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鱉甲湯
治腹實痛鱉甲(二兩去筋) 防風 麻黃 白術 石膏 知母 升麻 茯苓 黃橘皮 川芎 杏仁人(一兩半)兩半) 吳茱萸(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生姜五片棗二個薤白一握煎至一盞去滓溫服
重湯丸
治脾胃虛弱臟腑不調藿香葉 胡椒 白術 當歸 桂 青皮 良姜 茯苓 肉豆蔻 神曲 大麥 縮砂仁訶兩半) 草上二十三味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一盞水化開重湯煮沸空心服之
智意湯
治脾胃虛弱中滿氣痞四肢怠惰九竅不通腰背疼痛食下悶亂昏倦嗜臥愁憂傷意胃中痞悶飲食無肉豆蔻 白術 益智 半夏 附子 桂 干姜(各一兩) 藿香 甘草 茴香 人參 木香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一個擘破同煎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沉香養脾散
治脾胃久虛大腑寒滑全不思食益氣補虛損宜服制濃樸(二兩) 舶上茴香(一分) 肉豆蔻仁 桂(各半兩) 白術(一兩) 丁香 蓽澄茄(各(半兩) 陳皮(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二枚同煎至七分空心溫服
三棱散
治脾元虛冷心胸滿悶腹脅脹滿三棱 莪術(各三兩) 白術 人參 茯苓 大麥 豆蔻仁 青皮(各一兩) 木香(三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入鹽點服不以時
鐘乳健脾丸
治脾胃久虛肌體羸瘦腹中虛冷泄痢腸鳴膿血相雜里急后重飲食減退難化易傷鐘乳粉(三兩) 赤石脂 神曲 當歸 黃連 人參 細辛 龍骨 大麥 干姜 茯苓石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
蓽澄茄散
治脾胃氣虛不思飲食胸中氣滿四肢不和食即嘔吐蓽澄茄 白豆蔻 丁香 人參 濃樸 訶黎勒(各三分) 沉香 木香 良姜 干姜 桂半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半分棗三個煎至六分去滓非時溫服若以水煮面糊為丸亦佳
健脾散
治脾胃俱虛久積冷氣心腹脹悶里急刺痛痰逆惡心吞酸可食倦怠少力腸鳴滑泄肢體羸瘦及大病濃樸 大棗 生姜(各一斤) 半夏(湯洗以上四味同搗勻炒黃干) 甘草(各四兩) 黃橘皮香(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熱服
如意紫沉煎丸
治氣虛中寒脾胃不和宿谷遲化飲食多傷胸膈痞悶心腹絞痛噫醋吞酸嘔逆惡心脅肋疼脹泄痢沉香 木香 朱砂 砂 使君子 蓽澄茄 荊三棱 莪術(各一分) 肉豆蔻 檳榔(各一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生姜湯下食后
養脾丸
養健脾胃進食和中散風冷宿寒治腹心肋脅痞塞刺痛嘔逆惡心吞酸食氣止腹鳴洞泄瀉下痢頻滑黃橘皮(四兩) 訶子(三兩) 茯苓 白術 蓽茇 胡椒 紅豆(各三兩三錢一字) 大麥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白湯化下
人參藿香散
治一切氣補真氣及治脾胃嘔逆心胸痞滿瀉疾等人參(二兩) 藿香(三兩) 丁香(二兩) 沉香(一兩) 肉豆蔻(二兩) 木香(一兩) 官桂 姜(各二兩) 濃樸(四兩) 陳皮(三兩) 枇杷葉(一兩) 甘草(二兩) 半夏(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和滓溫服不以時
濃樸湯
治脾氣虛腹脅脹滿吃食難消面色萎黃四肢少力濃樸(二兩) 丁香 木香 甘草(各半兩) 附子 白術 當歸 人參 訶黧勒 白茯苓 桂上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半錢棗三個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稍熱服忌生冷油膩濕面粘滑等
丁香丸
治脾胃氣虛弱食即嘔吐四肢不利心腹妨悶方丁香 藿香(各半兩) 訶黎勒 附子 草豆蔻 陳皮 人參 白術 良姜(各一兩) 蓽茇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子大非時姜棗湯下二十丸一方加半夏一兩
肉豆蔻丸
治脾胃俱虛寒濕氣勝心腹絞痛脅肋牽痛手足厥身冷胃哽嘔吐不思飲食無力怠惰嗜臥滑泄頻數肉豆蔻 赤石脂 鐘乳粉 石斛 干姜 附子 椒 當歸 茯苓 龍骨 人參(各一兩) 訶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
橘皮煮散
治脾胃虛弱心腹滿飲食進退大腑不調黃橘皮 白術(各二兩) 訶子 干姜 枳殼 桂 木香 人參 甘草(各一兩) 草豆蔻(七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補脾散
治脾胃虛冷不思飲食心胸滿悶多倦乏力肌膚羸瘦肉豆蔻 肉桂 白術 訶子 人參 附子 白茯苓 濃樸(各一兩) 干姜 丁香 沉香甘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五片棗二個同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歸真散
治脾元氣滯攻疰腹脅時復刺痛下注偏墜發作不定腎氣奔豚膀胱疝氣服眾藥不效者木香 附子 青皮 草豆蔻 牡蠣 甘草 烏藥 沉香 白術 藿香 濃樸 桂(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
安胃丸
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嘔逆惡心腹脅膨脹人參 白術 茯苓 木香(各一分) 檳榔(一個) 枇杷葉 藿香 半夏曲 黃橘皮(各一兩) 甘草 丁香(各分) 肉豆蔻(二個)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空心生姜湯下二十丸
