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3章

宋陳傅良撰。傅良有《春秋傳》,已著錄。初,傅良講學城南茶院時,以科舉舊學,人無異辭。於是芟除宿說,標發新穎,學者翕然從之。此論五卷,蓋即為應舉而作也。首列《作論要訣》八章,中分《四書》、《諸子》、《通鑒》、《君臣》、《時務》五門,凡為論九十二篇。考《止齋文集》卷末附錄雜文數首,編內《守令》、《文章》、《民論》三篇存焉,馀皆削而不錄。疑傅良當日自悔其少作,故其門人編次之時,不以入集。特別錄此本,私存為程試之用耳。

《南塘四六》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宋趙汝談撰。汝談字履常,太宗八世孫,居於馀杭,淳熙十二年進士,官至權刑部尚書,事跡具《宋史》本傳。汝談在當時,頗以詩名。歷掌制誥,亦以文章典雅見稱。其《嘉定賀玉璽表》,有“函封遠致,不知何國之白環;瑑刻孔彰,咸曰寧王之大寶”四語。王應麟《困學紀聞》極稱之。今全篇在集中。然他作不盡如是也。

《別本后樂集》十卷、《附錄》二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衛涇撰。涇集本五十卷,刊於元代,歲久散佚。今從散見《永樂大典》中者編次成帙,已著於錄。此本乃其十四世孫楫所輯。以志乘諸傳及遺像弁卷首,而以廷試策為卷一。奏疏為卷二至卷九,各以時代編次。其末卷則涇與人往還書及所題詩,而以后人祠記之類附焉。楫之大旨,以奏疏為主,故詩別錄於末。然與后人之文雜編,究非體例。其搜采頗為未周,亦不及新編之完備也。

《騷略》三卷(浙江汪啟淑家藏本)

宋高似孫撰。似孫有《剡錄》,已著錄。是編皆所擬騷賦,凡三十三篇。其后《欸乃詞》一篇,集杜甫詩八句、柳宗元詩四句為之,殊纖詭也。

《棠湖詩稿》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舊本題宋岳珂撰。珂有《金陀稡編》,已著錄。茲編乃所作宮詞一百首,皆詠北宋之事。前有珂《自序》,稱“棠湖綸釣之暇,適有猶子從軍自汴歸,誦言‘宮殿鐘虡,儼然猶在’。慨想東京盛際,文物典章之偉觀,圣君賢相之懿范,輒用王建體,成一百首,以示黍離宗周之末志”云云。其本為鮑氏知不足齋所刊。

宋以來公私書目悉不著錄,不知其所自來。《珂序》亦無年月。考珂《桯史》,稱紹熙壬子,年十歲,則端平甲午金亡之歲,其年僅五十二,固猶及見宋師之入汴。又據所作《玉楮集》,珂以紹定癸巳坐黜,至嘉熙戊戌乃重召,則滅金時珂正閑居,與《序》亦合。然汴京圖籍,盡入於金,史有明文。詩中乃云“卷帙異書三十萬,至今光采動奎星。”所謂今者,何時也?且褚摹《蘭亭》,終存己法;蘇和陶詩,不掩本色。珂《玉楮集》具存,其詞與此迥殊。雖酷學唐人,未必遽失故步至於如此。又王建、王珪、花蕊夫人、宋徽宗、楊皇后諸家宮詞,今或有不省為何語者。蓋宮禁舊事,載籍不能備錄,往往無徵。此一百首則檢點宋人說部,無不可注其端委。何珂之所述,盡今人之所知也。昔厲鶚作《宋詩紀事》,凡鮑氏藏書,無不點勘,今所進本標識一一具存,獨無一字及此書,則出在鶚后矣。疑鶚及符曾等七人嘗合作《南宋雜事詩》,而其《北宋雜事詩》則未及成書。

或遺稿偶存,好事者嫁名於珂耶。

《松垣集》十一卷(衍圣公孔昭煥家藏本)

