋”,皆稱其子為觀察,而不著其名。據王錫命、張大忠等題詞,咸自稱年侄,證以《太學題名碑》所載,知其子乃嘉靖乙未進士王俸,后官至都御史。是編前四卷,所稱“北上寓京諸詩”,即俸官京師迎養時作也。

《十岳山人詩集》四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王寅撰。寅字仲房,一字亮卿,歙縣人。嘗北走大梁,問詩於李夢陽。中年習禪,事古峰和尚。古峰曰:吾遍游海內五岳,今將遍歷海外五岳,而后出世。

寅聞其語而悅之,因自號“十岳山人”。是集,寅所自編。其詩音節宏亮,皆步趨北地之派,而鑄語未堅,時多累句。

《邊仲子詩》一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邊習撰。習字仲學,濟南人,戶部尚書貢之次子。王士禎《論詩絕句》所謂“不及尚書有邊習,猶傳林雨忽沾衣”者是也。貢雖仕宦通顯,而圖籍以外無馀資,習竟貧困以沒,僅存其七十歲客孫氏時詩一卷,本名《睡足軒集》,士禎與徐夜共選定之,附刻其父詩集后,改題今名。習詩遠不及其父,尤多應俗之作,其《輓李東陽》二詩,論雖公而評太訐,亦乖詩品,夜等特以名父之子,重之耳。

《世經堂集》二十六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徐階撰。階所編《武穆集》,已著錄。是集文二十四卷,賦、頌、詩、詞二卷,其中敷陳治體之文,皆能不詭於正,馀則未見所長。

《少湖文集》七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徐階撰。是集乃階外謫延平府推官時,三年秩滿北上,延平士人裒其前后諸作,為之付梓。凡文五卷,語錄一卷,詩一卷。大都應酬之文,十居六七,皆不足以傳,特用志遺愛云爾。

《歐陽南野集》三十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歐陽德撰。德字崇一,泰和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卒謚文莊。

事跡具《明史儒林傳》。是集為其門人王宗沐所編,凡《內集》十卷,皆講學之文;《外集》六卷,皆應制及章奏、案牘之文;《別集》十四卷,則應俗之詩文也。德之學,宗法姚江,故惟以提唱良知者為內,而馀則外之、別之云。

《南野文選》四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歐陽德撰。此本為隆慶中,其門人馮惟訥等所編。於全集僅十分取一,然德在朝著述,如《建儲》、《災異》諸疏,皆能言人所不能言,而是編不載,則惟訥等所錄皆講學之文故也,是可以觀明儒之所尚矣。

《笠江集》十二卷(浙江孫仰曾家藏本)

明潘恩撰。恩字子仁,上海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左都御史,謚恭定。事跡附見《明史周延傳》。是集為諸生聶叔頤所編,凡賦、詩五卷,策、表、箋、序、碑、記四卷,說、對、贊、志、銘、祭文及雜述三卷。前有陸樹聲《序》,稱恩所著有《笠江集》,《笠江近稿》,皆已梓行。既沒,而其子允哲、允端,合前后刻匯為《恭定全集》。今此本仍題曰《笠江集》,殆當時編集未成,故以“新序”冠於“舊本”歟?

《章介菴集》十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明章袞撰。袞字汝明,臨川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陜西按察司副使。是集首載《大學口義》、《中庸口義》各一卷,皆訓釋章句之語;三卷以下皆雜文,十卷為各體詩,而以《隨筆》、《瑣言》終焉。《瑣言》者,袞所作語錄也。其文疏爽,而頗乏體要。《序王臨川集》幾萬言,極論新法之善,謂:元祐若能守而不變,孰非繼述之善。又論:公以瞑眩之藥,攻治之於先;司馬公又以瞑眩之藥,潰亂之於后,遂使國論屢搖,民心再擾云云。毅然翻久定之案,可謂桑梓情深矣。

《芝園定集》五十一卷、《別集》十一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張時徹撰。時徹有《善行錄》,已著錄。是集凡分二編:一曰《定集》,為賦詩二十卷,雜文二十七卷,史論四卷;一曰《別集》,為奏議五卷,公移六卷。詩文皆分體,而律詩中,又分《兩京》、《藩臬》、《歸田》三稿,《明史藝文志》載:《芝園全集》八十五卷。考《浙江通志》,時徹尚有《芝園外集》,史蓋合而總計之。然《浙江通志》載:《芝園定集》五十六卷,別集十一卷,外集二十四卷,與此卷數亦不合。或《定集》當為五十一卷,《別集》當為十一卷,《外集》當為二十四卷,共八十六卷,史誤“八十六”為“八十五”;《通志》誤“五十一”為“五十六”歟?其詩文不出常格,樂府喜用古題,而所擬諸篇,皆舍其本詞而擬其增減,入樂之詞,未免逐影而失形,史論尤多偏駁。