神曲丸
治脾腎虛冷腹脅氣脹不思飲食四肢無力睡常不足神曲 陳皮 濃樸 訶黎勒(各二兩) 胡椒 桂 干姜 白術 附子 白豆蔻(各一兩) 甘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搗三二百杵丸如梧子大不以時粥飲下三十丸忌生冷油膩面物等
小健脾散
調適陰陽建中補氣避風寒濕冷四時非節之氣濃樸 生姜 大棗(各一斤) 半夏(四兩)以上四味同搗爛慢火焙干入后藥甘草(四兩) 人參(一兩) 陳皮(二兩) 良姜 白豆蔻 白術 神曲(炒) 藿香葉(各一兩)上同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入生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
飛補湯
調胃氣進飲食黃 白茯苓 白術 人參(各一兩) 五味子 神曲 烏藥 沉香 石斛 薏苡仁(各三分) 橘皮 甘草(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同煎至六分去滓服
濃樸建中湯
治脾胃虛弱忽中濕冷心腹暴痛脅肋脹滿水谷化遲腸鳴瀉痢后重里急臍腹冷痛胸滿氣逆嘔吐風寒濃樸 生姜 大棗(各一斤) 半夏(合杵焙) 甘草(各四兩) 人參(一兩半) 陳皮(二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
進食丹
開胃健脾消化積滯止惡心嘔酸木香 丁香 肉豆蔻(各一兩) 黃橘皮 人參 藿香 白術 神曲 麥 術(各三分)上姜糊和丸如梧子大姜湯下三十丸食后
訶黎勒散
治脾氣不足四肢不和腹脅脹滿或時下痢飲食難消訶黎勒(三分) 人參(一兩) 當歸 白術(各三分) 干姜(半兩) 桂 草豆蔻(各三分) 甘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熱服
白術散
治脾臟虛冷食少大腸泄痢腹痛四肢少力白術(一兩) 干姜 桂心 人參(各半兩) 濃樸(二兩) 陳皮 附子 縮砂 草豆蔻 當歸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熱服
大溫脾丸
治脾胃虛寒腹脅滿脹嘔吐痞噎全不能食病羸困經年泄利米谷不消肌體黃瘁氣虛固冷法曲(六兩) 甘草 桔梗 人參 干姜 吳茱萸(各三兩) 大麥 桂 附子 細辛(各一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桂香散
治脾胃虛弱及婦人脾血久冷良姜 草豆蔻 縮砂仁 濃樸 甘草 白術(各一兩) 青皮 訶子肉(各半兩) 桂(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少許空心沸湯點服凡腹痛疾發即悶連日不瘥者治之尤佳
磨脾湯
治脾胃不和食少倦怠附子(半兩) 白豆蔻 甘草 訶子 人參 茯苓 草豆蔻(各一兩) 肉豆蔻 木香麥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不以時入鹽白湯點服
蓽澄茄丸
助養脾胃快氣消食治脾胃不和飲食遲化胸膈噎痞噫氣難通嘔逆惡心臍腹脹痛大便不調或泄或蓽澄茄 白豆蔻 縮砂仁 青橘皮 陳橘皮(各三兩) 萊菔子 肉豆蔻 茴香 桂(各一兩) 丁香 木香(各半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橘皮湯下不以時
制術散
治大人小兒脾胃氣虛飲食化遲腸鳴腹痛臟腑不調白術(二兩用生姜一兩將生姜分三次搗作末用生姜焙如此三次) 陳皮 訶子 人參 藿香上為末每服二大錢空心以水一盞半姜棗煎溫服
暢中散
調營衛健脾胃快胃膈進飲食壯筋力升降陰陽安和五臟人參(一兩大者) 五味子(佳者八銖) 白茯苓 白術(各一兩) 藿香葉 黃 (各半兩) 陳上為細末 罐盛勿透氣每服一錢水八分鹽少許煎至六分熱服之日二
濃樸丸
治脾胃氣寒經年不瘥瘦弱下痢頻并濃樸(十兩) 白龍骨 訶子皮 附子 干姜 黃連 當歸 石榴皮 艾葉(各五兩) 青橘皮上為細末用蒸餅和丸如梧子大空心茱萸湯下三十丸
阿膠散
治脾臟虛冷大腸滑泄腹痛食不消化阿膠 艾葉(各一兩) 干姜 赤石脂(各三分) 當歸 附子(各一兩) 濃樸(二兩) 桂 芎上為細末食前熱粥飲調下二錢忌生冷油膩濕面
人參散
治脾胃氣弱食飲不下肌體羸瘦四肢無力宜服思食補益人參 白術 陳皮 五味子 黃 附子(各一兩) 木香 桂心(各半兩) 甘草(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生姜半分棗三個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溫服
蓽茇丸
治脾胃冷氣大便滑泄及便白痢腹中疼痛蓽茇 良姜 豆蔻仁 桂 縮砂 附子 白術 胡椒 訶黎勒(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空心米飲下三十丸
虛脾丸
溫脾胃進飲食止泄痢資血氣干姜 附子 桂 濃樸 丁香(各二兩半) 白茯苓 肉豆蔻 訶子皮(二分) 白術(二分半)上為細末棗肉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
助脾煎
治脾胃虛寒腹痛泄瀉飲食無味人參 蓽茇 胡椒 蓽澄茄 桂(各一兩) 白術 干姜 良姜 附子(各一兩半)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二十丸食前服
生氣湯
補氣散寒和養脾胃檀香 丁香 丁香皮 白芷 人參 胡椒(各一分) 甘草 溫姜(一兩) 白姜(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點服
丁香健脾散
治脾元氣弱食少腹脹泄瀉腸鳴草果(一個炮) 肉豆蔻(二個) 丁香(一分) 舶上丁香皮(四兩) 舶上茴香 白干姜 桂上為細末白湯點之早晨或腹冷痛服之尤效如渴不得飲水
溫中煎
治脾胃不足伏留寒氣飲食減少肌肉消瘦腹痛不利滑腸脹滿胸膈膨痞中寒氣逆干嘔惡心困倦少附子 川烏頭 姜 良姜(二兩) 蓽茇 蓽澄 胡椒 紅豆 桂心(各一兩)上水煮面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
小健脾丸
