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2章 吏政六大吏(1)

復吳竹如方伯書

舒化民

二十八日接奉手教。獎譽過當。感交并。滄浪孺子。豈真知道。惟聽者自有會心耳。往見白帖薦士書。謂欲使知我形體已悴。志氣已憊。獨好才喜士之心未死。仆亦謂形體已悴。志氣已衰。獨憂憫生民疾苦之心未死。所以幸遇大君子之前。不自覺其言之所至有當于事理否也。乃不鄙為迂腐。尚欲誘之使言。寸草有心。何敢緘默。竊惟閣下清操介性。律己甚嚴。而和厚謙沖。復予人可近。韓魏公明足以燭人之奸。而未嘗形于詞色。且必留人以容身之地。此求之古賢中。何可多得。所云端本善則之實。夫何愧焉。而潛移默化之未臻者誠如所論。近日仕途積習沈痼。挽回人心非易易也。偶憶二十年前。仆為縣令時。鍾云亭制府。程月川中丞。俱尚為方伯。李復齋廉訪。初守泰沂兩郡。旋秉臬事。其時每遇切要之件。于文札之外另加以函。所以與屬官書。如保甲。如緝捕。如聽訟。如書院倉儲等事。諄切誥誡。不一而足。且俱刻以訓飭各屬。而賀耦耕制府為方伯時纂經(jīng)世文編。內(nèi)亦采輯數(shù)條。其時為縣令者。如梁楚薌中丞之尹嶧縣。徐樹人廉訪之尹泰安宗小棠大京兆尹樂陵。王英齋觀察之尹清平。類皆于遵辦稟牘中。自抒議論。間亦附以條陳。而上憲又每加之宏獎。或且通飭照行。稍著政聲。固莫不愿以長見。即中平材具。亦無不爭濯磨而供職分。當其時不知有夤緣請托之路。亦無所謂揣摩風氣之術。誠難得之遭逢也。而此風實自李復齋先生開之。至今流風余韻。尚著人口而洽人心。誠以屬吏奉有憲函。每覺倍形振奮。花箋兩柬。勝官文書十倍矣。讀陸清獻公手輯政摘要一書中。載王陽明劉忠宣公數(shù)事。不覺暗合。錄呈附覽焉。出行前導。例有肅靜回避二牌。亦行辟人之義也。陽明先生開撫南。易其字。曰求通民情。愿聞己過。肅靜欲使無言。聞過則招之使言。回避欲其不見。通情則召之來見。當時不聞以先生為褻體。但覺開誠布公。人人得至督撫之前。直達所見。利安得不興。弊安得不剔。政事安得不粹美乎。劉忠宣公撫兩粵。凡有事行司道府縣。不用官封朱點。當堂開拆。但照同輩往來例則單帖具名。另用副啟開陳事宜。末后親填四字云。大夏頓首。當時亦不聞以公為褻體。而下司凡領公札。感激慕化。盡心奉行。如嚴譴之伺其后。德威惟畏。豈不信歟。近者太蒙王公撫江西。守令來謁。不循舊例庭參。邀入后堂。每二人一見。左右列坐。身自北面。烹茶細談。問所治利病。觀其人之心事識見。議論年力。俟出。即疏其大。復邀二人入。亦如之。不厭煩勞。不嫌降節(jié)。委蛇數(shù)日之間。通省官吏賢否。思過半矣。人見公留心如此。賢者益勸。否者易節(jié)。有化枉為直之微機焉。此三事皆為撫按之良法也。良法何常。生于居高者之美意。茍存其意推而廣之。各隨其時。各隨其地。美意無窮。則良法無窮。化民謹按。居高位者陶鑄官民。各有性情。各有措施。原不一轍。蔡端明長于政事。與客專言文章。不言政事。歐文忠長于文章。與客專言政事。不言文章。各能造就人才。包孝肅治開封。尚嚴明。歐陽公治開封。尚寬厚。各用其長。而不相悖。但能開誠布公。隨時隨地。以精力行之。即化枉為直之機寓此矣。惟言教不如身教之易從。法令不如德禮之易感。此又良法美意之本原。而潛移默化之妙用也。

