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 脈法
  • (清)陳夢雷
  • 2913字
  • 2015-12-22 17:31:38

【注溫脈隨各臟腑所見而治。未汗脈強急者生,虛緩者死。已汗表證不退,脈強急者死。或入里腹痛甚,下利者死。】

濕脈濡緩,或兼濇小。入里緩沉,浮緩在表。若緩而弦,風濕相攪。

【注浮緩在表,沉緩在里,或弦緩,或浮緩,風濕相搏。】

脈緊而濇,或浮而弦,或芤而虛,是為燥證。

【注濇主燥。風燥兼浮而弦,血燥兼芤而虛。】

虛火數浮,實火沉大。隨其所見,細數為害。

【注脈浮洪數無力為虛火,脈沉實大有力為實火。如洪數見左寸心火,右寸肺火;左關肝火,右關脾火;兩尺為腎經命門火。】

內傷勞役,豁大不禁。若損胃氣,隱而難尋。內傷飲食,滑疾浮沉。內傷勞食,數大濇侵。右關緩緊,寒濕相尋。右關數緩,濕熱兼臨。數又微代,傷食感淫。

【注心脈變見于氣口,肝木亦挾心火之勢,而來搏肺金,故大。如急數,為無力不禁耳。內傷輕者,右關沉滑;內傷重者,氣口浮滑。右寸氣口脈急大而數時一代而濇,濇者肺之本脈,代者元氣不相接續,此飲食失節,勞役過甚,大虛之脈也。右關脾脈,數中顯緩,且倍于各臟,此勞役輕而傷飲食,濕熱重也。數多燥熱,緩多濕熱。若脾脈大數時微緩一代者,飲食不節,寒溫失所也。】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濇弱難治。其或沉滑,氣兼痰飲。

【注滑者多血少氣,濇者少血多氣。尺脈濇堅,血實氣虛。尺脈細微,氣血俱虛。脈細代者氣衰,絕者氣欲絕。伏濇難治,幾于欲絕也。】

諸證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大凡失血,脈貴沉細。設見浮大,后必難治。

【注脈得諸濇濡弱為亡血。脈浮,面白色薄者里虛亡血。脈來輕輕,尺中獨浮,目睛暈黃者,為衂血。或沉弦而虛,面白、短氣、目瞑、小腹滿者,因勞衂血。太陽脈大而浮者,衂吐血。如懸鉤搏手,或沉弦者,衂血。肺脈弦急者,咳而吐血。脈浮弱按之絕者,下血。煩咳者必吐血,腸澼下膿血。脈弦絕則死;滑大則生。血溫身熱者死。脈極虛芤遲為亡血失精。】

偏弦為飲,或沉弦滑。或結濇伏,痰飲中節。

【注痰飲脈皆弦而兼微沉滑,惟肺飲有喘不弦。若雙弦者,乃寒飲也,或大下后善虛。若浮弦大實者,膈有稠痰,宜吐。久得結脈,或濇或伏者,痰飲膠固于中阻滯節止脈道故也。】

郁脈皆沉,血芤氣濇。濕郁緩沉,熱乃數極。痰郁滑弦,滑緊因食。郁甚則滯,或結代促。

【注六郁脈皆兼沉,甚則伏,又甚則結促代。惟有胃氣可治。在上則見于寸,在中則見于關,在下則見于尺。左右亦然。】

平脈弦大,勞損而虛。大而無力,陽衰易扶。數而無力,陰火難除。寸弱上損,浮大里枯。尺寸俱微,五勞之軀。血羸左濡,氣怯右推。左右微小,氣血無余。癆瘵脈數,或濇細如。潮汗咳血,肉脫者殂。

【注虛損者,因虛而有傷損也。虛勞者,因虛而不禁勞,因勞而愈虛也。癆瘵者,勞極也,即五勞六極也。癆者,牢也,言其病已牢痼而不可解也。諸虛脈,多寸關弦大而尺微濇,有火則尺亦大。大者正氣虛而邪氣盛也。弦者中寒也。若大而無力,陽氣虛也。大數無力,陰血虛也。左右微小者,必成痼冷。癆證骨蒸潮熱,盜汗,咳嗽見血,或泄或不泄,惟肉脫甚,脈數細而濇者死。古云:微數不成,病不名勞。】

風寒暑濕,氣郁生涎。下虛上實,皆頭暈眩。風浮寒緊,濕細暑虛。痰弦而滑,瘀芤而濇。數大火邪,虛大久極。先里氣痰,次隨證脈。頭痛陽弦,浮風緊寒。熱必洪數,濕細而堅。氣虛頭痛,雖弦帶濇。痰厥則滑,腎厥堅實。