治脾胃宿寒胸腹痞悶噫氣吞酸惡心嘔逆臍腹 痛便利不調食飲化遲木香(半兩) 草豆蔻 濃樸 茴香 干姜 荊三棱(各二兩) 神曲 大麥 陳皮(各三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不以時或蓽澄茄代茴香一方有草豆蔻蓽
進食散
健脾助胃青皮 陳皮 甘草(各一分) 草豆蔻仁(三個) 良姜 桂(各一分) 訶子皮(五個) 烏頭(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治脾胃虛冷不思食久病患
濃樸丸
治脾胃氣虛冷水谷不化食即腹脹胸膈不利濃樸(三兩) 陳皮 縮砂 訶黎勒(各二兩) 草豆蔻 白術 桂 干姜(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子大食前以米飲下三十丸
調中丸
治營衛不和脾虛多病肌體清瘦或發寒熱面色萎黃化癖進食長肌人參 白術 鱉甲 柴胡 茯苓 三棱 當歸 陳皮(各半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米飲下
大圣人參散
和氣快膈養胃生津液人參 白芷 葛根 青桂皮 桔梗 白術(各三分) 甘草(一兩) 干姜(二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一個擘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接真丹
治脾腎虛損益氣補血強力進食退昏倦四肢不持黑附子 干姜 鹿茸(各二兩去毛酒煮片切焙干) 硫黃(別研) 補骨脂 官桂 茴香金鈴上件除研者同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朱砂為衣每服三十丸加至五十丸生姜湯下早晚食
雞舌香湯
治脾胃虛弱久積寒痰嘔逆涎沫噦逆惡心宿食不消胸膈痞悶咳逆喘息目眩頭旋不欲飲食肢體倦人參 黃橘皮(二分) 雞舌香 半夏(一錢) 甘草 神曲(四錢) 生姜(六分) 草豆蔻(三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點服
固陽丹
治脾胃虛弱臟腑不調或冷熱相雜下痢赤白肉豆蔻 縮砂 訶黎勒 當歸 濃樸 白術(各半兩) 干姜(一分)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三十丸
短劇養脾丸
治脾胃久虛中焦宿冷心腹絞痛脅肋脹滿嘔逆惡心吞酸噫醋腸鳴滑泄米谷完出肢體倦怠全不縮砂 干姜(各二兩) 人參 茯苓 大麥 甘草(各一兩) 白術(半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作八丸每服一丸米飲化下不以時
調中白術丸
和脾胃進飲食橘皮(半斤) 丁香 人參 白術 甘草(各四兩) 神曲 麥 (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空心白湯嚼下
魂停湯
補脾臟勞極白芍藥 桔梗 人參 茯苓 訶子 丁香 甘草(各一兩)上七味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入蜜一匙頭同煎八分通口服不拘時候每晚食前空心臨臥服即
燒胃丸
治脾胃虛困有積冷及痰積冷熱不和滑泄吐逆盜汗臍腹疼痛肢滿膨脹刺痛倦怠全不思食并宜服天雄(二個) 硫黃 附子 砂(一兩別研) 官桂 木香(各二兩) 干姜(一兩)上為細末醋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米飲下有痰生姜湯下食前又方半夏(八分) 濃樸 人參 白術 生姜 棗(各六分) 橘皮(四分)上七味切以水二大升煎取一升去滓分溫四服空腹服二服忌羊肉餳桃李雀肉等
白術胡椒丸
治痰助胃白術 胡椒 高良姜 半夏 干姜(各一兩) 茯苓 陳皮(各半兩)上為細末水浸蒸餅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空時生姜橘皮湯下
溫胃健脾丸
治脾虛脅寒食少多倦附子(三兩生) 濃樸(二兩) 大棗(五十個) 生姜(六兩取汁)以上三件生姜汁煮附子等透為度然后焙干入后藥丁香 胡椒 肉豆蔻(各半兩)上同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或食前米飲下
沉香神曲煎
治脾虛食少遲化胸膈痞滿腹脅膨脹噫氣吞酸嘔逆惡心四肢倦怠心腹疼痛飲食減少大便泄瀉此沉香(二分) 神曲(十六分) 干姜 桂心(六分) 吳茱萸 椒(四分) 白術(十分)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粒米飲下空心
神曲湯
溫胃破痰進飲食消宿谷神曲(炒香) 麥 半夏曲 五味子(各一兩同為末面四兩以熟水和作餅子焙干)木香(一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姜棗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健脾人參丸
治脾胃久虛飲食全減鐘乳粉(二兩) 人參 石斛(各三分) 大麥 干生姜 陳橘皮(各半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飲下一名乳香丸
十香煎
治胃虛蟲動心中煩憒口舌生瘡朱砂 雄黃(各一兩) 麝香 檳榔(各半兩) 白蕪荑 阿魏(各三分)上為細末煮羊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空心
豆蔻散
和養脾胃消進飲食草豆蔻(醋和面裹煨熟去面和皮用) 肉豆蔻仁 陳皮(各一兩) 陳粟米(以生姜汁浸一宿焙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非時
小蓽澄茄煎
治脾氣虛心腹脹青橘皮 陳橘皮(各二兩) 縮砂 蓽澄茄(各一兩) 神曲 大麥 (各二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麻子大米飲下二三十丸不以時
開胃丸
治胃氣不和食飲化遲木香 白術 蓬莪術 人參 當歸(各半兩) 白芍藥(一分)上為細末湯浸蒸餅和丸黍米大每服十丸米飲下不以時
濃樸湯
