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 呂祖全書
- (清)劉體恕
- 4507字
- 2015-12-26 10:19:52
修真傳道論(卷二十九、三十)
正陽真人鐘離 權 云房著純陽真人呂 巖 洞賓集華陽真人施 肩吾希圣傳
呂祖全書修真傳道集小序
論真仙第一
論大道第二
論天地第三
論日月第四
論四時第五
論五行第六
論水火第七
論龍虎第八
論丹藥第九
論鉛汞第十
論抽添第十一
論河車第十二
論還丹第十三
論煉形第十四
論朝元第十五
論內觀第十六
論魔難第十七
論證驗第十八
呂祖全書修真傳道集小序
昔虞廷十六字,為傳心之祖。嗣后孔門授受,亦止一貫一言。若是乎傳道固無庸多說也。然 子貢曰:「夫子之言性與天道,不可得聞。」《中庸》一書所述 仲尼之言,多《論語》所不載,意當時性天之說繄詳,多秘而不傳者。世傳 呂祖受道于 正陽帝君,以「恐誤五百年后人」一語,而三千功行已完,何其直!及閱《修真傳道集》,指陳天人性命之旨,不憚曲折反復,詳哉言之,獨異于虞廷十六字。孔門一貫一言者,則又何也。《集》傳于華陽施肩吾,肩吾唐元和年間進士隱洪州西山,矢志不仕,嘗有詩曰:「氣本延年藥心為使氣神能知行氣主便是得仙人」足以知其所養矣!
呂祖游睦,見其趨尚霞,授以還丹大道,此《集》之傳所自來也。但當年問道,應尚有秘密口訣,不能筆之于書者,所謂口口相傳不記文,今皆不可得見矣。
原本多訛,今將舛(音喘)錯者改正,其余闕疑,分十八篇為上下二卷。
論真仙第一
呂祖曰:人之生也,安而不病,壯而不老,生而不死,何道可致如此?
鐘祖曰:人之生,自父母交會而二氣相合,即精血為胎胞;于太初之后而有太質,陰承陽生,氣隨胎化;三百日形圓,靈光入體,與母分離;自太素之后,已有升降,而長黃芽;五千日氣足,其數自滿八十一丈;方當十五,乃曰童男。是時陰中陽半,可比東日之光;過此以往,走失先陽,耗散真氣,氣弱則病老死絕矣。平生愚昧,自損靈光;一世兇頑,時除壽數。所以來生身有等殊,壽有長短,既生復滅,既滅復生,轉轉不悟,而世世墮落,則失身于異類,透靈于別殼,至真之根性,不復于人,旁道輪回,永無解脫。或遇真仙至人,與消其罪報,除皮脫殼,再得人身。方在癡瘖(音因)愚昧之中,積行百劫,升在福地,猶不免饑寒殘患,迤(音以)邐(音里)升遷,漸得完全形貌,尚居奴婢卑賤之中。茍或復作前孽,如立板走丸,再入旁道輪回。
呂祖曰:生于中國,幸遇太平,衣食稍足,而歲月未遲。愛者安,而嫌者病;貪者生,而怕者死。今日得面尊師,再拜再告,念生死事大,敢望開陳不病不死之理,指教于貧儒乎?
鐘祖曰:人生欲免輪回,不入于異類軀殼,常使其身無病老死苦,頂天立地,負陰抱陽而為人也。為人勿使為鬼,人中修取仙,仙中升取天。
呂祖曰:人死為鬼,道成為仙。仙一等也,何以仙中升取天乎?
鐘祖曰:仙非一也。純陰而無陽者,鬼也;純陽而無陰者,仙也;陰陽相雜者,人也。惟人可以為鬼,可以為仙。少年不修,恣情縱意,病死為鬼。知之修煉,超凡入圣,脫質為仙。仙有五等,法有三成。修持在人,而功成隨分也。
呂祖曰:「法有三成」,而「仙有五等」者,何也?
鐘祖曰:法有三成者,小成、中成、大成之不同也。仙有五等者,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天仙之不等,皆是仙也。鬼仙不離于鬼,人仙不離于人,地仙不離于地,神仙不離于神,天仙不離于天。
呂祖曰:所謂「鬼仙」者何也?
鐘祖曰:鬼仙者,五仙之下一也。陰中超脫,神像不明,鬼關無姓,三山無名。雖不入輪回,又難返蓬瀛,終無所歸,止于投胎就舍而已。
呂祖曰:似此鬼仙,行何術、用何功,而致如此?
