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1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823字
  • 2015-12-26 15:10:39

釋曰:云“不在於飽”者,案《周禮廩人》中歲“人食三”,注云:“六斗四升曰。”三為米一斛九斗二升,三十日之食,則日食米六升四,合今日食米二溢二升有馀,是不在於飽。又案《檀弓》云:“必有草木之滋焉,以為姜桂之謂也。”彼姜桂為滋味,此鄭以菜果為滋味,則姜桂之外,菜果亦為滋味也。云“粥,糜也”者,案《爾雅》饣糜,謂粥之稀者。故鄭舉其類,謂性不能食粥者,糜亦一溢米,同也。云“二十兩曰溢,為米一升二十四分升之一”者,依算法,百二十斤曰石,則是一斛。若然,則十二斤為一升,取十二斤分之升,得一斤,馀二斤,斤為十六兩,二斤為三十二兩,取三十兩十升,升得三兩,添前一斤十六兩,為十九兩。馀二兩,兩二十四銖,二兩為四十八銖,取四十銖十升,升得四銖,馀八銖,銖為十,十升,升得八銖,則是一升得十九兩四銖八。於二十兩仍小十九銖二,則別取一升破為十九兩四銖八,分十兩,兩為二十四銖,則為二百四十銖。又分九兩,兩為二十四銖,則為二百一十六銖,并四銖八。添前得四百六十銖八,總分為二十四分,且取二百四十銖分,得十銖。馀二百二十銖八在,又取二百一十六銖二十四分,分得九銖,添前分得十九銖,馀有四銖八。四銖,銖為十,總為四十,通八二十四分,得二。是一升為二十四分,分得十九銖二,將十九銖添前四銖為二十三銖,將二添前八則為十,為一銖,以此一銖添前二十三銖則為二十四銖,為一兩。以一兩添十九兩總二十兩,曰溢。云“實在木曰果,在地曰”者,案《周禮》九職云“二曰園圃毓草木”,鄭云:“樹果曰圃。”案《食貨志》:“臣瓚以為在地曰,在樹曰果。”張晏又云:“有核曰果,無核曰。”則此云在木曰果,在地曰,用臣瓚之義。在木曰果,棗、栗之屬;在地曰,瓜、瓠之屬。

主人乘惡車。(拜君命,拜眾賓,及有故行所乘也。《雜記》曰:“端衰,喪車,皆無等。”然則此惡車,王喪之木車也。古文惡作堊。)

[疏]“主人乘惡車”。

注“拜君”至“作堊”。

釋曰:云“拜君命,拜眾賓,及有故行所乘也”者,以其主人在喪,恒居廬哭泣,非有此事則不行,知義然也。引《雜記》者,證喪事上下同無別義。以其貴賤雖異,於親一也。故《孝經》五孝不同,及其喪親,唯有一章而已,亦斯義也。云“然則此惡車,王喪之木車”者,案《巾車》云王之喪車五乘,發首云“木車,蒲蔽”。是王始喪所乘木車無飾,與此惡車同,故引之,見尊卑同也。

白狗,(未成豪,狗。,覆グ也。以狗皮為之,取其也。白於喪飾宜。古文為冪。)

[疏]“白狗”。

注“未成”至“為冪”。

釋曰:案《玉藻》云士“齊車鹿”,此喪車無飾,故用白狗以覆グ。云“未成豪,狗”者,《爾雅釋畜》文也。

蒲蔽,(蔽,藩。)

[疏]“蒲蔽”。

注“蔽藩”。

釋曰:“藩”謂車兩邊御風,為藩蔽以蒲草,亦無飾也。

御以蒲,(不在於驅馳。蒲,牡蒲莖。古文作騶。)

[疏]“御以蒲”。

注“不在”至“作騶”。

釋曰:“御”謂御車者,士乘惡車之時,御車用蒲以策馬,喪中示不在於驅馳。云“蒲,牡蒲莖”者,案宣十二年:“楚雄負羈囚知,知莊子以其族反之,廚武子御,每射,抽矢,,納諸廚武子之房。”服注云:“,好箭。”又云:“廚子怒曰:非子之求,而蒲之愛。”注云:“蒲,楊柳可以為箭。”以此而言,蒲非直得策馬,亦為矢也。

