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仙經(jīng)(卷十三、十四、十五)
序
清微三品至道極伭參同妙典大乘度劫真經(jīng)上卷
一段二段三段
四段五段六段
清微三品至道極伭參同妙典大乘度劫真經(jīng)中卷
清微三品至道極伭參同妙典大乘度劫真經(jīng)下卷
三品經(jīng)小序
生平未嘗閱二氏書。甲寅始得 呂祖所演《三品經(jīng)》讀之,喟然嘆曰:「非是,殆虛過一生!」經(jīng)凡三卷,盡四字成句,雖長句,分之仍是四字句,如萬斛泉源,隨地涌出;又如黃河之水,發(fā)源天上,千曲百折,一瀉而入海,殆非人力所能為也。由其研究天人,貫徹儒釋,而三清就人身指出,尤為妙諦。昔宋子序《中庸》有云:「歷選前圣之書,所以提挈綱維,開示蘊奧,未有若是之明且盡者。」蓋吾于《三品》亦云。
清微三品經(jīng)序
清微《三品》,呂祖所演也。江夏諸生顧行恕,與同學宋體誠,并吳一恕、喬以恕、恭恕等友善,相約請乩,敦延 呂祖久矣。以恕善撫琴,一日操弦,曲將終而仙降,叩之則 呂祖也。觀其詩意飄然,脫屣塵垢,運筆如飛,試以事驗,群相驚服,無何遂有闡演《三品》之諭,即于宋氏樓頭開演。一時向道而至者,郡諸生魯思恕,于慎恕,耶律盡恕,同學楊傳恕,漢陽諸生傅敬恕,江邑諸生殷由恕、同恕,與其弟為恕,先后群集,復有魯循恕、王遵恕、馬慕恕、安依誠諸人,左右之。尋因宋樓狹隘,復遷喬宅。然演典重務,云軿尊嚴,住宅囂塵,慮有褻越,爰卜壇于城東北隅,得西陵陳太史大章舊宅。陳與殷故姻戚,聞其事,欣然樂施,即以原鏹為助,建資而皈依焉。一時會中,若安恒恕、李務恕、宋真恕、王醒恕、錢能恕、陳崇誠等,莫不爭先解捐,鳩工庀材,不一載而殿閣次第告成,所謂「涵三宮」是也。
演上卷時,規(guī)條未備。至移壇于宮,始制規(guī)例:有供職演壇者,有皇壇誦經(jīng)者,有司疏奏者,有校字義者,有侍香燭給孤貧者,恪遵職事。
自壬午迄甲申,靈文始就。原鑴梵板二副,一送武當山,一貯本宮。壬辰鑴印完備,天工大竣。嗣是仙經(jīng)彌布,莫不奉為典型。自上元孫公守恕后,改鑴便函者,不一而足。昔 佛語舍利弗:「如是妙法,諸佛如來時乃說之,能此未曾說,以說時未至故。」 孔子曰:「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信乎仙佛談經(jīng),圣賢立教,皆不外于時也。
余懼《三品》始事諸善信,歷時久遠,而其姓字或淹沒無傳也。故詳述之,以冠經(jīng)首。
沙羨一行子黃誠恕謹序。
呂祖晉秩伭元誥命
萬天星主 北極紫微大帝 奉元始誥命:
眷爾純陽道士 孚佑真人呂巖,三千苦行,八九伭功。廣推救劫之仁 慈航普度宏開覺世之化 寶筏頻施宣教東南 道法闡先天之秘演經(jīng)翼軫 靈章泄太極之精
茲當?shù)鋭崭娉桑碱C申錫寵命:特晉階玉清真宰,道極無為,至伭至圣,萬持衡;孚佑現(xiàn)化,三教宗師,伭元廣法天尊,圓通文尼真佛。
爾受茲,益勵伭功,載錫嘉命:爾衛(wèi)道柳棨,佐佑伭功,趨承演務;晉左輔元化,無上極尊,玉樞右宰,宏教真君。
申寵命:爾無上護法葛明揚;晉九天宣化,總司五雷,監(jiān)正仙籍功過黜陟,統(tǒng)帥江湖行雨龍王,佐化宣道神君,萬法伭通天尊。惟茲二臣,共贊元化,于戲,孚佑真人,功詣無量,化被遐方,益展道德之宗風,尚冀伭元之極品,欽哉!
