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名臣列傳(3)

行誅賞事未及終而王莽居攝元于是縱使者車變

易姓名間竄歸家因以隱遁后公孫述僭號于蜀連

聘不詣述乃遣使者備禮征之若元不肯起便賜以

毒藥太守乃自赍璽書至元廬曰君高節已著朝廷

垂意誠不宜復辭自招兇禍元仰天嘆曰唐堯大圣

許由恥仕周武至德伯夷守餓彼獨何人我亦何人

保志全高死亦奚恨遂受毒藥元子瑛泣血叩頭于

太守曰方今國家東有嚴敵兵師四出國用軍資或

不常充足愿奉家錢千萬以贖父死太守為請述聽

許之元遂隱藏田野終述之世時兵戈累年莫能修

尚學業元獨訓諸子勤習經書建武十一年卒明年

天下平定元弟慶以狀詣闕自陳光武美之策詔本

郡祠以中牢敕所在還元家錢瑛善說易以授顯宗

為北宮衛士令時亦有犍為費貽不肯仕述乃漆身

為厲陽狂以避之退藏山藪十余年述破后仕至合

浦太守

王良

按后漢書本傳良字仲子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習

小夏侯尚書王莽時稱病不仕教授諸生千余人建

武二年大司馬吳漢辟不應三年征拜諫議大夫數

有忠言以禮進止朝廷敬之遷沛郡太守至蘄縣稱

病不之府官屬皆隨就之良遂上疾篤乞骸骨征拜

太中大夫六年代宣秉為大司徒司直在位恭儉妻

子不入官舍布被瓦器時司徒史鮑恢以事到東海

過候其家而良妻布裙曳柴從田中歸恢告曰我司

徒史也故來受書欲見夫人妻曰妾是也苦掾無書

恢乃下拜嘆息而還聞者莫不嘉之后以病歸一歲

復征至滎陽疾篤不任進道乃過其友人友人不肯

見曰不有忠言奇謀而取大位何其往來屑屑不憚

煩也遂拒之良慚自后連征輒稱病詔以元纁聘之

遂不應后光武幸蘭陵遣使者問良所疾苦不能言

對詔復其子孫邑中徭役卒于家

孔休

按后漢書卓茂傳休字子泉哀帝初守新都令后王

莽秉權休去官歸家及莽篡位遣使赍元纁束帛請

為國師遂歐血托病杜門自絕光武即位求休子孫

賜谷以旌顯之

劉宣

按后漢書卓茂傳宣字子高安眾侯崇之從弟知王

莽當篡乃變姓名抱經書隱避林藪建武初乃出光

武以宣襲封安眾侯

任永 馮信

按后漢書李業傳是時犍為任永及業同郡馮信并

好學博古公孫述連征命待以高位皆托青盲以避

世難及聞述誅皆盥洗更視曰世適平目即清光武

聞而征之并會病卒

承宮

按后漢書本傳宮字少子瑯邪姑幕人也少孤年八

歲為人牧豕鄉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經授諸生數百

人宮過息廬下樂其業因就聽經遂請留門下為諸

生拾薪執苦數年勤學不倦經典既明乃歸家教授

遭天下喪亂遂將諸生避地漢中后與妻子之蒙陰

山肆力耕種禾黍將熟人有認之者宮不與計推之

而去由是顯名三府更辟皆不應永平中征詣公車

車駕臨辟雍召宮拜博士遷左中郎將數納忠言陳

政論議切囗朝臣憚其節名播匈奴時北單于遣使

求得見宮顯宗囗自整飾宮對曰單于聞名非識實

者也臣狀丑不可以示遠宜選有威容者帝乃以大

鴻臚魏應代之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建初元年卒肅

宗褒嘆賜以冢地妻上書乞歸葬鄉里復賜錢三十

郅壽

按后漢書郅惲傳惲子壽字伯考善文章以廉能稱

舉孝廉稍遷冀州刺史時冀州部屬郡多封諸王賓

客放縱類不檢節壽案察之無所容貸乃使部從事

專住王國又徙督郵舍王宮外動靜失得即時騎驛

言上奏王罪及劾傅相于是藩國畏懼并為遵節視

事三年冀土肅清三遷尚書令朝廷每有疑議常獨

進見肅宗奇其智策擢為京兆尹郡多強豪奸暴不

禁三輔素聞壽在冀州皆懷震竦各相檢囗莫敢干

犯壽雖威嚴而推誠下吏皆愿效死莫有欺者以公

事免復征為尚書仆射是時大將軍竇憲以外戚之

寵威傾天下憲嘗使門生赍書詣壽有所請托壽即

送詔獄前后上書陳憲驕恣引王莽以誡國家是時

憲征匈奴海內供其役費而憲及其弟篤景并起第

宅驕奢非法百姓苦之壽以府藏空虛軍旅未休遂

因朝會譏刺憲等厲音正色辭旨甚切憲怒陷壽以

買公田誹謗下吏當誅侍御史何敞上疏理之曰臣

聞圣王辟四門開四聰延直言之路下不諱之詔立

敢諫之旗聽歌謠于路爭臣七人以自鑒照考知政

理違失人心輒改更之故天人并應傳福無窮臣伏

見尚書仆射郅壽坐于臺上與諸尚書論擊匈奴言

議過差及上書請買公田遂系獄考劾大不敬臣愚

