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 日知錄
  • 顧炎武
  • 3880字
  • 2015-12-26 15:58:17

有天下而欲厚民之生,正民之德,豈必自損以益人哉。“不違農(nóng)時(shí),谷不可勝食也;數(shù)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shí)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所謂“弗損益之”者也。“皇建其有極,斂時(shí)五福,用敷錫厥庶民。”《詩》曰:“奏格無言,時(shí)靡有爭(zhēng)。”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威于鐵鉞,所謂“弗損益之”者也。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其道在是矣。

利用為依遷國

在無事之國而遷,晉從韓獻(xiàn)子之言,而遷于新田是也;在有事之國而遷,楚從子西之言,而遷于鄀是也:皆中行、告公之益也。

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之亂。盛治之極,而亂萌焉,此一陰遇五陽之卦也。孔子之門四科十哲,身通六藝者七十有二人,于是刪《詩》、《書》,定禮、樂,贊《周易》,修《春秋》,盛矣,則《老》、《莊》之書即出于其時(shí)。后漢立辟雍,養(yǎng)三老,臨白虎,論《五經(jīng)》,太學(xué)諸生至三萬人,而三君、八俊、八顧、八及、八廚為之稱首,馬、鄭、服、何之注,經(jīng)術(shù)為之大明,而佛、道之教即興于其世。是知邪說之作與世升降,圣人之所不能除也。故曰:“系于金,柔道牽也。”嗚呼,豈獨(dú)君子、小人之辨而已乎。

包無魚

國猶水也,民猶魚也。幽王之詩曰:“魚在于沼,亦匪克樂。潛雖伏矣,亦孔之昭。憂心慘慘,念國之為虐。”秦始皇八年,河魚大上。《五行志》以為魚陰,類民之象也;逆流而上,言民不從君為逆行也。自人君有求,多于物之心,于是魚亂于下,鳥亂于上,而人情之所向必有起而收之者矣。

以杞包瓜

劉昭《五行志》曰:“瓜者外延,離本而實(shí),女子外屬之象。”一陰在下,如瓜之始生,勢(shì)必延蔓而及于上五,以陽剛居尊,如樹杞然,使之無所緣而上,故曰“以杞包瓜”。孔子曰:“惟女子與小人為難養(yǎng)也。”顰笑有時(shí),恩澤有節(jié),器使有分,而國之大防不可以逾,何有外戚、宦官之禍乎!

已日

《革》:“已日乃孚。六二,已日乃革之。”朱子《發(fā)讀》為“戊己”之己。天地之化,過中則變,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故《易》之所貴者中。十干則戊己為中,至于己則過中,而將變之時(shí)矣,故受之以庚。庚者,更也,天下之事當(dāng)過中而將變之時(shí),然后革而人信之矣。古人有以已為變改之義者,《儀禮·少牢饋食禮》“日用丁巳”注:“內(nèi)事用柔,日必丁巳者,取其令名,自丁甯,自變改,皆為謹(jǐn)敬。”而《漢書·律歷志》亦謂“理紀(jì)于己,斂更于庚”是也。王弼謂:“即日不孚,已日乃孚。”以已為“已事遄往”之已,恐未然。

改命吉

《革》之九四猶《乾》之九四,諸侯而進(jìn)乎天子,湯武革命之爻也,故曰“改命,吉。”成湯放桀于南巢,惟有慚德,是有悔也。天下信之,其悔亡矣。四海之內(nèi)皆曰:非富天下也,為匹夫匹婦復(fù)仇也。故曰:“信志也。”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艮其背,不獲其身”也。“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行其庭,不見其人”也。

艮其限

學(xué)者之患莫甚乎執(zhí)一而不化,及其施之于事,有捍格而不通,則忿懥生而五情瞀亂,與眾人之滑性而焚和者相去蓋無幾也。孔子惡果敢而窒者,非獨(dú)處事也,為學(xué)亦然。告子不動(dòng)心之學(xué),至于不得于言,勿求于心,而孟子以為其弊必將如蹶趨者之反動(dòng)其心。此“艮其限,列其夤”之說也。君子之學(xué)不然,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yīng),故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而無熏心之厲矣。