犬服,(グ兵服,以犬皮為之,取堅也,亦白。今文犬為大。)

[疏]“犬服”。

注“グ”至“為大”。

釋曰:云“グ兵服”者,凡兵器建之於車上グ,喪家乘車亦有兵器自衛,以白犬皮為服,故云“以犬皮為之,取其堅固也”。云“亦白”者,用白狗皮,明此亦用白犬皮也。

木钅官,(取少聲。今文钅官為钅官。)

[疏]“木钅官”。

注“取少”至“為纟官”。

釋曰:其車钅官常用金,喪用木,是“取少聲”也。

約綏,約轡,(約,繩。綏,所以引升車。)

[疏]“約綏約轡”。

注“約繩”至“升車”。

釋曰:知約是繩者,案哀十一年《左傳》云:“人尋約,吳發短。”杜注云:“約,繩也。”故知此約亦謂繩也。平常吉時綏轡用索為之,今喪中取其無飾,故皆用繩為之也。

木鑣,(亦取少聲。古文鑣為苞。)

[疏]“木鑣”。

注“亦取”至“為苞”。

釋曰:平常用馬鑣,以金為之,今用木,故知“亦取少聲”也。

馬不齊髦。(齊,翦也。今文髦為毛。主人之惡車,如王之木車,則齊衰以下,其乘素車、繅車、ζ車、漆車與?)

[疏]“馬不齊髦”。

注“齊翦”至“車與”。

釋曰:此注解文不於末者,亦以釋不齊髦訖,別記釋車義故也。云“齊衰以下其乘素車、繅車、ζ車、漆車與”,案《巾車》:王之喪車五乘:木車,始死所乘;素車,卒哭所乘;繅車,既練所乘;ζ車,大祥所乘;漆車,既礻覃所乘。此士之喪車亦當五乘:主人乘惡車,齊衰乘素車與?卒哭同大功乘繅車與?既練同小功乘ζ車與?大祥同緦麻乘漆車與?既礻覃同主人,至卒哭已後,哀殺,故齊衰以下,節級約與主人同,故鄭為此義也。若然,士尋常乘棧車,不革免而漆之,今既礻覃,亦與王以下同乘漆車者,禮窮則同故也。

主婦之車亦如之,疏布衤炎。(衤炎者,車裳幃,於蓋弓垂之。)

[疏]“主婦”至“布衤炎”。

注“衤炎者”至“垂之”。

釋曰:“疏布衤炎”在“亦如之”之下,見不與男子同。云“衤炎者,車裳幃”者,案《衛》詩云“漸車幃裳”,注云:“幃裳,童容。”又案《巾車》后之翟車有容蓋,容則童容也。若然,則衤炎與幃裳及容一也,故注者互相曉也。云“於蓋弓垂之”者,案《巾車》云:“皆有容蓋。”容蓋相將,其蓋有弓,明於蓋弓垂之也。

貳車,白狗攝服,(貳,副也。攝猶緣也。狗皮緣服,差飾。)

[疏]“貳車白狗攝服”。

注“貳副”至“差飾”。

釋曰:依正禮,大夫以上有貳車,士卑,無貳車。但以在喪,可有副貳之車。非常法,則有兵服,服又加白狗皮緣之,謂之攝服。云“狗皮緣服,差飾”者,對主人服無緣,此則有緣,是差也。

其他皆如乘車。(如所乘惡車。)

[疏]“其他皆如乘車”。

注“如所乘惡車”。

釋曰:云“其他”者,唯白狗攝服為異。其他謂“惡車白狗”以下,“齊髦”以上,皆同主人惡車也。

朔月,童子執帚,卻之,左手奉之,(童子,隸子弟,若內豎寺人之屬。執用左手,卻之,示未用。)