舊本題宋幸元龍撰。元龍字震父,高安人。《宋史》不為立傳。據集中所言,嘗舉進士。理宗朝任朝奉郎、郢州通判。以論史彌遠,為陳<目亥>所劾,罷歸。是集《宋志》亦不著錄。所載凡疏三篇、書四篇、記事六篇、序一篇、行狀一篇、墓志銘一篇、詩十首。前有像贊及傳,今已佚。后為事跡一卷,載所判岳飛、萬俟卨子孫爭田事,不知何人所記,疑即集中稱濱谷居士者所為。濱谷名鳴鶴,即元龍后裔,搜輯遺稿,編成此帙者也。詩文各系以評語,間有注釋,亦頗疏略。

元龍事跡無考。其題曰幸清節公,亦莫詳其得謚之由。首篇《論國是疏》內自引所作與陳<目亥>、劉之杰二律,而終之曰二詩之意切矣。殊非臣子對君之體。他文亦多鄙淺。而詩謂一篇為一韻,尤古無是例,殆出依托。其《事跡類》中載萬俟卨子孫與岳飛家爭田,委問一十三州府縣不能決,理宗御批金牌,敕賜諸侯劍、皂纛旗、袞龍筆架、玳瑁硯,委公裁斷。又稱判畢奏聞,上大喜,賜緋魚袋一、象笏一、玉帶一、金帛百端、梅花金臺盞一副。是直委巷之語矣,古來有是事乎?

《臞軒四六》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王邁撰。邁有《臞軒集》,已於《永樂大典》中裒輯成編,別著於錄。

此乃所作駢體凡一百五首,蓋即從原集中摘出別行者也。

《獻丑集》一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宋許棐撰。棐有《梅屋集》,已著錄。是集前有嘉熙丁酉《自序》,僅短文十一篇、樵談三十則。載左圭《百川學海》中,似非完本。詞旨淺俗,亦無可取。

《漁父詞集句》二卷(永樂大典本)

宋釋少嵩撰。少嵩字亞愚。其《序》曰:“嘉定壬申,予年十九。其秋自穆湖買船由鄱陽九江之巴河,往來凡數月。每遇景感懷,因集句作《漁父詞》以自適。”所集不甚工,亦李龏《翦綃集》之流亞耳。

《斷腸集》二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朱淑真撰。淑真,錢塘女子,自號幽棲居士,嫁為市井民妻,不得志以沒。

宛陵魏端禮輯其詩為《斷腸集》,即此本也。其詩淺弱,不脫閨閣之習。世以淪落哀之,故得傳於后。前有《田藝蘅紀略》一篇,詞頗鄙俚,似出依托。至謂淑真寄居尼菴,日勤再生之請,時亦牽情於才子,尤為誕語。殆因世傳淑真《生查子》詞附會之。其詞乃歐陽修作,今載在《六一詞》中,曷可誣也。(語詳《詞曲類斷腸詞》條下。)王士禎記康熙辛亥見淑真紹定二年手書《璿璣圖記》一篇,備錄其文於《池北偶談》中,且稱《斷腸集》不載此文。諸家撰閨秀詩筆者,皆未之及云云。然流傳墨跡,千偽一真。此文出淑真與否,無從考證。疑以傳疑,姑存是一說可矣。

《巽齋四六》一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危昭德撰。昭德字子恭,昭武人,寶祐元年進士,官至權工部侍郎,事跡具《宋史》本傳。昭德所著有《春山集》,今已久佚。此本摘錄其駢體,僅四十九首,非完本也。

《石堂遺集》四卷(福建巡撫采進本)

宋陳普撰。普有全集,已著錄。此本以《渾天儀論》十六條及各體文為第一卷。賦三首、詞四首、歌二首及各體詩為第二卷。其三、四兩卷七言絕句二百馀首,皆詠史之詩,末附以雜纂十二條。乃明天啟中普里人阮光寧所選刻,非完帙也。

《東澗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宋湯漢撰。漢字伯紀,安仁人,以薦授信州教授,度宗時,官至工部尚書,謚文清,事跡具《宋史儒林傳》。史稱漢文集六十卷。今惟所編《妙絕古今》尚有傳本,而文集則久佚。此本不知何人所輯,雜掇史傳所載奏疏七段,皆非全文。又益以《陶靖節詩注序》一篇、《重修楊龜山舊宅記》一篇、《真西山讀書記序》一篇、《石鼓書院記》一篇、《妙絕古今序》一篇、《遺詩》三首。附以諸家題跋及告身。其於原帙,蓋泰山一毫芒矣。

