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990字
  • 2015-12-24 16:09:11

物外經行處,云峰斷復連。散花飛講席,輕翠澹爐煙。稽首求真偈,觀空息悉眾緣。有時聞法鼓,應是會諸天。【見《安陽縣金石錄》。】

包佶

包佶字幼正,包融之子。登天寶六載楊護榜進士第,累官至秘書監(jiān)。與劉長卿、竇叔向善。補詩一首。

翻經臺

野蔓高臺下,前朝記不誣。金文翻古偈,漢字變胡書。彩線風飄斷,緗縑火燼余。破云開白日,穿水照芙蕖。科斗頻更改,庵園幾遍鋤。真門兼逸韻,兩欲慕相如。【見《永樂大典》卷二六○三「七皆」「臺」字「翻經臺」條(三函三十冊)。復見同書卷六六九九「十八陽」「江」字(七函六十四冊)。】

皇甫冉

皇甫冉字茂政,安定人,避地寓居丹陽。天寶十五載盧庚榜進士。大歷二年卒,年五十四【(據獨孤及撰《唐故左補闕安定皇甫公集序》)】。補詩一首。【(復出一首)】

金山

中江一柱碧崚嶒,壁立千尋我獨登。梵唄波隨招過客,鐘聲船載送歸僧。窗前白上浪三尺,嶺上青堆云幾層。六代風流衰歇盡,憑欄感喟意難勝。【見丹徒陶紹萊輯《潤州唐人集》卷七,云:「見凈談《金山志》及繆潛《新志》。」】

送韓司直

【見宋趙師秀《眾妙集》,并見宋周弼《唐三體詩》卷六。按《全唐詩》卷一百八十四作劉長卿詩,詩同,校其異文如下:首句「游吳還適越」,「適」,《全唐詩》作「入」。五句「山明殘雪在」,「山」,《全唐詩》作「岸」。七句「季子留遺廟」,《全詩》作「季子楊柳廟」。又《唐三體詩》本元釋圓至于此句下注曰:「皇覽《冢墓記》:季子冢在毘陵縣暨陽鄉(xiāng),至今吏唐民祀事。」】

皇甫曾

皇甫曾字孝常,冉母弟也。【(復出一首)】

送人詩

【見《學海類編》唐賈島撰《二南密旨》,題曰皇甫曾《送人詩》,亦見宋周弼《唐三體詩》卷六,題曰《途中送權曙》,皇甫曾作。按唐姚合《極玄集》卷下選此詩,作皇甫冉詩,題曰《途中送權二兄》。《全唐詩》卷二百四十九作皇甫冉詩,題曰《途中送權三兄弟》。又卷二百九十六作張南史詩,題曰《西陵懷靈一上人兼寄朱放》,詩同。校其異文如次:「淮海風濤起,江關幽(《極玄集》及《全唐詩》皇甫冉卷張南史卷并作「憂」。)思長同。悲鵲遶樹,獨作(《全唐詩》張南史卷作「坐」)雁隨陽。山晚云和(《全唐詩》皇甫冉卷作「初」,張南史卷作「藏」)雪,門(《唐三體詩》作「天」,余本均作「汀」)寒月照霜。由來濯纓處,漁父愛瀟湘(他本均作「滄浪」)。】

