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全唐詩補編
- 佚名
- 4998字
- 2015-12-24 16:09:11
千看千意密,一見一憐深。但當把手子,寸斬亦甘心。
又一首
千思千腸熱,一念一心焦。若為求守得,暫借可憐腰。
又一首
腰支一遇勒,心中百處傷。但若得口子,余事不承望。
又一首
藥草俱嘗遍,并悉不相宜。惟須一個物,不道自應知。
又一首
積愁腸已斲,懸望眼應穿。今宵莫閉戶,夢里向渠邊。
別崔瓊英
卞和山未斲,羊雍地不耕。自憐無玉子,何日見瓊英?
相思枕留贈十娘
南國傳椰子,東家賦石榴。聊將代左腕,長夜枕渠頭。
益州新樣錦留贈五嫂
今留片子信,可以贈佳期。裁為八幅被,時復一相思。
答張文成
【案以下各詩,《游仙窟》雖謂崔十娘所作,要皆張文成戲墨耳。】
面非他舍面,心是自家心。何處關天事,辛苦漫追尋。
又
好是他家好,人非著意人。何須漫相弄,幾許費精神。
詩一首
憐腸忽欲斷,憶眼已先開。渠未相撩撥,嬌從何處來?
詠尺八
眼多本自令渠愛,口少元來每被侵。無事風聲徹他耳,教人氣滿自填心。
詠局
勒腰須巧快,捺腳更風流。但令細眼合,人自分輸籌。
詩一首
眼心非一處,心眼舊分離。直令渠眼見,誰遣報心知。
又一首
眼心俱憶念,心眼共追尋。誰家解事眼,副著可憐心。
詠鞘
數捺皮應緩,頻磨快轉多。渠今拔出后,空鞘欲如何。
詩一首
雙眉碎客膽,兩眼判君心。誰能用一笑,賤價買千金。
詠破銅熨斗
舊來心肚熱,無端強熨他。即今形勢冷,誰肯重【重字原缺,據《唐人小說》本補。】相磨。
詩一首
得意似鴛鴦,情乖若吳越。不向君邊盡,更知何處歇。
詠鴨頭鐺子
觜長非為嗍,項曲不由攀。但令腳直上,他自眼雙翻。
詠雙燕子
雙燕子,可可事風流。即令人得伴,更亦不相求。
詠盞
發初先向口,欲竟漸伸頭。從君中道歇,到底郎【《唐人小說》本作即。】須休。
詠蜂子
問蜂子,蜂子太無情。飛來蹈人面,欲似意相輕。
詠射雉
大夫巡麥隴,處子習桑間。若非由一箭,誰能為解顏。
詠弓
平生好須弩,得挽則低頭。聞君把提快,再乞五三籌。
詩一首
手子從君把,腰支亦任回。人家不中物,漸漸逼他來。
答文成
素手曾經捉,纖腰又被將。即今輸口子,余事可平章。
詩一首
元來不相識,判自斷知聞。天公強多事,今遣若為分。
答文成贈別
鳳錦行須贈,龍梭久絕聲。自恨無機杼,何日見文成?
