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名臣列傳(11)
- 明倫匯編官常典風節部
- (清)陳夢雷
- 4830字
- 2015-12-25 15:45:51
齊大族祖靈延宋長廣太守父光魏太保劼少而清
虛寡欲好學有家風魏末自開府行參軍歷尚書儀
曹郎秘書丞修起居注中書侍郎興和三年兼通直
散騎常侍使于梁天保初以議禪代除給事黃門侍
郎加國子祭酒直內省典機密清儉勤慎甚為顯祖
所知拜南青州刺史在任有政績皇建中入為秘書
監齊州大中正轉鴻臚卿遷并省度支尚書俄授京
省尋轉五兵尚書監國史在臺閣之中見稱簡正世
祖之將禪后主先以問劼劼諫以為不可由是忤意
出為南兗州刺史代還重為度支尚書儀同三司食
文登縣干尋除中書令加開府待詔文林館監撰新
書遇病卒時年六十六贈齊州刺史尚書右仆射謚
曰文貞初和士開擅朝曲求物譽諸公因此頗為子
弟干祿世門之胄多處京官而劼二子拱撝并為外
任弟廓之從容謂劼曰拱撝幸得不凡何為不在省
府之中清華之所而并出外藩有損家代劼曰立身
以來恥以一言自達今若進兒與身何異卒無所求
聞者莫不嘆服
紇奚永安
按北齊書傅伏傳后主失并州使開府紇奚永安告
急于突厥他囗略可汗及聞齊滅他囗處永安于吐
谷渾使下永安抗言曰本國既敗永安豈惜賤命欲
閉氣自絕恐天下不知大齊有死節臣唯乞一刀以
顯示遠近他囗嘉其壯烈贈馬七十匹而歸
高保寧
按北齊書本傳保寧代人也不知其所從來武平末
為營州刺史鎮黃龍夷夏重其威信周師將至鄴幽
州行臺潘子晃征黃龍兵保寧率驍銳并契丹靺羯
萬余騎將赴救至北平知子晃已發薊又聞鄴都不
守便歸營周帝遣使招慰不受囗書范陽王紹義在
突厥中上表勸進范陽署保寧為丞相及盧昌期
范陽城起兵保寧引紹義集夷夏兵數萬騎來救之
至潞河知州將宇文神舉已屠范陽還據黃龍竟不
臣周
隋
陶模
按隋書誠節傳模京兆人也性明敏有器干仁壽初
為嵐州司馬諒既作亂刺史喬鍾葵發兵將赴逆模
拒之曰漢王所圖不軌公荷國厚恩致位方伯謂當
竭誠效命以答慈造豈有大行皇帝梓宮未掩翻為
厲階鍾葵失色曰司馬反邪臨之以兵辭氣不撓鍾
葵義而釋之軍吏進曰若不斬模何以壓眾心于是
囚之于獄悉掠取資財分賜黨與及諒平煬帝嘉之
拜開府授大興令楊元感之反也率兵從衛元擊之
以功進位銀青光祿大夫卒官
敬釗
按隋書誠節傳釗字積善河東蒲囗人也父元約周
布憲中大夫釗仁壽中為繁畤令甚有能名及賊至
力戰城陷賊帥墨囗掠其資產而臨之以兵釗辭氣
不撓囗義而止之執送于偽將喬鍾葵所鍾葵釋之
署為代州總管司馬釗正色拒之至于再三鍾葵忿
然曰受命則可不然當斬釗答曰為縣宰遭逢逆
亂進不能保境退不能死節為辱已多何乃復以偽
官相迫也死生唯命余非所聞鍾葵怒甚熟視釗曰
卿不畏死邪復將殺之會楊義臣軍至鍾葵遽出戰
因而大敗釗遂淂免大業三年煬帝避暑汾陽宮代
州長史柳銓司馬崔寶山上其狀付有司將加褒賞
會世基奏格而止后遷朝邑令未幾終
唐
夏侯端
按唐書本傳端壽州壽春人梁尚書左仆射詳孫也
仕隋為大理司直高祖微時與相友大業中討賊河
東表端為副端邃數術密語高祖曰玉囗搖帝坐不
安晉得歲真人將興安天下之亂者其在公乎但上
性沈忌內惡諸李今金才已誅次且取公宜早為計
帝感其言義師興端在河東吏捕送長安帝入京師
釋囚引入臥內擢秘書監李密之降關東地未有所
