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口 謂被俘獲驅使之人。古者以罪沒為奴婢,故有官私奴婢之分。荀子云贓獲,即奴婢也。此等并同資財,故《刑統賦[釋]》曰:“稱人不及于奴婢。”其所生子女謂曰家生驅口,若驅口自買到驅口謂之重口,蓋此流亦同財產耳。
奴婢 《周禮》:“男曰奴,女曰婢。”王莽時曰私屬,今通稱驅口。
戶下戶 謂奴婢放良,仍隨本主籍貫,津貼差發之人。
游手 《唐·李翱傳》謂不田而飽之人也。
好閑 謂不事生業之人。
惡少 《通鑒》注:“閭閻無賴年少者。”又非良善之稱。
事產 營業謂之事,家財謂之產。
孳畜 生育乳化曰孳,積藏蕃養曰畜。
頭疋 牛羊之類曰頭,駝馬之類曰疋。
蕃息 孳生畜產,謂之蕃息。
蕃殖 生息頭口曰蕃,滋貨種蒔曰殖。
碾硙 上語騫切,磨上轉石也。下五對切,磨下定石也。
邸店 收藏物貨曰邸,賣物之處曰店。
勾 稽
稽遲 留滯曰稽,不速曰遲。
稽留 謂合施行而停滯者。
稽程 謂事有程限而不依期者。
稽緩 謂事應捷速,故有遷延者。
違慢 事有乖戾曰違,心所怠墮曰慢。
耽誤 事近而故遠曰耽,稽緩而乖謬曰誤。
失錯 差謬曰失,乖誤曰錯。
差池 事不相值,謂之差池,謂錯謬也。又曰差池。《詩》云:“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疎虞 慢事曰疎,誤事曰虞。
疎失 謂不為用心,事致差繆者。
疎漏 謂房院舟楫失于修治者。
疎脫 輕易敗事,謂之疎脫。
怠慢 謂懶惰稽遲也。
玩慢 謂欺侮官事也。
打脫 謂事不干濟,猶物自解也。
失誤 應報不報曰失,妨于指準曰誤。
破說 謂飾言分剖也。
推調 情涉窺避,謂之推調。又推者蕩也,譬用手推開其事也。
虛調 不實曰虛,飾詞曰調。
破調 謂裝飾虛文也。
淹延 久留曰淹,久遠曰延。
遲滯 事久不報曰遲,停止不行曰滯。
稽滯 謂遲留其事也。
逗遛 謂稽緩不進也。
違限 謂事有程限,過期不至者。
刁蹬 謂事應速而故意蹭蹬而阻滯者。
捕 亡
應合殺捕 逃亡之徒,罪有殊等,重者合殺,輕者合捕,故曰應合殺捕。若雖合殺而已被拘執,應合告而輒捕系者,官有禁文,案文為理。
許人告捕 謂如謀叛、造偽、賊盜、強奸、搬販鹽酒等類,雖系傍人,皆得告捕,故曰許人告捕。
許人告發 謂如人犯違禁,應須聞官追喚者,謂之許人告發。
許人捕系 謂如犯罪逃亡及應合告捕之事,相去官司遠窎,若候上聞,前人必致逸走,是以先行捉獲,然后聞官,曰許人捕系。
逃亡 避罪僻處曰逃,竄伏地境曰亡。
逃竄 避罪潛匿,謂之逃竄。《漢書》曰“奉頭鼠竄”。
走透 人已逃脫曰走,物不能隔而泄曰透。
亡命 命者,名也。謂脫其名籍而逃亡于深山逈澤者。漢陳平起于亡命。
縱逸 容緩曰縱,故放曰逸。撒放 容縱而去,謂之撒放。拒捍 以力相迎,抵敵官事,謂之拒捍。拒敵 聚眾爭衡,謂之拒敵,猶逆命也。拒捕 集聚拒捍,不伏就擒,謂之拒捕。抗拒 上下相當,言無卑屈,謂之抗拒。
