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2章

  • 南疆繹史
  • 溫睿臨
  • 4690字
  • 2015-12-21 12:21:51

自王入閩,先后克獲建寧、邵武、興化、福寧三府一州及漳浦、海澄、連江、長樂等二十七縣;溫、臺響應,軍聲頗振。至是,我大清調兩廣、江、浙之兵三路進討,所得府縣破失迨盡,僅存寧德、福安兩邑而已。興化郡城破,大學士朱繼祚、參政湯芬、給事中林嵋、知縣都廷諫俱自殺;永福、長樂間鄉宦士庶亦多殉義者。

夏六月戊戌,兵部尚書大學士錢肅樂卒。王聞,震悼輟朝;賜祭、予謚蔭。

冬十月,大學士馬思理卒。沉宸荃相,劉沂春副之。

己丑春正月,監國魯王次沙埕。

三月,寧德破。

夏四月,福安破;兵部尚書大學士劉中藻衣冠坐堂上,為文自祭,服金屑死。翰林院簡討兵科給事中錢肅范被執,不屈死。閩地悉平。

六月,定西侯張名振復健跳所,遣使迎王。

秋七月壬戌,王復入浙,次健跳;鄭彩棄王去。從王者,大學士沈宸荃、劉沂春、禮部尚書吳鐘巒、兵部尚書李向中、戶部侍郎孫延齡、左副都御史黃宗羲、兵部職方司郎中朱養時、戶部主事林瑛及右僉都御史張煌言等;每日朝于水殿。中山王后徐仁爵以扈從功,封定南伯。

壬午,大清兵圍健跳;阮駿以樓船至,遂解去。封王朝先為平西伯。朝先初同張國柱、王之仁出海,黃斌卿留之部下,不以事任;朝先故土司,調征塞上,累立戰功,不肯郁郁居閑。請徇海邊札奉化之鹿頭鎮,遂有眾數千。

八月壬辰,世子生。

九月丁酉,張名振、阮駿、王朝先合兵執殺黃斌卿。

冬十月己巳,奉王駐札舟山。太保沈宸荃以疾請罷,劉沂春還閩。以前吏部尚書張肯堂為東閣大學士、朱永佑為吏部侍郎、孫延齡為戶部尚書、張煌言為兵部左侍郎。

庚寅春正月,監國魯王在舟山。岐陽王后李錫祚、弟錫貢并以勇著,航海來朝;命佐阮駿軍守螺頭門。

秋九月,周瑞、周鶴芝樓船三百余艘分屯溫之三盤,以為犄角。

冬十月辛巳朔,日有食之。

辛卯春正月,監國魯王在舟山。

二月乙卯,張名振讎殺平西伯王朝先;時國事盡歸名振。滃人有欲納女于王者,張肯堂諫止之。

大清兵會攻舟山,命降將張天祿出崇安分水關、馬進寶出臺州海門、陳錦總督全師出定海。御史沈履祥督餉臺州,被執死。

秋七月,舟山聞警,定西侯張名振奉王駕航入海,親搗吳淞以牽制之;王命張肯堂以兵六千留守舟山。

八月辛酉,大兵試舟海口,肯堂令阮駿邀擊之。駿以三舟突陣,奪樓船一、戰艦十余;獲十一人,縱之還。丙寅,大霧彌漫,咫尺莫睹。頃之,大兵悉抵螺頭門,守陣者方覺。英義將軍蕩湖伯阮駿還師,遇之橫水洋,以火球擲敵舟。風反轉擊,駿面爛焉;岐陽李錫祚救之,亦被創。師熸力竭,同投水死。安洋將軍劉世勛、左都督張名揚統精兵五百、義勇數千背城奮戰,殺傷過當。