鐘祖曰:修持之人,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識內守,一志不散。定中出陰神,乃清靈之鬼,非純陽之仙。以其一志陰靈不散,故曰鬼仙。雖曰仙,其實鬼也。古今崇釋之徒,用功到此,乃曰得道(釋門真大得手者便是金仙),誠可笑也。
呂祖曰:所謂「人仙」者,何也?
鐘祖曰:人仙者,五仙之下二也。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術,信心苦志,終世不移。五行之氣,交合,形質且固,八邪之疫,不能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呂祖曰:似此人仙,何術何功,而致如此?
鐘祖曰:修持之人,始也或聞大道。業重福薄,一切魔難,遂改初心,止于小成法有功,終身不能改移,四時不能變換。如絕五味者,豈知有六氣;忘七情者,豈知有十戒;行漱咽(音咽)者,咍(海平聲)吐納之為錯;著(音酌)采補者,笑清凈以為愚。好即物以奪天地之氣者,不肯休糧。好存想而采日月之精者,不肯導引。孤坐閉息,安知有自然;屈體勞形,不識于無為。采陰取婦人之氣,與縮金龜者不同;養陽食女子之乳,與煉丹者不同。以類推究,不可勝數,然而皆是道也,不能全于大道,止于大道中,一法一術,功成安樂,延年而已,故曰人仙。更有一等,悅須臾,厭持久,用功不謹,錯時亂日,反成疾病,而不得延年者,世亦多矣。
呂祖曰:所謂「地仙」者,何也?
鐘祖曰: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道,止于小成之法。不可見功,唯長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間者也。
呂祖曰:地仙如何下手?
鐘祖曰:始也法天地升降之理,取日月生成之數。身中用年月,日中用時刻。先要識龍虎,次要配坎離。辨水源清濁,分氣候早晚。收真一,察二儀,列三才,分四象,別五運,定六氣,聚七寶,序八卦,行九州島島島島。五行顛倒,氣傳子母,而液行夫婦也。三田反復,燒成丹藥,永鎮下田。煉形住世,而得長生不死,以作陸地神仙,故曰地仙。
呂祖曰:所謂「神仙」者,何也?
鐘祖曰:神仙者,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關節相連,抽鉛添汞,而金精煉頂;玉液還丹,煉形成氣,而五氣朝元。三陽聚頂,功滿忘形,胎仙自化;陰盡陽純,身外有身,脫質升仙。超凡入圣,謝絕塵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呂祖曰:所謂「天仙」者,何也?
鐘祖曰:地仙厭居塵世,用功不已,而得超脫,乃曰神仙。神仙厭居三島,而傳道人間,道上有功,人間有行,功行滿足,受天書以返洞天,是曰天仙。既為天仙,若厭居洞天,效職為仙官:下曰水官,中曰地官,上曰天官。于天地有大功,于今古有大行,官官升遷,歷任三十六洞天,而返八十一陽天;歷任八十一陽天,而返三清虛無自然之界。
呂祖曰:鬼仙固不可求矣,天仙亦未敢望矣。所謂人仙、地仙、神仙之法,可得聞乎?
鐘祖曰:人仙不出小成法,凡地仙不出中成法,凡神仙不出大成法。此三成之數,其實一也。用法求道,道固不難。以道求仙,仙亦甚易。
呂祖曰:古今養命之士,非不求長生也,非不求升仙也,然而不得長生升仙者,何也?
鐘祖曰:法不合道,多聞強識,小法旁門,不免于疾病死亡,猶稱尸解(音假),迷惑世人,互相推舉,致使不聞大道。雖有信心苦志之人,行持已久,終不見功,節序入于泉下。嗚呼!
論大道第二
呂祖曰:所謂「大道」者,何也?
鐘祖曰:大道無形無名,無問無應。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莫可得而知也,莫可得而行也!
呂祖曰:古今達士,始也學道,次有道,次得道,次道成,而于塵世入蓬島,升于洞天,升于陽天,而升三清,是皆道成之士。今日尊師獨言道不可得而知,不可得而行,于道獨得隱乎?
鐘祖曰:仆于道也,固無隱爾。蓋舉世奉道之士,止有好道之名,聞大道而無信心,有信心而無苦志,朝為而夕改,坐作而立忘,始乎憂勤,終則懈怠。仆以是言大道難知難行也。
呂祖曰:大道難知、難行之理如何?