清微三品經(jīng)自序
義陵無我子劉體恕匯輯男劉蔭誠清輯、侄劉允誠清虛仝校沙羨一行子黃誠恕參訂
蓋聞大道無言,至言無文。 言而文,文也,非天下之至言;道而言,言也,非天下之至道。 道原無所庸于言,言原無所事于文。文以文其言,言以言其文,道何與乎?言何為乎?文何用乎?顧言無文,不足以行遠;道匪言,不能以傳世。傳道其必有事于言,言傳其必有取于文,文不可已,言不可已也。獨是言而文,而文靡蔓音萬,其為文也,失實道而言,而言虛浮,其為言也無物。以無物之言言道,道反以言而隱;以失實之文文言,言反以文而晦。然則言未嘗不用于文,道未嘗不可以言,所惡乎言者,畔通叛道之言;所惡乎文者,離經(jīng)之文。文而離經(jīng),至言晦矣;言而畔道,至道隱矣!
今天下大道不明,群言蜂起,依門傍戶,盜竊名字者,率皆以誕漫無稽之言,作為艱澀聱音敖牙之文,以文其猥瑣鄙陋不可究詰之左道,致圣言莫行,大道閼塞,予甚憫焉!
夫辟邪說以廣圣言,拒诐行以衛(wèi)正道,必有賴于明道之人。蓋其究乎大道之精,通乎至言之妙,乃能以其言正诐言之謬,以其道正左道之非。 予何人斯? 予何人斯?敢肩此任哉!但以流弊既深,江河日下,予幸竊聞斯道之萬一,敢不以微言闡明斯道,而聽彼左道狂瀾,日浸日盛,俾大道不著耶?雖鄙樸無文,不足以發(fā)至道之光,然而敷揚帝澤,消息化機,挽回劫運,其或不無小補。
爰于壬午歲,偶經(jīng)夏汭,降于涵三壇,乃以予一家言,會合三教宗旨,闡演斯典,庸示后學。
吾嘗窺乎道原,當先天始兆,太極初分,動而為陽,靜而為陰。一陰一陽,大道以名;根陰根陽,厥生五行。惟人與物,造化無形。太極之理,二五之精,絪缊融結(jié),萬化斯神。儒也此道,道也此道,釋也此道,曾何可分?明乎斯旨,二也一也,無等無倫。且夫入世者,為天地贊化,為群品立命,為綱常作主,為造物立心,則出世之人,賴此入世者,以為護持;而出世者,開張元化,主持劫會,救度群迷,黼黻至治,則入世之人,賴有出世者,以為之調(diào)燮。未可畸視,未可交譏,未可去取,烏用是分門樹幟,同類相戕哉?古圣先賢傳有秘典,其道之精湛,言之純一,文之伭妙,予皆有所不逮。然祗各道其所道,而未嘗統(tǒng)會而言之,予故集三教之宗旨,而為斯言。道云乎哉!文云乎哉!亦第一家之言云爾。
爾諸多士,有能用心參究,直窺無始之妙道,則由 予言之所及,以求 予言之所未及;由夫能言之道,以悟夫所不能言之道。毋徒以 予言為文,而以文視;亦毋徒以言求道,而窺吾道于語言文字之中。將至伭至妙之道,自此而昌明,而一切诐行淫辭、邪說左道,不待辟之而自息,其廓清宗門之荊榛,掃滌大道之蕪穢,厥功詎不懋哉!此 予立言之初心,而亦示教之本旨,諸士其敬承之。
清微三品經(jīng)贊偈
梓潼帝君贊
道法伭伭妙 清微道德尊 萬言妙諦示良因
紫氣貫鴻鈞 和氣氤氳 妙理泄黃庭
高虛清明天主留開經(jīng)偈
人身有三寶 為神與精氣 生天生地人 無極而太極
后天本先天 一元分妙緒 五德配五行 五常權(quán)五位
三才合撰者 三教總歸一 斷障除根賊 情泯昭伭契
天地道法伭 伭伭涵精義 玉清上清境 太清伭關秘