[疏]“朔月”至“奉之”。

注“童子”至“未用”。

釋曰:此盡“下室”,論饋奠埽之事。案《曲禮》掃地者,箕帚俱執,此直執帚,不執箕者,下文掃室聚諸{宀交},故不用箕也。云“童子,隸子弟”者,案桓二年《左傳》云“士有隸子弟”,服注云:“士卑,自其子弟為仆隸。”祿不足以及宗,是其有隸子弟也。知有內豎及寺人者,士雖無臣,亦有內外之言寺人奄者,以通宮中之命也。云“示未用”者,用之則用右手也。

從徹者而入。(童子不專禮事。)

[疏]“從徹者而入”。

注“童子不專禮事”。

釋曰:案《論語憲問》云“童子將命,先生并行”,注引《玉藻》無事則立,主人之南,北面,皆不專以禮事,故“從徹者而入”也。

比奠,舉席,掃室,聚諸{宀交},布席如初。卒奠,掃者執帚,垂末內鬣,從執燭者而東。(比猶先也。室東南隅謂之{宀交}。)

[疏]“比奠”至“而東”。

注“比猶”至“之{宀交}”。

釋曰:案上文童子從徹者入,及此經則從執燭者出者,以其入則燭在先,徹者在後,出則徹者在先,執燭者在後。童子常在成人之後,故出入所從不同也。云“室中東南隅謂之{宀交}”者,《爾雅釋宮》文。

燕養、饋、羞、湯沐之饌,如他日。(燕養,平常所用供養也。饋,朝夕食也。羞,四時之珍異。湯沐,所以洗去垢。《內則》曰:三日具沐,五日具浴。孝子不忍一日廢其事親之禮。於下室日設之,如生存也。進徹之時如其頃。)

[疏]“燕養”至“他日”。

注“燕養”至“其頃”。

釋曰:云“燕養”者,謂在燕寢之中,平生時所有共養之事,則“饋羞湯沐之饌”是也。“如他日”者,今死,不忍異於生平之日也。云“饋,朝夕食也”者,鄭注《鄉黨》云:“不時,非朝夕日中時。”一日之中三時食,今注云朝夕不言日中者,或鄭略言,亦有日中也。或以死後略去日中,直有朝夕食也。知“羞,四時之珍異”者,《聘禮》有“禽羞ㄈ獻”,《聘義》云“時賜”,鄭云:“時賜,四時珍異。”故知此羞亦四時珍異也。引《內則》者,證經進湯沐亦依《內則》之日數。知“下室日設之”者,言其燕養在燕寢。又下經云朔月不饋食於下室,明非朔月在下室設之也,以其燕養在燕寢中設之可知。云“進,進徹之時如其頃”者,一如其平生子進食於父母,故雖死象生時,若一食之頃也。

朔月,若薦新,則不饋于下室。(以其殷奠有黍稷也。下室,如今之內堂。正寢聽朝事。)

[疏]“朔月”至“下室”。

注“以其”至“朝事”。

釋曰:云“以其殷奠有黍稷也”者,大小斂奠、朝夕奠等,皆無黍稷,故上篇朔月有黍稷,鄭注云:“於是始有黍稷。”唯有下室若生,有黍稷,今此殷奠,大奠也,自有黍稷,故不復饋食於下室也。若然,大夫已上又有月半奠,有黍稷,亦不饋食於下室可知。云“下室,如今之內堂”者,下室既為燕寢,故鄭舉漢法內堂況之。云“正寢聽朝事”者,天子諸侯,路寢以聽政,燕寢以燕息。案《玉藻》云:“朝玄端夕深衣。”鄭注云:“謂大夫士也。”則亦在正寢也。

筮宅,冢人物土。(物猶相也。相其地可葬者,乃營之。)