以為壽機密近臣匡救為職若懷默不言其罪當誅

今壽違眾正議以安宗廟豈其私邪又臺閣平事分

爭可否雖唐虞之隆三代之盛猶謂諤諤以昌不以

誹謗為罪請買公田人情細過可裁隱忍壽若被誅

臣恐天下以為國家橫罪忠直賊傷和氣忤逆陰陽

臣所以敢犯嚴威不避夷滅觸死瞽言非為壽也忠

臣盡節以死為歸臣雖不知壽度其甘心安之誠不

欲圣朝行誹謗之誅以傷晏晏之化杜塞忠直垂譏

無窮臣敞謬豫機密言所不宜罪名明白當填牢獄

先壽僵仆萬死有余書奏壽得減死論徙合浦未行

自殺家屬得歸鄉里

陳禪

按后漢書本傳禪字紀山巴郡安漢人也仕郡功曹

舉善黜惡為邦內所畏察孝廉州辟治中從事時刺

史為人所上受納贓賂禪當傳考無它所赍但持喪

斂之具而已及至笞掠無算五毒畢加禪神意自若

辭對無變事遂散釋車騎將軍鄧騭聞其名而辟焉

舉茂才時漢中蠻夷反畔以禪為漢中太守夷賊素

聞其名聲即時降服遷左馮翊入拜諫議大夫永寧

元年西南夷撣國王獻樂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

牛馬頭明年元會作之于庭安帝與群臣共觀大奇

之禪獨離席舉手大言曰昔齊魯為夾谷之會齊作

侏儒之樂仲尼誅之又曰放鄭聲遠佞人帝王之庭

不宜設異域之技尚書陳忠劾奏禪曰古者合歡之

樂舞于堂四夷之樂陳于門故詩云以雅以南韎任

朱離今撣國越流沙逾縣度萬里貢獻非鄭衛之聲

佞人之比而禪廷訕朝政請劾禪下獄有詔勿收左

轉為元菟候城障尉詔敢不之官上妻子從者名禪

既行朝廷多訟之會北匈奴入遼東追拜禪遼東太

守胡憚其威強退還數百里禪不加兵但使吏卒往

曉慰之單于隨使還郡禪于學行禮為說道義以感

化之單于懷服遺以胡中珍貨而去及鄧騭誅廢禪

以故吏免復為車騎將軍閻顯長史順帝即位遷司

隸校尉明年卒于官子澄有清名官至漢中太守禪

曾孫寶亦剛壯有禪風為州別駕從事顯名州里

張陵

按后漢書張霸傳霸子楷楷子陵字處沖官至尚書

元嘉中歲首朝賀大將軍梁冀帶劍入省陵呵叱之

令出囗羽林虎賁奪冀劍冀跪謝陵不應即劾奏冀

請廷尉論罪有詔以一歲俸贖而百寮肅然初冀弟

不疑為河南尹舉陵孝廉不疑疾陵之奏冀因謂曰

昔舉君適所以自罰也陵對曰明府不以陵不肖誤

見擢序今申公憲以報私恩不疑有愧色

李膺

按后漢書本傳膺字元禮潁川襄城人也祖父修安

帝時為太尉父益趙國相膺性簡亢無所交接唯以

同郡荀淑陳實為師友初舉孝廉為司徒胡廣所辟

舉高第再遷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風棄官復

征再遷漁陽太守尋轉蜀郡太守以母老乞不之官

轉烏桓校尉鮮卑數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寇

甚憚懾以公事免官還居綸氏教授常千人南陽樊

陵求為門徒膺謝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

為節志者所羞荀爽嘗就謁膺因為其御既還喜曰

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見慕如此永壽二年鮮卑寇

云中桓帝聞膺能乃復征為度遼將軍先是羌寇及

疏勒龜茲數出攻鈔張掖酒泉云中諸郡百姓屢被

其害自膺到邊皆望風懼服先所掠男女悉送還塞

下自是之后聲振遠域延熹二年征再遷河南尹時

宛陵大姓羊元群罷北海郡贓罪狼籍郡舍混軒有

奇巧乃載之以歸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賂宦豎膺

反坐輸作左校初膺與廷尉馮緄大司農劉佑等共

同心志糾罰奸幸緄佑時亦得罪輸作司隸校尉應

奉上疏理膺等曰昔秦人觀寶于楚昭奚恤囗以群

賢梁惠王瑋其照乘之珠齊威王答以四臣夫忠賢

武將國之心膂竊見左校刑徒前廷尉馮緄大司

農劉佑河南尹李膺等執法不撓誅舉邪臣肆之以

法眾庶稱宜昔季孫行父親逆君命逐出莒仆于舜

之功二十之一今膺等投身強御畢力致罪陛下既

不聽察而猥受譖訴遂令忠臣同愆元惡自春迄冬

不蒙降恕遐邇觀聽為之嘆息夫立政之要記功忘

失是以武帝舍安國于徒中宣帝懲張敞于亡命緄

前討蠻荊均吉甫之功佑數臨督司有不吐茹之節

膺著威幽并遺愛度遼今三垂蠢動王旅未振易稱

雷雨作解君子以赦過宥罪乞原膺等以備不虞書

奏乃悉免其刑再遷復拜司隸校尉時張讓弟朔為

野王令貪殘無道至乃殺孕婦聞膺厲威嚴懼罪逃