錢起

錢起字仲文,吳興人。天寶十載李巨榜及第。大歷中,與韓翃、李端輩號十才子。補詩一首。

暇日題草堂

為郎過壯歲,晚景對秋天。門掩蒼苔上,池清寒竹前。通經未拾紫,煉藥不成仙。且醞東皋黍,愁來得醉眠。【見宋趙師秀編選《唐眾妙集》。】

趙居貞

趙居貞,天水人。【(復出一首)】

云門山投龍詩刻并序

【按《全唐詩》卷二百五十八收此詩,《山左金石志》石刻亦載之,惟異文較多,且序中有二十余字,詩中有四句為《全唐詩》所無,故重為錄出,而以《全唐詩》校之。】

囗囗囗囗囗囗囗。【石刻闕文,《全唐詩》作「有唐天寶玄默歲」。按當作玄黓歲。《爾雅釋天》:「太歲在壬曰玄黓。」此蓋指天寶十一載壬辰歲。】辜【《全唐詩》無此字】月己巳。【按十一月為辜月。】中散大夫使持節(jié)北海郡諸軍事守【《全唐詩》無「守」字】北海郡太守柱國天水趙居貞,登云囗囗。囗囗囗囗囗。【石刻闕文,《全唐詩》作「門山,投金龍環(huán)璧。」】奉為囗囗【闕文《全唐詩》作「開元」。】天寶【《全唐詩》作「天地大寶」。】圣文神武囗囗【望按:闕文當是「應道」二字。】皇帝祈福也。先是投禮,太守不行,以掾吏代之。余是年病月【《全唐詩》作「病目」】戾止,以為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石刻闕字,《全唐詩》作圣上祈佑,宜牧守躬親吏輒」。】代,固【《全唐詩》無「固」字】非禮也。當是時,上元投禮猶未備,余責璧觀之,皆不肖。于是詰【自「當是時」至此二十余字,皆《全唐詩》所無。】囗【《全唐詩》作「余」。此上疑尚有闕文。】撰良日,躬詣祈福。【《全唐詩》無此句。】爰及中元下元,并躬行囗囗囗囗囗。【闕字《全唐詩》作「為圣上祈壽」。】祝拜焚香,投龍壁【《全唐詩》無「壁」字。「壁」,應作「璧」。】禮畢,有瑞云從洞門而出,五色紛郁回翔,空中有【《全唐詩》無「有」字】聲曰:「囗囗囗【闕文《全唐詩》作「皇帝壽」。】一萬一千一百歲。」囗【石刻僅存右半「頁」,《全唐詩》作「預」。】禮者囗【闕字《全唐詩》作「悉」。】聞之。余乃手舞足蹈,賦詩以歌其事,遂于巖前刊【《全唐詩》作「刻」。】石壁以紀之。

囗囗【《全唐詩》作「曉登」】云門山,直上壹千尺。絕頂彌囗【《全唐詩》作「孤」。】聳,盤途幾傾窄。前對豎裂峰,囗囗【《全唐詩》作「下臨」。】削成壁。陽囗【《全唐詩》作「巘」。】靈芝秀,陰崖仙乳囗。【此句《全唐詩》作「陰崖半天赤」。】囗囗囗群山,遠望何所隔。太陽未出海,曠晃半天赤。【《全唐詩》無以上四句。】大壑靜不波,渺溟無際碧。【「碧」,《全唐詩》作「極」。】是時雪初霽,冱寒冰【《全唐詩》作「水」。】更積。恭【《全唐詩》誤作「披」】展送龍儀,寧安服狐白。囗囗【《全唐詩》作「沛恩」】惟圣主,祈福在方伯。三元章醮升,五域囗囗【二字《全唐詩》亦闕。】覿。帟幕翠微(上下一中曰),機囗【《全唐詩》作「茵」。】丹洞辟。囗囗【《全唐詩》作「祝起」。】鳴天鼓,拜傳端素冊。霞間囗囗囗,【《全唐詩》作「朱紱縈」。】嵐際黃裳襞。玉囗【《全唐詩》作「策」。】囗囗【《全唐詩》作「奉誠」】信,囗囗囗【《全唐詩》作「仙佩俟」。】奔驛。囗【《全唐詩》作「香」。】氣入岫門,瑞云出巖石。至誠必招感,大福旋來格。空囗囗囗囗,【《全唐詩》作「中忽神言」。】帝壽萬千百。【見畢沅、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十二。】

韓翃

韓翃字君平,南陽人。天寶十三載楊纮榜進士。其詩興致繁富,人謂如芙蓉出水云。補詩二首。

秋齋【題擬】

山月皎如晝,霜風時動竹。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見《永樂大典》卷二五三九「七皆」「秋齋」條(三函三十冊)《全唐詩》所未收。】

河上寄故人

河流杳靄曉天,濮水黯澹秋煙。日暖昆吾臺上,春深顓頊城邊。鶯聲亂鳴鴻塞,花片細點龍泉。西望情人早至,尤應得醉芳年。【按《全唐詩》卷二百四十五有此詩。惟前半殘缺不可句讀。此見《永樂大典》卷三○○五「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冊)。完整可讀,故錄存之。】