上皖撫王清苑中丞書

胡林翼

前歲肅函。并善化羅茂才書。交門下士汪士鐸呈上。時以視學吳會。汪生樸學醇才。可以助理也。信未到而夫子已秉節(jié)皖江。汪生亦挾策北上矣。遲遲至今。歉悚何已。皖省為淮服屏蔽。江界要沖。士秀而專利。民逐末而倦于農(nóng)。大江之北。刀劍以嬉。囂然不靖。故稱難治。自豫河再決。鄰國為壑。雖以清獻之視越。鄭公之守青。猶恐民氣大傷。瘡痍滿目。則求治更難。然而君子不更法以治者何也。法因人而立。貴審其宜。事因境而遷。貴當其可。夫以今日之天下。學校衰而下無實學。科舉濫而士無真才。負販之賈。得乘君子之車。六部之胥。無異宰相之柄。衣食忘農(nóng)桑之要。而野鮮力田之民。政事為財用之源。而上無端本之治。凡此久大之謀。固非一手足之烈。與旦暮之功。所能撥而正之也。即目前之所謂武備緝捕刑名詞訟。亦甚惙矣。試為吾師一一陳之。以備采擇焉。一武弁宜注意也。 國家設立官制。武轄于文。而文嘗輕武。近日裕督師之敗于淛。以文武之不調(diào)和也。急而求之。驟而繩之。其無濟固宜。惟先待以恩信。則禮貌之間。無損于威。酒醴之勞。無傷于財。而下之身心樂為之用。此平勃之所以安劉也。一標兵宜拔其尤也。 本朝以督撫寄軍令。即將軍之制也。夫行軍之法。必有左右親兵。然后可冒不測之鋒。而作一軍之氣。韓岳之背嵬軍是也。即明史所載。如楊洪家蒼頭王越之蕩跳士梁震何卿馬永馬芳等。均以親兵百余人克立奇勛。而滿桂之處孤城。叛兵憚其家卒。成梁之蓄健兒。異日皆為將帥。此蓄養(yǎng)之力。然蓄養(yǎng)則貲費不易。惟有簡拔兵丁。優(yōu)以餼廩。如戚繼光譚綸遺法。則可以收練兵之效矣。一州縣之疲玩宜作其氣也。公文絡繹。大抵絕不關心。付之幕友書吏之手。即迫于程限。亦且含糊上復耳。惟擇案之緊要者諭以手札。明撮其要。直抉其隱。示以處置之方。責以稟復之日。公文同而手札專。則有不敢輕視之心。公文嚴而手札親。則有不忍膜視之心。嘗見一老吏言生平所畏惟此。明相張?zhí)乐膭尤恕W咳粸榫葧r之相者。亦惟此耳。一捕盜宜定以日程也。先以手諭令有案者開報姓名。無案者訪查巢穴。寬已之罪。嚴諱飾之科。復自置冊登錄。分日分起。責令挐獲敘功。月計歲計而賞罰定焉即有不肖。而怵于別案發(fā)覺。大憲訪查。其不用力者鮮矣。一親兵可遣捕盜也。有所訪聞。約道里之遠近。而給書函若干。到第一驛。開二驛之封。以次至境。可無漏泄。彼恐中途改委。必不敢預拆到境之封。而地方聞大憲專緝。不敢不效協(xié)拏之力。且遇事觀才。默授以方之要。積功得賞。復可為簡之階。若輩職小。即到州縣。所需幾何。設有犯罪之人。即有制罪之法。天下固無無弊之政。惟視用之何如耳。廣漢翁歸其發(fā)奸擿伏。雖不免鉤距之譏。要非無補于治術也。一詞訟刑名。宜限以日程也。案牘之起。一人投狀。十家為破。官揣其肥瘠而食焉。膏脂幾何。徒飽衙蠹。其或優(yōu)柔寡斷濫收于前。而積壓于后。有案歷十數(shù)官而不結者。是宜嚴立課程。限其冊報。別置書記掌之。分日分起札追結報。與捕盜同。一胥役宜嚴懲也。此輩狼吞虎噬。為禍最烈。皖省某縣差役號猾。一案到官。差先納錢請票。官以為肥。而差役之豪侈肆虐。甲于他省。此皆在所宜革也。一懲貪污以厲節(jié)也。國家之敗。皆由官邪。近日風氣。似乎大法小廉矣。而實不能。然巧避其名。而陰取其利。市于事前。而償于事后。大約與者雖出而不能怨。受者直以為禮義矣。即如我 朝之臺灣西域川楚教。匪皆因官吏貪婪。職為厲階。我 朝承前明之制。其有亂民而無叛官。雖百世可知矣。然民亂必由官貪。使早劾黷貨之人。豈不賢于十萬兵哉。彼一家之哭。何如一路哭耶。一勤接見以廣耳目也。日坐廳事。門無留。專意詢訪。集思廣益。即使縱橫說士。射利營私。而明鏡在空。本無成見。正未可因噎而廢食也。凡此皆卑卑無甚高論。以老夫子之德量涵宏。經(jīng)猷冠時。而林翼顧沾沾為此者。土壤不擇泰岱之高。細流不捐河海之大。工賈進規(guī)。蒙瞍獻頌。林翼之受知最深者乎。直陋無文。伏乞鑒察誨訓。