屬端請假節招諭乃拜大將軍為河南道招慰使即
傳檄州縣東薄海南揵淮二十余州遣使順附次譙
州會亳汴二州刺史已降王世充道塞無所歸計窮
仿徨麾下二千人糧盡不忍委端去端乃殺馬宴大
澤中謂眾曰我奉王命義無屈公等有妻子徒死無
益吾丏若首持與賊以取富貴眾號泣不忍視端亦
泣欲自刎爭持之乃止行五日餓死十四三遇賊眾
潰從者纔三十余人遂東走擷豆以食端持節臥
起嘆曰平生不知死地乃在此縱其下令去毋俱沒
會李公逸守杞州勒兵迎端時河南地悉入世充公
逸感端之節亦固守世充遣人以淮南郡公尚書少
吏部印綬召端解所服衣以贈端曰吾天子使寧污
賊官耶非持首去不可見即焚書及衣因解節毛懷
之間道走宜陽歷崖峭榛莽比到其下僅有存者皆
體發囗焦人不堪視端入謁自謝無功不及危困狀
帝憫之復拜秘書監出為梓州刺史散祿稟周孤窮
不為子孫計貞觀元年卒
權懷恩
按唐書權萬紀傳懷恩萬紀族孫祖弘壽為隋臨汾
司倉書佐高祖平京師擢太仆卿盧國公卒謚曰恭
故懷恩以蔭累遷尚乘奉御襲爵馭人安畢羅為高
宗所寵見帝戲慢不恭懷恩奏事適見之退杖四十
帝嗟賞曰良吏也擢萬年令賞罰明見惡輒取時語
曰寧飲三斗塵無逢權懷恩其姿狀沈毅每盛服妻
子不敢仰視更慶萊衛邢宋五州刺史洛州長史所
居威名赫然吏重足立嘗過汴州時刺史楊德干亦
以嚴稱與懷恩名相埒汴橋新成立木中途止過車
者懷恩適過之示德干曰民不可止邪焉用此德干
囗服遷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卒
傅弈
按唐書本傳弈相州鄴人隋開皇中以儀曹事漢王
諒諒反問奕今茲熒惑入井果若何對曰東井黃道
所由熒惑之舍烏足怪邪若入地上井乃為災諒怒
俄及敗奕以對免徙扶風高祖為扶風太守禮之及
即位拜太史丞會令庾儉以父質占候忤煬帝死懲
其事恥以術宦薦奕自代奕遷令與儉同列數排毀
之儉不為恨于是人多儉仁罪奕遽且忿時國制草
具多仍隋舊奕謂承亂世之后當有變更乃上言龍
紀火官皇帝廢之咸池六英堯不相沿禹弗行舜政
周弗襲湯禮易稱已日乃孚革而信也故曰革之時
大矣哉有隋之季違天害民專峻刑法殺戮賢俊天
下兆庶同心叛之陛下撥亂反正而官名律令一用
隋舊且懲沸羹者吹冷傷弓之鳥驚曲木況天下
久苦隋暴安得不新其耳目哉改正朔易服色變律
令革官名功極作樂治終制禮使民知盛德之隆此
其時也然官貴簡約夏后官百不如虞氏五十周三
百不如商之百又曰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
而作湯刑周有亂政而作九刑衛鞅為秦制法增鑿
顛抽脅鑊烹等六篇始皇為挾書律此失于煩不可
不監是時太仆卿張道源建言官曹文簿繁總易欺
請減之以鈐吏奸公卿舉不為然奕獨是之為眾沮
訿不得行武德七年上疏極詆浮圖法曰西域之法
無君臣父子以三涂六道嚇愚欺庸追既往之罪窺
將來之福至有身陷惡逆獄中禮佛口誦梵言以圖
偷免且生死壽夭本諸自然刑德威福系之人主今
其徒矯托皆云由佛攘天理竊主權書曰惟辟作福
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有作福作威玉食害于而家
兇于而國五帝三王未有佛法君明臣忠年祚長久
至漢明帝始立胡祠然惟西域桑門自傳其教西晉
以上不許中國髡發事胡至石苻亂華乃弛厥禁主