九月二日丙子,諸軍力竭,舟山城遂陷。世勛巷戰,叢箭死;岐陽李錫貢短兵巷戰,馬蹶被執,不屈死;名揚(即名振弟)抱母范自焚死。太傅吏部尚書留守大學士張肯堂闔門盡節。其門下士禮部主事中書蘇兆人先縊于廡,肯堂呼酒奠之,乃自冠帶南向坐;視其子婦女孫及四妾先死,始自縊。其下奴婢之從死者,又二十人。兵部尚書李向中被執,大帥呵曰:「聘之不至,捕而至,何也」?對曰:「向則辭官,今就戮爾」!卒不屈死。禮部尚書吳鐘巒入文廟抱孔子木主坐積薪上自焚死。吏部侍郎朱永佑執至,令薙發;曰:「吾發可薙,何待今日」!洞剌其脅而死。通政使鄭遵謙、給事中董志寧、郎中朱養時、主事林瑛、江用楫、董元、李開國、顧珍、顧宗堯、王正、載仲明、參謀顧明楫、諸生林世英等俱死之。錦衣衛指揮王朝相護王妃陳氏、貴嬪張氏、義陽王妃杜氏投諸井,以巨石覆之,乃自刎;太監劉潮等從死者十有八人。事后,大兵相謂曰:「我軍南下,所不易拔者江陰、涇縣,今舟山而三耳」。

明年壬辰春,兵部侍郎沉廷揚率舟師北出福山口;戰敗,被獲,不屈死。定西侯張名振、大學士沈宸荃、兵部左侍郎張煌言扈王再入閩,至中左所。

又明年癸巳春三月,王自去監國號。甲午,移居金門(其后事軼)。

「勘本」曰:維時王師南征,所至奏捷。魯監國自甲午后遁跡海島者,又延九年而終。案昭討鄭成功初以唐之孤臣自居,軍最盛;而既不肯奉王,諸藩畏之,亦莫敢助。獨張司馬煌言監富平將軍張名振一軍為左右衛,且時時激發諸藩使之致貢;嘗曰:「昭討始終為唐,真純臣也」!成功聞之,曰:「侍郎始終為魯,豈與吾異趣哉」!兩人所奉不同,而其交甚睦。監國初至鷺門,成功禮待頗恭,亦良有以也。司馬自平岡入衛,部下不滿三百人,積年往來海嶠,跋涉練兵,屢瀕于危。比后富平卒,遺言以所部授諸;于是,稍稍振作。甲午,以富平軍入長江、登金山,望陵遙祭;三軍慟哭,聲震江城。丙申,定南伯中山徐仁爵分兵攻崇沙戰敗,與郁離公子劉永錫同日死;師徒單弱,無響應者。司馬乃還軍天臺,復軍秦川。丁酉,大兵遷舟山之民。時王已自削其號,飄泊島澳間;嘗與滇中通問。洎至永明就俘、成功亦卒,閩南諸遺老猶欲再奉王為監國,貽書司馬并故尚書盧若騰、成功子經謀復大舉;會以鄭經偷安自固,消息遂杳。康熙建元(壬寅)冬十一月,前監國魯王殂于臺。越二年(甲辰)秋九月,故明權兵部尚書兼翰林院侍講學士張煌言執送杭州,不屈飲刃死。

舟山之役,遺老幾盡;鄭氏子孫負隅抗命,自成一家。其心于明事者,惟張司馬一人也。備嘗險阻而死獨殿,實與魯監國脈絡終始耳。監國歿而明之余氣斬,司馬歿而明之孤忠絕。皇朝應運,恩及前王;我高宗圣諭謂:「開創之初,兵威迅掃,不得不行抗命之誅。諸人瑣尾間關,有死無貳;人臣忠于所事,實為無媿。即書為某王之某臣某,概不必斥之為偽」。猗歟!書法至公,允垂萬世。此紀略六卷,敬從欽定「通鑒輯略」為則,旁及諸大家傳載,核實纂補。在南都、閩、粵三朝事跡較備,滲漏無多;惟監國一卷,溫氏原本簡陋,今謹詳為考訂。凡所遺諸臣之有應予列傳者,并于「摭遺」補稿。

舊傳:魯王在金門日益窮蹙,鄭成功禮意寖衰。王不能平,將移居南澳;成功銜之,乃使人要于道而沉諸海。今以「臺海紀事」、「魯春秋」、「鮚埼亭集」各編依時考之,則此說弗信甚矣!由「甲午」下,王固浮沉海上,而未能實按歲居何所。故于「書后」補其闕文,于紀末則仍署為「軼」。蓋句存溫氏之本恉云爾。