治脾胃虛冷濃樸(十斤) 棗(一斗七兩生) 舶上丁香皮(八兩) 甘草(十斤) 鹽(五斤) 丁香枝杖(十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點服
白術丸
溫中進食白術(加一倍) 濃樸 橘皮 藿香 甘草 白茯苓(等分)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粟米大每服三二十丸溫米飲下不以時
人參散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背心常冷四肢不和人參 白術 高良姜 川烏頭 桂(各一兩) 濃樸(一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三個煎至六分去滓不以時稍熱服
神曲白術丸
治脾胃氣虛弱不能飲食肌膚瘦瘁面色萎黃宜服白術 神曲 陳皮(各二兩) 人參(一兩) 干姜(三分) 蓽(一兩)上為細末煮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飲下
如意丹
治脾濕腫滿小便不利硫黃 赤茯苓 陳皮 豬苓 白術 澤瀉(各一兩)上為細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丸一方有桂一兩
白術濃樸湯
療不能食腹內冷氣濃樸(三兩) 橘皮(二兩) 人參(各二兩) 茯苓(三兩) 生姜(五兩)上五味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分三服忌桃李雀肉酢物等
干姜健脾散
和脾胃進飲食濃樸(一斤) 陳皮(半斤) 半夏(五兩) 干姜(五兩) 棗(一斤) 甘草(五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食前空心
加減理中丸
治脾胃不和三焦壅滯胸膈痞悶脅肋脹痛嘔吐惡心口淡無味呼吸寒冷心腹暴痛飲酒過傷全不思白術 人參 甘草 干姜(各一兩) 青皮 陳皮(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沸湯點服不以時
姜黃丸
消食和胃縮砂 草豆蔻 蓽澄茄 橘皮 青皮 姜黃(各一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不以時
助脾丸
治脾胃久虛飲食難化腹脅脹滿臍腹疼痛噫聞食臭肌體羸瘦川椒 香豉 干姜 神曲 大麥 (各三分)上為細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湯下以知為度
安胃丸
治腸胃虛弱內挾寒濕邪正相攻腹中疼痛大便水谷不消或冷熱客搏便下赤白后重頻滑無復節神曲 當歸 人參 白術 干姜(各一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空心粟米飲下
煨姜丸
治胃冷砂(一兩) 附子(半兩) 豆蔻仁 胡椒 干漆(各一分)上為細末棗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生姜剜作合子入藥濕紙裹煨之細嚼飲下
附子理中丸
治脾胃冷弱心腹絞痛嘔吐泄痢霍亂轉筋體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滿腹中雷鳴嘔噦不止飲食不人參 白術 干姜 甘草 附子(等分)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化破煎至七分食前熱服
龍骨濃樸湯
主諸腸胃陰陽二氣不和水谷氣冷口干肚痛或則泄瀉濃樸 當歸 龍骨 白術(各半兩) 熟艾(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候
大半夏湯
治返胃不受食食已即吐半夏(三升重十五兩) 人參(二兩) 白蜜(一升重十兩) 泉水二斗 生姜(三兩)上為細末和水蜜揚之二三百下煮取一升半分四服不以時
豆蔻散
治脾胃久積虛冷氣大腸滑泄腹內作聲肌體羸瘦困至甚者肉豆蔻 濃樸 陳橘皮 良姜 干姜(各半兩別以白面半兩同炒黃令諸藥研)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入稀姜粥調下空心
附子白術丸
養胃氣白術 人參(半兩) 附子(半兩) 甘草 干姜(各半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空心米飲服之
健脾湯
調中養氣消化宿谷生姜(一斤切片青鹽三兩研拌一宿焙干) 草豆蔻 大麥 陳橘皮(各二兩) 甘草(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空心
丁香神曲散
治脾胃氣虛寒臟腑瀉食不化大便兼膿遇冷而劇食已多嘔宜服丁香(半兩) 神曲(一兩半) 肉豆蔻仁(一兩) 干姜(一兩) 良姜(一兩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下
啟中丸
溫中脘除胃寒消痰飲治腹脹進飲食濃樸 干姜 白茯苓 陳橘皮(各二兩) 甘草(八分)上為細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熱米飲送下食前
草豆蔻散
治大腸虛冷腹痛不思飲食草豆蔻(一兩半) 白術 高良姜(各三分) 陳橘皮 濃樸(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空心食前和滓溫服
大圣膏
治脾胃虛弱中脘寒嘔吐痰涎不止濃樸 大腹皮 枇杷葉 半夏 人參上等分為粗末再入生姜二錢去皮切作片子一處搗爛和作餅子當二錢大焙干每服一餅子煎至七
溫胃丸
治吐逆丁香 木香(各二分) 半夏(一兩) 硫黃(一分結砂子)上為細末粟米飯和丸如豌豆大姜湯下五七丸
無礙丸
治脾胃病溏泄大腹皮(二兩) 荊三棱 莪術(各一兩) 木香 檳榔(各半兩)上炒麥 搗粉為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湯下仍服寒藥
千金進食丸
治脾胃不和水谷遲消中寒氣弱心腹脹滿痰唾嘔逆口苦無味嗜臥少力面黃肌瘦胸膈痞悶滑腸神曲 大麥 (各十二兩) 烏梅 干姜(各四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米飲下食前加至四五十丸