庸臣佞政虐祚短事佛致然梁武齊襄尤足為戒昔
褒姒一女熒惑幽王能亡其國況今僧尼十萬刻繪
泥像以惑天下有不亡乎陛下以十萬之眾自相夫
婦十年滋產十年教訓兵農兩足利可勝既邪昔高
齊章仇子他言僧尼塔廟外見毀宰臣內見疾妃嬙
陽讒陰謗卒死都市周武帝入齊封寵其墓臣竊賢
之又上十二論言益痛切帝下奕議有司唯道源佐
其請中書令蕭瑀曰佛圣人也非圣人者無法請誅
之奕曰禮始事親終事君而佛逃父出家以匹夫抗
天子以繼體悖所親瑀非出空桑乃尊其言蓋所謂
非孝者無親瑀不答但合爪曰地獄正為是人設矣
帝善奕對未及行會傳位止初九年太白纏秦分奕
奏秦王當有天下帝以奏付王及太宗即位召賜食
謂曰向所奏幾敗我雖然自今毋有所諱而不盡言
又嘗聞卿拒佛法奈何奕曰佛西胡黠人爾欺諸夷
狄以自神至入中國而孅兒幻夫摸象莊老以文飾
之有害國家而無補百姓也帝異之貞觀十三年卒
年八十五奕病未嘗問醫忽酣臥蹶然悟曰吾死矣
乎即自志曰傅奕青山白云人也以醉死嗚呼遺言
戒子六經名教言若可習也妖胡之法慎勿為吾死
當裸葬奕雖善數然嘗自言其學不可以傳又注老
子并集晉魏以來與佛議駁者為高識篇武德時所
改漏刻定十二軍號皆詔奕云
馮元常
從弟
元淑
按唐書本傳元常相州安陽人其先蓋長樂信都著
姓曾祖子琮北齊右仆射叔祖慈明有文辭仕隋為
內史舍人奉詔討李密為密將所縛身數創密厚禮
之情謂曰東都危蹙我欲率四方賢豪建功業幸公
同之慈明曰公家事先帝名在王室乃挾元感舉兵
亡命至今復圖反噬何邪密囚之俄為翟讓所殺武
德初贈吏部尚書謚壯武元常舉明經及第調浚儀
尉高宗時擢累監察御史劍南道巡察使興利除害
蜀人順賴歷尚書左丞嘗密諫帝中宮權重宜少抑
帝雖置其計而內然之由是為武后所惡元常在職
修舉識鑒澄遠帝委遇特厚帝不豫詔平章百司奏
事武后擅朝嵩陽令樊文進瑞石后暴石朝堂示百
官元常奏石妄偽不可以示群臣后怒出為隴州刺
史會天下岳牧集干陵后不欲元常得會故道徙眉
州刺史劍南有光火盜夜掠人晝伏山谷元常喻以
恩信約悔過自新賊相率脫甲面縛賊平轉廣州都
督詔便驛赴官安南酋領李嗣仙殺都護劉延佑劫
州縣詔元常討之率士卒航海馳檄先示禍福賊黨
多降元常縱兵斬首惡而還雖有功猶以拂旨見怨
不錄功凡三徙終不得至京師卒為酷吏周興所陷
追赴都下獄死元常閨門雍睦有禮法雖小功喪不
御私室神龍中旌其家大署曰忠臣之門天下高其
節凡名族皆愿通婚從弟元淑及后時歷清漳浚儀
始平三縣令右善去惡人稱為神明與奴仆日一食
馬日一秫所至不挈妻子斥俸余以給貧窮咸譏其
近名元淑曰吾性也不為苦中宗降璽書勞勉付狀
史官元淑約潔過于元常然剛直不及也終祠部郎
中
李乂
按唐書本傳乂字尚真趙州房子人少孤年十二工
屬文中書令薛元超曰是子且有海內名第進士茂
才異等累調萬年尉長安三年詔雍州長史薛季昶
選部吏才中御史者季昶以乂聞擢監察御史劾奏
無避景龍初葉靜能怙勢乂條其奸中宗不納遷中
書舍人修文館學士帝遣使江南發在所庫貲以贖
生乂上疏以為江南魚鱉之利衣食所資江湖之生
無既而府庫之財有限與其拯物不如憂民且鬻生
之徒惟利所視錢刀日至網罟歲廣施之一朝營之
百倍若回所贖之貲減方困之徭其澤多矣韋氏之
變詔令嚴促多乂草定進吏部侍郎仍知制誥與宋
璟等同典選事請謁不行時人語曰李下無蹊徑改
黃門侍郎封中山郡公制敕不便輒駁正貴幸有求
官者睿宗曰朕非有靳顧李乂不可過耳諫罷金仙