繹史紀略補

道光十年秋九月,「繹史」捭訂事畢,予抱書渡江詣軍門。越三日,軍門之客過予曰:「皇朝振旅入關,上契天心、下蘇民困;堂堂整整,史冊備詳。而始,實因于吳三桂之奉書乞援耳。然三桂翻覆無恒及于自滅,在是史例不得載。惟桂王之死,實出其貪功希賞之舉;似宜于「粵紀」下附言以證明之」。乃袖出一冊曰「吳逆始末記」,蓋當時軍府從事者之日鈔也。因復略綜其說,作「紀略補」。

崇禎十七年春,流寇漸逼;給事中吳麟征請調寧遠總兵官吳三桂兵入衛,帝意猶豫。三月,闖賊陷大同,京師戒嚴。乃封三桂為平西伯,飛檄召之,遷延不即發;及抵山海關,兇問至,遂止。

闖聞三桂據于關,執其父襄,令招以書;略曰:「爾以君恩特簡,得專閫任。乃怯懦觀望,使西兵長驅。事機已去,天命難回。爾君已逝,爾父猶存。嗚呼,識時務者可以知所變計矣。及今早降,不失通侯之賞,猶全孝子之名」。賊并發銀四萬,遣偽將赍往犒之。三桂得書,即令賊將入關代守,自率精銳赴燕京降。至灤州,聞愛姬陳圓為賊帥劉宗敏所掠。時方食,抵幾于地,須發奮張。具書答襄曰:「父既不能為忠臣,兒亦不能為孝子矣」!即卷旆馳還山海,襲殺賊將,殲其眾。遣部將楊坤奉書乞師于我大清,略曰:「三桂以螡負之身,忝鎮山海;亦思堅守東陲,鞏固神京。不意流寇犯闕,奸黨開門;先帝不幸,九廟煨燼。今天人共憤,眾志已離,敗可立待。三桂受國厚恩,欲興師問罪;奈京東地小,兵力未集。特泣血求助,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國門,滅流寇于宮庭;則我朝之所圖報,豈徒財帛而已哉」!時我睿親王綏輯中原,得書即遣使報之;略云:「聞明祟禎帝喪于流寇,不勝發指。故率仁義之師,沉舟破釜,誓不旋旌;期必滅賊,出民水火。今伯遣人致書,深為喜悅。若率眾來歸,必封以舊土,晉為藩王;國讎可報,身家可保也」。三桂乃傳檄遠近云:「闖賊李自成以幺魔小丑蕩穢神京,日色無光,妖氛吐焰;弒我帝后、刑我縉紳、戮僇我士民、掠我財物。二祖、列宗之怨恫,天壽凄風;元勛、懿戚之誅鉏,鬼門泣血」!又云:「周命未改,漢德可思。誠志所孚,順能克逆。義兵所向,一以當千」。闖賊聞之大怒,執吳襄隨行,親帥賊眾十余萬東攻山海關。三桂懼,請我朝速進兵。

四月,大兵至沙河,敗賊將唐通于一片石(通為明總兵官,守居庸;以關降賊者)。賊復部勒其眾,北距山、南抵海,為長陣以待。睿親王命三桂兵皆系白布為識,沖其中堅;賊不能支,追至永平。賊恨甚,殺吳襄懸首于竿,走還京師。大兵至,于四月晦日,闖焚宮殿,挾太子、二王西走。三桂追及于定州清水河,斬其偽帥谷可成。賊奔真定,三桂合遼東兵擊之。賊以屢敗而忿,乃勒精騎依山為陣,大呼曰:「今日親決死斗,不求人助,乃為豪杰耳」!于是縱兵大戰。狂風東來,卷沙蔽日,賊營旌旗俱折。賊恐,急收兵;三桂射之中肩,狼狽由故關遁去。時睿親王攝政,賜三桂玉帶、蟒服、鞍馬、弓矢等物,晉爵平西王。

