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 南疆繹史
- 溫睿臨
- 4626字
- 2015-12-21 12:21:51
紀略六
魯監國
右浙東紀略第六。
○當時義旗初建,使魯藩肯受約束,渡錢塘而來,三吳豪杰聞聲相附,未必不可以為計也。其如畏葸自守,以蕞爾兩府供十萬之眾,即王師不發一矢,一年之后亦滌地無遺類已。及自浙、閩失守之后,以海水為金湯、以舟楫為宮殿,陸處者惟舟山二年耳。御舟稍大,名曰河艍;即其頂為朝房,諸臣議事于此。落日狂濤,君臣相對;亂礁窮島,衣冠聚談。所謂零丁飄絮,固猶未罄其形容也矣。
◎案「浙東紀略」一卷,事實簡漏,不成篇章?!冈尽挂贼敱O國事為無足書者,謂其在浙則閩有君、入海則粵有君也。噫!溫氏斯言則誤甚。夫當日江東奮義,自孫忠襄嘉績、錢忠介肅樂輩一呼振旅,凡遺臣、烈士、故老、逸民一時向風麇集;其如扼于強帥之手,無能為役!及其遯跡入海,飄泊于蠣灘鰲背之間,如張太傅肯堂、吳宗伯鐘巒、張司馬煌言輩,又皆崎嶇相從。健跳之駐、舟山之守,從事諸臣大節昭然;書之不勝其書,若有過于南都、閩疆者焉。且南中之亡,走降相繼;而江上之潰,激烈獨多。直至海角天涯,猶是依依不釋;剖肝絕腹,甘死若飴。則監國之為君,可概見已。而溫氏略之又略,所失遠矣。原文都半本諸黃梨洲(宗羲)「行朝錄」;即如梨洲于丙戌二月授官職方主事、后累官至左都御史,「錄」中自晦其名,每署之曰「某」;己丑,次健跳,書從亡之臣大學士沈宸荃而下有左都御史某。曰「某」者,宗羲也,其自晦也;溫氏不察,乃仍其舊。凡此征引之失,雖經抉摘,而恐復有所未盡?!缚北尽褂诖司磔^補過半,然而烏得悉數以書。如甬上六狂生、錢氏諸弟之類,事有所系,而名弗及者,別于「摭遺」補傳;監國事跡之續見者,更于「書后」詳列焉。監國宮眷殉節最烈,溫氏于此略不一書;「勘本」皆纂補。元妃張氏之出海而遭掠也,尋以智脫,入長垣、入舟山;舟山破而殉諸宮井者,即妃也。張國柱掠之北去者,為宮嬪周氏,亦自刎死。并于「摭遺」列傳。
紀略六
魯監國(附紀略補)
。魯監國
魯王諱以海,高帝十世孫也。父壽鏞,世封于魯;崇禎十五年,大清兵攻兗州,城破自縊。以海年幼,被執,三刃不中,乃舍去。十七年春二月甲戌,嗣魯王位。
北都之變,諸王皆南下。
順治二年(乙酉),南都稱弘光元年。夏四月,命往移駐臺州。五月,南都不守。六月,浙中潞王亦降。閏六月己丑,九江道僉事孫嘉績、吏科都給事中熊汝霖同起兵于余姚。其明日,諸生鄭遵謙應之紹興,襲殺招撫使于江上;兵部尚書張國維起兵東陽。又明日,刑部員外郎錢肅樂起兵于鄞;以是月十八日遣舉人張煌言奉箋赴臺迎請魯王監國。同時,以兵以餉來歸者,總兵王之仁自定海,黃斌卿遣將自滃州,張名振自石浦,沉宸荃、馮元飗亦應之慈溪,聲勢震興。二十八日,再奉箋勸進。國維與宋之溥、陳函輝、柯夏卿等亦具表迎王。即日移駐紹興,以分守署為行在。