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 儀禮注疏
  • 鄭玄
  • 4656字
  • 2015-12-26 15:10:39

士昏禮第二

[疏]《士昏禮》第二。

鄭《目錄》云:“士娶妻之禮,以昏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陽往而陰來,日入三商為昏。昏禮於五禮屬嘉禮,大、小《戴》及《別錄》此皆第二。”

釋曰:鄭知是士娶妻之禮者,以“記”云“記士昏禮”,故知是士娶妻。鄭云“日入三商”者,商謂商量,是漏刻之名,故三光靈曜亦日入三刻為昏,不盡為明。案馬氏云:日未出、日沒後皆云二刻半,前後共五刻。今云三商者,據(jù)整數(shù)而言,其實(shí)二刻半也。

昏禮。下達(dá),納采用雁。(達(dá),通也。將欲與彼合昏姻,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采擇之禮。用雁為摯者,取其順陰陽往來。《詩》云:“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昏必由媒,交接設(shè)紹介,皆所以養(yǎng)廉恥。)

[疏]“昏禮”至“用雁”。

釋曰:從此下至“主人許,賓入,授如初禮”,陳納采問名之禮。云“下達(dá)”者,謂未行納采已前,男父先遣媒氏女氏之家通辭往來,女氏許之,乃遣使者行納采之禮也。言下達(dá)者,男為上,女為下,取陽倡陰和之義,故云下達(dá),謂以言辭下通於女氏也。是以下記昏辭云“吾子有惠,貺室某也”,注云:“稱有惠,明下達(dá)。”謂此下達(dá)也。云“納采用雁”者,昏禮有六,五禮用雁:納采、問名、納吉、請(qǐng)期、親迎是也,唯納徵不用雁,以其自有幣帛可執(zhí)故也。且三禮不云納,言納者恐女氏不受,若《春秋》內(nèi)納之義。若然,納采言納者,以其始相采擇,恐女家不許,故言納。問名不言納者,女氏已許,故不言納也。納吉言納者,男家卜吉,往與女氏,復(fù)恐女家翻悔不受,故更言納也。納徵言納者,納幣帛則昏禮成,復(fù)恐女家不受,故更云納也。請(qǐng)期、親迎不言納者,納幣則昏禮已成,女家不得移改,故皆不言納也。其昏禮有六,尊卑皆同,故《左氏》莊公二十二年《經(jīng)》書:“冬,公如齊納幣。”《梁傳》曰:“納幣,大夫之事也。禮有納采,有問名,有納徵,有告期,四者備而後娶,禮也。公之親納幣,非禮也,故譏之。”彼無納吉者,以莊公在母喪內(nèi),親行納幣,非禮之事,故關(guān)其納吉以非之也。

注“達(dá)通”至“廉恥”。

釋曰:鄭云“必先使媒氏下通其言,女氏許之,乃後使人納其采擇之禮”者,欲見納采之前,有此下達(dá)之言也。案《周禮地官》有媒氏職,是天子之官,則諸侯之國(guó)亦有媒氏,傳通男女,使成婚姻,故云媒氏也。云“用雁為摯者,取其順陰陽往來”者,案《周禮大宗伯》云:“以禽作六摯,卿執(zhí)羔,大夫執(zhí)雁,士執(zhí)雉。”此昏禮無問尊卑皆用雁,故鄭注其意云取順陰陽往來也。順陰陽往來者,雁木落南翔,冰泮北徂,夫?yàn)殛枴D為陰,今用雁者,亦取婦人從夫之義,是以昏禮用焉。引“《詩》”者,證須媒下達(dá)之義也。云“昏必由媒,交接設(shè)紹介”者,《詩》云“匪媒不得”,是由媒也。其行五禮,自納采已下,皆使使往,是交接設(shè)紹介也。云“皆所以養(yǎng)廉恥”者,解所以須媒及設(shè)紹介者,皆所以養(yǎng)成男女使有廉恥也,使媒通之、媵御沃盥交之等,皆是行事之漸,養(yǎng)廉恥之義也。

主人筵于戶西,西上,右?guī)住#ㄖ魅耍敢病s郏瑸樯癫枷病粑髡撸鹛帲瑢⒁韵茸嬷z體許人,故受其禮於禰廟也。席西上,右設(shè)幾,神不統(tǒng)於人,席有首尾。)

[疏]“主人”至“右?guī)住薄?