[疏]“筮宅冢人物土”。

注“物猶”至“營之”。

釋曰:自此盡“不哭”,論筮宅卜日之事。正經筮宅之事不物土,故記人言之。云“相其地可葬者乃營之”者,凡葬皆先相,乃筮之,筮吉乃掘坎。今直云營之,不言筮宅者,營之中兼筮,故經云“筮宅,冢人物土”,是使冢人物土,乃筮者也。

卜日吉,告從于主婦。主婦哭,婦人皆哭。主婦升堂,哭者皆止。(事畢。)

[疏]“卜日”至“皆止”。

注“事畢”。

釋曰:正經直云“闔東扉主人哭”,不云主婦升堂,哭者皆止之事,故記明之。云“卜日吉”,宗人告從于主婦,主婦哭時,堂上婦人皆哭,主婦升堂,堂上婦人皆止,不哭。

啟之昕,外內不哭。(將有事,為其ん囂。既啟,命哭。古文啟為開。)

[疏]“啟之”至“不哭”。

注“將有”至“為開”。

釋曰:自上皆記《士喪》上篇事,自此以下皆記此篇。葬首將啟殯,唯言婦人不哭,不云男子,故記以明之,云內外男女不哭,止ん囂故也。

夷床、共軸饌于西階東。(明階者,位近西也。夷床饌於祖廟,共軸饌於殯宮,其二廟者,於禰亦饌共軸焉。古文共或作拱。)

[疏]“夷床”至“階東”。

注“明階”至“作拱”。

釋曰:其夷床在祖廟,共軸在殯宮,以其西階東是同,故并言之。鄭云“明階者,位近西也”者,以正經直云“階”,恐正當兩階之,故記人明之。是以鄭云明階者,位近西,以其柩當殯奠位之處,故夷床在西,還當牖,共軸以候載柩,故近西,皆在西階東。云“其二廟者,於禰亦饌共軸焉”者,以其先朝禰,故至禰廟一移,柩升堂,明旦乃移柩於共軸上,載以朝祖廟。朝祖廟時,下柩訖,明日用蜃車,共軸不復更用,不饌之,故云二廟者於禰亦饌共軸焉。

其二廟,則饌于禰廟,如小斂奠,乃啟。(祖尊禰卑也。士事祖禰,上士異廟,下士共廟。)

[疏]“其二”至“乃啟”。

注“祖奠”至“共廟”。

釋曰:自此盡“主人踴如初”,論上士二廟,先朝禰奠設及位次之事。云“其二廟則饌于禰廟”者,以先朝禰,後朝祖,故先於禰廟,饌至朝設之故也。云“如小斂奠”者,則亦門外特豚一鼎,東上,兩С醴酒,一豆一籩之等也。云“祖尊禰卑也”者,欲見上文朝祖時如大斂奠,此朝禰如小斂奠,多少不同之意也。云“士事祖禰”者,總上士及中、下之士而言。云“上士異廟”,據此經而言,“下士共廟”,據經而言。中士亦共廟,而唯言下士者,略之,其實中士亦共廟,故《祭法》云:“士二廟,官師一廟。”鄭云“官師,中、下之士”是也。

朝于禰廟,重止于門外之西,東面。柩入,升自西階,正柩于兩楹。奠止于西階之下,東面北上。主人升,柩東,西面。眾主人東即位,婦人從升,東面。奠升,設于柩西,升降自西階,主人要節而踴。(重不入者,主於朝祖而行,若過之矣。門西東面,待之便也。)

[疏]“朝于”至“而踴”。

注“重不”至“便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苗栗县| 福清市| 五大连池市| 呼图壁县| 阳春市| 洛川县| 永宁县| 密云县| 同仁县| 缙云县| 星子县| 班戈县| 贞丰县| 荔波县| 金平| 香河县| 织金县| 天全县| 兴安县| 南雄市| 台北县| 衡阳县| 克东县| 江都市| 宁夏| 裕民县| 榆林市| 呼伦贝尔市| 微博| 乐清市| 墨江| 普宁市| 育儿| 祁东县| 开阳县| 宝清县| 启东市| 天全县| 枣阳市| 绿春县| 延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