途中,加錢肅樂太仆寺少卿,授張煌言為行人;至是,進肅樂右僉都御史,加督師銜。以張國維、朱大典、宋之溥為東閣大學士,國維督師江上、大典鎮守金華、之溥司票擬。未幾,召大學士方逢年入直,宋之博罷。起章正宸為戶部左侍郎行吏部事;李占春戶部尚書,王思任禮部尚書,余煌兵部尚書,張文郁工部尚書,陳函輝詹事府少詹事。擢陳潛夫為太仆寺少卿,尋改大理寺卿。列兵江上,畫地戍守:總兵方國安自浙西來,駐守七條沙;王之仁守西興,鄭遵謙守少亹,孫嘉績、熊汝霖、錢肅樂分守瀝海。嘉績、汝霖等亦加僉都御史督師銜;進國安鎮東侯、之仁武寧伯。
秋七月,會師西興。張國維復富陽,封其子世鳳為將軍。命姚志倬守分水。江上兵每日蓐食鳴鼓放船,登陸搏戰,日中復轉舵還戌;率為常。
八月,國維復于潛。兵部尚書田仰從海道至,留為東閣大學士。賜張煌言進士,加翰林院編修,典制誥。
九月,兵部主事攝余姚知縣王正中表進監國大統歷,宣付史館。
冬十月,大清兵至。初八日壬辰,戰于江上。方國安嚴陣以待,張國維、錢肅樂等咸率兵部翼后。前鋒副將鐘鼎新用火攻,首先擊殺緋衣大將一;諸將等呂宗忠、王國斌、趙天祥各斬數十級。俞國榮等直抵張灣,奪獲軍械歸。連陣十日,諸軍皆有功,第七戰尤捷。既乃貪功驕戰,敗至草橋門下;會大風雨,弓矢各不能發而退。時浙西諸路義旗四起,蘇、松、嘉、湖列營數百;杭州孤懸,危甚。說者謂監國初起江上,適有浙西首尾相應之勢;惜坐失此會也。
未幾,分地分餉之議起:統計浙東地丁正餉六十余萬,盡予正兵(正兵者,方、王之眾也);義兵則取給于義餉(蓋富戶樂輸之款也)。交爭之,不能平;而國安尤暴橫。已正兵并取義餉,致義兵無所仰給。錢肅樂屢疏入告,王不能問,但敘其十捷功,加右副都御史;具疏辭,且言:「臣今不能入杭,誓不再受一官」。不許。
閩中唐王立,遣兵科給事中劉中藻頒詔于越,將吏恇惑,謠稱將避返臺州。張國維亟馳還,令勿宣讀。與熊汝霖議,以「唐、魯同宗,無親疏之別;義兵同舉,無先后之分:惟成功者帝耳。若一稱臣,則江上諸將須聽命于閩,如王之號令何」?錢肅樂、朱大典謂「宜權稱皇太侄報命。大敵在前,未可先讎同姓」!議大不合。然卒如國維指,具疏以報。于是,閩、浙若水火矣。行人張煌言自請充使赴閩釋二國之嫌;從之。
以內臣客鳳儀、李國輔兼制軍餉,餉更不可問。
十一月,進方國安荊國公、王之仁寧武侯,封鄭遵謙義興伯。王勞軍江上,駐札西興;筑壇拜方國安為帥,命各營僉聽節制。初,義兵派支鄞、奉二縣義餉。至是,國安檄縣不準應給,致絕糧四十余日,行乞于道;徒以肅樂忠義相激,無敢叛者。太仆寺卿陳潛夫破家治兵;既竭,請餉四百金,而餉臣弗給。馬士英竄入國安軍中,阮大鋮亦踵至。士英欲朝見,不許;張國維劾其誤國十大罪。