報文成雙履
雙鳥乍失伴,兩燕還相屬。聊以當兒心,竟日承君足。
報文成
他道愁勝死,兒言死勝愁。愁來百處痛,死去一時休。
又
他道愁勝死,兒言死勝愁。日夜懸心憶,知隔幾年秋。
詠箏
【案以下各詩《游仙窟》雖謂崔五嫂所作,要亦張文成戲墨而已。】
天生素面能留客,發意關情并【《唐人小說》本作并。】在渠。莫怪向者頻聲戰,良由得伴乍心虛。
詩一首
娘子為性好圍碁,逢人劇戲不尋思。氣欲斷絕先挑眼,既得速罷即須遲。
詠李
李樹子,元來不是偏。巧知娘子意,擲果到渠邊。
詩一首
他家解事在,未肯輒相瞋。徑須剛捉著,遮莫造精神。
又一首
巧將衣障口,能用被遮身。定知心肯在,方便故邀人。
又一首
自隱風流到,人前法用多。計時應拒得,佯作不禁他。
報文成金釵
兒今贈君別,情知復會難。莫言釵意小,可以掛渠冠。
全唐詩補逸卷之五
員半千
員半千字榮期,晉州臨汾人。卒玄宗開元間【(《舊唐書》謂卒開元二年,《新唐書》則謂卒開元九年)】,年九十四。補詩一首。
酒名
帝鄉從事隙,薄暮中山開。地域荊南記,人事豫北囗。蘭英(身虎)虹上。竹葉清風來。云物行可惜,落日顧霞杯。【見影印本《新編纂圖增類書類要事林廣記》卷七。】
閭丘均
閭丘均,益州成都人。補詩一首。
風名
玉階王道泰,金門詞藻多。文雄自指引,美景相經過。野氣連空谷,春色滿長河。方從君子會,終宴且當歌。【見影印本《新編纂圖增類書類要事林廣記》卷七。】
賀知章
賀知章字季真,會稽永興人。證圣初擢進士第,陸象先引為太常博士,累遷秘書監。天寶三載請為道士還鄉里,未幾卒,年八十六。補詩一首。
董孝子黯復讎
十年心事苦,惟為復恩仇。兩意既已盡,碧山吾白頭。【見鄞縣張壽鏞刻《四明叢書》第一集中《賀秘監集》。】
崔恂
崔恂,鄭州人。為趙州長史。詩一首。【(《全唐詩》無崔恂詩)】
石橋詠
巨川橫廣路,囗涉吟艱危。巧思侔神囗,經途變險戲。石梁全架囗,鐵竟何囗。昔有黿鼉異,今看結構奇。囗囗囗囗補,似迫囗龍移。跨水鰲峰見,凌虛鵬翼垂。寧勞浮柱設,詎假造舟為。代久堤維固,年深砌不隳。囗虹常偃蹇,云鴈囗差池。囗物三方會,傳名四海囗。囗鐫起花葉,模寫躍蛟螭。囗矗平踰砥,下穹圓甚規。囗如丹洞出,穴心類白巖窺。囗鶴臨華表,詞人訪古碑。囗燕囗囗囗,郢越(上下一中曰)南馳。囗囗無濡足,千秋長囗囗。【見《文物參考資料》一九五七年第三期俞同奎作《安濟橋補充文獻》所附詩刻拓片。】
裴士淹
裴士淹,開元間嘗為司封員外郎,轉司勛郎中【(據《郎官石柱題名》)】。補詩一首。
游石門洞【題擬】
溪竹亂花鳥,是月春將暮。登棧過崖畔,空間瞻瀑布。千齡無斷絕,百尺恒奔注。高巖迸似珠,半壁灑如霧。澹艷水澄澈,欹傾石回護。藥房森自閑,苔徑窅誰遇。天翠落深沼,云華生輕樹。班輸難效功,嚴馬何能喻?勝跡蓋為寡,斯游誠可屢。謝公鐫舊詞,安得寢章句?【見《永樂大典》卷一三○七四「一送」「洞」字「石門洞」條(十四函一百三十四冊)。】
王英
王英,天寶間人。詩二首。【(《全唐詩》無王英詩)】
感石浮圖
樹福金巖頂,妝嚴琢石成。真容繪美素,圖鏤萬年榮。
又一首
琉(王氏)雕瑩美,圖真琢玉成。神功呈百福,含聚曰光明。輪寶囗霄壯,珠瓔鏤石晶。感囗嚴父志,竭力為先靈。【以上二詩見陸增祥輯《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五十八。】
崔文邕
崔文邕,博陵人。開元中為梓州銅山縣尉。詩一首。【(《全唐詩》無崔文邕詩)】
千秋亭詠并序
此千秋亭者,邕草創也,故得詞人刊其不朽,自茲作古,仍勒是詩。客歌郢中,庶有同唱者矣。
飲餞憑何地,依巖辟此亭。玉江摽勝托,石壁效題銘。秋染藤宜紫,春圖柳愛青。樽來是離酌,皆為送歸情。【見石刻拓片。亦見《金石苑》。】
