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6章

詩曰:“衣[去聲]錦尚絅[口迥切]”,惡[去聲]其文之著也。故君子之道,闇[于感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之顯,可與入德矣。(詩衛風碩人篇。鄭豐篇絅皆作褧,與絅同,襌衣也。尚,加也。)

君子務晦藏,其道日章。小人事表襮,其道日亡。無他,務內與馳外之異耳。此衣錦尚絅所以惡其文之著也。是故曰淡曰簡曰溫,文若不著,若易厭也,若不文且理也。而其淡則不厭,雖簡而有文,雖溫而實理,此君子之道所以闇然而日章者也。學者有味乎此,而知遠之由近,知風之所自出,知微之所以自顯,則反諸吾身而不假乎其外矣。此正明善第一節工夫。故曰可與入德。語入德之始而首嚴尚絅之戒,甚有味。

《詩》云:“潛雖伏矣,亦孔之昭[詩作灼]!”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去聲]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乎。(詩小雅正月篇。疚,病也。無惡于志者,不使其志有可惡之萌也。)

既知之矣,卻要謹獨,曰疚曰惡,皆心之害也。省于內,用力于志,正是人所不見,所謂毋自欺也。

《詩》云:“相[去聲]在爾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詩大雅抑之篇。相,視也。屋漏,室西北隅也。)

敬信于不動不言之時,則自然無疚惡矣。兩節工夫相承。

《詩》曰:“奏[詩作鬷]假[與格同]無言,時靡有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于鈇[音夫]鉞。(詩商頌烈祖篇。奏,進也。假,感格也。靡爭,和平也。威,畏也。鈇,莝斫刀也。鉞,斧也。)

惟不言而信,故奏假無言,時靡有爭。信孚于民而有不賞不怒之效也。

《詩》曰:“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詩周頌烈文篇。不顯,所以明不動之義。刑,儀刑也。)

惟不動而敬,故不顯惟德,百辟其刑之。敬達于諸侯而有篤恭天下之效也。

《詩》云:“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子曰:“聲色之于以化民,末也。”《詩》曰:“德輶[由酉二音]如毛”,毛猶有倫,“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詩大雅皇矣篇。又德輶下二句烝民篇。輶,輕也。又上天下二句文王篇。載,事也。)

上兩節既言不動不言之效,于是又引三詩以形容之。如曰不大聲以色,雖不大是猶有聲,非不言也,猶有色非不動也。不若德輶如毛,庶乎其可也。然毛雖極細,猶是有物之可比也。又不若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而后為至也。所以極贊不動不言之妙,而不可以形容盡者也。

右第三十三章。前章既極言至圣至誠之功用,所謂中庸之德,無以復加于此矣。至于篇末,復自入德之始謹獨之功,推不動不言之化,而極于無聲無臭之妙,與首章修道之教不可須臾離之旨,實相發揮。所以指萬世之迷途,續先圣之絕學,至深至切矣。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嗚呼!其果不知味也哉。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兴县| 克东县| 方山县| 宜兰市| 桓台县| 花莲市| 铜梁县| 葵青区| 永和县| 金沙县| 富平县| 奉新县| 甘德县| 冀州市| 云林县| 郸城县| 津南区| 泸溪县| 花莲市| 灵石县| 承德县| 得荣县| 德令哈市| 榆树市| 息烽县| 临洮县| 清流县| 闵行区| 田林县| 蓬溪县| 瑞丽市| 定州市| 饶阳县| 赣榆县| 白城市| 山阳县| 鹤峰县| 塔城市| 汽车| 娱乐| 吉木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