釋曰:此女將受男納采之禮,故先設(shè)神坐,乃受之。

注“主人”至“首尾”。

釋曰:云“筵,為神布席也”者,下文禮賓云“徹幾改筵”,是為人設(shè)席,故以此為神席也。云“戶西”者,以戶西是賓客之位,故為尊處也。必以西為客位者,以地道尊右故也。知“受禮於禰廟”者,以記云凡行事受諸禰廟也。云“席西上,右設(shè)幾,神不統(tǒng)於人”者,案《鄉(xiāng)射》、《燕禮》之等設(shè)席皆東上,是統(tǒng)於人。今以神尊,不統(tǒng)於人,取地道尊右之義,故席西上,幾在右也。云“席有首尾”者,以《公食》記蒲筵萑席,皆卷自末,是席有首尾也。

使者玄端至。(使者,夫家之屬,若群吏使往來者。玄端,士莫夕之服,又服以事於廟。有司緇裳。)

[疏]“使者玄端至”。

注“使者”至“緇裳”。

釋曰:云“使者,夫家之屬”者,案《士冠》贊者於中士下差次為之。此云夫家之屬,亦當(dāng)然。假令主人是上士,屬是中士;主人是中士,屬是下士;主人是下士,屬亦當(dāng)是下士,禮窮即同也。云“玄端,士莫夕之服,又服以事其廟”者,此亦如《士冠禮》玄端,士莫夕於朝之服也。但士以玄端祭廟,今使者服玄端至,亦於主人廟中行事,故云又服以事其廟也。云“有司緇裳”者,案士唯有三等之裳:玄裳、黃裳、雜裳。此云緇裳者,即玄裳者矣,以其緇、玄大同小異也。然士有三等裳,今直言玄裳者,據(jù)主人是上士而言。案《士冠》云:“有司如主人服。”則三等士之有司,亦如主人服也。

擯者出請(qǐng)事,入告。(擯者,有司佐禮者。請(qǐng)猶問也。禮不必事,雖知,猶問之,重慎也。)

[疏]“擯者”至“入告”。

注“擯者”至“慎也”。

釋曰:云“擯者,有司佐禮”者,案《士冠禮》有司并是主人之屬及群吏佐主人行禮之人,故知此擯者亦是主人有司佐禮者也。在主人曰擯。云“請(qǐng)猶問也。禮不必事,雖知,猶問之,重慎也”者,案《論語》云“無必”,故云不必事也。以其前已有下達(dá)之事,今使者來在門外,是知有昏事也,而猶問之,重慎也。

主人如賓服,迎于門外,再拜,賓不答拜。揖入。(門外,大門外。不答拜者,奉使不敢當(dāng)其盛禮。)

[疏]“主人”至“揖入”。

釋曰:案《士冠禮》主人迎賓於大門外,云主人西面,賓東面。此及《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皆不言面位者,文不具耳,當(dāng)亦如《士冠》也。

注“門外”至“盛禮”。

釋曰:知門外是大門外者,以其大夫唯有兩門:寢門、大門而已。廟在寢門外之東,此下有至于廟門,明此門外是大門外可知也。云“賓不答拜者,奉使不敢當(dāng)其盛禮”者,此士卑,無君臣之禮,故賓雖屬吏,直言不答拜,不言辟。若諸侯於使臣,則言辟,是以《射禮》賓迎入門,公拜,賓辟,不答拜。《公食大夫》主為賓已,故賓答拜,稽首,亦辟,乃拜之。以其君尊故也。

至于廟門,揖入。三揖,至于階,三讓。(入三揖者:至內(nèi)ニ,將曲,揖;既曲,北面,揖;當(dāng)碑,揖。)

