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5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971字
  • 2015-12-26 15:10:39

大射第七

三耦卒射。賓降,取弓矢于堂西。(不敢與君并俟告。取之以升,俟君事畢。)

[疏]“三耦”至“堂西”。

注“不敢”至“事畢”。

釋曰:自此盡“其而俟”,論第二番射三耦訖,次公卿大夫之事。但此賓先降,取弓矢即升堂者,以其“不敢與君并待告”,故下云司射告射于公,小射正取公之決、拾,并授弓拂弓,是君得告,乃取弓矢,是不敢與君并俟告也。云“取之以升,俟君事畢”者,案下文云“公將射,則賓降堂西,袒、決、遂,執(zhí)弓,三挾一個(gè),升自西階”,是君事畢。君事畢,賓降,袒、決、遂,乃更升。若然,賓於此不即袒、決、遂者,去射時(shí)遠(yuǎn),故不可即袒也。

諸公、卿則次,繼三耦以南。(言繼三耦,明在大夫北。)

[疏]“諸公”至“以南”。

注“言繼”至“夫北”。

釋曰:言“次”者,但射位在堂東,次在洗東南,今諸公卿東南次前,北至三耦之南,以次西面立。云“繼三耦,明在大夫北”者,以其三耦在北,大夫在南,而言繼三耦,明在大夫之北也。

公將射,則司馬師命負(fù)侯,皆執(zhí)其旌以負(fù)其侯而俟。(君尊,若始焉。)

[疏]“公將”至“而俟”。

注“君尊若始焉”。

釋曰:云“君尊,若始焉”者,案上始時(shí),司馬命負(fù)侯,三耦將射,司馬命去侯。今三耦卒射,君將射,司馬使更命負(fù)侯,是君尊若始焉。

司馬師反位。隸仆人埽侯道。(新之。)司射去撲,阼階下,告射于公,公許。西階東,告于賓。(告當(dāng)射也。今文曰阼階下,無。)

遂撲,反位。小射正一人,取公之決、拾于東坫上。一小射正授弓、拂弓,皆以俟于東堂。(授弓,當(dāng)授大射正。拂弓,去塵。)

[疏]“小射”至“東堂”。

注“授弓”至“去塵”。

釋曰:據(jù)此經(jīng)上下,或云“大射正”,或云“司射”,或云“小射正”,不同者,今行射禮,大射正一人,為上,司射次之,或云小射正。若然,大射正與司射各一人,據(jù)其行事,小射正不止一人而已。此云“小射正一人,取公之決、拾於東坫上”,下云“小射正奉決拾以笥”,與此一人。此又云“小射正授弓”,與取決、拾別,則小射正二人也。云“授弓,當(dāng)授大射正”者,下云“大射正執(zhí)弓”,以袂以授公,明此小射正授弓者,當(dāng)授大射正也。

公將射,則賓降,堂西,袒、決、遂,執(zhí)弓,三挾一個(gè),升自西階,先待于物北,一,東面立。(不敢與君并。,矢。東面立,鄉(xiāng)君也。)

[疏]“公將”至“面立”。

注“不敢”至“君也”。

釋曰:云“公將射,則賓降”者,案前文賓降堂西取弓矢,無賓升堂之文,但文不具,其實(shí)即升矣,是以此文云賓降。云“,矢”者,案《周禮矢人》矢長三尺,則此賓立於物北三尺矣。

司馬升,命去侯如初,還右,乃降,釋弓,反位。(還右,還君之右也,猶出下射之南,還其後也。今文曰右還。)

[疏]注“還右”至“右還”。

釋曰:云“還右,還君之右也”者,君為下射,賓為上射,司馬在君之西南,揚(yáng)弓命去侯訖,還君之右東而南,西向,降自西階。“猶出下射之南,還其後也”者,由如上文初將射時(shí),司馬立於物,南揚(yáng)弓,命去侯訖,出於下射之南,還其後,降自西階,前後是同,故取彼解此。云“今文曰右還”,不從右還者,若右還,則右還於上射,不得還君,故不從也。

公就物,小射正奉決、拾以笥,大射正執(zhí)弓,皆以從於物。(笥,萑葦器。大射正舍司正,親其職。)

