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藝文一
- 明倫匯編人事典命運部
- (清)陳夢雷
- 8596字
- 2015-12-26 15:35:15
連珠 晉陸機
臣聞出乎身者非假物所隆牽乎時者非克己所勖
是以利盡萬物不能睿童昏之心德表生民不能救
棲遑之辱
臣聞傾耳求音囗優聽苦澄心徇物形逸神勞是以
天殊其數雖同方不能分其戚理塞其通則并質不
能共其休
定命論
有
序
宋顧愿
顧覬之常謂秉命有定分非智力所移唯應恭己
守道信天任運而暗者不達妄求僥幸徒虧雅道
無關得喪乃以其意命弟子愿著定命論其辭曰
仲尼云道之將行命也道之將廢命也丘明又稱天
之所支不可壞天之所壞不可支卜商亦云死生有
命富貴在天孟軻則以不遇魯侯為辭斯則運命奇
偶生數離合有自來矣馬遷劉向揚雄班固之徒著
書立言咸以為首世之論者多有不同嘗試申之曰
夫生之資氣清濁異原命之稟數盈虛乖致是以心
貌詭貿性運舛殊故有邪正昏明之差修夭榮枯之
序皆理定于萬古之前事征于千代之外沖神寂鑒
一以貫之至乃卜相末技巫史賤術猶能豫題興亡
逆表成敗禍福指期識照不能徙吉兇素著威衛不
能防若夏氓宅生于帝宮豈蠲殘傷之祟漢臣衍貨
于天府寧免喂斃之魂且又善惡之理雖詳而禍福
之驗常昧逆順之體誠分而吉兇之效常隱智絡天
地猶罹沉牖之明照日月必嬰深匡之難增信積
德離患于長饑席義枕仁僥禍于促筭何則理運茍
其必至圣明其猶病諸況乃蕞跡流惑之徒投心顓
蒙之域而欲役慮以揣利害策情以窮通其為重
傷豈不惑甚是以通人君子閑泰其神沖緩其度不
矯俗以延聲不依世以期榮審乎無假自求多福榮
辱修夭夫何為哉問曰夫書稱惠迪貽吉易載履信
逢佑前哲余議亦以將迎有會淪塞無兆宣攝有方
夭閼無命善游銷魂于深梁工騎燼生于曠野明珠
招駭于暗至蟠木取悅于先容是以罕樂以陽施長
世景惠以陰德遐紀彭竇以繕衛延命盈忌以荒湎
促齡陳張稱臺鼎之崇嚴辛衍宰司之盛若乃游惡
蹈兇處逆踐禍宣昭史冊易以研正至如神仙所序
天竺所書事雖難征理未易詰留滯傾光思聞通裁
對曰子可謂扶繩而辨循刻而議矣若乃宣攝有方
豈非吉運所屬將迎有會實亦兇數自挻若夫陽施
陰德長世遐年揆厥所原孰往非命研復來旨讎校
往說起予唯商未識所異資生稟運參差萬殊逆順
吉兇理數不一原夫食椒非養生之術咀劍豈衛性
之經命之所延人肉其骨而含嚼膏粱時或嬰患深
澗乖僥寵之津空谷絕探榮之轍運之所集物稊其
枯而俯仰竿牘終然離沮爾乃蹺跖橫行曾原窘步
湯周延世詡邑絕緒吉兇征應糾纏若茲畢萬保軀
密賤盞領梁野之言豈不或妄谷南魯北甘此促生
彭翁竇叟將以何術晉平趙敬淫放已該漢主魏相
奚獨傷夭同異若斯是非孰正至如雷濱凝分挫志
遠圖棘津陰拱振功高世樊生沖矯鐫旌善之文華
子高抗銘懲非之策皆士衡所云同川而異歸者也
殊涂均致實繁有征即理易推在言可略昔兩都全
盛六合殷昌霧集貴寵之閭云動權豪之術鈞貿貽