十二月,王回越城。以故太仆謝三賓為禮部尚書,入閣辦事;從戚臣張國俊之請。國俊納三寶賄,外倚方、王勢,內通客、李二奄,與馬、阮相呼應,遂表里作奸。王之仁上疏言:「義師初起,人人有直下黃龍之志。乃一敗后,遂欲以錢塘為鴻溝。天下事尚何忍言!臣愿率所部沉船決一死戰;今日欲死猶及于戰,他日即死恐不能戰也」!不報。錢肅樂疏陳利害,言「國有十亡無一存,民有十死無一生」;王深然之,而無若強帥何。尋加肅樂兵部右侍郎;再疏辭,不許。命以王正中所進黃宗羲造監國魯元年(丙戌)大統歷頒行民間。命鼓鑄「大明通寶」錢。
丙戌春正月,監國魯王在紹興。以柯夏卿、曹維才為使,奉書閩中。
二月,錄黃宗羲造歷、從軍功,授兵部職方主事。張國柱掠余姚,其黨張邦寧掠慈溪。國柱,劉澤清部將也。初,航海依王鳴謙于定海;得五百人,劫鳴謙入內地。行朝震恐,乃署以將軍,始退??偙愬a敗于嘉興,掠余姚。攝令王正中遣卒系殺之。
三月丙寅,思宗大祥;王于朝堂哭臨,三軍縞素一日。諜言大清兵由海道來,錢肅樂移守???;久之,終無所得餉,乃與孫嘉績連名請以兵歸開遠伯吳凱,而身并從軍自效。王溫旨慰留;諸帥嫉甚,誣其有貳于閩,遣客刺之。肅樂乃棄軍,拜表以行;表言:「臣今披發入山,永與世辭。請賜偵跡,必不入閩,自取殄滅」!王駭嘆,即降旨令往海上,偕黃斌卿、張名振等作窺吳計。
大清兵入錢塘,張國維、王之仁率師拒戰。東南風作,之仁揚帆奮斗;大兵觸之,舟多碎,鄭遵謙獲鐵甲八百余副。國維乘罅渡江圍杭州,不克而還。
夏四月,大兵屯北岸,以巨炮擊方國安營,廚灶盡破;國安嘆曰:「此天奪我食」!遂欲投閩。王正中率眾渡海鹽,奪澉浦城。
五月,加孫嘉績、熊汝霖東閣大學士,督師如故;而餉終不給,眾心已渙。兩人又不諳于軍,乃以眾付黃宗羲、王正中領之,合師三千;尚寶卿朱大定、大理卿陳潛夫、兵部主事吳乃武、查繼佐各募數百人來附。出札海壇山,將襲海寧;聞江上兵潰,皆散去。國安拔營走紹興,劫王南行;鄭遵謙入于海,張國維振旅追扈之。
時夏旱水涸,有浴于江者,徒涉往返;大軍驅馬試之,不及腹。潮信數日不至,相詫為神助。六月丙子朔,以數十騎過江,列戌驚潰;大清兵遂畢渡。馬士英銜弗納之怨,說方國安獻監國以降。國安計決,乃遣人守王。守者病,王始得脫,亟趨海門航海去;令保定伯毛有倫扈王妃、世子出定海,張國維退守東陽以圖后舉。
大兵既逼,列城俱下。禮部尚書王思任絕粒死,兵部尚書余煌衣冠赴水死,禮部侍郎陳函輝入僧舍自經死,大理寺卿陳潛夫率妻妾聯袂赴水死,通政使吳從魯以不薙發死,主事葉汝囗〈艸恒〉、高岱、故山西僉事鄭之尹皆自溺死,故太常博士李山于吳中絕粒死,御史何弘仁追至關山嶺投崖死,主事謝震龍被執不屈抗言死。
大清兵至金華,破義烏,大學士張國維死之?;蛴袆衿淙肷秸?,國維曰:「誤天下事者文山、疊山也」。乃自沉。武寧侯王之仁入海,沉其妻孥;既而曰:「吾死此無名」!乃由松江轉至金陵。僉謂其降也,引之見大吏;命易服,曰:「吾來此求死,非求生也」!遂見殺。大學士朱大典猶守金華不下;馬、阮既降,導兵攻破之,屠其城。大典發火藥自焚死,全家俱殉。方逢年、方國安父子薙發迎附,旋并伏誅。馬士英遁入太湖;明年俘獲,亦伏法。阮大鋮死仙霞嶺上。