[疏]“公就”至“於物”。

注“笥萑”至“其職”。

釋曰:前解大射正與司射別人,案此注大射正舍司正親其職,則大射正與司正為一人。又案上文司射請立司正,遂立司射為司正,則司射又與大射正為一人,與上解似相違者,以大射正與射人俱掌射事,相當(dāng),則大射正與司射別。若通而言之,射人不對大射正,射人亦名大射正,故此以射人為大射正也。

小射正坐奠笥于物南,遂拂以巾,取決,興,贊設(shè)決,朱極三。(極猶放也,所以韜指,利放弦也。以朱韋為之。三者,食指、將指、無名指。無極,放弦契於此指,多則痛。小指短,不用。)

小臣正贊袒,公袒朱襦,卒袒。小臣正退俟于東堂,小射正又坐取拾,興。贊設(shè)拾,以笥退奠于坫上,復(fù)位。(既袒乃設(shè)拾。拾,當(dāng)以襦上。)

[疏]注“既袒”至“襦上”。

釋曰:案上文設(shè)決訖,乃云“公袒朱襦”,始云“小臣正贊設(shè)拾”,拾當(dāng)拾斂膚體,宜在朱襦之上。故鄭云“既袒乃設(shè)拾,拾當(dāng)以襦上”。《鄉(xiāng)射》云“袒決遂”,以其無襦,故遂與決得俱時(shí)設(shè)。若大夫?qū)κ可洌秽眈啵O(shè)遂亦當(dāng)在袒後。

大射正執(zhí)弓,以袂順左右隈,上再下壹,左執(zhí)付,右執(zhí)簫,以授公。公親揉之。(順,放之也。隈,弓淵也。揉,宛之,觀其安危也。今文順為循,古文揉為紐。)

[疏]“大射”至“揉之”。

注“順放”至“為紐”。

釋曰:云“順,放之也”者,以袂向下,於弓隈順放之。云“觀其安危也”者,案《考工記弓人》云“其弓安,其弓危”者,以弓弱者為危,其弓強(qiáng)者為安,則此云觀安危者,謂試弓之強(qiáng)弱。

小臣師以巾內(nèi)拂矢而授矢于公,稍屬。(內(nèi)拂,恐塵及君也。稍屬,不矢。)大射正立于公後,以矢行告于公。(若不中,使君當(dāng)知而改其度。)下曰留,上曰揚(yáng),左右曰方。(留,不至也。揚(yáng),過去也。方,出旁也。)

公既發(fā),大射正受弓而俟,拾發(fā)以將乘矢。(公,下射也,而先發(fā),不留尊也。)

[疏]“公既”至“乘矢”。

注“公下”至“尊也”。

釋曰:案上三耦射者,上射射訖,乃次下射。此公為下射,當(dāng)後射,今君射前於賓,故鄭云“先發(fā)不留尊也”。

公卒射,小臣師以巾退,反位。大射正受弓。(受弓以授有司於東堂。)

小射正以笥受決、拾,退奠于坫上,復(fù)位。大射正退,反司正之位。小臣正贊襲。公還而后賓降,釋弓于堂西,反位于階西,東面。(階西東面,賓降位。)

[疏]注“階西”至“降位”。

釋曰:案上文賓受獻(xiàn)訖,降立於階西東面,此云“反位於階西,東面”,故云反位也。

公即席,司正以命升賓。賓升復(fù)筵,

[疏]“公即”至“復(fù)筵”。

釋曰:此公與賓復(fù)升即位者,公卿以下當(dāng)繼射,公與賓當(dāng)觀之,故升就位也。

而后卿大夫繼射。

諸公卿取弓矢于次中,袒、決、遂,執(zhí)弓,三挾一個(gè),出,西面揖,揖如三耦,升射。卒射,降如三耦。次,釋弓,說決、拾,襲,反位。眾皆繼射,釋獲皆如初。(諸公卿言取弓矢,眾言釋獲,互言也。)卒射,釋獲者遂以所執(zhí)馀獲阼階下,北面告于公,曰:“左右卒射。”(司射不告者,釋獲者於是有事,宜終之也。馀獲,馀也。無馀則無所執(zhí)。古文曰馀。)反位,坐委馀獲于中西,興,共而俟。

司馬袒執(zhí)弓,升,命取矢如初。負(fù)侯許諾,以旌負(fù)侯如初。司馬降,釋弓如初。小臣委矢于,如初。(司馬,司馬正,於是司馬師亦坐乘矢。)