談豈唯陳張而已觀夫二子才未越眾而此以藉榮
揮價彼獨擯景淪聲通否之運斷可知矣嚴辛不安
時任命而委罪亮直亦地囗之徒歟若神仙所序顯
明修習齊強燕平厥驗未著李覃董芬其效安在喬
松之侶云飛天居夷列之徒風行水息良由理數懸
挺實乃鍾茲景命天竺遺文星華方策因造前定果
報指期貧豪莫差修夭無爽有允瑣辭無愆鄙說統
而言之孰往非命冥期前定各從所歸善惡無所矯
其趨愚智焉能殊其理若乃得議其工失嗤其拙操
之則栗舍之則悲斯固染情于近累豈不貽誚于通
識問曰清論光心英辯溢目求諸鄙懷良有未盡若
動止皆運險易自天理定前期靡非暗至玉門犁丘
睿識弗免豈非圣愚齊致仁虐同功昏明之用將何
施而可對曰夫圣人懷虛以涵育凝明以洞照惟虛
也故無往而不通惟明也故無來而不燭涸海流金
弗染溫涼之阻嚴兵猛兕無累爪刃之災忘生而生
愈全遺神而神彌暢若玉門犁丘蓋同跡于人故同
人有患然而均心于天亦均天無害大賢則體備形
器慮盡藏假靜默以居否深拱以違礥皆數在清全
故鍾茲妙識是以稟仲尼之道不在奔車之上資伯
夷之運不處覆舟之下若乃越難趨險逡巡弗獲履
危踐機僶俯從事愚之所司圣亦何為及中下之流
馳心妄動是非舛斡倚伏移貿故北宮意逆而功順
東門心晦而跡明宣應遺筮而逢吉張松協數而遘
禍且智防有紀患累無方爾乃猘狗逐而華子奔腐
鼠遺而虞氏滅匣囗逸而林木殘櫝珠亡而池水竭
凡厥條流曲難詳備搖形役思其囗安征豈若澡雪
靈府洗練神宅據道為心依德為慮使跡窮則義斯
暢身泰則理兼通豈不美哉何必遺此而取彼問曰
夫建極開化樹聲貽則典防之興由來尚矣必乃幽
符懸兆冥數指期善惡前征是非素定名教之道不
亦幾乎息哉對曰天生蒸民樹之物則教義所稟豈
非冥數何則形氣之具必有待而存顓蒙之倫豈無
因而立必假纖紈以安生藉粱豢以延祀資性禮以
繕性秉廉義以劾情圣人聰明深懿履道測化通體
天地同情日月仰觀俯察撫運裁風于是乎昭日星
之紀正霜雨之度張云霞之明衍風露之渥浮舟翼
滯騰駕振幽又乃甄理三才辨綜五德弘鋪七體之
端宣昭八經之緒是以時雍在運群方自通抱德煬
和全真保性故信食相資代為唇齒富教相假遞成
輔車今弛棄囗紈損絕粱豢必云僥生委命豈不已
曉其迷至乎湮斥廉義屏黜信禮責以祈存推數遂
乃未辨其惑連類若斯乖妄滋甚然則教義之道生
運所資寵辱榮枯常由此作斯固命中之一物非所
以為難也問曰循復前旨既以理命懸兆生數冥期
研覆后文又云依仗名教帥循訓范若藉數任天則
放情蕩思拘訓馴范則防慮檢喪函矢殊用矛戈異
適雙美之談豈能兩遂對曰夫性運乖舛心貌詭殊
請布末懷略言其要若乃吉命所鍾縱情蹈道訓性
而順因心則靈兇數所挻率由踐逆聞言不信長惡
無悛此愚智不移聲訓所遺者也其有見善如不及
從諫如順流是則命待教全運須化立譬以良醫之
室病者所存至如澄神清魂平心實氣無妄之疴勿
藥有喜所謂縱情蹈道無假隱括若膏肓之疾長桑
不治體府之病陽慶弗理此則率由踐逆自絕調御
至乃趙儲之命宜永須扁鵲而后全齊后之數必延