慈溪黃氏《日鈔》曰:“心者,吾身之主宰,所以治事而非治于事,惟隨事謹(jǐn)省則心自存,不待治之而后齊一也。孔子之教人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不待言心而自貫通于動(dòng)靜之間者也。孟子不幸當(dāng)人欲橫流之時(shí),始單出而為求為之說,然其言曰:‘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則心有所主,非虛空以治之也。至于齋心服形之老、莊,一變而為坐脫立忘之禪學(xué),乃始瞑目靜坐,日夜仇視其心而禁治之。及治之愈急而心愈亂,則曰:‘易伏猛獸,難降寸心。’嗚呼!人之有心,猶家之有主也。反禁切之,使不得有為,其不能無擾者,勢(shì)也,而患心之難降歟?”又曰:“夫心之說有二,古人之所謂存心者,存此心于當(dāng)用之地也;后世之所謂存心者,攝此心于空寂之境也。造化流行,無一息不運(yùn),人得之以為心,亦不容一息不運(yùn),心豈空寂無用之物哉!世乃有游手浮食之徒,株坐攝念,亦曰存心。而士大夫溺于其言,亦將遺落世事,以獨(dú)求其所謂心。迨其心跡冰炭,物我參商,所謂老子之弊流為申、韓者。一人之身已兼?zhèn)渲热酥晃覒?yīng),得乎?”此皆足以發(fā)明“厲熏心”之義,乃周公已先系之于《易》矣。

鴻漸于陸

“上九,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吉。”安定胡氏改“陸”為“逵”,朱子從之,謂合韻,非也。《詩》“儀”字凡十見,皆音牛何反,不得與“逵”為葉,而云路亦非可翔之地,仍當(dāng)作“陸”為是。漸至于陵而止矣,不可以更進(jìn),故反而之陸。古之高士,不臣天子,不友諸侯,而未嘗不踐其土、食其毛也。其行高于人君,而其身則與一國之士偕焉而已。此所以居九五之上,而與九三同為陸象也。朱子發(fā)曰:“上所往進(jìn)也,所反亦進(jìn)也。漸至九五極矣,是以上反而之三。”楊廷秀曰:“九三,下卦之極;上九,上卦之極,故皆曰陸。自木自陵,而復(fù)至于陸,以退為進(jìn)也。”巽為進(jìn)退,其說并得之。

君子以永終知弊

讀《新臺(tái)》、《桑中》、《鶉奔》之詩,而知衛(wèi)有狄滅之禍;讀《宛丘》、《東門》、《月出》之獻(xiàn)計(jì)獻(xiàn)策,而察陳有征舒之亂。書“齊侯送姜氏于歡”,而卜桓公之所以薨;書“夫人姜氏入”,書“大夫宗婦覿,用幣”,而兆子般、閔公之所以弒。婚姻之義,男女之節(jié),君子可不慮其所終哉!

鳥焚其巢

人主這德莫大乎下人。楚莊王之圍鄭也,而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故以禹之征苗,而伯益贊之,猶以“滿招損,謙受益”為戒。班師者謙也,用師者滿也。上九處卦這上,離之極,所謂有鳥高飛,亦傳于天者矣。居心以矜,而不聞諫爭(zhēng)之論,災(zāi)必逮夫身者也。魯昭公之伐季孫意如也,請(qǐng)待于沂上以察罪,弗許;請(qǐng)囚于費(fèi),弗許;請(qǐng)以五乘亡,弗許。于是叔孫氏之甲興,而陽州次、乾侯唁矣。“鴝鵒雊鵒,往歌來哭。”其此爻之占乎?

巽在床下

上九之“巽在床下”,恭而無禮則勞也。初六之“進(jìn)退”,慎而無禮則葸也。

翰音登于天

羽翰之音雖登于天,而非實(shí)際。其如莊周《齊物》之言,騶衍怪迂之辨,其高過于《大學(xué)》而無實(shí)者乎?以視車服傳于弟子,弦歌遍于魯中,若鶴鳴而子和者,孰誕孰信?夫人而識(shí)之矣。永嘉之亡,太清之亂,豈非談空空、核玄玄者有以致之哉。翰音登于天,中孚之反也。

山上有雷小過

山之高峻,云雨時(shí)在其中間,而不能至其巔也。故《詩》曰:“殷其雷,在南山之側(cè)。”或高或下,在山之側(cè),而不必至其巔,所以為小過也。然則《大壯》言“雷在天上”何也?曰:自地以上皆天也。