[疏]“至于”至“三讓”。

注“入三”至“碑揖”。

釋曰:凡入門三揖者,以其入門,賓主將欲相背,故須揖;賓主各至堂涂北面相見,故亦須揖;至碑,碑在堂下,三分庭之一,在北曲庭中之節(jié),故亦須揖。但《士冠》注云:“入門將右曲,揖;將北曲,揖;當(dāng)碑,揖。”此注:“至內(nèi)ニ,將曲,揖;既曲,北面,揖;當(dāng)碑,揖。”文不同者,鄭舉二文相兼乃足也。三者,禮之大節(jié),尊卑同,故《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聘禮》、《公食大夫》皆有此三揖之法,但注有詳略耳。

主人以賓升,西面。賓升西階,當(dāng)阿,東面致命。主人阼階上北面再拜。(阿,棟也。入堂深,示親親。今文阿為。)

[疏]“主人”至“再拜”。

釋曰:賓則使者也。禮之通例,賓主敵者,賓主俱升,若《士冠》與此文是也。若《鄉(xiāng)飲酒》、《鄉(xiāng)射》皆主尊賓卑,故初至之時(shí),主人升一等,賓乃升,至卒洗之後亦俱升。唯《聘禮》公升二等,賓始升者,彼注云“亦欲君行一,臣行二”也。《覲禮》,王使人勞侯氏,使者不讓,先升者,奉王命尊故也。“主人阼階上北面再拜”者,主人不言當(dāng)阿,則如《鄉(xiāng)飲酒》主人當(dāng)楣,再拜。

注“阿棟”至“為”。

釋曰:案《鄉(xiāng)飲酒》、《聘禮》皆云“賓當(dāng)楣”,無云“當(dāng)阿”者,獨(dú)此云賓當(dāng)阿,故云“示親親”也。凡士之廟,五架為之,棟北一楣下有室戶,中脊為棟,棟南一架為前楣,楣前接檐為。《鄉(xiāng)射》記云:“序則物當(dāng)棟,堂則物當(dāng)楣。”故云是制五架之屋也。鄉(xiāng)大夫射於庠,庠則有室,故物當(dāng)前楣。士射於序,序則無室,故物當(dāng)棟。此士之廟,雖有室,其棟在室外,故賓得深入當(dāng)之也。

授于楹,南面。(授於楹,明為合好,其節(jié)同也。南面,并授也。)

[疏]“授于楹南面”。

注“授於”至“授也”。

釋曰:楹,謂兩楹之,賓以雁授主人於楹者,明和合親好,令其賓主遠(yuǎn)近節(jié)同也。凡賓主敵者,授於楹。不敵者,不於楹。是以《聘禮》賓覿大夫云“受幣于楹南面”,鄭注云:“受幣楹,敵也。”《聘禮》又云“公側(cè)襲受玉于中堂與東楹之”,鄭注云:“東楹之,亦以君行一,臣行二。”至禮賓及賓私覿,皆云“當(dāng)東楹”,是尊卑不敵,故不於楹也。今使者不敵,而於楹,故云“明為合好”也。云“南面,并授也”者,以經(jīng)云南面不辨賓主,故知俱南面并授也。

賓降,出,主人降。授老雁。(老,群吏之尊者。)

[疏]“賓降”至“老雁”。

釋曰:授雁訖,賓降,自西階出門。主人降,自阼階授老雁,於階立,待後事也。

注“老群吏之尊者”。

釋曰:大夫家臣稱老,是以《喪服》公士大夫以貴臣為室老,《春秋左氏傳》云“執(zhí)臧氏老”,《論語》云“趙魏老”,《禮記》“大夫室老行事”,皆是老為家臣之貴者。士雖無君臣之名,云“老”亦是群吏中尊者也。

擯者出請(qǐng)。(不必賓之事有無。)

[疏]“擯者出請(qǐng)”。

注“不必”至“有無”。

釋曰:此主人不知賓有事,使擯出請(qǐng)者,亦是不必賓之事有無也。

賓執(zhí)雁,請(qǐng)問名,主人許。賓入,授,如初禮。(問名者,將歸卜其吉兇。古文禮為醴。)

[疏]“賓執(zhí)”至“初禮”。

釋曰:此之一使,兼行納采、問名,二事相因。又使還須卜,故因即問名,乃還卜之,故共一使也。云“主人許”者,擯請(qǐng)入告,乃報(bào)賓,賓得主人許,乃入門,升堂,授雁,與納采禮同,故云“如初禮”也。