待文摯而后濟亦猶運鍾循獎彝范所興善惡無主
唯運所集而異膏粱方丈沈疾弗顧瑤碧盈尺阽危
弗存夫靜躁之容造次必于是曲直之性顛沛不可
移是以夷惠均圣而異方遵齊通而殊事雖復鉗
桎羿奡思服巢許之情捶勒曾史言膺蹺跖之慮不
然之事斷可知也必幽符鉆仰冥數修習雖存陵惰
其可得乎故運屬波流勢無防慮命僥山立理無放
情用殊函矢雙美奚躓談異矛戈兩濟何傷問曰夫
君臣恩深師資義固所以沾滎涂施提飾荷聲故刳
心流腸捐生以亢節火妻灰子薶名以償義若幽期
天兆則明剔可遺冥數目賓則感囗宜絕豈其然乎
對曰論之所明原本以為理難之所疑即末以為用
蓋陰閉之巧不傳萌漸之調長絕故知妄言賞理古
人所難吾所謂命固以綿絡古今彌貫終始爰及君
臣父子師友夫妻皆天數冥合神運元至逮乎暌愛
離會既命之所甄囗爽順戾亦運之所漸爾乃松柳
異質薺荼殊性故疾風知勁草嚴霜識貞木何異忠
孝之質資行夙昭至于刻志酬生題誠復施殉節投
命馴義忘己亦由石雖可毀堅不可銷丹雖可磨赤
不可滅因斯而言君臣師資既幽期自賓心力感囗
亦冥數天兆夫獨何怪哉
辨命論
有
序
梁劉峻
主上嘗與諸名賢言及管輅嘆其有奇才而位不
達時有在赤墀之下預聞斯義歸以告余余謂士
之窮通無非命也故謹述天旨因言其略云
臣觀管輅天才英偉珪璋特秀實海內之髦杰豈日
者卜祝之流而官止少府丞年終四十八天之報施
何其寡歟然則高才而無貴仕饕餮而居大位自古
所嘆焉獨公明而已哉故性命之道窮通之數夭閼
紛綸莫知其辯仲任蔽其源子長闡其惑至于鹖冠
甕牖必以懸天有期鼎貴高門則曰唯人所召譊譊
歡咋異端俱起蕭遠論其本而不暢其流子元語其
流而未詳其本嘗試言之曰夫通生萬物則謂之道
生而無主謂之自然自然者物見其然不知所以然
同焉皆得不知所以得鼓動陶鑄而不為功庶類混
成而非其力生之無亭毒之心死之豈虔劉之志墜
之淵泉非其怒升之霄漢非其悅蕩乎大乎萬寶以
之化確乎純乎一化而不易則謂之命命也者自天
之命也定于冥兆終然不變鬼神莫能預圣哲不能
謀觸山之力無以抗倒日之誠弗能感短則不可緩
之于寸陰長則不可急之于箭漏至德未能逾上智
所不免是以放勛之代浩浩襄陵天乙之時燋金流
石文公疐其尾宣尼絕其糧顏回敗其叢蘭冉耕歌
其芣苡夷菽斃淑媛之言子輿困臧倉之訴圣賢且
猶若此而況庸庸者乎至乃伍員浮尸于江流三閭
沉骸于湘渚賈大夫沮志于長沙馮都尉皓發于郎
署君山鴻漸鎩羽儀于高云敬通鳳起摧迅翮于風
穴此豈才不足而行有遺哉近代有沛國劉瓛瓛弟
琎并一時之秀士也瓛則關西孔子通涉六經循循
善誘服膺儒行琎則志烈秋霜心貞囗玉亭亭高竦
不雜風塵皆毓德于衡門并馳聲于天地而官有微
于侍郎位不登于執戟相繼徂落宗祀無饗因斯兩
賢以言古則昔之玉質金相英髦秀達皆擯斥于當
年韞奇才而莫用候草木以共雕與麋鹿而同死膏
涂平原骨填川谷湮滅而無聞者豈可勝道哉此則
宰衡之與皂隸容彭之與殤子猗頓之與黔婁陽文
之與敦洽咸得之于自然不假道于才智故曰死生
有命富貴在天其斯之謂矣然命體周流變化非一