曲丸
治脾胃虛弱久不能食心腹脹痛食少多傷嘔逆惡心噎塞痞悶口淡無味舌干咽燥津液減耗煩渴喜小麥 神曲(各三兩) 烏梅 干姜(各一兩)上為細末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米飲下不以時
椒樸丸
治久虛不能食或發腫或日漸羸瘦四肢衰倦吐利無節應脾胃虛候漢椒 濃樸 茴香 青鹽(各二兩)上以水二升煮令干焙燥杵為細末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四十丸
濃樸煎
治脾胃虛積冷腹脅刺痛飲食進退大便秘泄濃樸(四兩) 陳橘皮(三兩) 干姜(二兩) 附子(一兩)上為細末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平胃丸
和脾胃進飲食(王叔和)白術(四兩) 濃樸(三兩) 人參(一兩) 陳橘皮(二兩半)上為細末蒸棗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三丸白湯米飲嚼下不以時
生姜湯
定嘔逆翻胃膈氣不下食生姜(四兩和皮切作頭子入鍛石一兩同炒姜七分干從入半夏一兩再炒十分干) 丁香末(一分) 白礬(一分) 硫黃(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生姜米飲調下噦用干柿蒂湯
干姜丸
治脾胃冷氣大腸滑泄不禁腹中常冷凍飲料食不能化者干姜(一兩) 川烏頭 胡椒 赤石脂(各半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二十丸
橘皮丸
治腹脹濃樸 橘皮(黃者) 神曲 大麥 (各一兩)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白湯下
烏頭健脾散
治脾胃虛弱泄瀉老人臟泄等烏頭 濃樸 甘草 干姜(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三合生姜二片煎至二合熱服
四倍丸
下痰飲和脾胃白術(四兩) 橘皮(三兩) 半夏(二兩) 木香(一兩)上為細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后臨臥服
老姜丸
補養脾胃潑殺心頭火(去膈上虛熱) 燃起臍下燈(逐臍下久冷) 兩條脛 快 一對眼睛明生姜十兩凈洗連皮薄切作姜錢同揀凈茴香十兩拌勻共淹一宿次日炒干以生姜干脆為度青鹽十服
四倍散
大補脾腎訶子 人參(各一兩) 白茯苓(四兩) 白術(半斤)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五片煎至六分空心溫服去滓亦得
大橘皮丸
調中順氣開胃進食傷冷胸膈噎塞吞酸悉治之陳皮 (四兩) 肥生姜(三兩) 丁香(半兩) 人參(二兩)上為細末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姜湯嚼下不以時
姜面丸
治腹虛冷不飲食食輒不消羸瘦好面(一斤) 干姜(十兩) 吳茱萸(五兩) 青鹽(一兩)上為細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又方蒼術 好面(一斤) 當歸 干姜(各三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正氣丸
治寒冷茴香(二兩) 良姜(二兩漬油炒黃) 甘草(一兩) 鹽(二兩)上為細末水浸蒸餅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空時生姜橘皮湯下
理中煎
治脾胃久虛食少羸瘦及暴中寒濕腹痛下利霍亂吐瀉手足逆冷人參 白術 干姜 甘草(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或一錢一粒白湯嚼下或煎服
三味健脾湯
行滯氣進飲食草豆蔻仁(一分) 甘草(半分) 麝香(一字)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白湯調下
消谷斷下丸
治脾胃氣虛中焦不和胸膈痞滿飲食遲消嘔逆惡心脅肋膨脹心腹時痛大便溏泄四肢倦怠全不思吳茱萸(二兩) 大麥 神曲(各一兩)上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食前米飲下十五丸
中金丹
主胃氣久虛宿食不消心下急滿腹脅脹痛泄瀉吐利惡聞食氣又療風寒濕痹風水腫滿風眩頭痛目胃去人參(三分) 白術(三兩) 棗肉(四兩)上為細末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不以時
玉蕊丸
治胃虛因吐生風白丸子 金液丹(各五十丸)上為細末煮面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麻豆湯
治脾胃氣弱水谷不得下食受大小便不利麻子(三升) 大豆(三升炒)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沸湯下不以時
蘿附煎
治腹脹有冷里急或秘好附子(為細末) 蘿卜(一個)上先將蘿卜剜作甕子次將附子末填在內卻用丸切蓋子蓋之用竹簽子簽定濕紙裹灰火中煨熟取
麥散
治脾胃不進飲食大麥 (四兩) 甘草(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非時
定胃散
博濟治反胃吐逆附子(一個生去皮臍切作四塊子)上用生姜半斤水一碗同煮附子汁盡為度取附焙干為末每服一錢冷米飲下
棗附丸
治諸虛不足臟腑不調常服資血氣進飲食大附子(三個)上用晉棗五十個煮附子至五分軟去皮臍別用晉棗五十個再煮附子軟片切焙干搗為細末以棗肉
水潑雪丹
治脾胃虛腹脹減食甚者水氣作水治則即愈附子(四兩去皮臍切作片子小豆四升水一斗煮令水盡揀出附子末之)上以生姜自然汁煮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陳皮湯下
發灰酒
治胃氣小腹切痛服熱藥無效者取婦人油頭發燒灰溫酒調下二錢即止
大效濃樸煎丸