南都福王立,聞三桂乞師破賊,遙封為薊國公。八月,遣使臣左懋第、陳洪范`赍銀幣入朝致謝,并詣三桂營致福王意。三桂謝曰:「時勢至此,夫復何言!惟有閉門束甲,以俟后命耳」!所賜俱辭不受。

明年,南都亡,閩中唐王立。時秦、晉、楚、豫、吳越之地,俱入版圖,三桂鎮錦州。又明年,汀州亡,粵中桂王立。自湖以南,川、廣、滇、黔皆為明守;乃移駐漢中。

順治九年,桂王走安隆。十四年,三桂晉平西大將軍,同都統莫爾根由四川定黔、滇。十五年,自重慶進兵破遵義之三坡,下貴陽,大兵畢集于平越之楊老堡。三桂兵至七星關,白文選分軍守險,不得前;三桂乃從水西間道取烏撒,襲其后,守兵驚遁。是冬,三路兵會于云南,桂王君臣奔永昌,旋奔騰越。明年,克永昌,引大兵渡潞江。先,李定國設伏磨盤嶺(即高梨貢山),為首尾橫擊計;為降人泄其謀,三桂分精甲先蹂之。大兵繼至,短兵相接戰山上;自卯至午,尸委山谷皆滿。定國不能支,軍潰。桂王亡入緬,滇地悉平。

十七年,朝命吳三桂以平西王為總管,鎮云南。三桂裨將楊坤為之謀,請效黔國公世守滇中為子孫計,必入緬擒王以獻乃可。三桂深然之;即具疏請兵云:「滇南負固有年,一朝戡定。獨由榔在緬,李定國、白文選等分駐三宣、六慰、孟艮一帶,借由榔以鼓惑眾心。窺我邊防,則患在門戶;號召諸蠻,則患在肘腋;投誠生心,則患在腠理。請大舉入緬」!冬十二月,大兵臨緬江(即大金沙江)。緬人恐,送桂王并其眷屬于軍前。三桂使人環守之。王南面坐,三桂入見,北向長揖。王問為誰?三桂噤不敢對。再問之,不覺膝之屈也。問之數回,始稱名以對。王切責良久,已而嘆曰:「今亦已矣!我本北人,欲見十二陵而死;汝能任此事乎」?對曰:「能」。王乃麾之去。三桂伏地不能起,左右掖之出。自是不敢復見。越日,擁王還滇。康熙元年四月,三桂令人以帛縊殺王,藁葬云南城外。嗣奉朝命:「貴州一切文武官員兵民事務,照云南例,蓍平西王管理」;又令文武官聽自選用。是時也,明之根蘗已盡;李定國已死、白文選已降,高枕無與復為難者。爵晉親王,子尚公主。據有滇、黔數千里之地,爪牙腹心布列要害,自以為西南一隅真子孫萬世之業,而不軌之跡漸彰矣。

古高陽氏曰:案順治十年八月,以太宗十四女和碩公主下嫁三桂子應熊。夫三桂世受明恩,一旦國破君亡,而托于父命,即伏首降賊。既以妖淫艷嬖詭語復讎,始效秦庭之哭。關門再戰,致其父殞首賊中而不恤一顧。負國忘親,厥罪已不容擢發數矣。洎至永明之竄入緬甸也,我國家已度外置之。而三桂惑于營窟之謀,乃為此斷草除根之舉;為人臣者而忍出于此!矧既宣力興朝,分茅胙土;特恩異數,天地同深。顧以衰朽余年而妄希非分,稱兵構逆,自斬其宗;又安知非天誘其衷,以為明室諸孫之報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清县| 长沙市| 乌鲁木齐市| 女性| 涪陵区| 佳木斯市| 济宁市| 迁安市| 牟定县| 长沙县| 教育| 墨竹工卡县| 肥城市| 克拉玛依市| 精河县| 内江市| 澄城县| 昌宁县| 天气| 台安县| 姚安县| 江城| 兴山县| 辰溪县| 历史| 徐汇区| 余江县| 富川| 桦川县| 阳山县| 赣州市| 科技| 莎车县| 清苑县| 绍兴县| 玉林市| 华宁县| 儋州市| 时尚| 石首市| 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