郭密之
郭密之,天寶中諸暨縣令。建義津橋,筑放生湖,溉田二千余頃,民便之。補詩一首。【(《兩浙金石志》及《青田縣志》載郭密之詩二首,其一為《使永嘉經謝公石門山作》,《全唐詩》卷八八七《補遺》六亦收之,無小傳,與兩書文字多出入,特以校稿附于后。其二為《永嘉懷古》,則《全唐詩》所未收。)】
永嘉懷古【題一作《石門山》】
永嘉東南盡,囗袒【《青田志》作「倚棹」。】皆可究。帆引滄海風,舟囗【《青田志》作「沿」。】縉云溜。群山何隱磷,萬囗【《青田志》作「物」。】更森秀。地氣冬轉暄【一作「暝」。】,瞑【一作暄。】氛陰改晝。緬懷謝康樂,囗【《青田志》作「伊」。一作「夙」。】昔茲為壽【《青田志》作「守」。】。逸興滿云林,清詞【一作「詩」。】冠宇宙。嘗游石門里,囗囗【《青田志》作「勝踐」。】宛如舊。峭壁苔蘚濃,懸崖【一作「巖」。】風雨驟。巖隈囗【《青田志》作「余」。】灌莽,囗囗【《青田志》作「壁畔」。】空泉甃。物是人已非,瑤潭凄囗囗【《青田志》作「凄獨漱」。】
權澈
權澈,天寶間人,為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補詩一首。
琵琶泓石壁詩刻
【按《山西通志》《山右金石記》卷九著錄《琵琶泓石壁詩刻》,謂「詩七古一首,見《鳳臺縣志》。」檢《全唐詩》無考卷有權澈五言《題沈黎城》一首。此七古《琵琶泓詩》,蓋未收。】
咨予白發年,始佐丹水曲。夙愿解塵組,幸茲洗煩欲。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檉柏颼飗雜風雨,龜龍(目易)睒游虛明。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圣字看歷歷。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由來此泓囗囗傳,今夕(者見)之信可憐。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鳳臺縣志》卷十七。】
孟浩然
孟浩然,襄陽人。開元二十八年卒,年五十二。【(復出一首)】
送張舍人往江東
【此詩見韋莊《又玄集》卷上。案《全唐詩》卷一七五作李白詩,題曰《送張舍人之江東》,詩同,不重錄。惟第二句「正在秋風時」,《全唐詩》「在」字作「值」,三句「天晴一雁遠」,「晴」字作「清」為異耳。】
韋應物
韋應物,京兆長安人。生開元二十五年。少以三衛郎事明皇。干元間為太學生,始折節讀書。永泰中為洛陽丞。大歷間歷仕京兆府功曹參軍。十四年,自鄠縣令制除櫟陽令,以疾辭不就。建中中拜尚書比部員外郎,出為滁州刺史。調江州。追赴闕,改左司郎中。復出為蘇州刺史。約卒于貞元九年。其詩閑澹簡遠,人比之陶潛,稱陶韋云。補詩一首。
易言
長風如刀剪枯葉,大河似箭浮輕舟。投石入水豈有礙,走丸下(土反)安得留。【見影印本《新編纂圖增類書類要事林廣記》卷七。按《全唐詩》卷一九五收韋應物《易言》一首,與此詩全異。】
盧嵩
盧嵩,韋應物同時人。【(《全唐詩》無盧嵩詩)】
句
歲晏以為期。【《韋江州集》卷五有韋應物作《酬盧嵩秋夜見寄五韻》,詩末原注曰:「盧詩云歲晏以為期之句。」按盧詩不傳,此雖只句,亦彌足珍。】
李揆
李揆字端卿,隴西成紀人。開元末舉進士,補陳留尉,擢右拾遺,累遷中書舍人。干元初,兼禮部侍郎,轉中書侍郎,以構求呂諲過,貶萊州長史,量移歙州刺史。又為元載所惡,萍寄諸州凡十五六年。載誅,除睦州刺史,入拜國子祭酒、禮部尚書。興元元年卒,年七十四。【(《全唐詩》無李揆詩)】
句
免相踐蓬閣,臥痾淮海濱。偶逢潘川守,宛是洛陽親。