《疣贅錄》九卷、《續錄》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明顧夢圭撰。夢圭字武祥,號雍里,昆山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江西右布政使。此集為夢圭所自編,同里歸有光《序》之。末載《府志列傳》及有光所撰《墓志》,則其五世孫登重刊時,所附入也。首二卷為《就正編》,乃其讀書劄記之語,上卷論“五經”、“四書”,下卷皆雜論,而說經講學者居多,大旨以心學為宗,闡王守仁之馀緒。考有光《序》中稱:夢圭暇日,以所為文,名之曰《疣贅錄》,則疣贅但其文集之名,不應冠於此書。《蘇州府志》載:其有《北海》、《齊梁》、《武平》、《還山》諸稿,集中亦不標此名。意者四稿乃其詩集,與就正編皆別行,登重刊時,始合為一編,而仍襲其文集之名歟。文凡五卷,詩凡四卷,續錄則文一卷有奇,而詩附焉。詩文皆平正通達,直抒胸臆,無鉤章棘句之習,惟詩有捶字未堅者,蓋當有明中葉,風氣初更,學問移於“姚江”,而文章未移於“北地”,猶沿“長沙”舊格者也。

《北泉集》(無卷數,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明藍田撰。田字玉甫,號北泉,即墨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河南道監察御史。事跡附見《明史葉應驄傳》。當張璁等希旨議大禮,田反覆抗論,凡七上章,受廷杖幾殆。復糾劾陳洸不法事,直聲動一時。今集中惟錄《劾禮部尚書席書》一疏,不知何故。其他古近體詩及書記、雜文,亦未分卷。考《千頃堂書目》,田有《侍御集》十卷,又《東歸唱和》一卷,則此本已非完書,且田生平可傳者,在諸諫草,今章疏闕佚,則此本,非菁華所在矣。

《石比部集》八卷(江蘇周厚堉家藏本)

明石英中撰。英中字子珍,上海人。嘉靖癸未進士,官刑部主事。是集凡詩三卷,文四卷。英在西曹,以受誣被囚,其《七宣紀夢》及《古樂府》等篇,皆獄中所作,頗磊落有氣。嘗自評其文,如赤手捕龍蛇,蓋才情俊逸,而未能斂才就法者也。

《飛鴻亭集》二十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明吳鵬撰。鵬字萬里,秀水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吏部尚書。飛鴻亭者,鵬謝事娛老之所,因以名集。《千頃堂書目》作十二卷,此本實二十卷,蓋黃虞稷誤倒其文也。鵬常使安南,故集中有《征南行》諸篇,其詩文,多應酬之作,未能精汰,后有其孫維貞《跋》,稱於奏疏外檢得若干首,又云先有狀譜之作,今是集俱不載,豈尚有闕佚耶?

《葉海峰文》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閣藏本)

明葉良佩撰。良佩有《周易義叢》,已著錄。《天臺志》稱:良佩所著,有《海峰堂前稿》十八卷。此冊乃天一閣鈔本,所載皆雜文,僅四十二頁,蓋后人所摘錄,非其全集也。

《兩崖集》八卷(湖北巡撫采進本)

明朱廷立撰。廷立有《鹽政志》,已著錄。是集凡詩四卷,文四卷,其門人兵部尚書劉體乾撰《墓志》,稱其學出於“姚江”,而擠之者復出自“姚江”之流。今其文集內推尊王守仁甚至,而詩集中《東鄰女》、《西鄰婦》二首,詳其詞意,實有所托諷,意即指所謂擠之者歟?講學而至相傾軋,不知所講何學也。

《水西居士集》八卷(山東巡撫采進本)

明華鑰撰。鑰字德啟,號水西,無錫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兵部郎中。是集詩二卷,文六卷,其詩多慶賀贈答之什,流麗有馀,而深厚不足,其文亦尚未成就。

《春谿詩集》四卷(浙江朱彝尊家曝書亭藏本)

明狄沖撰。沖字仲虛,溧陽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是集分《未達》、《筮仕》、《南行》、《移滇》、《居筠》、《近游》、《金陵》七稿,其《擬李東陽樂府一百二首》,自謂神似,然全襲原題,篇模句仿,實床上床、屋下屋也。

《王鳳林文集》四卷、《詩集》三卷(浙江汪汝瑮家藏本)

明王從善撰。從善字承吉,號鳳林,襄陽人。嘉靖癸未進士,官吏部考功司主事。是編乃其子之瑞所編,多牽率應酬之作,《千頃堂書目》不著錄,殆偶未見歟。

《中川遺稿》三十三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王教撰。教字庸之,祥符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南京兵部右侍郎。是集乃其子在阡所編,凡賦二卷,古今體詩十三卷,樂章及詩馀一卷,雜文十九卷,前有李濂《序》,稱其學窺本原,志在康濟,居嘗語人曰:“吾賦性蹇拙,詞翰誠非所長。”是教平日本不以詩文自命,故所作卷帙雖富,大抵縱筆所之,不甚翦裁結構也。