透泄示天人 修行有階級 至哉妙道言 宇宙潛消沴
化彼諸眾生 溥為增利益
清微三品至道極伭參同妙典大乘度劫真經(jīng)上卷
爾時 伭元廣法天尊,在玉清圣境,清微宮中,與諸大天尊,無極神王,飛天大圣,同詣 元始座下,推閱劫會,檢錄伭圖。 天尊憫念下方眾生,惡孽過多,劫運深重,慨爾太息,爰乃今作遒,行貌出班,俯音俯音信作禮,上白 元始天尊前曰:
「下方眾生,客氣用事,分門立戶,互為謗訕,交相攻擊,以致一切無知凡愚,接踵效尤,罔所忌憚,故諸厄劫,因仍無已。 臣今欲以微言往復開示,俾此三教之人,咸知殊涂同歸之義,庶彼眾生,無起障礙,稍保真宗。且修道之士,誤守陳言,用功舛音喘謬,迷亂靈臺,終喪本根。 臣今以己意摭音只拾往訓,作為《三品》妙諦,聊當漆室一燈,俾升仙成佛,無難言下了悟。未審此時,可以出示,恩惟 圣慈,明降玉旨。」
元始天尊曰:「善!善!如 爾之言,女今發(fā)此愿力,廣為眾生說法,是誠無比,最上功德。 我為 女說,女諦聽之。
是諸眾生,各執(zhí)成見,惟反復詳明,委曲開導,務使眾生各各明了其中因緣。 吾準 女下方,有矢誠竭力,勷協(xié)成功之人,度三十類,與證無上妙果,列諸天班,與諸一切金仙,同位大羅;有能出力效用者,咸與各各受福,俾各始無所染,終無所累,相與均如所意。 女宜勉之。」
于是 天尊于甲申歲,開壇結(jié)制,與諸弟子,闡演靈章。
天尊曰:「夫人一身,惟精氣神,此精氣神,是名三寶,至圣無為,皆自此得。此三寶物,雖由后天,然人少知,不可思議。即彼先天,莫或失此,失此三寶,不能無為,則昧先天。所謂先天,不但無為,無所為為,至無無為,無無無為,乃無無無,如是無無,乃為先天。
然此先天,無物不有。有此先天,遂有后天。物物先天,皆一先天,此一先天,為各先天,各分先天,以成后天,既成后天,乃得三寶,此三寶物,為人乃全。念三寶物:
其一曰『精』。其所謂精,在天為漢,為日月星斗曜光明,為雨為露,為冰雹音薄霰音線,為雪霜瀣音械。在地為水,為江為河,為海若藏才浪切,為泉為坎,為井為潴音諸,為山澤脈,為石中髓。在人為精,為性命根,為血肉體,為口齒齦音銀;
其一曰『氣』。其所謂氣,在天為體,貌象形質(zhì),為陰為陽,為日月星斗曜運行,盈虛消長,為五色云,為霞為霧,為氤氳靄,為生物心,為化為育。在地為德,為承受資,為萬物干,為山水原,為生為殺,為發(fā)為藏,為世運劫,盛衰升降,為萌為甲音夾。在人為氣,為肢體運,動作舉持,為聲為明,為臭為聽,為身使令,為死生關;
其一曰『神』。其所謂神,在天為樞,為真主宰,為默運行,為日月星斗曜精靈,為風吹萬,為雷閃震,為慈為威,為造化功,為生物本。在地為能,為翕為辟,為萬類形,為岳為瀆,為寧為靜,為鎮(zhèn)定宗,為安敦仁。在人為神,為眼中光,為心思慮,為智為,為良知能,為丹汞胚,為精氣宰,為覺為悟,為軀殼原,為夭壽基。
如是三寶,得之匪易。既匪易得,能弗護惜?所護惜故,功在清靜,不搖其精,無使?jié)B漏,安居本舍,真真如如。一晝夜間,周行三百六十一度,還歸本舍,如如不動,為丹鉛資。