或先號后笑或始吉終兇或不召自來或因人以濟
交錯紛糾循環倚伏非可以一理征非可以一途驗
而其道密微寂寥忽慌無形可以見無聲可以聞必
御物以效靈亦憑人而成眾譬天王之冕旒任百官
以司職而或者囗湯武之龍躍謂龕亂在神功聞孔
墨之挺生謂英睿擅奇響視彭韓之豹變謂鷙猛致
人爵見張桓之朱紱謂明經拾青紫豈知有力者運
之而趨乎故言而非命有六蔽焉余請陳其梗概夫
靡顏膩理哆咴顣頞形之異也朝秀辰終龜鶴千歲
年之殊也聞言如響知昏菽麥神之辨也固知三者
定乎造化榮辱之境獨曰由人是知二五而未識于
十其蔽一也龍犀日角帝王之表河目龜文公侯之
相撫鏡知其將刑壓紐顯其膺箓星虹樞電昭圣德
之符夜哭聚云郁興王之瑞皆兆發于前期渙汗于
后葉若謂驅貔虎奮尺劍入紫微升帝道則未達窅
冥之情未測神明之數其蔽二也空桑之里變成洪
川歷陽之都化為魚囗楚師屠漢卒睢河鯁其流秦
人坑趙士沸聲若雷電火炎囗岳礫石與琬琰俱焚
嚴霜夜零蕭艾與芝蘭共盡雖游夏之英才伊顏之
殆庶焉能抗之哉其蔽三也或曰明月之珠不能無
颣夏后之璜不能無考故亭伯死于縣長長卿卒于
園令才非不杰也主非不明也而碎結綠之鴻輝殘
懸黎之夜色抑尺之量有短哉若然者主父偃公孫
弘對策不升第歷說而不入牧豕淄原見棄州部設
令忽如過隙溘死霜露其為詬恥豈崔馬之流乎及
至開東閣列五鼎電照風行聲馳海外寧前愚而后
智先非而終是將榮悴有定數天命有至極而謬生
妍媸其蔽四也夫虎嘯風馳龍興云屬故重華立而
元凱升辛受生而飛廉進然則天下善人少惡人多
暗主眾明君寡而熏蕕不同器梟鸞不接翼是使渾
沌梼杌踵武云臺之上仲容庭堅耕耘巖石之下橫
謂廢興在我無系于天其蔽五也彼戎狄者以誅殺
為道德以烝報為仁義雖大風立于青丘鑿齒奮于
華野比其狼戾曾何足逾自金行不競天地板蕩左
帶沸唇乘間電發遂覆瀍洛傾五都居先王之桑梓
竊名號于中縣與三皇競其氓黎五帝角其區寓種
落繁熾充牣神州嗚呼福善禍淫徒虛言耳豈非否
泰相傾盈縮遞運而汨之以人其蔽六也然所謂命
者死生焉貴賤焉貧富焉理亂焉禍福焉此十者天
之所賦也愚智善惡此四者人之所行也夫神非舜
禹心異朱均才絓中庸在于所習是以素絲無恒元
黃代起鮑魚芳蘭入而自變故季路學于仲尼厲風
霜之節楚穆謀于潘崇成悖逆之禍而商臣之惡盛
業光于后嗣仲由之善不能息其結纓斯則邪正由
于人吉兇存乎命或以鬼神害盈皇天輔德故宋公
一言法星三徙殷帝自剪千里來云善惡無征未洽
斯義且于公高門以待封嚴母掃墓以望喪此君子
所以自強不息也如使仁而無報奚為修善立名乎
斯徑廷之辭也夫圣人之言顯而晦微而婉幽遠而
難聞河漢而不極或立教以進庸惰或言命以窮性
靈積善余慶立教也鳳鳥不至言命也今以其片言
辯其要趣何異乎夕死之類而論春秋之變哉且荊
昭德音丹云不卷周宣祈雨珪璧斯罄于叟種德不
逮勛華之高延年殘獷未甚東陵之酷為善一為惡
均而禍福異其流廢興殊其跡蕩蕩上帝豈如是乎
詩云風雨如晦囗鳴不巳故善人為善焉有息哉夫