撲捉 盡數追捕謂之撲捉。《韻》注:“撲者,滅也,又擊也。”
根捉 追尋曰根,擒捕曰捉。擒緝 急于捕捉曰擒,繼蹤根尋曰緝。窟拿 孔穴之處曰窟,以手捉取曰拿。追襲 捕逐曰追。行不假途,掩人不備曰襲。搜捕 求索曰搜,擒捉曰捕。追捕 即擒捉也。漢光武令牧守追捕群盜。掩捕 乘其不備,覆其巢穴,謂之掩捕。追討 捕逐曰追,誅治曰討。招收 誘其來歸曰招,拒而追捕曰收。勾攝 呼喚曰勾,追取曰攝。巡逴 往來察視曰巡,廣張聲勢曰逴。巡捕 巡謂巡視,捕謂捕捉。巡捉 義同巡捕。巡防 遍歷檢視,常加備御者。巡邏 行視曰巡,游偵曰邏,謂探伺也。
巡警 謂常切嚴戒不虞也。警音景,謹戒也。又晝曰巡,夜曰警。
等截 謂伺賊出沒追捕也。粘蹤 謂尋逐作過形跡也。方略 設法謂方,施謀謂之略。即計劃也。搜索 謂求取也。搜檢 大索曰搜,尋察曰檢,謂如私藏禁物,必須搜檢之類。敗露 《列子》曰“形甚露”。謂破其形跡也。孤迥 謂作過之人藏于幽遠隱僻之所也。拘執 謂已被捉獲者。得獲 凡捕而見者,謂之得獲。得見 謂求而獲者,謂之得見。就喚 就,即也;喚,呼也。就勾 義同就喚。衷私 謂情有窺避而潛去者。
詐 妄
詐欺 匿行曰詐,誣罔曰欺。詐偽 謂如偽造文書,見于紙筆之間者。詐傳 謂如虛傳意旨,形之于語言之間者。詐醫 謂假以神鬼,指方療病,及妄言人之災福者。詐陷 謂知津河深濘,橋舡朽敗,誑人令渡者。詐冒 奸詭曰詐,虛假曰冒。詐乘 謂不應乘座船馬,設計詐乘者。增乘 謂合乘馬一疋而乘二疋者。擅乘 謂不應乘人,非設詐冒,而輒便自乘者。令人乘 謂主司無關同文書,輒因便令人乘者。
妄認 事若相近,情則相遠,內欺于心,外欺于人,謂之妄;形色相類,意以為是,謂之認。
妄冒 虛詐謂之妄,假名謂之冒。妄說 發言無端者。妄傳 謂道聽途說,指以為實者。妄舉 謂才德不稱,捏合保薦者。訛言 事傳而差,謂之訛言。謂流言惑眾者。錯認 非己物而誤取,謂之錯認。捏合 謂撰造異端,頗同真假者。毀謗 謂本無其事,輒加誣誑者。誹謗 謂撰造非議,譏訕官府者。贗濫 假偽錯雜之物,謂之贗濫。朽濫 不牢之物曰朽,不真之物曰濫。
賊 盜
賊寇 盜劫人財者曰賊,剽掠作過曰寇。又殺人不忌曰賊,報仇之賊曰寇。又殺人曰賊,攻劫曰寇。
劇賊 《漢·朱博傳》云大盜曰“劇賊”。謂作過之甚者也。
草賊 《西羗論》曰:“賊人穿竄草石。”又吳周魴曰“山棲草藏”,故名草賊也。
夙賊 漢郭伋曰舊賊謂之“夙賊”。
劫盜 謂強盜一色之稱也。《說文》:私利其物曰盜。
劫殺 以力脅取曰劫,害及非罪曰殺。
劫攘 非理強取曰劫,有因而盜曰攘。
剽掠 攻劫曰剽,強奪曰掠。
抄掠 謂劫人財物也。
虜掠 俘獲曰虜,劫奪曰掠。
燒劫 放火曰燒,強取曰劫。《西京雜記》曰“兵火燒劫”。
搶劫 爭取財物曰搶,以威脅取曰劫。
作耗 草賊為亂,謂之作耗。荀子曰:多而亂曰耗。
反亂 逆上曰反,爭強曰亂。《漢書》曰“靡有孑遺”。注:謂地面并無良民,盡皆作亂也。