玉真二觀帝雖不從優容之太平公主干政欲引乂
自附乂深自拒絕開元初姚崇為紫微令薦為侍郎
外托引重實去其糾駁權畏乂明切也未幾除邢部
尚書卒年六十八贈黃門監謚曰貞遺令薄葬毋還
鄉里乂沈正方雅識治體時稱有宰相器葬日蘇颋
畢構馬懷素往祖之哭曰非公為慟而誰慟歟乂事
兄尚一尚貞孝謹甚又俱以文章自名弟兄同為一
集號李氏花萼集乂所著甚多
王及善
按唐書本傳及善洺州邯鄲人父君愕有沈謀隋亂
并州人王君廓掠邯鄲君愕往說曰隋氏失御豪俊
共救其亂宜撫納遺甿而保全之觀時變待真主足
下無尺寸之地兼旬之糧劫眾而興但恣殘剽所過
失望竊為足下羞之君廓謝曰計安出答曰井陘之
險可先取君廓從其言遂屯井陘山高祖入關與君
廓偕來拜君愕大將軍封新興縣公累遷左武衛將
軍從太宗征遼領左屯營兵與高麗戰駐蹕山死于
陣贈左衛大將軍幽州都督邢國公陪葬昭陵及善
以父死事授朝散大夫襲邢國公爵皇太子弘立擢
及善左奉裕率太子宴于宮命宮臣擲倒及善辭曰
殿下自有優人臣茍奉命非羽翼之美太子謝之高
宗聞賜絹百匹除右千牛衛將軍帝曰以爾忠謹故
擢三品要職群臣非搜辟不得至朕所爾佩大橫刀
在朕側亦知此官貴乎病免召為衛尉卿垂拱中歷
司屬卿山東饑詔為巡撫賑給使拜春官尚書出為
秦州都督益州長史加光祿大夫以老病致仕神功
元年契丹擾山東擢魏州刺史武后勞曰逆虜盜邊
公雖病可與妻子行日三十里為朕臥治為屏蔽也
因延問朝政得失及善陳治亂所宜后悅曰御寇末
也輔政本也公不可行留拜內史來俊臣系獄當死
后欲釋不誅及善曰俊臣兇狡不道引亡命污戮善
良天下疾之不剿絕元惡且搖亂胎禍憂未既也后
納之廬陵王之還密贊其謀既為皇太子又請出外
朝以安群臣及善不甚文而清正自將臨事不可奪
有大臣節時二張怙寵每侍宴無人臣禮及善數裁
抑之后不悅曰卿年高不宜侍游燕但檢校閣中及
善即移病月余后不復問嘆曰中書令可一日不見
天子乎遂乞骸骨猶不許改文昌左相同鳳閣鸞臺
三品卒年八十二贈益州大都督謚曰貞陪葬干陵
楊玚
按唐書本傳玚字瑤光華州華陰人五世祖縉為陳
中書舍人名屬文終交愛九州都督武康郡公子林
甫代領都督隋滅陳逾三年乃降徙長安林甫字衛
卿為柳城太守高祖軍興遣其子琮招之挈郡以來
授檢校總管足疾不能造朝帝以絳州寒涼拜刺史
累封宜春郡公琮字孝璋為上津令會天下亂去官
與秦王同里居武德初為王府參軍兼庫直隱太子
事平詔親王宰相一人入宴而琮獨預太宗賜懷昔
賦申以恩意歷沔綏二州刺史姆饋孺子以餅妻偽
受而棄之垣外人咨其廉玚始為麟游令時竇懷貞
大營金仙玉真二觀檄取畿內嘗負逆人貲者暴斂
之以佐費玚拒不應懷貞怒曰縣令而拒大夫命乎
玚曰所論者民冤抑也位高下乎何取懷貞壯其對
為止初韋后表民二十二為丁限及敗有司追趣其
課玚執不可曰韋氏當國擅擢士大夫赦罪人皆不
改奚獨取已寬之人重斂其租非所以保下之宜遂
止不課由是名顯當世擢累侍御史京兆尹崔日知
貪沓不法玚與大夫李杰謀劾舉之反為日知先構
玚廷奏曰肅繩之司一為恐脅所屈開奸人謀則御
史府可廢元宗直之令杰還視事而逐曰知玚進歷
御史中丞戶部侍郎帝常召宰相大臣議天下戶版
延英殿玚言利病尤詳帝咨賞于是宇文融建檢脫
戶余口玚執不便融方貴公卿啽默唯唯獨玚抗議
故出為華州刺史帝封太山集樂工山下居喪者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