[疏]“司馬”至“如初”。

釋曰:自此盡“就席”,論射訖,取矢委於之事。

注“司馬”至“乘矢”。

釋曰:知“司馬,是司馬正,司馬師亦坐乘矢”者,此經(jīng)皆言“如初”,案上番射,司馬正與司馬師乘矢,故知也。

賓、諸公、卿、大夫之矢皆異束之以茅。卒,正坐,左右撫之,進(jìn)束,反位。(異束大夫矢,尊殊之也。正,司馬正也。進(jìn),前也。又言束,整結(jié)之,示親也。)

[疏]注“異束”至“殊之也”。

釋曰:公卿皆異束,但言大夫者,公卿自相對,其矢俱束之,及其脫之,亦拾取。但三耦之內(nèi),大夫以士耦之,士矢不束,大夫束之,故曰尊殊之。下注云:“不言君矢,小臣以授矢人於東堂下可知。”知者,以其小臣取矢,明取之以授矢人。

賓之矢,則以授矢人于西堂下。(是言矢人,則納射器之有司,各以其器名官職。不言君矢,小臣以授矢人于東堂下可知。)

司馬釋弓,反位,而后卿、大夫升就席。(此言其升,前小臣委矢於。)

[疏]注“此言”至“於”。

釋曰:云“此言其升,前小臣委矢於”者,案上文司馬降,釋弓如初,在小臣委矢之上,其司馬降釋弓之時(shí),卿大夫即升就席。委矢當(dāng)依司馬命取矢之下,不失其次,故不即見卿大夫升事,是以於此特言“司馬降釋弓”,與卿大夫升為節(jié)耳,故鄭亦言其次第也。

司射階西,釋弓,去撲,襲,進(jìn)由中東,立于中南,北面視。(釋弓去撲,射事已也。)

[疏]“司射”至“去撲”。

釋曰:自此盡“共而俟”,論數(shù)之事。直言“去撲”,不言去矢,矢亦去之,是以下文司射執(zhí)弓,挾一個(gè),撲。明此時(shí)去矢,後更挾之。

釋獲者東面于中西坐,先數(shù)右獲。(固東面矣,復(fù)言之者,少南就右獲。)二為純。(純猶全也,耦陰陽也。)一純以取,實(shí)于左手。十純則縮而委之。(縮,從也。於數(shù)者東西為從。古文縮皆作蹙。)每委異之。(易校數(shù)。)有馀純,則橫諸下。(又異之也,自近為下。)一為奇,奇則又縮諸純下。(又從之。)興,自前左,(從中前北也,更端,故起。)東面坐。(少北於故。)坐,兼斂,實(shí)于左手,一純以委,十則異之。(變於右也。)其馀如右獲。(謂所縮所橫者。)司射復(fù)位,釋獲者遂進(jìn)取賢獲執(zhí)之,由阼階下北面告于公。(賢獲,勝黨之也。執(zhí)之者,齊而取其馀。)若右勝,則曰:“右賢於左。”若左勝,則曰:“左賢於右。”以純數(shù)告。若有奇者,亦曰奇。(告曰:某賢於某若干純、若干奇。)若左右鈞,則左右各執(zhí)一以告,曰:“左右鈞。”還復(fù)位,坐,兼斂,實(shí)八于中,委其馀于中西,興,共而俟。

司射命設(shè)豐。(當(dāng)飲不勝者射爵。)

[疏]“司射命設(shè)豐”。

釋曰:自此盡“徹豐與觶”,論二番射訖,行射爵之事。

司宮士奉豐,由西階升,北面坐設(shè)于西楹西,降復(fù)位。勝者之弟子洗觶,升酌散,南面坐奠于豐上,降反位。(弟子,其少者也。不授者,射爵猶罰爵,略之。)

[疏]注“弟子”至“略之”。

釋曰:自此以上,其疏見於《鄉(xiāng)射》,於此不復(fù)言。云“不授者,射爵猶罰爵,略之”者,案《詩》云:“兕觥其,旨酒思柔。”注云:,陳設(shè)貌。觥,罰爵,不手授。此飲射爵亦不手授,故云猶罰爵也。案獻(xiàn)酬之爵皆手授之,此不手授,故云略之也。若然,士以下飲罰爵者,取於豐,大夫已上皆手授,尊之,故下注云:“授爵而不奠豐,尊大夫也。”其三耦之內(nèi),雖大夫亦取於豐者,以其作三耦與眾耦同事,故不復(fù)殊之。

