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谷 《禮》注:“錢,泉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取各流行,無不遍也。谷者,天產(chǎn)五谷也。又管庫曰錢,管倉曰谷。如歷倉庫者,謂曾任錢谷也。
財賦 錢幣曰財,田稅曰賦。
貢賦 貢謂獻(xiàn)也,賦謂地土所產(chǎn)方物也。《書》曰:“任土作貢。”
稅賦 輸土物曰稅,取田租曰賦。《漢·刑法志》曰:“稅以足食,賦以足兵。”原于三代。
稅貌 謂納其征稅之物多寡也。
抽分 即解取其物也。
兩稅 謂夏稅秋糧也。
稅期 五代以前,收歛谷帛多不以時。周世宗顯德中,始定夏稅以六月,秋稅以十月起徵也。
契券錢 《隋·志》曰:“晉凡賣奴婢、田宅率錢萬者,輸值四百納官,賣者三百,買者一百也。”原于此。
包銀 謂民納鈔包,以充差發(fā),即古之庸也。
絲線 亦差發(fā),古之調(diào)也。
斡脫 謂轉(zhuǎn)運官錢,散本求利之名也。
規(guī)運 謂以官本營利者。《左傳》曰:“規(guī)求無度也。”
榷貨 《字寶》曰:“回易曰榷。”《韻》注:“榷者,化也。”凡變化回易之物皆曰榷貨。
侵襯 謂攙奪課利也。
犯界 謂彼境之物越入本界也。
沮壞 止抑其政曰沮,敗其行事曰壞。
攙奪 謂攙先取其利也。
攪擾 撓亂曰攪,搔動曰擾。
虧兌 謂徵辦不及其額也。
侵欺 謂辦多納少,益己虧官也。
失陷 謂不意損壞官物也。
侵使 謂已徵到官,未入倉庫,而專擅用費者。
增羨 加益其數(shù)曰增,額外多余曰羨。
橫收 謂非額辦正課之?dāng)?shù)者。
附余 謂正數(shù)之外增益者。
出剩 即附余也。
移易 遷動官物曰移,更改原數(shù)曰易。
欺隱 謂藏匿課利也。
借貸 以物假人曰借,從人求物曰貸。借字從人,從昔,假各人道,所以不能無也。凡以官物假人,雖輒服用觀玩,而昔物猶存,故稱曰借。貸字從代,從貝,凡資財貨賄之類,皆從貝者,以其所利也。假此官物利己利人,雖有還官之意,不過以他物代之,而本色已費,故稱曰貸。又從代者,謂以物替代也。
克落 謂支多給少,贏取其余也。
冒破 謂巧作緣故,縻費官物者。
冒支 謂假人姓名,代給其物者。
濫支 謂不應(yīng)給而給者。
盜用 謂監(jiān)臨主司私貸使費者。
失收 謂應(yīng)收系而不收系者。
短欠 謂正數(shù)不足也。
折欠 謂物斛虧短者。
拖欠 謂延緩不及額也。
換易 轉(zhuǎn)變曰換,更改曰易。
挪換 時暫移用曰挪,變改原物曰換。
揭借 舉債曰揭,假物曰借。
賠償 謂填還所欠也。
質(zhì)易 以物易財曰質(zhì),互相博換曰易。
結(jié)攬 謂兜合錢糧,總一納官者。
飛鈔 謂物不到官,虛給收附者。
輕赍 謂本納糧斛,而今納鈔者。
成就 謂諸事辦集也。漢黃霸力行教化,務(wù)在成就也。
紕薄 絲節(jié)不調(diào)曰紕,段匹不厚曰薄。
徵斂差發(fā)