【注六經脈證同傷寒,《見病機訣》云:頭痛短濇應須死,浮滑風痰皆易除。】

眼本火病,心肝數洪。右寸關見,相火上沖。

【注左寸脈洪數,心火炎也。關弦而洪,肝火盛也。右寸關俱弦洪,肝木挾相火之勢而來侮,所以不勝之金而制已所勝之土也。】

耳病腎虛,遲濡其脈。浮大為風,洪動火賊。沉濇氣凝,數實熱塞。此久聾者,專于腎責。暴病浮洪,兩尺相同。或兩尺數,陰虛火沖。

【注若左寸洪數,心火炎也。兩尺洪數,相火炎也。其人必夢遺,耳鳴或聾。】

右寸洪數,鼻衂鼻齄。左寸浮緩,鼻涕風邪。

【注鼻流清涕。】

口舌生瘡,脈洪疾速。若見脈虛,中氣不足。

【注經曰:左寸洪數心熱,右寸洪數肺熱。左關弦數而虛,膽虛甚。洪而實肝熱。右關沉實,脾胃有實熱;兼洪數者口瘡,或為木舌重舌。脈虛者,中氣不足。】

齒痛腎虛,尺濡而大。火炎尺洪,疏搖豁壞。右寸關數,或洪而弦。此屬腸胃,風熱多涎。

【注尺洪大而虛者,腎虛齒痛;動搖疏豁者,相火上炎也。右寸關洪數或弦而洪者,腸胃中有風熱也。】

痛風沉弦,肝腎被濕。少陰弱浮,風血掣急。或濇而少,酒后風襲。

【注寸沉而弦,沉則主骨,弦則主筋,沉則為腎,弦則為肝。汗出入水,因水傷心,故歷節痛而黃汗出。少陰脈浮而弱,弱則血不足,浮則為風,風血相搏,則疼痛如掣。或尺濇小短氣自汗出,歷節痛,不可屈伸,此皆飲酒汗出當風所致也。】

風寒濕氣,合而為痹。浮濇而緊,三脈乃備。

【注脈浮而緩,屬濕為麻痹。脈緊而浮,屬寒而痛痹。脈濇而芤,屬死血為木,不知痛癢。脈浮而濡,屬氣虛。關前得之麻在上體,關后得之麻在下體。】

斑疹沉伏,或散或無。陽浮而數,火見于軀。陰實而大,熱蒸在膚。

【注滑伯仁曰:脈者血之波瀾,故發斑者血散于皮膚,故脈伏。火盛于表,故陽脈浮數;下焦實熱,故陰脈實大。】

咳嗽所因,浮風緊寒。數熱細濕,房勞濇難。右關微濡,飲食傷脾。左關弦短,肝極勞疲。肺脈浮短,咳嗽與期。五臟之嗽,各視本部。浮緊虛寒,沉數實熱。洪滑多痰,弦濇少血。形盛脈細,不足以息。沉小伏匿,皆是厄脈。惟有浮大,而嗽者生。外證內脈,參考稱停。

【注外證肌瘦肉脫,發熱作泄,內脈沉急者必死。】

霍亂吐瀉,滑而不勻。或微而濇,代伏驚人。熱多洪滑,弦滑食論。

【注右關滑為霍亂吐瀉。脈濇結代伏,雖因痰食阻滯,不可遽斷以死。然但可乍時一見,漸滑大為吉。訣云:霍亂之候脈微遲,氣少不語大難醫。脈弦甚者亦死。洪滑者熱;弦滑者膈有宿食留飲,宜吐。】

心痛微急,痛甚伏入。陽微陰弦,或短又數。緊實便難,滑實痰積。心痹由背,脈微而大。寸沉而迎,關緊數銳。

【注陽微,虛在上焦,所以胸痹痛。心痛者,脈陰弦故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痹痛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而數。】

腹痛關脈,緊小急速。或動而弦,甚則沉伏。弦食滑痰,尺緊臍腹。心痛脈沉,沉細是福。浮大弦長,命不可復。

【注脈細小緊急速,腹中刺痛。尺脈緊實,臍及小腹痛者,宜利。若尺脈伏者,小腹痛有瘕疝。】

瘧脈自弦,弦數多熱。弦遲多寒,弦微虛乏。弦遲宜溫,緊小下奪。弦浮吐之,弦緊汗發。亦有死者,脈散且歇。

【注瘧雖病久虛極,脈微似乎不弦,然必于虛數之中見弦,但不搏手耳。凡汗吐下,脈弦而小緊,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宜下;弦遲者宜溫;弦緊者宜發汗,針灸;浮大者宜吐。弦數者風發也,以飲食消息止之。此汗吐下法,推之百病皆然。】

痢脈多滑,按之虛絕。尺微無陰,濇則少血。沉細者生,洪弦死訣。

【注腸澼下痢,雖忌身熱,亦忌厥冷。】

痞滿滑大,痰火作孽。弦伏中虛,微濇衰劣。

【注胸痞多有痰火,故寸滑且大。右關弦遲或伏者,肝乘脾虛生涎,氣郁不舒。微反在上,濇反在下者,氣血虛也。微則氣衰多煩,濇則血少多厥。】

瀉脈自沉,沉遲寒侵。沉數火熱,沉虛滑脫。暑濕緩弱,多在夏月。

【注微小者生,浮弦者死。犯五虛證者亦死。】

吞酸脈形,多弦而滑。或沉而遲,胸有寒飲。或數而洪,膈有痰熱。

【注時吐酸水,欲成反胃。】

五疸實熱,脈必洪數。其或微濇,證屬虛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旬邑县| 收藏| 芜湖市| 芜湖县| 伊通| 安龙县| 汨罗市| 健康| 石狮市| 荣昌县| 台南市| 怀集县| 永顺县| 赤城县| 栾川县| 宁阳县| 鹿邑县| 济宁市| 韶关市| 西林县| 左贡县| 措勤县| 天门市| 厦门市| 七台河市| 象州县| 泰安市| 嵊泗县| 西贡区| 秦皇岛市| 遂宁市| 利川市| 义乌市| 普格县| 怀宁县| 康定县| 汕尾市| 金湖县| 墨脱县| 太仓市| 宽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