衢州知府伍經正、推官鄧巖忠、守將張鵬翼、江山知縣方召俱殉節。自金、衢陷,而全閩無一夫之拒矣。
王之出海也,石浦富平將軍張名振棄其地以舟師來扈;至舟山,黃斌卿不納。毛有倫扈王妃張氏及世子出海,為叛將張國柱劫之北去。會永勝伯鄭彩至,奉王入閩;時唐王就擒,已終。
冬十月丁酉,王發舟山;十一月丙寅,次中左所(亦名鷺門)。鄭芝龍方降附,密令彩執王歸命;彩不可,乃匿王,以南夷貌類者服王冠服居舟中,謂守者曰:「茍事急,則縊以示之」!芝龍子成功起兵海上,駐札中左所;意不欲奉王,偽稱明年為隆武三年。于是,鄭彩奉王改次長垣。
丁亥春正月,監國魯王在長垣。熊汝霖相;加張煌言右僉都御史。
辛未,王禡牙誓師;提督楊耿、總兵鄭聯皆以兵來會。進鄭彩建國公、張名振定西侯、楊耿同安伯、鄭聯定遠伯、周瑞閩安伯、周鶴芝平彝伯、阮駿蕩湖伯。鶴芝復海口,以參謀林鑰舞、總兵趙牧為守。時故尚書張肯堂募兵海上,貽書招之。前僉都御史金衢巡撫劉中藻以眾來歸,授為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二月壬申朔,襲海澄,圍其城。明日,攻漳州,失利。又明日,大清兵救海澄;退入于海。丙子,襲漳浦,以閩人洪有文為令;夏四月復破,有文死之。
鄖西王復建寧,其裨將王祁復邵武。祁營山中,取民間幾案數百張,每懸大線香數百炷,黑夜順流環城而過。守者謂祁兵薄城,炮石大下;遲明,方知其偽,城中習之不疑。一日,祁突至,遂破。
五月,??趶褪В骤€舞、趙牧死之;周鶴芝退守火燒嶼。
六月,攻漳州,不利。錢肅樂來覲,王大喜,授兵部尚書。
秋七月,王親戎,次長垣。會鄭彩、周瑞、周鶴芝、阮駿之師攻福州,敗績。
八月丙戌,襲連江。
冬十月,長樂、永福、閩清皆下,羅源知縣朱丕承、寧德知縣錢楷皆以城來歸。以馬思理為東閣大學士、林正亨戶部尚書、沈宸荃工部尚書,以劉沂春為右副都御史、吳鐘巒通政使、余揚左都御史、林嵋吏科給事中、黃賓吏部考功司郎中。
大學士劉中藻起兵福安,攻福寧州;守將涂登華降。
辛未,鄧藩理陳世亨以一旅復安固;援兵不繼,被執不屈,死。吏部文選司員外郎林垐、兵部侍郎林汝翥自募鄉勇圍攻福清;戰敗,偕死之。
戊子春正月,監國魯王在閩安鎮;楊耿、朱繼祚襲興化。分巡道彭遇颽,故南都御史也,伺其守將出戰,乃登陴盡易明幟;守將不敢入,城遂下。
望后二日,鄭彩殺大學士熊汝霖及義興侯鄭遵謙。
二月,以錢肅樂為東閣大學士;力辭,弗許。時鄭彩橫,專朝政,王亦不得顧問;逆節已著,諸鎮皆惡之。肅樂日中系艍王舟之次,票擬章奏封進后,即解維別去。每入見,即流涕不止;曰:「朝衣拭淚,昔人所譏;而臣今不能禁」!王亦潸然。
江西金聲桓遣部將郭天才援閩;與巡撫佟國鼐有隙,遂以兵來歸。封為忠勤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