治脾胃虛弱不入飲食孫兆云補腎不如補脾脾胃既壯則能飲食飲食既進能旺營衛營衛既旺滋養氣化濃樸(一斤去皮用生姜半斤和皮切作片子水七升同樸煮水盡為度不用生姜樸焙干)干姜(四兩舶上者佳微上為末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食前米飲下
交加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肉豆蔻(兩個一個面裹炮熟一個生用) 草豆蔻(兩個根據前法一生一熟) 濃樸(方圓四寸一半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入生姜棗同煎至一盞去滓溫服其滓再煎
延年白術丸
主宿冷癖氣因服熱藥發熱心驚虛悸下冷上熱不能食飲并頭風旋暈米飲下空心食前服白術(六分) 濃樸 橘皮 吳茱萸 芎 薯蕷 桂心 大麥 干姜 防葵(各四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十丸忌桃李雀肉海藻菘菜醋物生蔥
牛膝地黃散
治癥癖 氣不能食兼虛羸瘦牛膝(六兩) 生地黃(九兩) 當歸 遠志 白術 人參(各三兩) 桂心(四兩) 蓯蓉(六兩) 五味子(五兩) 曲末(五合) 大麥 (一升五合) 茯苓(六兩)上為細末空心溫酒服方寸匕日二服漸加至一匕半夏中煮生姜及檳榔飲下加麥門冬六兩不利人
大蓽茇丸
治脾虛心腹脹滿食少無力服此補脾蓽茇 神曲 附子 白豆蔻仁 人參 白術(各一兩) 丁香 蓽澄茄 沉香(各半兩)訶黎上為細末酒煮棗肉和杵三二百下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生姜湯下
白豆蔻丸
溫養脾胃消進飲食人參 茯苓 訶子 白豆蔻 桂 濃樸 陳橘皮 丁香 蓽茇 檳榔 附子 當歸 縮砂仁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大肉豆蔻丸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食即欲嘔水谷不消或時下利四肢無力服此補脾肉豆蔻 附子 石斛(各一兩) 白術 蓽茇 椒紅 縮砂仁 良姜(各三分) 肉桂 濃樸(上為細末以生姜汁煮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空心溫酒下三十丸
附子神曲丸
治脾虛心煩腹脹食少無力服此補脾神曲 附子 訶黎勒 白豆蔻仁 蓽茇 白術 白茯苓 人參(各一兩) 濃樸(二兩)丁香上為細末酒煮棗肉和丸如梧子大每服食前生姜湯下二十丸
胃脹丸
主胃氣不足心氣上奔胸中憒悶寒冷腹中絞痛吐痢宿汁人參(一兩) 茯苓 橘皮 干姜 甘草(各二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不以時白湯下
人參濃樸散
調脾胃進飲食順三焦調營衛濃樸 橘皮(各二兩) 人參 茯苓 半夏 甘草 桔梗 白術 檳榔 黃 五味子桂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一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酒煎附子煎
治心腹積聚風寒邪氣冷癖在脅咳逆上氣喘嗽寒痰 癖痼冷痛弱筋骨無力百節酸疼虛勞損敗陰代赭石(一斤) 蓽茇 胡椒 附子(各二兩)上為細末酒煮面糊和丸如皂兒大空心米飲下二粒
濃樸散
治胃虛嘔吐腹脹堅硬飲食減少因生虛風者濃樸(半兩) 天南星(三分) 白術 人參 干蝎(各半分)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生姜二片棗一枚同煎至半盞溫服食前
訶子皮散
治脾胃虛弱臟腑滑利腹脅脹滿臍腹疼痛水谷不消腹內虛鳴胸滿氣逆嘔吐惡心后重里急心胸訶子皮(四十兩) 官桂(五斤) 青皮(四十兩) 附子(十兩) 肉豆蔻仁(四十兩)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食前溫服
溫中良姜丸
溫脾胃順三焦治寒痰聚結痞壅不通食即聚吐咽膈噎悶兩脅肋 刺嘔吐噦逆噫惡心滿短氣噫良姜(四斤) 甘草(一斤半) 干姜(二斤四兩) 白術(二斤四兩) 桂(一斤十二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每兩為二十丸每服一丸細嚼生姜橘皮湯下米飲亦得空心食前
參苓白術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不進多困少力中滿痞悶心忪氣喘嘔吐泄瀉及傷寒咳噫此藥中和不熱久服養氣人參 白茯苓 白術 甘草 山藥(各二斤) 白扁豆 縮砂仁 桔梗 蓮子肉 薏苡仁(各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煎棗湯下小兒量歲數與之
平胃散
和脾胃進飲食作丸服尤佳濃樸 陳橘皮(各五兩) 蒼術(八兩) 甘草(三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助脾散
治脾胃虛弱飲食減少干姜 草豆蔻 神曲 大麥 陳橘皮(各二兩) 甘草(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空心食前白湯調下
干木瓜丸
治脾胃生津液止煩渴干木瓜(無鹽一兩) 干紫蘇 白術 甘草 干生姜(各一錢) 烏梅肉 神曲 大麥(各一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含化無時服
四君子湯
和胃進食人參 白術 茯苓 甘草(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五百羅漢丸
消食化氣烏梅 胡椒 丁香 巴豆(去盡油) 縮砂(以上各五百個)上為末蒸餅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后煎橘皮湯下小兒一二丸量大小加減此藥消食化氣寬
肝腎
沉香豬肚丸
治脾腎虛損不思食石斛 蓽茇 訶子 沉香 丁香 木香 人參 白術 肉桂 白豆蔻 肉豆蔻 蓽澄茄茴戟以上除肚外各一兩又一方治冷積滿悶添枳實桔梗騏麟蝎沒藥橘皮三棱蓬莪檳榔等八味又方添上為細末豬肚用水煮熟切作棋子再入酒內煮軟研和前藥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或鹽
沉香豆蔻散