食稻粱進芻豢衣狐貉襲冰紈觀窈眇之奇囗聽云
和之琴瑟此生人之所急非有求而為也修道德習
仁義敦孝悌立忠貞漸禮樂之腴潤蹈先王之盛則
此君子之所急非有求而為也然則君子居正體道
樂天知命明其無可奈何識其不由智力逝而不召
來而不距生而不喜死而不戚瑤臺夏屋不能悅其
神土室編蓬未足憂其慮不充詘于富貴不遑遑于
所欲豈有史公董相不遇之文乎
自序 前人
峻字孝標平原人也生于秣陵縣期月歸故鄉八歲
遇桑梓顛覆身充仆圉齊永明四年二月逃還京師
后為崔豫州參軍梁天監中詔峻東掌石渠閣以病
乞骸骨隱東陽金華山余嘗自比馮京敬通而有同
之者三異之者四何則敬通雄才冠世志剛金石余
雖不及之而節亮慷慨此一同也敬通值中興明君
而終不試用余逢命世英主亦擯斥當年此二同也
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余有悍室亦令家道轗
軻此三同也敬通當更始之世手握兵符躍馬食肉
余自少迄長戚戚無歡此一異也敬通有子仲文宦
成名立余禍同伯道永無血嗣此二異也敬通膂力
剛強老而益壯余有犬馬之疾溘死無時此三異也
敬通雖芝殘蕙焚終填溝壑而為名賢所慕其風流
郁烈芬芳久而彌盛余聲塵寂寞世不吾知魂魄一
去將同秋草此四異也所以力自為序遺之好事云
觀我生賦 北齊顏之推
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奧之茫茫已生民而立教乃司
牧以分疆內諸夏而外夷狄驟五帝而馳三王大道
寢而日隱小雅摧以云亡哀趙武之作孽怪漢靈之
不祥旄頭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瀍澗鞠成沙漠
神華泯為龍荒吾王所以東運我祖于是南翔
晉中宗以瑯邪王南渡之推瑯邪人故稱吾王
去瑯邪之遷越宅金陵之舊章作羽儀于新邑樹杞
梓于水鄉傳清白而勿替守法度而不忘逮微躬之
九葉頹世濟之聲芳問我良之安在鍾猒惡于有梁
養傅翼之飛獸
梁武帝納亡人侯景授其命遂為反叛之基
子貪心之野狼
武帝初養臨川王子正德為嗣生昭明后正德還
本特封臨賀王猶懷怨恨徑叛入北而還積財養
士每有異志也
初召禍于絕域重發釁于蕭墻
正德求征侯景至新林叛投景景立為主以攻臺
城
雖萬里而作限聊一葦而可航指金闕以長鎩向王
路而蹶張勤王逾于十萬曾不解其搤吭嗟將相之
骨鯁皆屈體于犬羊
臺城陷援軍并問訊二宮致敬于侯景也
武皇忽以厭世白日黯而無光既饗國而五十何克
終之弗康嗣君聽于巨猾每凜然而負芒自東晉之
違難寓禮樂于江湘迄此幾于三百左衽夾于四方
詠苦胡而永嘆吟征管而增傷世祖赫其斯怒奮大
義于沮漳
孝元帝時為荊州刺史
授犀函與鶴膝建飛云及艅艎北征兵于漢曲南發
餫于衡陽
相州刺史河東王譽雍州刺史岳陽王囗并隸荊
州都督府
昔承華之賓帝實兄亡而弟及
昭明太子薨乃立晉安王為太子
逮皇孫之失寵嘆扶車之不立