追徵謂取索所欠也。追理謂根究徵納也。追索謂追取其物也。放支謂以物付與也。倚閣謂權(quán)行住徵也。住罷 止也,休也。謂事應(yīng)放免也。住支謂應(yīng)支而止住聽候也。住徵謂應(yīng)徵而止住聽候也。蠲放清潔曰蠲,除免曰放。蠲免 謂包括除放大小之名也。賦歛 征稅曰賦,收拾曰歛,即科率也。和雇兩順曰和,傭賃曰雇。和買兩平以錢取物也。和中謂以物斛投糶于官也。和織謂以絲覓工造作也。和糴謂兩平糴入也。創(chuàng)造謂始建工役也。橫造謂額辦數(shù)外增役也。科敷率歛曰科,散支曰敷。齊歛 謂一例科率也。聘賣謂分派聘賣諸物也。措置謂規(guī)畫而安置也。借倩權(quán)時供給曰借,雇人庸力曰倩。規(guī)措轉(zhuǎn)借曰規(guī),處置曰措。應(yīng)副謂料度支與也。尋覓搜求曰尋,乞需曰覓。供給謂以物輸用也。打勘謂搜究弊幸也。理算 謂尋究計算也。打算包刮理算打勘也。差役謂量其力而差使當(dāng)役也。科役 謂驗事力而敷派庸作也。徭役 科調(diào)曰徭,工作征戍曰役。又一身應(yīng)當(dāng)曰徭,全戶應(yīng)當(dāng)曰役也。應(yīng)役謂承當(dāng)其役也。廝役 謂有所使也。職役官稱職役,謂有執(zhí)掌也。身役吏卒人等稱身役,謂任驅(qū)使也。租調(diào)驗丁田納粟曰租,隨土輸布帛曰調(diào)。折庸謂以役準(zhǔn)鈔物也。顧倩謂以物顧人代役也。顧覓義同顧倩。顧募 顧謂以錢物招人應(yīng)役也。招召義同雇募。
僉補(bǔ)選差相應(yīng)曰僉,填替缺役曰補(bǔ)。蓋僉者,揀也,其法則財均者取強(qiáng),力均者取富,財力等者先多丁。若反此者,是名僉補(bǔ)不平。
消乏 物力漸減曰消,家貧無財曰乏。應(yīng)當(dāng)謂理合如是也。協(xié)濟(jì) 猶添助氣力也。協(xié)力謂同心相合與眾共事也。答配謂驗事囗囗糸慢分輪應(yīng)當(dāng)也。樁配謂重疊科差也。騷擾 攪動于人曰騷,捃摭煩亂曰擾。動搖謂虛張事勢驚撼于人者。
走弄侮慢造弊,謂之走弄。如放富差貧,那上儹下,看循恩讐,變亂獄訟之類。
扇惑生事播揚曰扇,驚遑及眾曰惑。
諸納
買納 謂收買諸物納官者。給納 謂人欠少糧斛,卻有未支官錢,可給糴納者。填納 謂失陷官物,勒令依數(shù)補(bǔ)納者。回納 謂支用官物,銷用不盡回納者。理納 謂雖有侵欺,而情弊未見,必須理算納者。催納 謂拖欠官物,必須催納者。送納 謂包括供輸之名者。附納 謂以少附多,因便送納者。卸納 謂綱運于倉卸納者。變納 謂以物變轉(zhuǎn)他物納官者。糴納 謂收糴糧斛納官者。起納 謂空閑房地情愿起賃納課者。賠納 謂主守官物而有丟失,著落賠納者。備納 謂將官物毀壞,勒令依樣備納者。代納 謂甲有所欠而事故,卻令乙與代納者。輸納 謂令人戶供輸納入官者。發(fā)納 謂官司起發(fā)而納者。進(jìn)納 謂以稀寶等物貢于上者。首納 謂犯贓而首納者。支納 謂主司支出納入也。科納 謂科敷人戶出納者。閉納 謂拖欠錢糧,預(yù)令官吏揭借納足者。克納 謂如倉庫短缺欠錢糧等物,就克合支分例納官者。拘納 謂應(yīng)收官物而散在外,合拘入官者。兌納 謂本非原物而以別物挪移入官者。均納 謂欠官物而于同財或有干礙之人名下納徵者。受納 謂收貯官司兩平交收者。獻(xiàn)納 謂以出產(chǎn)錢糧呈官輸納者。增納 謂增加原數(shù)而納者。中納 謂以諸物投賣于官者。折納 謂闕本色而以別物折納者。估納 謂欠官物,估計欠人財產(chǎn)納官者。帶納 謂如帶糧納收鼠耗分例之類。