《水洲文集》四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魏良弼撰。良弼字師說,別號水洲,新建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禮科都給事中,以劾張璁為所中,削籍歸;隆慶初,即家晉太常寺少卿致仕;天啟初,追謚忠簡。事跡具《明史》本傳。是集為南昌劉曰寧所刪訂,豐城熊劍化為刻於華亭。據其原目,凡《奏議》、《書簡》、《語錄》、《撰述》、《詩賦》等五卷,附錄《碑記》、《行略》一卷。此本佚其第三卷之《語錄》與其第四卷之《撰述》,僅存四卷,非完帙矣。原《序》稱其學為陽明高弟,建言受杖者三,今《疏稿》具載一二卷中,蓋亦剛直之士,詞章則非所長也。

《東游集》一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明黃金撰。金號莘溪,莆田人。嘉靖癸未進士,官山東新城縣知縣。是集即其赴新城時所作,自出京至濟南,凡所游歷,俱紀以詩,率皆淺易,又間以應酬雜著,若《賀施少府榮膺旌獎序》之類,錯載於詩之前后,尤無體例。

《北海野人稿》一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黃禎撰。禎字德兆,號“北海野人”,安邱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吏部文選司郎中。《府志》稱其免官歸,日事吟詠,為文力追古作者,與李舜臣齊名,海內謂之李、黃。然明代他書,不甚著李、黃之名,疑《輿記》夸飾之詞,未必確也。宋弼山《左明詩鈔》,謂禎有《北上》及《戶部》、《符臺》諸集,是編僅鈔存“騷賦”九首,五言古詩數十首,前后無“序”、“跋”,蓋非全帙矣。

《漳埜文集》八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李新芳撰。新芳字元德。別號漳埜,潞州人。嘉靖癸未進士,官至監察御史。是集為其門人楊世卿所編。前六卷為“雜文”,后二卷為“詩賦”,以“行狀”、“墓志”附於后。其文講學之作多至三卷,而他文宗旨亦不離乎是,其詩亦濂洛、風雅之派也。

《端簡文集》十二卷(兩江總督采進本)

明鄭曉撰。曉有《禹貢圖說》,已著錄。是編第一卷為《說經》,第二卷為“詩”,第三卷至八卷為“雜文”,第九卷至十二卷為“奏疏”。於奏疏中又分三類,首“淮揚”,次“兵部”,次“刑部”。曉熟諳典故,通達國體,志在經世,於韻語頗不多作,其文亦直抒所見,不以詞藻求工,前有萬歷庚子彭夢祖《序》,稱曉著作甚富,歿后懼累畀火,存者未及什一,其孫敬仲始為蒐集,付梓云。

《婁子敬文集》六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明婁樞撰。樞字子敬,河內人。嘉靖乙酉舉人,官廣宗縣知縣。集中雜著,頗留心經世之學。其《論〈資治通鑒〉》,專以首篇《命晉大夫為諸侯立論》,雖亦有所見,而以此一條遂欲盡《通鑒》之義,未免主持太過。至於《韓延壽、趙廣漢考》,《甘陳功罪考》,《唐棄維州考》,則皆人人意中語耳。

《海樵先生集》二十一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明陳鶴撰。鶴字鳴野,山陰人。案《浙江通志》:鶴,嘉靖乙酉舉人,年十七,襲蔭紹興衛百戶,非其志也,遂棄官稱“山人”,則亦孤僻之士矣。是編賦一卷,古體詩四卷,近體詩九卷,文七卷。隆慶丁卯,其子以世職蒞兵粵東,屬南海盧夢陽、番禺黎民表校正編次。明自中葉以后,山人墨客,多以詩遨游公卿間,然有才者纖詭,使氣者粗疏,體格蕪雜,率同一轍。朱彝尊《詩話》稱鶴才鋒雖鈍,而鑄詞差醇,似比諸家稍勝,考盧夢陽《序》,稱其筑室飛來山麓,閉戶伏枕,手不釋卷,足不下床者七年。蓋卷軸較多,故與枵腹拈韻者異也。其絕句頗為清雋,不止彝尊所摘律詩數聯,然趁筆而出,往往利鈍互陳,視孫一元《太白山人集》,尚未足旗鼓相當焉。

《長谷集》十五卷(安徽巡撫采進本)

主站蜘蛛池模板: 金沙县| 锦屏县| 镇远县| 阿图什市| 莱西市| 白城市| 铁力市| 邯郸县| 平果县| 万盛区| 彭水| 封开县| 永城市| 呈贡县| 博爱县| 桐乡市| 新郑市| 巴楚县| 新巴尔虎右旗| 贡山| 仪征市| 新邵县| 嘉善县| 徐汇区| 镇雄县| 吴川市| 临邑县| 普宁市| 乌拉特后旗| 江孜县| 商洛市| 东明县| 微山县| 东明县| 弥渡县| 德令哈市| 栾城县| 那曲县| 肥城市| 元阳县| 博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