嫡皇孫歡出封豫章王而薨
閑王道之多難各私求于京邑襄陽阻其銅符長沙
閉其玉粒
河東岳陽皆昭明子
遽自戰于其地豈大勛之暇集子既損而侄攻昆亦
圍而叔襲褚乘城而宵下杜倒戈而夜入
孝元以河東下供船艎乃遣世子方等為刺史大
軍掩至河東不暇遣拒世子信用群小貪其子女
玉帛遂欲攻之故河東急而逆戰世子為亂兵所
害孝元發怒又使鮑泉圍河東而岳陽宣言大獵
即擁眾襲荊州求解湘州之圍時襄陽杜岸兄弟
怨其見劫不以實告又不義此行率兵八千夜降
岳陽于是遁走河東府褚顯族據投岳陽所以湘
州見陷也
行路彎弓而含笑骨肉相誅而涕泣周旦其猶病諸
孝武悔而焉及方幕府之事殷謬見擇于人群未成
冠而登仕財解履以從軍
時年十九釋褐湘東國右常侍以軍功加鎮西墨
曹參軍
非社稷之能衛
童注
闕
僅書記于階闥罕羽翼于風云及荊王之定霸始讎
恥而圖雪舟師次乎武昌撫軍鎮于夏汭
時遣徐州刺史徐文盛領二萬人屯武昌蘆州拒
侯景將任約又第二子綏寧度方諸為世子拜中
撫軍將軍郢州刺史以盛聲勢
濫充選于多士在參戎之盛列囗四白之調護囗六
友之談說
時遷中撫軍外兵參軍掌管記與文珪劉民英等
與世子游處
雖形就而心和匪余懷之所說繄深宮之生貴矧垂
堂與倚衡欲推心以厲物樹幼齒以先聲
中撫軍時年十五
愾敷求之不器乃畫地而取名仗御武于文吏
以虞預為郢州司馬領城防事
委軍政于儒生
以鮑泉為郢州行事總攝州府也
值白波之捽駭逢赤舌之燒城王凝坐而對寇白詡
拱以臨兵
任約為文盛所困侯景自上救之舟艦弊漏軍饑
卒疲數戰失利乃令宋子仙任約步道偷郢州城
預無備故陷賊
莫不變猿而化鵠皆自取首以破腦將睥睨淤渚宮
先憑凌于他道
景欲攻荊州路由巴陵
懿永寧之龍蟠
永寧公王僧辯據巴陵城善于守御景不能進
奇護軍之電掃
護軍將軍陸法和破任約于赤亭湖景退走大潰
囗虜快其余毒縲囚膏乎野草幸先生之無勸賴滕
公之我保
之推執在景軍例當見殺景行臺郎中王則初無
舊識再三救護獲免囚以還都
剟鬼錄于岱宗招歸魂于蒼昊
時解衣訖而獲全
荷性命之重賜銜若人以終老賊棄甲而來復肆觜
距之雕鳶積假履而弒帝憑衣霧以上天用速災于
四月奚聞道之十年
臺城陷后梁武曾獨坐嘆曰侯景于文為小人百
日天子及景以大寶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僭位至
明年三月十九日棄城逃竄是一百二十日在天
道總大數故文為百日言與公孫述但稟十二而
旬歲不同
就狄俘于舊壤陷戎俗于來旋慨黍離于清廟愴麥
秀于空廛鼓臥而不考景鐘毀而莫懸野蕭條以
橫骨邑囗寂而無煙疇百家之或在
中原冠帶隨晉渡江者百家故江東有百譜至是
在都者覆滅略盡
覆五宗而剪焉獨昭君之哀奏唯翁主之悲弦
公主子女見辱見讎
經長干以掩抑
長干舊顏家巷
展白下以流連
靖侯以下七世墳塋皆在白下
深燕雀之余思感桑梓之遺虔得此心于尼甫信茲
言乎仲宣囗西土之有眾資方叔以薄伐
永寧公以司徒為大都督