顧況

顧況字逋翁,海鹽人。補詩一首。

訪邱員外丹【題擬】

五月五日日亭午,獨自騎驢入山(阻去且改烏)。來到君家不見君,下驢倚杖叩君戶。驚起山童開山扉,黃犬搖尾銜人衣。試問先生住何處,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歸。引我池中看釣磯,池中數個白鷗兒,見人慣后癡不飛。待君歸來君未歸,卻復騎驢下翠微。【見仁和張大昌輯《臨平記補遺》卷四。】

張建封

張建封字本立,鄧州南陽人。少任俠,喜文章。貞元四年拜御史大夫、徐泗濠節(jié)度使,十六年病卒,年六十六。補句二。

句【朝天行】

賴有雙旌在手中,鏌(金耶)昨夜新磨了。【見李肇《國史補》卷上。】

裴度

裴度字中立,河東聞喜人。以討平淮蔡,擒吳元濟,封晉國公。其后誅宦官劉克明,迎立文宗,屢秉國政,身系天下重輕者垂三十年,時人以比郭汾陽。開成四年卒,年七十五。補詩一首。

廳事之西因依墉壑為山數仞有懸水焉予理戎之暇聊以息燕此相國張公之所作也緬懷高致時濯塵纓即事寄言而賦斯什

奇峰似天作,半倚增城隅。何處通泉脈,潺湲竟朝晡。掛石懸一帶,灑荷散千珠。固宜賞高人,何為對武夫?鼓鼙時鏗(言訇),吏卒亦喧呼。愧爾來我所,顧我非爾徒。乃是風流相,昔嘗居此都。能移造化力,雅與山水俱。多慚受成者,得此聊自娛。【見《分門纂類唐歌詩》殘本第三冊《天地山川類》卷三十二。】

盧仝

盧仝,范陽人。文宗大和九年因宿王涯第,罹甘露之禍。補詩一首。

月詩

金波絢彩麗初筵,玉冕【友人蔣禮鴻同志謂當作「玉菟」。菟,同兔。】流輝滿大圓。鏡里山川同炯炯,樓前風露共娟娟。【清康熙間仁和孫之騄《玉川子詩注》收此詩,云見《萬花谷后集》。】

賈島

賈島字浪仙,范陽人。初為僧,法名無本。韓愈重其才,勸之還俗。文宗時為長江【(屬劍南道遂州)】主簿,后改普州【(亦屬劍南道)】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七月卒,年六十四【(據蘇絳撰《唐故司倉參軍賈公墓志銘》)】。補詩一首。

紀湯泉

維泉肇何代,開鑿同二儀。五行分水火,厥用誰一之。在卦得既濟,備象坎與離。下有風輪煽,上有雷車馳。霞掀祝融井,日爛扶桑池。氣殊礜石厲,脈有靈砂滋。驪山豈不好,玉環(huán)污流脂。至今華清樹,空遺后人悲。遐哉哲人逝,此水真吾師。一濯三沐發(fā),六鑿還希夷。伐毛返骨髓,發(fā)白令人黟。十年走塵土,負我汗漫期。再來池上游,觸熱三伏時。古寺僧寂寞,但余壁上詩。不見題詩人,令我長嘆咨。【見康熙十八年閔麟嗣撰《黃山志定本》卷六,乾隆間刊印。此詩承儀征吳白匋先生見告。】

于德晦

于德晦,歷官監(jiān)察御史、同州刺史。德宗朝太子賓客于邵之孫【(見《新唐書》卷七十二下《宰相世系表》)】。詩一首。【(《全唐詩》無于德晦詩)】

歙郡有黃山樓北瞰黃山山勢中拆若巨門狀因題一絕

黟峰翠色自天流,直下青冥豁素秋。閑倚朱欄頻北望,只宜名作巨門樓。

武元衡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憲宗朝宰相,元和十年六月癸卯早朝,為盜所害,年五十八。補詩一首。

寒食下第通簡長安故人

寒食都人重勝游,相如獨自閉門愁。嘗聞婁護因名達,君試將余問五侯。【見《永樂大典》卷三○○五「九真」「人」字(五函四十二冊)。按詩共二首,其一五言四句,《全唐詩》卷三百十七載之,其二即此詩。】

權德輿

權德輿字載之,天水田各陽人。元和十三年八月,以病自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任乞還,卒于道,年六十。補詩一首。

