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 全相平話三國志至治新刊
- 佚名
- 4886字
- 2015-12-22 14:57:29
月余日,人報曰:“曹操拜夏侯惇為大元帥,將十萬軍來取新野。”張飛高聲叫曰:“皇叔得孔明,如魚得水。俺武藝粗鈍,看軍師應當!”即時,諸葛叫關公:“你受吾一計。”又令趙云:“你受吾一計。”眾官皆有計也。張飛曰:“軍師不用我也?我如何?”軍師猛然言曰:“將軍也受吾一計。”張飛攬之。諸葛曰:“張飛,你本人用心也!”軍師無三日,眾官皆散。
卻說夏侯惇離新野三十里下寨,令人探新野。不一月,聽得鼓樂響,人告元帥言:“軍師上一山頂,邀皇叔排筵作樂。”夏侯惇言:“村夫慢我!”引五萬軍到高坡下。回面向南拽起,將游子眾官,伴皇叔、軍師走西壁。坡上炮石壘木打夏侯惇馬不停蹄,背后有二將殺殿后。橫裹三千軍,趙云出。夏侯惇有意歸寨,有馬垢、劉封劫了寨。夏侯惇投北走。至天晚,到一古城,令人探言,城內糧草、大軍、牛畜,勿知其數。人皆言夏侯惇與新野送糧,知征戰走了夏侯惇。眾軍入城,至衙下馬。
元帥交造飯。飯熟欲食,伏軍皆起,四面兜著。夏侯惇欲走,迸斷欄索,百計皆起,撞入陣,傷人勿知其數。夏侯惇:“必是牧牛村夫之計也!”其軍無三萬,往東去也。走離古城三十里,天道約至半夜以后,靠檀溪水,眾官都下馬。夏侯惇又言人困馬乏,交造飯。眾官卒皆仰面而臥。飯熟,欲請元帥吃飯。眾官未吃,驀聞一聲響亮若雷。有人報夏侯惇言曰:“檀溪河水下來,莽蕩若白云!”元帥令人赴高阜處望,見亡人死馬,逐水而下。元帥痛哭,其軍無萬。
天道明,夏侯惇望北再行。到檀溪一橋,東面正南來,直北過橋。伏軍起攔住,后有簡獻和,前有關公。夏侯惇撞陣而過去,覷士卒。先三日,夏侯惇言,滿坡石打劫吾寨。古城相殺開,水渰陣走。夏侯惇言:“此處倘有軍,吾不能歸許昌。”言未決,前面無三里地,柳樹下,有三千軍,內中一將帶酒叫:“諸葛共皇叔眾官皆掌其計,趕我在此處。軍師言:‘夏侯惇敗了必把你手內過也。’”張飛不語,一人急速而告曰:“敗殘直東而來,其軍無三百人。”張飛問:“何人也?”言乃夏侯惇也。張飛笑曰:“軍師真個強人!”言訖,張飛上馬攔住夏侯惇,西壁相殺,夏侯惇大敗。
卻說曹操升廳而坐,問眾官言曰:“夏侯惇將十萬軍、百員將,去取樊城、新野,一去三個月,不知消息。”言未絕,近人報曰:“夏侯惇軍回也。”曹操問勝敗如何。小軍言:“無數十人回。”曹操大驚,喚夏侯惇至,見血污其鎧,身負重傷。夏侯惇俯伏在地:“乞免家族,小人乞死。”夏侯惇又說:“十萬軍斬五員將,火燒水渰,累次埋伏,后逢張飛,痛死敗矣。皆是村夫諸葛之計。”
曹操聞之大怒:“把夏侯惇推轉,斬于階下!”聽一人高叫,言未盡,曹相認得是徐庶:“告丞相,惇有今王之勇。”曹操問諸葛如何。徐庶曰:“那人有測天之機,今觀天下如拳十指。夏侯惇脫命諸葛,乃名將也。”曹公笑曰:“我觀村夫易可也。吾與徐庶爭氣。吾將一百萬軍、千員名將,蹉碎樊城、新野,連荊州都取!”即便點軍。