撫鳴劍而雷囗振雄旗而云窣千里追其飛走三載
窮于巢窟屠蚩尤于東郡掛郅支于北闕
既斬侯景烹尸于建業市百姓食之至于肉盡龁
骨傳首荊州懸于都街
吊幽魂之冤枉掃園陵之蕪沒殷道是以再興夏祀
于焉不忽但遺恨于炎昆火延宮而累月
侯景既平我師采櫓失火燒宮殿蕩盡也
指余棹于兩東侍升壇之五讓欽漢官之復囗赴楚
民之有望攝絳衣以奏言忝黃散于官謗
時為散騎侍郎奏舍人事也
或校石渠之文
王司徒表送秘閣舊事八萬卷乃詔比校部分為
正御副御重雜三本左民尚書周弘正黃門郎彭
僧朗直省學士王珪載陵校經部左仆射王吏
部尚書宗懷正員外郎顏之推直學士劉仁英校
史部廷尉卿殷不害御史中丞王孝純中書郎鄧
藎金部郎中徐報校子部右衛將軍庾信中書郎
王固晉安王文學宗菩業直省學士周確校集部
也
時參柏梁之唱顧甂甌之不筭濯波濤而無量屬瀟
湘之負罪
陸納
兼岷峨之自王
武陵王
囗既定以鳴鸞修東都之大壯
詔司農卿黃文超營殿
驚北風之復起慘南歌之不暢
秦兵繼來
守金城之湯池轉絳宮之玉帳
孝元自曉陰陽兵法初聞賊來頗為厭勝被圍之
后每嘆息知必敗
徒有道而師直囗無名之不抗
孝元與宇文丞相斷金結和無何見滅是師出無
名
民百萬而囚虜書千兩而煙煬溥天之下斯文盡喪
北于墳籍少于江東三分之一梁氏剝亂散逸湮
亡唯孝元鳩合通重十余萬史籍以來未之有也
兵敗悉焚之海內無復書府
憐嬰孺之何辜矜老疾之無狀奪諸懷而棄草踣于
涂而受掠冤乘輿之殘酷軫人神之無狀載下車以
黜喪揜桐棺之囗葬云無心以容與風懷憤而憀悢
井伯飲牛于秦中子卿牧羊于海上留釧之妻人銜
其斷絕擊磬之子家纏其悲愴小臣恥其獨死實有
愧于胡顏牽疴疻而就路
時患腳氣
策駑蹇以入關
官疲驢瘦馬
下無景而屬蹈上有尋而亟搴蹉飛蓬之日永恨流
梗之無還若乃元牛之旌九龍之路土圭測影璇璣
審度或先圣之規模乍前王之典故與神鼎而偕沒
切仙宮之永慕爾其十六國之風教七十代之州壤
接耳目而不通詠圖書而可想何黎氓之匪昔徒山
川之猶囊每結思于江湖將取弊于羅網聆代竹之
哀怨聽出塞之嘹朗對皓月以增愁臨芳囗而無賞
自太清之內釁彼天齊而外侵始蹙國于淮滸遂壓
境于江潯
侯景之亂齊氏深斥梁家土宇江北淮北唯余廬
江晉熙高唐新蔡西陽齊昌數郡至孝元之敗于
是盡矣以江為界也
獲仁厚之麟角囗囗秀之南金爰眾旅而納主車五
百以敻臨
齊遣上黨王渙率兵數萬納梁貞陽侯明為主
返季子之觀樂釋鍾儀之鼓琴
梁武聘使謝挺徐陵始得還南凡厥梁臣皆以禮
遣
竊聞風而清耳傾見日之歸心試拂蓍以貞筮遇交
泰之吉林
之推聞梁人返國故有奔齊之心以丙子歲旦筮
東行吉不遇泰之坎乃喜曰天地交泰而更習坎
重險行而不失其信此吉卦也但恨小往大來耳
后遂吉也
譬欲秦而更楚假南路于東尋乘龍門之一曲歷砥
柱之雙岑冰夷風薄而雷呴陽度山載而谷沉侔挈
龜以憑浚類斬蛟而赴深囗揚舲于分陜曙結纜于
河陰
水路七百里一夜而至
追風囗之逸氣從忠信以行吟遭厄命而事旋舊國