治肝元風虛上攻頭目昏眩肩背拘急兼治脾元氣不和沉香(三分) 肉桂(一兩) 白豆蔻(半兩) 石斛 巴戟(各一兩) 黑附子(半兩) 赤茯苓(一兩) 濃樸 黃 (各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姜三片棗一個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大石斛丸
補肝腎益精髓養營衛去風毒強筋骨明目強陰輕身壯氣治肝腎風虛頭目諸疾石斛(一兩半) 萆 (一兩) 柏子仁 石龍芮 澤瀉(各三分) 附子 杜仲(各一兩) 牛三分) 菟絲子(一兩) 細辛 杜仲(各三分) 鹿茸 巴戟(各一兩)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忌生冷油膩牛肉
石斛蓯蓉散
補腎氣肉蓯蓉(一兩半) 石斛 五味子 黃 丹參 牛膝 附子 當歸 人參 杜仲沉香 茯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羊腰子汁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沉香丸
治腎臟虛冷氣攻心神悶亂四肢逆冷腹脅脹滿疼痛喘促沉香 木香 檳榔 桂 桃仁 香子 當歸 肉豆蔻仁 蓬莪術 阿魏(面裹煨熟為度)萸(半兩湯洗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五萬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以時熱酒下
煉陰丹
治足少陰凝澀氣下墜腫脹卵核偏如石游走疼痛不定玄胡索 海藻 昆布 青橘皮 葫蘆芭 茴香 川楝肉 馬藺花(各一兩醋炒) 木香(半兩)上先將阿魏以下入酒醋內熬成膏放冷入麝香一錢再攪勻和前藥為丸如綠豆大空心燒綿灰酒下
補肝丸
治肝虛目暗(一名兔肝煎)兔肝(一具) 車前子 菟絲(各二兩) 柏子仁 熟地黃 茯苓 細辛 枸杞子 蕤仁(各一上為細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加至四十丸
茯神丸
千金療夢泄失精尿后余瀝尿精方人參 麥門冬 赤石脂 遠志 續斷 鹿茸(各六兩) 茯神 龍齒 磁石 蓯蓉(各八分)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溫酒下日再稍加至三十丸忌 蕪荑
人參遠志湯
治腎氣不足消渴小便數腰痛無力消瘦遠志 人參 澤瀉 熟地黃 桂 當歸 白茯苓 黃芩 甘草 芎 白龍骨(各一)五味上為細末羊腎湯煎服日三覺減則后方每服三錢
山藥地黃丸
治心腎氣不足驚悸健忘夢寐不安遺精面少色脛酸疼山藥 遠志 熟地黃 天門冬 龍齒(各六分) 五味子 白茯苓 麥門冬 車前子 茯神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下亦名水芝丹
益陽散
治濕冷乘襲下部腫痛丁香枝杖 藿香 零陵香 吳茱萸 甘松 紫梢花 菟絲子 桂 蛇床子 箋香 木香杜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三五沸乘熱熏洗須在密室中勿令見風仍溫暖蓋覆
大通丸
治丈夫腎臟風上攻下疰頭面腳膝疼癢生瘡及小腸膀胱宿冷滯氣攻刺腹脅并婦人血風攻疰腳腰金釵石斛(丈夫服生用半兩) 牛膝(各一兩) 大附子(二個共及兩者) 干姜(三分) 豆蔻((一分不見火) 白花上為細末酒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如吃了轉覺脛骨內疼甚者乃藥效力如大效
十一圣丸
治丈夫元臟虛冷進食壯筋骨久服經效大附子 川烏頭(各一兩) 肉豆蔻仁 檳榔(各四個) 肉桂(不見火一兩) 胡椒 青皮半上件除硫黃 砂外余為末硫黃 砂細研米醋半盞湯瓶上熬過次用米醋半碗將研過 砂入面一
黃牛膝散
治腎臟風虛腰腿腳膝痛黃 白芍藥 牛膝 當歸(各三分) 防風 磁石(各二十四銖) 五味子 茯苓 熟地黃上件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三片棗一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葫蘆巴散
治腎經膀胱虛攻刺疼痛葫蘆巴 茴香 破故紙 川楝子 巴戟(各一兩) 青橘皮 桂(各三分) 良姜 干姜(各半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入鹽煎不以時
藺花散
治元陽氣弱腎經不能制水循運失時馬藺花 川楝子 海柑子核(柑皮肉不中食只核可用) 荔枝核 附子(炮切片羊腎一對細切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炒生姜鹽茴香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
香積散
治小腸氣發作疼痛不可忍及膀胱偏墜結硬不散荊三棱 土茴香 川楝子 巴戟天 當歸(各一兩) 黑附子 益智仁 南木香(各半兩) 枳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空心溫酒調下既效即次服舶上茴香丸
川椒丸
治七疝忽心腹氣逆不得息痛引背膂或臍下堅痛遇冷即極若小腹虛滿引膀胱里急川椒(一兩去目并合口者炒) 桔梗 細辛(各半兩) 濃樸(一兩) 赤芍藥 干姜 附子川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二百下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湯下
金鈴散
治一切冷氣小腸元臟膀胱氣痛脾元積冷及婦人血刺冷氣攻疰心腹疼痛嘔逆脹滿臍腹絞痛煩悶金鈴子(四十粒去皮核用巴豆二十個去皮入麩炒金鈴子肉如桑根色去巴豆及麩只用鈴肉) 茴上為細末每服一大錢炒生姜鹽酒調下不以時亦可作丸
三茱煎
治小腸膀胱腎余氣山茱萸 吳茱萸 食茱萸 青橘皮 陳橘皮 茴香 川楝子 桂(各一兩)上為細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空心米飲下三十一粒
大戟丸