投納 謂本無拘制而人自來投者。撥納 謂欠他司錢,卻有此司錢,可以就撥納官者。償納 謂自欠少而令填納者。貼納 謂正物不足,貼納其余者。賣納 謂以物易鈔納者。包納 謂包納一處錢糧納官者。對納 謂兩相對剝納官者。出納 謂令人戶納備者。追納 謂如應(yīng)支八分而支十分,合追二分還官之類。沒納 違禁之物及不合給主錢糧,并曰沒納。入納 謂入此出彼者,如入鈔支鹽引之類。截納 謂本應(yīng)赴遠(yuǎn)而截于近處納者。攤納 謂拖欠官錢,攤及諸人湊納者。繳納 謂船馬劄子、茶鹽路引之類,用畢繳納者。折納 謂船只損壞,房舍倒塌,折納還官者。交納 謂兩和交割者。出納有違 謂重受輕出及當(dāng)出陳而出新,應(yīng)給上物而受下物者。寄納 謂將納官之物權(quán)寄收貯者。
體 量
收頓 謂安放如法也。收貯 謂積藏如法也。收受 謂兩平交納也。寄收 謂附留之物也。附收 謂未作正數(shù)之類。稽考 計較曰稽,檢察曰考。考較 謂稽察其不等也。比附 以物相并曰比,依憑為則曰附。比較 謂相并計算也。比對 兩相對并也。會計 謂總合而籌之也。檢視 謂看視強(qiáng)弱也。檢量 謂度量畝步也。檢察 謂察辨是非也。檢踏 謂親歷田疇也。檢核 謂體究虛實也。估計 謂估紐價直,計其數(shù)目也。計料 謂量度工料也。分揀 謂辨別好弱也。相視 謂逐一檢覷也。體覆 謂究覆虛實也。發(fā)落 謂明白散付也。
禁 制
私造 謂兵器之類,無故私造者。私有 謂兵器禁書之類,舊有而蓄之者。賭撲 謂博以取財,起盜之原也。禁書 謂天文圖讖之類。
鐘禁 《刑統(tǒng)》云:“閉門鼓后,開門鼓前,謂之犯夜。”唐韋永貽詩曰:“三條燭盡鐘初動。”如此則唐已有鐘禁矣。
屠宰 殺物曰屠,烹物曰宰。漏泄 謂走透事情也。
雜 類
沿革 承襲曰沿,改變曰革。
昧爽 《禮記》云:“昧爽而朝。”謂辨色之昧也。今侵早之前,五鼓之末是也。
深文 拘刻也。漢張湯等定律令,深文以拘人。刑余 罪人輕賤之名也。齊威王使孫臏為將,辭以刑余之人。計構(gòu) 謂巧計罪人也。王莽謂文致其罪。始終 事初曰始,事盡曰終,猶四時至冬盡也。首尾 首者,始也;尾者,終也。經(jīng)手 謂曾掌管其事者,不限遠(yuǎn)近,俱曰經(jīng)手。
鄭重 《王莽傳》:“非皇天所以鄭重降符之意。”注:“鄭重,猶頻煩也。”
枝梧 謂不能主,欹傾之義也。項羽斬宋義,諸將莫敢枝梧。
無狀 人有愆犯,無可寄語者。掣肘 謂事有牽制也。鹵莽 謂處事輕脫也。覬覦 謂心懷希望者。《左傳》:民服事其上,下無覬覦。曳倒 挽仆也。唐憲宗命曳倒圣德寺碑。把持 謂操權(quán)主事眾畏者。《國語》曰:“把持諸侯之權(quán)。”強(qiáng)橫 兇暴不良曰強(qiáng),行不以理曰橫。摭拾 謂摭人之過也。
體面 凡大臣必加容貌以敬之,故曰面貌。人稱體面者,謂改貌從面也。又體勢亦曰體面。
放雕 俗語訐人私者,謂之放雕。按《埤雅》曰:“雕性刻制,其毛能食,諸鳥羽如群錯,草中有雕毛,則眾鳥毛羽自落。”蓋雕性害眾,故以訐人私者比之也。又俗云放雕把鴈者,譬獵者藉此以捕飛走,猶利己害物也。又蘇文曰:“呂惠卿雕王安石。”用此雕字,謂刻也。今人以雕雕為刁,未審孰是,宜俟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