注“問名”至“為醴”。

釋曰:言“問名”者,問女之姓氏,不問三月之名,故下記問名辭云“某既受命,將加諸卜,敢請(qǐng)女為誰氏”,鄭云:“誰氏者,謙也。不必其主人之女。”是問姓氏也。然以姓氏為名者,名有二種:一者是名字之名,三月之名是也;一者是名號(hào)之名,故孔安國(guó)注《尚書》以舜為名,鄭君《目錄》以曾子為姓名,亦據(jù)子為名,皆是名號(hào)為名者也。今以姓氏為名,亦名號(hào)之類也。鄭云“將歸卜其吉兇”者,亦據(jù)下記文也。

擯者出請(qǐng),賓告事畢。入告,出請(qǐng)醴賓。(此醴亦當(dāng)為禮。禮賓者,欲厚之。)

[疏]“擯者”至“醴賓”。

注“此醴”至“厚之”。

釋曰:此下至“送于門再拜”,主人禮賓之事。云“此醴亦當(dāng)為禮”者,亦《士冠》禮賓為醴字,彼已破從禮,故云“亦”。此以醴酒禮賓,不從醴者,以《大行人》云上公“再而酢”,侯伯“一而酢”,子男“一不酢”,及“以酒禮之”,用齊禮之,皆不依酒醴為名,皆取相禮,故知此醴亦為禮敬之禮,不取用醴為醴之義也。《秋官司儀》云“諸公相為賓”,及將幣,“賓亦如之”,注云:“上於下曰禮,敵者曰儐。”《聘禮》鄉(xiāng)亦云“無擯”,注云:“無擯,辟君是大夫已上尊,得有禮、擯兩名。”士以下卑,唯稱禮也。

賓禮辭,許。(禮辭,一辭。)

[疏]“賓禮辭許”。

注“禮辭一辭”。

釋曰:禮賓一辭許者,主人禮賓之常法,鄉(xiāng)已行納采、問名,賓主之情已通矣,故略行一辭而已。

主人徹幾改筵,東上。側(cè)尊С醴于房中。(徹幾改筵者,鄉(xiāng)為神,今為人。側(cè)尊,亦言無玄酒,側(cè)尊於房中,亦有篚有籩豆,如冠禮之設(shè)。)

[疏]“主人”至“房中”。

釋曰:徹幾改筵者,於戶西禮神坐,徹去其幾,於後授賓,改設(shè)其筵,設(shè)側(cè)尊С醴在東房之中,以禮賓也。

注“徹幾”至“之設(shè)”。

釋曰:經(jīng)云“東上”者,統(tǒng)於主人。注云“鄉(xiāng)為神,今為人”者,為神則西上,為人則東上,不同,故辨之。云“側(cè)尊,亦言無玄酒”者,醴糟例無玄酒配之,以其醴象大古質(zhì),故士冠與此昏禮之等皆無玄酒也。鄭知此“亦有篚有籩豆如冠禮”者,此下云“贊者酌醴,加角四”,明有篚盛之,又云“贊者薦脯醢”,則有籩豆可知。但冠禮尊在服北,南上,則此尊與篚等亦南上,故云“如冠禮之設(shè)”也。

主人迎賓于廟門外,揖讓如初,升。主人北面,再拜。賓西階上北面答拜。主人拂幾,授校,拜送。賓以幾辟,北面設(shè)于坐,左之,西階上答拜。(拂,拭也。拭幾者,尊賓,新之也。校,幾足。辟,逡巡。古文校為技。)

[疏]“主人”至“答拜”。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扎鲁特旗| 木里| 桃园县| 夏津县| 平南县| 婺源县| 凭祥市| 武宣县| 楚雄市| 桐梓县| 自治县| 甘谷县| 射洪县| 崇阳县| 金山区| 隆尧县| 陆丰市| 深水埗区| 新营市| 隆昌县| 平罗县| 平乐县| 五大连池市| 甘南县| 隆子县| 庆元县| 新闻| 秦安县| 嘉兴市| 盐池县| 锡林郭勒盟| 中西区| 吉首市| 黎城县| 滨州市| 苏尼特右旗| 米脂县| 苏尼特右旗| 钦州市| 乌鲁木齐县| 东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