鐘祖曰:以旁門小法,易為見功,互相傳授,至死不悟,遂成風俗,敗壞大道。有齋戒者、有休糧者、有采氣者、有漱咽者、有離妻者、有斷昧者、有禪定者、有不語者、有存想者、有采陰者、有服氣者、有持凈者、有息心者、有絕慮者、有開頂者、有縮龜者、有絕者、有看讀者、有燒煉者、有定息者、有導引者、有吐納者、有采補者、有布施者、有供養者、有救濟者、有入山者、有識性者、有不動者、有受持者。旁門小法,不可備述。至如采日月之華、奪天地之氣,心思意想、望結丹砂,屈體勞形、欲求超脫,多入少出,攻病可也;認為真胎息,絕念忘言,養性可也;指作太一含真氣,金鎗不倒,黃河逆流,養命之下法;形如槁木,心若死灰,集神之小術。奈何古今奉道之士,苦苦留心,往往掛意。以咽津為藥,如何得造化?聚氣為丹,如何得停留?指肝為龍,肺為虎,如何得交合?認坎為鉛,離為汞,如何得抽添?四時澆灌,望長黃芽;一意不散,欲求大藥;差年錯月,廢日亂時。不識五行根蒂,安知三才造化?尋枝摘葉,迷惑后人。致使大道日遠日疏,異端并起而成風俗,以失先師之本意者,良由道聽涂說、口耳之學,指訣于無知之徒,遞相訓式,節序而入于泉下,令人寒心。非不欲開陳大道,蓋世人業重福薄,不信天機,重財輕命,愿為下鬼。
呂祖曰:小法旁門,既已知矣,其于大道,可得聞乎?
鐘祖曰:道本無問,問本無應。及乎真原一判,大樸已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一為體,二為用,三為造化。體用不出于陰陽,造化皆因于交媾。上中下列為三才;天地人共得一道。道生二氣,二氣生三才,三才生五行,五行生萬物。萬物之中,最靈最貴者,人也。惟人也,窮萬物之理,盡一己之性。窮理盡性以至于命,全命保生以合于道,當與天地齊其堅固,而同得長久。
呂祖曰:天長地久,千古以無窮。人壽百歲,至七十而尚稀。何道之獨在于天地,而遠于人乎?
鐘祖曰:道不遠于人,人自遠于道耳。所以遠于道者,養命不知法。所以不知法者,下功不識時。所以不識時者,不達天地之機也。
論天地第三
呂祖曰:所謂「天地之機」,可得聞乎?
鐘祖曰:天地之機,乃天地運用大道,而上下往來,行持不倦,以得長久堅固,未嘗輕泄于人也。
呂祖曰:天地之于道也,如何謂之運用之機?如何謂之行持之機?運用如何起首?行持如何見功?
鐘祖曰:大道既判而有形,因形而有數。天得干道,以一為體,輕清而在上,所用者,陽也;地得坤道,以二為體,重濁而在下,所用者,陰也。陽升陰降,互相交合。乾坤作用,不失于道。而起首有時,見功有日。
呂祖曰:天得干道,所用者陽也。陽主升,何以交于地?地得坤道,所用者陰也。陰主降,何以交于天?天地不交,陰陽如何得合?陰陽不合,乾坤如何作用?乾坤既無作用,雖有起首之時、見功之日,大道如何可得也?
鐘祖曰:天道以干為體,陽為用,積氣在上;地道以坤為體,陰為用,積水在下。天之行道,以干索(音色)于坤。一索之而為長男,長男曰震;再索之而為中男,中男曰坎;三索之而為少男,少男曰艮。是此天交于地,以干道索坤道,而生三陽。及乎地之行道,以坤索于干。一索之而為長女,長女曰巽;再索之而為中女,中女曰離;三索之而為少女,少女曰兌。是此地交于天,以坤道索干道,而生三陰。三陽交合于三陰而萬物生,三陰交合于三陽而萬物成。天地交合,本以乾坤相索,而運行于道。乾坤相索而生六氣,六氣交合而分五行,五行交合而生成萬物。方其干道下行,三索既終,其陽復升,陽中藏陰,上還于天;坤道上行,三索既終,其陰復降,陰中藏陽,下還于地。陽中藏陰,其陰不消,乃曰真陰。真陰到天,因陽而生,所以陰自天降,陰中能無陽乎?陰中藏陽,其陽不滅,乃曰真陽。真陽到地,因陰而發,所以陽自地升,陽中能無陰乎?陽中藏陰,其陰不消,復到于地;陰中藏陽,其陽不滅,復到于天。周而復始,運行不已。交合不失于道,所以長久堅固者如此。
呂祖曰:天地之機,運行于道,而得長久,乃天地作用之功也。惟人也,雖有聰明之性,留心于清凈,欲奉行大道,小則安樂延年,中則長生不死,大則脫質升仙。如何作用,運行大道,法動天機,而亦得長久堅固,浩劫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