從于采芑先廢君而誅相訖變朝而易市
至鄴便值陳興而梁滅故不得還南
遂留滯于漳濱私自憐其何已謝黃鵠之回集恧翠
鳳之高峙曾微令思之對空竊彥先之仕纂書盛化
之旁待詔崇文之里
齊武平中署文林館待詔者仆射陽休之祖孝征
以下三十余人之推專掌其撰修文殿御覽續文
章流別等皆詣進賢門奏之
珥貂蟬而就列執摩蓋以入齒
時以通直散騎常侍遷黃門郎也
款一相之故人
故人祖仆射掌機密吐納帝令也
賀萬乘之知己秖夜語之見忌寧懷之足恃諫譖
言之矛戟惕險情之山水由重裘以寒勝用去薪而
沸止
時武職疾文人之推蒙禮遇每構創痏故侍中崔
季舒等六人以諫誅之推爾日鄰禍而儕流或有
毀之推于祖仆射者仆射察之無實所知如舊不
忘
予武成之燕翼遵春坊而原始唯驕奢之是修亦佞
臣之云使
武成奢侈后官御者數百人食于水陸貢獻珍異
至乃厭飽棄于囗中裈衣悉羅纈錦繡珍玉織成
五百一段爾后宮掖遂為舊事后主之在宮乃使
駱提婆母陸氏為之又胡人何洪珍等為左右后
皆預政亂國焉
惜染絲之良質惰琢玉之遺祉用夷吾而治臻昵狄
牙而亂起
祖孝征用事則朝野翕然政刑有綱紀矣駱提婆
等苦孝征以法繩己譖而出之于是教令囗僻至
于滅亡
誠怠荒于度政惋驅除之神速肇平陽之爛魚次太
原之破竹
晉州小失利便棄軍還并又不守并州奔走向鄴
實未改于弦望遂
闕
及都
闕
而升降懷墳墓之淪覆
迷識主而狀人競己棲而擇木六馬紛其顛沛千官
散于奔逐無寒瓜以療饑靡秋螢而照宿
時在季冬故無此物
讎敵起于舟中胡越生于輦轂壯安德之一戰邀文
武之余福尸狼藉其如莽血元黃以成谷
后主奔后安德王延宗收合余燼于并州夜戰殺
數千人周主欲退齊將之降周者告以虛實故留
至明而安德敗也
天命縱不可再來猶賢死廟而慟哭乃詔余以典郡
據要路而問津
除之推為平原郡據河津以為奔陳之計
斯呼航而濟水郊鄉導于善鄰
約以鄴下一戰不囗當與之推入陳
不羞寄公之禮愿為式微之賓忽成言而中悔矯陰
囗而陽親信諂謀于公主競受陷于奸臣
丞相高阿那肱等不愿入南又懼失齊主則得罪
于周朝故囗間之推所以齊主留之推守平原城
而索船度濟向青州阿那肱求自鎮濟州乃啟報
應齊主云無賊勿囗囗遂道周軍追齊主而及之
曩九圍以制命今八尺而由人四七之期必盡百六
之數溘屯
趙郡李穆叔調妙占天文筭術齊初踐祚計止于
二十八年至是如期而滅
予一生而三化備荼苦而蓼辛
在陽都值侯景殺簡文而篡位于江陵逢孝元覆
滅至此而三為亡國之人
鳥焚林而鎩翮魚奪水而暴鱗嗟宇宙之遼曠愧無
所而容身夫有過而自訟始發于天真遠絕圣而
棄智妄鎖義以羈仁舉世溺而欲拯王道郁以求申
既銜石以填海終荷戟以入秦亡壽陵之故步臨大
行以逡巡向使潛于草茅之下甘為畎畝之人無讀
書而學劍莫抵掌以膏身委明珠而樂賤辭白璧以
安貧堯舜不能榮其素樸桀紂無以污其清塵此窮
何由而至茲辱安所自臻而今而后不敢怨天而泣
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