又句
共仰新侯伯,同瞻舊宰臣。
又句
鄉路轅思北,家林巷喜雨。【以上各句見《四部叢刊》本《唐詩紀事》卷二十八,注云:「出《江鄰幾雜志》。」】
楊泰師
楊泰師,唐時渤海國【(今吉林、遼寧省部分地域)】人。渤海文王大興二十二年【(唐肅宗干元二年)】為聘日副大使。詩二首。【(《全唐詩》無楊泰師詩)】
夜聽搗衣詩
霜天月照夜河明,客子思歸別有情。厭坐長宵愁欲死,忽聞鄰女搗衣聲。聲來斷續因風至,夜久星低無暫止。自從別國不相聞,今在他鄉聽相似。不知彩杵重將輕,不悉青砧【一作「碪」】平不平。遙憐體弱多香汗,預識更深勞玉腕。為當欲救客衣單,為復先愁閨閣寒。雖忘容儀難可問,不知遙意怨無端。寄異土兮無新識,想同心兮長嘆息。此時獨自閨中聞,此夜誰知明眸縮。憶憶兮心已懸,重聞【一作「閉」】兮不可穿。即將因夢尋聲去,只為愁多不得眠。【詩見金毓黻撰集《渤海國志長編》卷十八引《經國集》十三。】
奉和紀朝臣公詠雪詩
昨夜龍云【一作「樓」】上,今朝鶴雪新。祇【一作「怪」】看花發樹,不聽鳥驚春。回影疑神女,高歌似郢人。幽蘭難可繼,更欲效而嚬。【同前引《經國集》十三。】
獨孤及
獨孤及字至之,洛陽人。大歷十二年卒,年五十三。補詩二首。
詩一首
簿領日盈機,知君傲煩囂。飲和自忘渴,況以初筵招。道契跡自親,誰為列宿遙。何用結同心,綠琴復長瓢。日月若走馬,炎涼催斗杓。一年解頤笑,幾日如今宵。奉君千金壽,莫使歲寒凋。【案此詩載《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獨孤及《冬夜裴員外薛侍御置酒宴集序》一文中。】
又一首
上天垂光兮熙予以青春,今日何日兮共此良辰。與君觥濁酒而藉落英兮,如年華之相親。蹇淹留以醉止。孰云含意而未申。【案此詩載《全唐文》卷三百八十七獨孤及《仲春裴冑先宅宴集聯句賦詩序》一文中。】
馬(王向)
馬(王向),代宗時人。與元結善,為武昌令。殘詩一首。【(《全唐詩》無馬(王向)詩)】
石門歌
左一石,右一石,石門中有囗囗客。囗岫囗,懸崖裂,囗江囗囗囗劍闕。囗囗囗囗囗囗囗,石門窊尊囗囗囗。外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見《武昌志》及《湖北金石志》。已殘缺不可讀,惜哉。】
全唐詩補逸卷之六
常袞
常袞,京兆人。建中四年卒于福建觀察使任,年五十五。補詩二首。
送薛縣丞還家
之子一為別,秋霜萬里心。野花山路冷,明月柳邊陰。聚首情猶淺,垂鞭意更深。望君自珍重,幽賞托瑤琴。
赴京旅次感懷
萬里云煙繞畫樓,客居無事轉深愁。秋風翠閣看初動,玉露金莖望欲流。廿載承恩誰報主,一生僚屬且封侯。明朝努力長安道,不為晴川戀舊游。【以上二詩見沁泉山館郭柏蒼校刊本《唐制詔集》。】
徐源
徐源字太初,高平人。詩一首。【(《全唐詩》無徐源詩)】
題靈泉寺
竹園無外事,秘殿夕陰生。云起靈峰隱,風來寶鐸鳴。焚香流玉戶,聽鳥度金楹。靜心歸正法,方此謝塵纓。【見武虛谷《安陽縣金石錄》。】
徐淮
徐淮字黃河,東海人。詩一首。【(《全唐詩》無徐淮詩。)】
題靈泉寺
梵宇棲真所,寥寥世事稀。老僧披百納,童子學三歸。寶剎臨香地,星宮隱翠微。誰憐漂泊者,于此遂忘機。【亦見《安陽縣金石錄》。】
程序
程序字士倫,廣平人。詩一首。【(《全唐詩》無程序詩)】
題靈泉寺
煙景晝冥冥,樓臺隱翠屏。猿攀太子樹,鳥聽《法王經》。悟理心無著,求緣塔有靈。回車猶未遠,日暮數峰青。【亦見《安陽縣金石錄》。】
徐泳
徐泳字太和,高平人。詩一首。【(《全唐詩》無徐泳詩)】
題靈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