嘯聚 吹聲也。《通鑒》釋文曰“嘯詠相聚”,猶言響應也。
穿窬 謂穴孔穿垣為盜者。
掏摸 擇便取物曰掏,以手揣物曰摸。
公取 謂不避耳目,公然而取者。
竊取 謂潛形隱面,方便而私取者。
已成盜 謂珠玉寶貝之類已入手隱藏,放逸飛走之屬巳專制在己者。
未成盜 謂飛放之屬引之于外,未得專制,木石重器移于本處,而未馱載,俱未成盜。
首從 造謀設意,專于進止,曰首;聽受糾合,同犯非違,曰從。又曰首謂罪首,從謂從坐。
同火 十人曰火。謂相與作過,不以徒黨同異,但犯罪時合為一火者。
同案 即同起也。謂不以所犯前后有差別,但相連及作一案者。
同黨 相助匿非曰黨。謂曾經和同商量,隨從同黨者。
同謀 謂一同設計作過者。
加功 從而助威,共相傷害于人,謂之加功。若雖不下手,當時同共窘迫,以致前人被害者亦是。
停藏 宿止曰停,隱匿曰藏。
窩藏 謂隱匿作過者。《左傳》曰保奸。張敞曰賊囊橐。
知情 本不同謀,唯知所犯,謂之知情。但曾預謀,謂之同情。
過致資給 謂指授道途,送過險處,助其運致,給衣糧財貨,遂使罪人藉此逃亡,潛隱他所者,謂之過致資給。
勾引 糾合人伴共造非為,謂之勾引。
相攙 彼此共為曰相,先后作過曰攙。
所由 因緣違誤,謂之所由。
警跡 警,戒也;跡,蹤也。古曰景跡,謂顯人之行止也。
受分 謂不同上道,止分其贓者。
容隱 知有愆犯,故為抵諱,謂之容隱。
逗引 拐帶人物,謂之逗引。
上道 謂犯罪者登途路也。已上道者,往而造罪也。未上道者,謀而不行也。
左道 非正之術,謂之左道。謂僻邪惑眾也。
造畜 造謂自造成蠱害人,畜謂傳畜貓鬼之類。
蠱毒 謂聚諸蛇蟲于一處,使之相食,獨存一物,用以害人者。
魘魅 謂事邪鬼,或用人為牲,或將人名告于邪魔,令人病死顛狂者。
妖書妖言 怪異不常之書,謂之妖書;欺罔奸邪之言,謂之妖言。
幻術 詭誕惑眾,謂之幻術。如吞刀、吐火、植瓜、種木、屠人、戮馬之類皆是。
妖邪 四生興孽,謂之妖;神之不正,謂之邪。
奸宄 《左傳》曰:“亂在外曰奸,在內曰宄。”詐也。
不軌 謂不遵法度也。
誘略 以利動之謂之誘,取非其道謂之略。
迫脅 以威力相恐也。
脅從 謂迫脅而從之者。
錢糧造作
課程 征稅之物曰課,額定其限曰程。
榷酤 謂官專其利也。漢武始榷酒酤。應劭曰:“以木渡水曰榷。”如水上設木渡人,示路歸官專其利,不容利源散漫也。
榷鹽 謂禁閉其事,利總入官也。自唐代始。
榷茶 義與榷鹽同,始于唐憲宗時。
榷醋 《魏·劉放傳》曰:“官販苦酒,與百姓爭錐刀之利。”其原此始。
散辦 謂派令百姓辦納也。后唐天成中,令郡縣于夏秋田苗上,每畝輸錢五文,許百姓自行造酒,其錢隨稅徵納,并不折色。
認辦 謂自備己本,依額辦課還官也。恢辦 規畫曰恢,備具曰辦。包辦 謂依額認納官錢,私下多余取利也。撲買 即包認辦納也。糴買 物斛之類曰糴,柴炭雜物曰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