卻說皇叔邀軍師、眾官,去新野衙內賀喜作樂。有人報曰:“曹公引一百萬大軍、千員名將遠赴樊城、新野來也!”唬皇叔大驚,問軍師如何。軍師言:“易為。”即便寫書東南,赴荊州見劉表,借軍三十萬。當夜文字,天明復回,言荊王已死,今荊州立荊王次子劉琮為君。皇叔眼中淚下。又來日,報曹操兵近也。皇叔問諸葛。軍師曰:“此處不是當曹操之地。”諸葛邀皇叔走。
當夜二更,眾官、軍人皆走,前去荊州城下叫問。劉琮上城。皇叔哭。“我家父死。”“何不交我知?”蒯越言曰:“荊王死,劉琦造叛,被次子所奪。皇叔玄德不知。”皇叔再言:“曹操引百萬軍,無三日至城下,吾侄開門。曹公水軍,今有你四員將,待灘上相持。今有關、張二將,知文者有諸葛軍師。”劉琮言:“荊州隘窄,不堪皇叔居住。”蒯越高叫:“此城不開!”玄德煩惱。
至來日,離荊州四十里,見一大林,下問曰:“此乃荊王之墳也。”玄德用酒食果盤祭祀,痛哭之次,軍師告皇叔:“曹操兵近也。”
至來日,玄德聽得后的鬧,問是甚人。小軍告曰:“是樊城、新野百姓趕皇叔來此。”玄德問曰:“百姓何來此?”內中一人告曰:“皇叔仁德之人,曹操兵已至,殺人不知其數,俺百姓來隨皇叔,便死不悔。”皇叔言曰:“其軍緩行。”
皇叔軍同百姓南行,離荊州三日,軍師告皇叔:“曹賊近,家族相逐;倘顧百姓,曹賊趕上奈何?”玄德不語。聽的后軍鬧也。玄德問為何。人告曰:“曹操軍后殺者百姓。”分軍三隊而起。
卻說皇叔不能救其百姓,正南而走。一日,皇叔盛行,人報曹軍大多。百姓相逐。亂軍中,皇叔憑伏鞍馬。于亂軍中,皇叔家小不知所在。玄德不語。
又行數十里,人告皇叔:“趙云反也。”玄德曰:“如何見得?”皇叔不顧便行。有人再言。皇叔一劍斷其馬鬃:“ 只此馬鬃為例!”眾人不語。皇叔曰:“我投袁紹,關公斬顏良、誅文丑,冀王使趙云趕我,欲行誅斬。趙云不肯。與劉備相逐三載無過。豈有反意!”
又行三里,有一河,上有大橋,山坡特陡,名曰當陽長坂。皇叔行過當陽長坂,軍師回顧此嶺巖高,就上倘得一猛將、兵百騎,可當曹兵百萬之師。孔明曰:“吾錯矣!昨日使關公南去大江鎖船,經今不至。”聽一人高叫,認是張飛。“然胡髯公張飛可當?”軍師曰:“又聞尊重虎牢關大戰,三出小沛,皆翼德之功。今日勇健,當攔住曹賊,圖名于后,乃大丈夫也。”卻說張飛,招二十人出,軍旗二十面,北至當陽長坂。
后說趙云,單馬入曹軍中。趙云曰:“戰場可遠百余里,根尋皇叔家族。”盤桓數遭,猛見甘夫人右手抱其脅,左手抱阿斗。趙云下馬,甘妃見趙云,淚不住行下,言:“家族,曹公亂軍所殺也。”言:“趙云,你來得恰好!”右脅著箭,手起腸出也。“皇叔年老,尚無立錐之地。我今已死矣!你把阿斗當與皇叔。”夫人言畢,南至墻下,辭了趙云、阿斗,于墻下身死。趙云推倒墻,蓋其尸。趙云言:“我于百萬軍中與主公救阿斗!”趙云一時之勇,圖名于后。抱太子南走,撞賊軍陣。后有詩曰:
奇哉趙子龍,凜凜一心忠;
先主敗荊州,家族又不從。
一生不顧死,再入虎狼叢;
忠孝保弱子,敢當百萬雄。
春秋有伍相,漢世有子龍;
到今千載后,誰不仰高風?