《爾雅》:“父曰考,母曰妣。”愚考古人自祖母以上通謂之妣,經(jīng)文多以妣對(duì)祖而并言之,若《詩》之云“似續(xù)妣祖”、“焌畀祖妣”,《易》之云“過其祖,遇其妣”是也。《左傳·昭十年》:“邑姜,晉之妣也。”平公之去邑姜蓋二十世矣。過其祖,遇其妣”,據(jù)文義,妣當(dāng)在祖之上;“不及其君,遇其臣”,臣則在君之下也。昔人未論此義。周人以姜嫄為此,《周語》謂之皇妣太姜,是以妣先乎祖。《周禮·大司樂》享先妣在享先祖之前。而《斯干》之詩曰:“似續(xù)妣祖。”箋曰:“妣,先妣姜嫄也。祖,先祖也。”或乃謂變文以協(xié)韻,是不然矣。或曰《易》爻何得及此?夫帝乙《歸妹》,箕子之《明夷》,王用亨于岐山,爻辭屢言之矣。

《易》本《周易》,故多以周之事言之。《小畜》卦辭:“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本義》:“我者,文王自我也。”

東鄰

馭得其道,則天下皆為之臣;馭失其道,則強(qiáng)而擅命者謂之鄰。臣哉、鄰哉?鄰哉、臣哉?

《漢書·郊祀志》引此,師古注:“東鄰謂商紂也,西鄰謂周文王也。”

游魂為變

精氣為物,自無而之有也;游魂為變,自有而之無也。夫子之答宰我曰:“骨肉斃于下,陰為野土;其氣發(fā)揚(yáng)于上,為昭明,焄蒿凄愴。”所謂游魂為變者,情狀具于是矣。延陵季子之葬其子也,曰:“骨肉歸復(fù)于土,命也。若魂氣則無不之也,無不之也。”張子《正蒙》有云:“太虛不能無氣,氣不能不聚而為萬物,萬物不能不散而為太虛。循是出入,是皆不得已而然也。然則圣人盡道其間兼體而不累者,存神其至矣,其精矣乎!”

鬼者,歸也,張子曰:“氣之為物,散入無形,適得吾體,此之謂歸。”

陳無巳以游魂為變?yōu)檩喕刂f,辨之曰:“長(zhǎng)生而不化,則人多,世何以容?長(zhǎng)死而不化,則鬼亦多矣。夫燈熄而然,非前燈也。云霓而雨,非前雨也。死復(fù)有生,豈前生邪?”邵氏《簡(jiǎn)端錄》曰:“聚而有體謂之物,散而無形謂之變。唯物也,故散必于其所聚;唯變也,故聚不必于其所散。是故聚以氣聚,散以氣散。味于散者,其說也佛;荒于聚者,其說也仙。”

盈天地之間者,氣也。氣之盛者為神,神者,天地之氣而人之心也。故曰:“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圣人所以知鬼神之情狀者如此。

“維岳降神,生甫及申。”非有所托而生也。“文王在上,于昭于天。”非有所乘而去也。此鬼神之實(shí),而誠之不可搑也。

通乎晝夜之道而知

日往月來,月往日來,一日之晝夜也。寒往暑來,暑往寒來,一歲之晝夜也。小往大來,大往小來,一世之晝夜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通乎晝夜之道而知,則“終日乾乾,與時(shí)偕行”,而有以盡乎《易》之用矣。

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維天之命,于穆不已”,繼之者善也,“天下雷行,物與無妄”,成之者性也。是故’天有四時(shí),春秋冬夏,風(fēng)雨霜露,無非教也;地載神氣,神氣風(fēng)霆,風(fēng)霆流形,庶物露生,無非教也”。

“天地絪紜,萬物化醇。”善之為言猶醇也。曰:何以謂之善也?曰:誠者,天之道也。豈非善乎?

形而下者謂之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垣曲县| 滨海县| 田东县| 兴山县| 辉县市| 界首市| 海城市| 松原市| 外汇| 和硕县| 铜鼓县| 金昌市| 扶余县| 高平市| 太康县| 诸城市| 柳河县| 巴彦县| 泸定县| 望奎县| 林州市| 桂东县| 林芝县| 莱阳市| 丹江口市| 杨浦区| 连江县| 沧州市| 抚顺县| 丰都县| 灵寿县| 杭锦旗| 通榆县| 嘉兴市| 平顺县| 甘肃省| 玉门市| 昌乐县| 武平县| 中超| 全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