《翦綃集》二卷(編修汪如藻家藏本)

宋李龏撰。龏字和父,號雪林,菏澤人。是編皆集唐人之句。上卷凡二十八首,惟五言律一首,馀皆古體。下卷凡九十首,則皆七言絕句。殆以艱於屬對故耶,不及石延年、王安石、孔平仲所集多矣。

《汪水云詩抄》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宋汪元量撰。元量有《湖山類稿》,已著錄。此本末有崇禎辛未《舊跋》,稱夏日曬書,理云間人抄詩舊冊,得《水云詩》二百二十馀首,錄成一帙。其劉辰翁所批點刊行者,藏書家必有全本。當與好事者共購之云云。蓋其時《湖山類稿》尚無刊本,故所見止此。所附錄元納新《讀水云集詩并序》,稱其多記亡國時事,及與文天祥獄中唱和之作。此本無與天祥唱和之詩,蓋亦從《金臺集》中抄入,非原本所有也。

《須溪記鈔》八卷(副都御史黃登賢家藏本)

宋劉辰翁撰。辰翁有《評點班馬異同》,已著錄。其集本一百卷,明代已不傳。獨存記七十篇,其十八世孫棻等重刻之,即此本也。今全集於《永樂大典》中重為裒輯,業已成帙。此殘闕之本,可無庸復錄,以孤行已久,姑附存其目焉。

《雞肋集》一卷(江西巡撫采進本)

宋何希之撰。希之,撫州樂安人,咸淳甲戌進士,署零陵教授。宋亡后,遁跡以終。此本首冠以廷試、省試策二篇,后附以詩文五十馀篇。皆其子孫搜輯而成,故體制舛錯,編次殊為無法。文格亦多平衍。蓋闕帙之馀,其菁華已不復存矣。

《牧萊脞語》十二卷、《二稿》八卷(浙江鮑士恭家藏本)

宋陳仁子撰。仁子字同俌,號古迂,茶陵人,咸淳十年漕試第一,宋亡不仕。是集名曰“牧萊”,言牧牛於草萊間也。初稿題其門人李懋宣編,二稿題其門人譚以則編。觀卷首余恁、鄧光薦、蕭龍友序,則仁子蓋自定之,托記於門人耳。仁子作《文選拾遺》,襲真德秀文章正宗之說,進退古今作者,若有特識。

今觀所作,則殊為猥濫。諸序皆推其《南岳賦》,特以壓卷。鄧光薦比之相如,蕭龍友比之班固。然賦所云“卓高岡兮爭長,走平壠兮要荒。方各有山,山各有綱。譬諸觀水勢之氵縈洄者,必航大海七澤之汪洋,訉花譜之繁麗者,必諏上林艮岳之低昂”,恐馬、班決無是語。又多以表啟駢詞、語錄俚字入之古文。

如《與衡陽鄒府教書》,通體皆散文,而其中忽曰“士修於身,將用於天子之庭。

春風莘野之耕,而升陑之規模已定。夜月磻溪之釣,而牧野之體段已成”云云。

不惟自韓、歐以來無此文格,即“春風夜月”四字,尚可謂之有根據乎。殆好為大言者耳。

《寶峰集》二卷(兩淮鹽政采進本)

宋趙偕撰。偕字子永,慈谿人。自以宋宗室,入元不仕,隱居大寶山東麓。

是集為其外孫顧恭所編。后兵燹散失。明嘉靖中,其裔孫廣東僉事繼宗得舊本於楊昔濟、向純夫處,重梓行之。今所抄傳,即其本也。上卷多與邑令陳文昭所論治縣規條。下卷皆古今體詩,亦多陳腐。蓋其學以楊簡為宗,故不免以語錄為文云。

《方韶卿集》一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宋方鳳撰。鳳有全集,已著錄。此集前有《曹溶圖記》,蓋其家藏鈔本。然前半卷全采《宋遺民錄》,后半卷《錢塘詩》以下,則皆汪元量作。蓋書賈偽抄以射利,溶不辨而收之也。

《待清遺稿》二卷(浙江巡撫采進本)