卻說曹操附高處望見,言:“必是劉備手中官員!”使眾官捉趙云。為首者關靖攔住,趙云揮刀交馬,直沖陣而過,前至橋上,陷了馬蹄,君臣頭偎地上。背后關靖趕至近,趙云用硬弓,一箭射死關靖。趙云扶起太子,上馬,又抱太子南走。至當陽長坂上數里,迎見張飛。張飛言曰:“太尉當救阿斗!”趙云言:“皇叔家族、二夫人皆死,只抱太子回見皇叔。”張飛哭而言曰:“吾為大丈夫,適來對皇叔言,拒住當陽長坂,更保駕得脫。”
趙云南行,見皇叔禮畢,言:“甘妃、糜氏皆為曹公所殺;亂軍中救太子而脫。”趙云抱太子見皇叔。皇叔接太子,擲于地上。眾官皆驚,告皇叔。玄德曰:“為辱子,幾乎折了吾之良將趙云!”皇叔言畢,眾稱其善。皇叔南行。
卻說張飛北至當陽長坂。張飛令軍卒將五十面旗,北于阜高處一字擺開。二十騎馬軍正覷南河。曹公三十萬軍至。“尊重何不躲?”張飛笑曰:“吾不見眾軍,只見曹操。”眾軍馬一發連聲,便叫:“吾乃燕人張翼德,誰敢共吾決死!”叫聲如雷貫耳,橋梁皆斷。曹軍倒退三十余里。有翼德廟贊:
先生圖王,三分鼎沸。
拒橋退卒,威聲斷水。
諸侯恐懼,兵行九地。
凜凜如神,霸者之氣。
卻說張飛趕皇叔,至晚見皇叔。武侯曰:“此真將也!使旗迎住曹操軍卒,主公盛行五十里。曹操必中吾計。”皇叔喜。
來日,軍行經吳地,有名將魯肅字子敬,問曰:“遠赴荊州與荊王吊孝。皇叔來為何?”諸葛出馬見魯肅,相揖,魯肅大驚:怎知道臥龍又投了劉備!諸葛曰:“你更不知曹操一百萬軍至荊州,劉琮降了曹賊,有意吞吳國。魯肅你意何如?皇叔南赴江吳,見家兄劉璧。”魯肅不言,暗思:俺劉璧與予相知,有皇叔、諸葛當投我主公。
曹操當夜相離十里。各下寨。魯肅請皇叔與眾官飲會。燈光下,有皇叔、諸葛、關、張、趙云。魯肅曰:“眾官皆虎將也。”魯肅又曰:“討虜將軍孫權若得皇叔、軍師,愁甚?”
魯肅至次日,邀皇叔前至大江一城,名曰夏口,水繞三面,住歇北門。魯肅曰:“使鼓樂邀。”玄德在城數日,糧食酒肉,城中不知其數。
魯肅至來日,上船見討虜將軍。先主眾官在夏口城內,皇叔令諸葛上書,南見孫權。至來日,夏口南門外上船。玄德告軍師。軍師暗叫趙云,附耳低言。
魯肅與武侯過江,乘船,遠赴金陵館內下了。諸葛至來日見孫權,入衙內禮畢;諸葛說:“曹公一百三十萬軍,奪了楚地,降了劉琮,然后取吳。”問:“你如何得知?”說:“玄德從新野、樊城事失,遠赴滄吳,有意投劉璧。玄德見在夏口。”孫權言:“諸葛先教請了三遭,不會其面;今日投了劉備!”諸葛呈書與孫權,展開看書中云:
“右備頓首,狀申討虜將軍孫公麾下:伏惟臺輔,神明贊佑,未及參拜。仰聞將軍行仁德之道,佐漢室之功臣,傳父兄三世之余業。今有心腹之患,備困于夏口,惟存殘將,無計得脫。曹操挾天子之勢,引兵百萬,殺害諸侯,漢天下指日而墜。如滅漢,必侵吳地。奈備兵少將寡,賴將軍假風雷一陣之威,救郡國生靈之苦,黎民伏業,方始太平。曹之奸雄,紙筆難盡。備困陷夏口,專令軍師持書申問,伏乞將軍允否?如不見阻,拱聽回音,比及參視。伏冀順令,倍加珍重。”