然所謂『精』,皆『氣』所攝,氣一外馳,精遂泄泄。故固其精,當在守氣。氣何以守?要必無欲,清虛澹靜,毋故作為。所謂『氣』者,只在伭關方寸之中,引養(yǎng)引恬,常常自在,其氣渾灝,混混沌沌,彌綸罔間,如是如是。然后下與精合不隔,乃復水乳交融為一,大丹藥物,漸次完備。止加火候,入鼎奏功。何為「火候」?其神為是。蓋所謂精,非氣莫攝,而精與氣,非神莫運,固精養(yǎng)氣,止在存神。存神之功,貴絕思慮,內(nèi)無所出,外無所入,感兆悉捐,漠漠淡營,豈音愷然融液,闃傾入聲寂無因,如是存存,其神存宮。所謂『神宮』,只在丹府。丹府既固,神斯靜專,統(tǒng)運精氣,以結(jié)大丹:狀如嬰兒,還如我相,發(fā)膚貌體,宛然具足。乃從門,出游三界,一呼吸間,遍歷十方,無所阻滯,優(yōu)游自得,亦莫思議。
然株守此,不聞大道,不遇真人,則有三災,來相侵蝕音食。乃或不悟,成功盡廢。三災為何?
一曰「罡風」。如是罡風,其利如刃,其銳如錐,透入門,一時三刻,穿音串諸骨節(jié),直至涌泉,肢體發(fā)毛,一時解脫,化為羽絲,飄蕩無。乃此罡風,無能侵蝕。
則有『毒火』,從下而上,透入頂門,還攻臟腑,旁灼四肢,毛孔發(fā)際,一瞬息間,化為灰燼。乃此風火,均無所害,如是功能,亦可云至。
第未聞道,則有『五雷』,各率所部,環(huán)相攻擊。道未聞時,一瞬息間,精神四散,永不凝聚。
故知大道,不可不究,不究大道,難脫三災!所有三寶,俱為烏有。惟彼達士,知此言故,瓢笠相隨,跋涉山川,訪求高真,為說大道,永離三災。
然此大道,亦甚難言,所難言故,直窺無始,無始之始,至無無始,無無無始,乃為先天。先天之道,不可擬議,無可擬議,有何言說?不能言說,而為言說,所與言說,端于何起?蓋可說道,只于有為,何名『有為』?以『無』為得,蓋此無為,于『有』為始。所謂有為,若何用功?究所用功,當問心君。所謂心君,具大解悟。
觀諸陰陽,動靜變化:
仰體太陽,法其剛運;
仰體太陰,通其消息。
更極四時,則其循環(huán),默會太極。究其本原,如是博觀,一切造化,冥心寂坐,冥氣獨存,寂坐獨存。于是心中,了無一物,向所養(yǎng)成。大丹所結(jié),嬰兒我相,與天地通。然必廣求,高真指示,不遇真人,指示精微,罔明大道,即有所明,亦在皮膚!其中伭奧,終無所得。未得其奧,安明大道?故知大道,必求真?zhèn)鳌Iw此真?zhèn)鳎饔袔煶校抵幸粨埽砣涣肆耍饶芰肆耍焱▉羴粒送▉羴粒瑒t知大道。既名有知,遂為有得,得此至伭,遂可無為。
然雖功至,又宜積行:或三千行、或千五百、或積千行、或五百行,如是圓滿,各證正果。
乃積行后,又當立功:或立千功、或八百功、或五百功、或三百功、或百五十、或積百功,如是功行,圓滿具足,各證正果。
功行大者,證大因果。或為金仙,列諸天班,或在人世,作萬法主;或住三洲,享清靜福。
功行次者,亦住大羅,為無為音味仙,逍遙快樂,或住名山,或游濁界,為道宗公。
功行淺者,長住泉石,不生不滅,永脫三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