還京師因匿兄讓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狀率將

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陽獄受辭畢即殺之讓訴冤于

帝詔膺入殿御親臨軒詰以不先請便加誅辟之意

膺對曰昔晉文公執衛成公歸于京師春秋是焉禮

云公族有罪雖曰宥之有司執憲不從昔仲尼為魯

司寇七日而誅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積一旬私懼以

稽留為愆不意獲速疾之罪誠自知釁責死不旋踵

特乞留五日囗殄元惡退就鼎鑊始生之愿也帝無

復言顧謂讓曰此汝弟之罪司隸何愆乃遣出之自

此諸黃門常侍皆鞠躬屏氣休沐不敢復出宮省帝

怪問其故并叩頭泣曰畏李校尉是時朝廷日亂綱

紀頹阤膺獨持風裁以聲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

名為登龍門及遭黨事當考實膺等案經三府太尉

陳蕃卻之曰今所考案皆海內人譽憂國忠公之臣

此等猶將十世宥也豈有罪名不章而致收掠者乎

不肯平署帝愈怒遂下膺等于黃門北寺獄膺等頗

引宦官子弟宦官多懼請帝以天時宜赦于是大赦

天下膺免歸鄉里居陽城山中天下士大夫皆高尚

其道而污穢朝廷及陳蕃免太尉朝野屬意于膺荀

爽恐其名高致禍欲令屈節以全亂世為書貽曰久

廢過庭不聞善誘陟岵瞻望惟日為歲知以直道不

容于時悅山樂木家于陽城道近路夷當即聘問無

狀嬰疾闕于所仰頃聞上帝震怒貶黜鼎臣人鬼同

謀以為天子當貞觀二五利見大人不謂夷之初旦

明而未融虹霓揚輝棄和取同方今天地氣閉大人

休否智者見險投以遠害雖匱人望內合私愿想甚

欣然不為恨也愿怡神無事偃息衡門任其飛沈與

時抑揚頃之帝崩陳蕃為太傅與大將軍竇武共秉

朝政連謀誅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為長

樂少府及陳竇之敗膺等復廢后張儉事起收捕鉤

黨鄉人謂膺曰可去矣對曰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

之節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將安之乃詣詔獄

考死妻子徙邊門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錮時侍

御史蜀郡景毅子顧為膺門徒而未有錄牒故不及

于譴毅乃慨然曰本謂膺賢遣子師之豈可以漏奪

名籍茍安而已遂自表免歸時人義之膺子瓚位至

東平相初曹操微時瓚異其才將沒謂子宣等曰時

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曹操張孟卓與吾善袁本初

汝外親雖爾勿依必歸曹氏諸子從之并免于亂世

杜密

按后漢書本傳密字周甫潁川陽城人也為人沈質

少有厲俗志為司徒胡廣所辟稍遷代郡太守征三

遷太山太守北海相其宦官子弟為令長有奸惡者

輒捕案之行春到高密縣見鄭元為鄉佐知其異器

即召署郡職遂遣就學后密去官還家每謁守令多

所陳托同郡劉勝亦自蜀郡告歸鄉里閉門掃軌無

所干及太守王昱謂密曰劉季陵清高士公卿多舉

之者密知昱激己對曰劉勝位為大夫見禮上賓而

知善不薦聞惡無言隱情惜己自同寒蟬此罪人也

今志義力行之賢而密達之違道失節之士而密糾

之使明府賞刑得中令問休揚不亦萬分之一乎昱

慚服待之彌厚后桓帝征拜尚書令遷河南尹轉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枣庄市| 锡林浩特市| 平定县| 翁源县| 平原县| 萨嘎县| 义乌市| 深水埗区| 当涂县| 甘孜县| 高雄县| 咸宁市| 老河口市| 南宁市| 周口市| 邵阳县| 巩义市| 洛隆县| 加查县| 中牟县| 五大连池市| 怀仁县| 吐鲁番市| 基隆市| 七台河市| 华阴市| 怀集县| 吉林市| 巴塘县| 睢宁县| 贺州市| 屯留县| 沈丘县| 沙湾县| 桃源县| 冷水江市| 巴中市| 长垣县| 宜丰县| 潜江市| 孟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