孫權讀罷皇叔書,問眾官怎生。見二人雙出,乃是張昭、吳危,告言:“皇叔困于夏口,諸葛過江,遠見主公,持書求救。主公不聞曹操百萬之師,已奪了荊州;若至大江,吳地官員各把渡口,使曹操軍不能前進。倘若借軍,如濕肉蕩白刃,十年尚未解甲。”孫權又言怎生。張昭再言:“山東、河北諸侯皆從服,戰斗者皆敗。”忽見一人高叫,認得是諸葛,言:“您二人皆言曹公之威,你待納降?豈不聞曹公奪了荊楚之地,改差劉琮,覓罪令人殺之!您二人要學蒯越、蔡瑁之后,使劉琮降曹操之說。”唬孫權大驚:“軍師之言甚當。”
評議三日,尚未定,驀有人來報曰:“曹操一百三十萬軍,圍了夏口也!”使人將書特來見討虜將軍,令人喚至當面,呈書與孫權,看書:
“自古帝王臨朝,蚩尤作亂;舜王在位,苗裔不尊。黃帝非無道之君,虞舜豈不仁之主?亂臣賊子,背恩失義,致天地之忿,神人之怒,所以興兵,戈甲遍起。操親奉皇宣,授持帝命;驅百萬之師,掃四方之妖孽;見誅呂布于下邳,斬公孫瓚于河內,滅袁譚于青州;到汴梁立捉張茂,至洛陽生擒了孔秀。操臨水布陣,靠澗排兵;仗天子之洪福,憑操之威風;引百萬之師,水陸并行,進加京府,如蹇海履亨衢,取吳江似太山壓卵。今有反臣劉備,奉敕捉拿;討虜者,漢之忠臣也,休聽讒言;倘或執迷拒敵,提百萬軍至,大江指日可渡,莫待昆侖火發,玉石俱焚;無智無慮,悉皆斬首。不宣。漢上將軍兼馬步都元帥正授領省大魏王曹操,謹付討虜將軍左右。”
孫權讀書罷,唬遍身汗流,衣濕數重,寒毛抖擻。張昭、吳危再言:“令名將引軍,各把渡口;拜一元帥,屯軍十萬,在于江南,使操軍不能得渡。漢皇叔自家莫管。”
唬諸葛大驚:倘若不起軍,夏口主公休矣!言盡,結袍挽衣,提劍就階,殺了來使。眾官皆鬧。張昭、吳危曰:“方知諸葛奸猾!知者知是諸葛殺了曹使;不知,則言吳軍殺之。”令人執了諸葛。諸葛叫而言曰:“討虜錯矣!適來曹公書,將軍再看,方知天下諸侯十個被曹操殺無一二。我家主公是高祖十七代孫中山靖王劉勝之后,有何罪過?倘若來殺皇叔,必收江吳之地。將軍熟思之。”魯肅曰:“主公不聞天下人言,斬者不由獻帝,存亡皆在曹公。”孫權曰:“大夫言是也。”令人放了諸葛。
當日晚,孫權引魯肅來見太夫人。夫人邀二人坐。夫人問孫權。權說:“諸葛借軍去夏口救皇叔。”又言:“曹相引一百三十萬軍,見在北岸。”太夫人言:“不聞汝父十八鎮諸侯,大戰虎牢關下,未見你父英雄?今曹操挾天子之勢,欺壓諸侯,可急赴夏口救皇叔,圖名于后。你父臨終,曾言:“倘有急事,拜周瑜為元帥,使黃蓋作先鋒,可破曹賊。’孫權道:“母親言當。”魯肅歸把此事說與諸葛。諸葛大喜。
次日天曉,孫權再言:“此事如何?”張昭言:“不起軍。”孫權拔劍斷其案曰:“有人再言不起軍者,與此案同!”眾官不敢復言。
孫權令人赴豫章城,請太守周瑜。瑜不來。孫權問諸葛:“周瑜不來,如何?”諸葛曰:“聞有喬公二女,大喬、小喬。大喬嫁公子為妻;小喬與周瑜為婦,年幼,顏色甚盛。周瑜每日伴小喬作樂,怎肯來為帥?”權遂令魯肅共軍師奔豫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