臨平湖夜泛

素彩皓通津,孤舟入清曠。已愛隔簾看,還宜卷簾望。隔簾當此時,惆悵思君君不知。【此見《永樂大典》卷二二七一「六模」「湖」字《臨平湖》條(二函二十冊)。此詩亦見沈謙《臨平記》卷四,惟第五句作「隔簾卷簾當此時」為異。】

全唐詩補逸卷之七

吉逾

吉逾,建中貞元間人,官范陽縣丞。詩一首。【(《全唐詩》無吉逾詩)】

題云居上寺并序

辛酉歲秋八月,仆與節(jié)度都巡使王潛、墨客軒轅偉、仆猶子騊駼、播、潛息益同躋攀于此,勒四韻于后。

到此花宮里,觀身火宅中。有為皆是幻,何事不成空?晚籟鳴寒谷,秋山響暮鐘。欲歸林下路,新月上前峰。【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吉騊駼

吉騊駼,建中貞元間人,為范陽縣丞吉逾侄。詩一首。【(《全唐詩》無吉騊駼詩)】

題云居上寺

石室最高峰,躋攀到此中。白云連晚翠,清磬度秋風。未悟無生理,寧知有想空。且歸山下寺,更欲問支公。【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吉播

吉播,建中貞元間人。為范陽縣丞吉逾侄。詩一首。【(《全唐詩》無吉播詩)】

題云居上寺

石路多奇跡,幽巖鑿寶經。暮煙千壑里,新月一山明。宿鳥知清梵,樵人慣獨行。為隨歡奉后,豈敢學逃名。【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王益

王益,建中貞元間人,為王潛子。詩一首。【(《全唐詩》無王益詩)】

題云居上寺

支公禪誦處,絕頂共登攀。日色千峰里,鐘聲萬壑間。暮猿吟砌近,沙鳥傍溪閑。一徑堪藜杖,行行獨下山。

軒轅偉

軒轅偉,建中貞元間人,與吉逾同時。詩一首。【(《全唐詩》無軒轅偉詩)】

題云居上寺

不著登山屐,捫蘿也上躋。石梁分鳥道,苔徑過云霓。梵宇千花里,秋聲萬籟齊。周游興未盡,鐘磬度前溪。【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王潛

王潛字弘志,相州安陽人,為駙馬都尉光祿卿王同皎孫。元和中擢將作監(jiān),遷左散騎常侍,拜涇原節(jié)度使。穆宗即位,封瑯琊郡公。大和初,檢校尚書左仆射,卒于官。【(《新唐書》卷一百九十一有傳附于《王同皎傳》。)】詩一首。【(《全唐詩》無王潛詩。)】

題云居上寺

萬木千峰空鳥喧,潺潺溪水下長川。人來石室藏何處。一徑歸時帶暮煙。【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胡證

胡證字啟中,河東人。官至檢校兵部尚書、廣州刺史、充嶺南節(jié)度使。大和二年卒于任,年七十一。補詩一首。

汝州北樓晚望少室詩

峭拔煙云外,雄居造化工。三山慚海上,五岳讓天中。翠積當華甸,騰標占太空。周臨萬里暮,猶掛夕陽紅。【見《槐廬叢書》《金石錄補》。】

王孝廉

王孝廉,唐渤海國人【(今遼寧、吉林部分地域)】。當元和、長慶間,曾為渤海王大使聘日。歸途覆舟,溺海而卒。詩五首,皆在日本時作。【(《全唐詩》無王孝廉詩)】

奉敕陪內宴

海國來朝自遠方,百年一醉謁天裳。日宮座外何攸見,五色云飛萬歲光。【見金毓黻撰集《渤海國志長編》卷十八引《文華秀麗集》上。】

春日對雨得情字

主人開宴在邊廳,客醉如泥等上京。疑是雨師知圣意,甘滋芳潤灑羈情。【同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信宜市| 兖州市| 岚皋县| 五台县| 榆中县| 长汀县| 色达县| 若羌县| 溧水县| 霍邱县| 南昌市| 苍梧县| 滕州市| 德兴市| 山阴县| 河西区| 阜新市| 台州市| 巧家县| 尼木县| 绿春县| 周口市| 调兵山市| 越西县| 万全县| 曲水县| 大石桥市| 兴隆县| 宁波市| 宿迁市| 林芝县| 和林格尔县| 泰宁县| 肇东市| 申扎县| 武冈市| 高清| 平昌县| 仙游县| 黄骅市| 定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