司射遂袒執(zhí)弓,挾一個(gè),撲,東面于三耦之西,命三耦及眾射者:“勝者皆袒、決、遂,執(zhí)張弓。(執(zhí)張弓,言能用之也。右手挾弦。)

不勝者皆襲,說決、拾,左手,右加弛弓于其上,遂以執(zhí)付。”(固襲說決、拾矣,復(fù)言之者,起勝者也。不勝者執(zhí)弛弓,言不能用之也。兩手執(zhí)付,無所挾也。)

[疏]注“固襲”至“挾也”。

釋曰:云“固襲說決、拾矣,復(fù)言之者,起勝者也”者,起勝者,射畢之時(shí),降堂,皆就次襲說決拾矣,故云固襲。今復(fù)言之者,以其勝者更袒決遂,故復(fù)言。不勝,襲,說決拾,欲與勝者相起復(fù)發(fā),故復(fù)言之也。

司射先反位。(居前,俟所命入次而來飲。)

三耦及眾射者皆升,飲射爵于西階上。(不勝之黨無不飲。)

[疏]注“不勝之黨無不飲”。

釋曰:以其經(jīng)云“三耦及眾射者皆升飲射爵”者,言升之,明知不勝之黨無不飲。但大射者,所以擇士以助祭,今若罰爵,在於不勝之黨,雖數(shù)中亦受罰。及其助祭,雖飲射爵亦得助祭。但在勝黨,雖不飲爵,若不數(shù)中,亦不得助祭。以其飲罰據(jù)一黨而言,取其助祭取一身之藝,義故不同也。

小射正作升飲射爵者,如作射。一耦出,揖如升射。及階,勝者先升升堂,少右。(先升,尊賢也。少右,辟飲者,亦因相飲之禮然。)

[疏]注“先升”至“禮然”。

釋曰:云“亦因相飲之禮然”者,案《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獻(xiàn)酬之禮,獻(xiàn)者在右,酬者在左,故云“亦”也。

不勝者進(jìn),北面坐取豐上之觶,興,少退,立卒觶,進(jìn),坐奠于豐下,興,揖。(立卒觶,不祭,不拜,受罰不備禮也。右手執(zhí)觶,左手執(zhí)弓。)

[疏]注“立卒”至“執(zhí)弓”。

釋曰:案《鄉(xiāng)飲酒》皆祭坐卒爵、拜既爵,故此決之,受罰不備禮也。云“右手執(zhí)觶,左手執(zhí)弓”者,以其執(zhí)弛弓不釋於地,明知未飲時(shí)兩手執(zhí)弓。今受罰爵,右手執(zhí)爵,為便左手執(zhí)弓可知。

不勝者先降,(後升先降,略之,不由次也。降而少右,復(fù)并行。)

[疏]“不勝者先降”。

注“後升”至“并行”。

釋曰:云“後升先降,略之,不由次也”者,案上文“勝者先升”,此文“不勝者先降”,故云略之不由次。云“降而少右,復(fù)并行”者,見下文“與升飲者相左”,明降至堂下,此二人少右,復(fù)并行,以其辟升者在左故也。

與升飲者相左,交于階前,相揖,次,釋弓,襲,反位。仆人師繼酌射爵,取觶實(shí)之,反奠于豐上,退俟于序端。(仆人師酌者,君使之代弟子也。自此以下,辯為之酌。)

升飲者如初,三耦卒飲。若賓、諸公、卿、大夫不勝,則不降,不執(zhí)弓,耦不升,(此耦謂士也。諸公卿或闕,士為之耦者,不升。其諸公卿大夫相為耦者不降席,重恥尊也。)

[疏]“若賓”至“不升”。

注“此耦”至“尊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畴县| 咸阳市| 白山市| 台州市| 隆昌县| 镇坪县| 二手房| 东乌| 永平县| 湟中县| 肥乡县| 那曲县| 永州市| 海门市| 拉孜县| 易门县| 那坡县| 潜山县| 离岛区| 马尔康县| 汝南县| 宁陵县| 浦江县| 甘孜县| 商河县| 镇雄县| 景东| 广昌县| 织金县| 张家川| 阿拉善左旗| 阳朔县| 印江| 四会市| 扎赉特旗| 石嘴山市| 蛟河市| 鄂托克旗| 扶绥县| 临沭县| 渝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