宋潘音撰。音字聲甫,天臺人。自咸淳之末,遭逢世亂,即隱居不仕,題所居曰待清軒。入元以后,仍隱遯以終。其集舊無傳本。明嘉靖間,其后人從敗簏中得遺稿,屬徐云卿校定而序之。詞氣頗涉粗率,未知果音之手跡否也。

《心史》七卷(江蘇巡撫采進本)

舊本題宋鄭思肖撰。思肖有《題畫詩》、《錦錢集》及所著雜文并附載其父震《菊山清雋集》后,已著於錄。此書至明季始出,吳縣陸坦、休寧汪駿聲皆為刊行。稱崇禎戊寅冬,蘇州承天寺狼山中房浚井,得一鐵函。發之有書緘封,上題“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十字。因傳於時。凡《咸淳集》一卷、《大義集》一卷、《中興集》二卷,皆各體詩歌。《久久書》一卷、雜文一卷、略敘一卷,皆記宋亡時雜事。后附《自序》、《自跋》、盟言及療病咒一則。文詞皆蹇澀難通,紀事亦多與史不合。如雜文卷中於魏徵避仁宗諱作“證”,而李覯則不避高宗諱。又記蒲壽庚作“蒲受耕”。原本果思肖親書,不應錯漏至此。其載二王海上事,謂少保張世杰奉祥興皇帝奔遁,或傳今駐軍離里。衛王溺海,當時國史野乘所記皆同,思肖尤不宜為此無稽之談。此必明末好異之徒,作此以欺世,而故為眩亂其詞者。徐乾學《通鑒后編考異》以為海鹽姚士粦所偽托,其言必有所據也。

《羅滄洲集》五卷(編修勵守謙家藏本)

舊本題宋羅公升撰。案厲鶚《宋詩紀事》載公升字時翁,永豐人。大父開禮,從文天祥勤王,兵敗被執,不食死。公升以軍功授本邑尉,北游圖恢復,不果。

有《滄洲先生集》云云。其文不甚了了。天祥既敗,所謂軍功者何功,所謂本邑尉者何人所授,且宋亡之后,孑然一匹夫,何以北上圖恢復,皆於事理不甚近。

毋乃據地志、家乘之文,疑以傳疑乎?此本有曹溶名字二印,蓋其所藏,題曰“宋禮部侍郎鄧中齋中甫批點,明翰林國史修撰七世孫倫校正”。首載賦一篇。

以下各體分編,而每體之中分《無名集》、《還山稿》、《抗塵集》、《癡業集》、《北行卷》五名,各為標題。其體例既為繁碎。而以絕句居律詩前,律詩居古體前,亦頗為倒置。意者其初五集自為卷帙,其后人以體分之,故雜亂如是耶。第二卷之首有《皇帝閣春帖子》二首、《端午帖子》一首、《皇后閣春帖子》一首、《夫人閣春帖子》一首、《端午帖子》一首。考帖子詞為翰林學士之職,公升一縣尉,何由得有此作。且其祖既於宋末殉節,則其孫必不及南宋承平之盛,而其詞乃皆治世之音,殊為可疑。又第一卷末有《得家問》二首,一曰“乍喜平安報,俄增放逐愁”,又曰“東風嚴瀨水,不是冷扁舟”,公升未放逐嚴州也;一曰“萬里平泉夢,惟憐創業難”,又曰“長平門下客,知復幾任安”,公升亦非故將相也;又皆與其生平不合。至於燕城俗吏諸作,詞氣鄙俚,如出二手,殆其子孫所為,以裝點其忠義者,蓋竄亂失真。其為果出公升與否,殊在影響之間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平县| 腾冲县| 辉南县| 手机| 绍兴市| 日照市| 岑溪市| 噶尔县| 桃园市| 泾阳县| 乌什县| 成武县| 钦州市| 新郑市| 福清市| 邓州市| 安达市| 莱州市| 绍兴县| 邹平县| 胶南市| 扶余县| 同德县| 化州市| 盐池县| 罗甸县| 建宁县| 环江| 思南县| 嵊泗县| 阿合奇县| 百色市| 丽水市| 乡城县| 南汇区| 双柏县| 车致| 景德镇市| 吉木萨尔县| 华阴市| 兰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