治膀胱氣陰腫或小腸氣痛大戟(好者銼之炒令黃秤半兩) 葫蘆巴(四兩) 木香 茴香 附子 訶黎勒 檳榔(各一兩) 麝香(半兩)上為細末用川楝子五兩好酒一二升蔥白七枚長三寸以來一處煮楝子肉軟去皮核只取肉和上件下十
側子石斛煎
治腳膝屈伸不得石斛 牛膝(各十兩) 茯苓(五兩) 天雄 側子(各四兩) 狗脊 桂心 生姜(各三兩)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
鐘乳姜蕷湯
治陰痿精薄而冷方蓯蓉 鐘乳 蛇床子 遠志 續斷 薯蕷 鹿茸(各三兩)上為細末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倍蛇床子遠志鹿茸鐘乳尤效
含明散
補肝臟勞極人參 知母 茯苓 秦艽 丁香 甘草 石膏(細研各一兩)上件七味為細末每服二錢用水一盞入蔥白一寸煎至八分通口服不以早晚
七圣丸
治下注生瘡川羌活 綿黃 白附子 沙苑 蒺藜 漢防己 五靈脂(別研) 地龍(等分)上件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二十丸腰子羹湯下后用腰子壓之
沉香丸
治脾腎久虛水飲停積上乘肺經咳嗽短氣腹脅脹小便不利沉香(一分) 烏藥(三分) 茯苓 陳皮 澤瀉 香附子(各半兩) 麝香(半分)上件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下不以時
楮實煎
治久患腳膝濕痹行步不得海桐(十兩) 牛膝(九兩) 楮實(七兩) 枳殼(六兩) 木香(五兩) 芍藥(四兩) 桂心(八上件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四十丸酒下
香茸丸
治腎臟虛寒腰膝沉重補益麝香(一分) 破故紙(四兩) 牛膝 鹿茸(各二兩) 附子 蓯蓉(各四兩)上為細末酒煮稀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鹽湯或溫酒下
育嬰散
補腎臟勞極香附子(一分) 黑附子(一枚) 白蒺藜 木香(各一分) 茯苓(半兩) 甘草(一分)上六味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二盞入生姜五片蔥白一小莖同煎至七分空心服
白芍藥散
治癃疾久不瘥白芍藥 白茯苓 當歸 白術 陳皮 香附子(各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下
木香蓽澄茄丸
治疝氣及下部濕冷臍腹疼痛蓽澄茄 川楝子 木香 舶上茴香 桃仁(各一兩) 蝎(一分)上為細末酒煮面糊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溫酒或鹽湯下
木通茴香丸
治小腸氣膀胱氣疼痛不可忍者川楝子(五個只取肉) 青橘皮 茴香(各一兩) 木通(一握三莖) 巴豆(五十個)上件同炒黃不用巴豆入海金沙一錢滑石一錢半同研勻每服一大錢熱酒調下立效
煨腎丸
治陽氣衰弱腰痛脈冷精滑陰痿臍腹 刺減食力劣皆可服之附子 葫蘆芭 破故紙 茴香(以上并一兩炒香熟)上為細末爛研羊腰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空心溫酒下食前亦得
羌活散
治肝臟壅實目赤昏澀熱淚不止筋脈拘急背膊勞倦及頭昏項頸緊急疼痛羌活 甘菊花 蔓荊子 芎 (各一分)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酸棗仁黍粘子五十粒研碎同煎至七分去滓不以時
四味湯
短劇治疝氣腹中虛痛及諸脅痛里急當歸 生姜 芍藥(各三兩) 羊肉(三斤)上銼以水一斗二升先煮肉爛熟出肉納藥取三升每服七合日三
草還丹
明目補腎刮皮術(一斤米泔汁浸二日竹刀片切) 菊花(八兩) 青鹽 椒(各四兩)上用好頭醋一斗于砂石銀器中煮術數沸入椒菊鹽煮去一半醋取出焙干為末與余醋為糊丸如梧
椒仁丸
通利小便椒仁 商陸 橘皮 桑白皮上件等分為細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子大米飲下三十丸以小便通為度
沉香散
治寒疝小腹堅滿攻作不定時發疼痛腎虛受邪腫脹及臟寒氣弱臍常痛沉香 附子(各一兩) 川楝子(一兩半)上為細末每服一錢半水一盞半生姜三片棗一個鹽少許煎至七分空心服
七里香湯
草藥治腿膝腫生瘡上一味煉汁淋洗一次便無
橘皮丸治秘
橘皮不以多少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以生姜湯下三十丸
補腎腰子法
治老人腎臟虛寒即其腎以寒虛自結實硬雖服補藥并不入用羊腰子一對水半碗用杜仲闊一寸長
生姜丹
治腎受邪陽氣衰弱意情不快多倦男子既腎不受邪即病不生用茴香二兩生姜四兩(不去皮)擦拌為丸如也
腎喘湯
治外腎喘上以左顧牡蠣文片色白者二兩先杵為粗末以坩堝子盛火燒通赤放冷為細末每服一錢濃煎鯽魚
論足膝病方
論曰足膝者腎之所主若緩縱無力脛腿頑痹或覺轉筋或時疼痛皮膚腫按之不陷或指節拘攣謂之郁滯冷有通流風門)去黃芩增桂斷丸骨悶煩覺用之
手足筋攣(小續命湯加減方)
有人年五十四素羸多中寒近服菟絲子有效小年常服生硫黃數斤脈在上二部右下二部弦緊有力人參之遂
固元散
治脾胃積寒飲食無味丁香(一分) 木香(半分) 芎(一兩半) 桂(二分) 陳皮(一兩) 削術(一兩半) 藿香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隨證改湯事調下
棗肉丸
治脾胃不和飲食減蒼術(米泔浸一晝夜銼碎) 生姜(去皮切碎) 棗(去核切碎) 川芎(酒浸一宿銼碎) 桂(去上五味相間一重重鋪蒸軟熟同搗爛用 合子盛每服旋丸二十丸如梧子大空心白湯下
養氣湯
香附子(圓實者去盡黑皮微炒秤四兩) 甘草(一兩炙) 姜黃(湯洗浸一宿用水淘去灰以盡為上三味同搗羅成細末每服一大錢入鹽點空心服皇 至和間劉君錫以事竄嶺南至桂州遇劉仲旬嘗
補肝丹
治肝經風氣上攻頭腦昏重目暗 項背拘急腳膝少力四肢多倦久服養精血明目注顏柏子仁 熟干地黃 沉香(一方用半兩) 干山藥 金釵石斛(各一兩) 石麻 覆盆子牛膝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空心服每日止進一服一方加蓯蓉一兩酒浸一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