書張振之師遺事

李元度

吾師南皮張公督學湖南。愛才如性命。尤以申士氣為務。平江有縣胥某由刀筆致富。訟案鱗比。忽竊士紳二十七人名。冒舉孝義。既得請建坊。邑士大駭。二十七人中。與知者一二人耳。乃公揭其劣跡。暨竊名狀。訟于臺使者。下岳州府察治。訟二載。意直胥。舉人某某恩貢某生某某皆坐誣擬褫。進士某以病卒姑免。邑人憤甚。道光二十一年。九月。公按試岳州。生童千數(shù)百人。爇香迎十里外。各具牒訟冤。郡守及學官怵以危言。不為止。公停騶收牒。翼日講學明倫堂。諭諸生曰。訟非若等所宜預也。然昨所呈牒。實非得已。事為名教所關。諸生不力爭。誰其爭者。我當牒撫軍。力任平反。否則據(jù)實奏。時郡守暨學官侍側。聞言皆變色郄步。觀者數(shù)千人。歡聲雷動。乃馳書抵撫。具陳偏抑狀。撫檄按察使親訊。褫胥職銜。奪 旌典毀其坊。而邑紳皆免議。士氣大申。咸豐二年秋。公以奉天丞兼督學政。時  宣宗升祔禮成。故事凡恭上 列圣列后冊實。必赍送 盛京 太廟尊藏。 實錄 玉牒修竟。亦如之。其赍送也。除道千七百里。具警蹕如儀。餐宿皆建盛蘆殿。隨扈官校數(shù)千人。例發(fā)帑金十四萬。下各州縣治供帳。有司陰以應領之帑賄上官。而自斂于民。數(shù)且倍蓰。上官為所餌。弗能禁也。于是上下交征。視大差為利藪。民用重困。曾有 詔以明年三月八日恭送 冊寶入陪都。公出關。適歲饑。奉 詔煮粥賑。所見饑民僅存皮骨。公太息曰。是尚能供大差耶。且 實錄將告成。胡弗展期至秋間。并為一次。 國計與民瘼。皆有豸也。時元度從行。公趣草疏冀與當事合詞入告。疏略言歲三月。關外方化凍。道泥潦不可行。若草率將事。不足昭嚴敬。查實錄秋初可成。若改卜八九月。與 冊寶一同恭送。彼時秋高氣爽。輦路修飭。庶無潦草患。且發(fā)帑辦供帳。仍不能不借資民力。今關外饑。方奉 詔賑。繼以大差。民力竭矣。若并兩差為一。藉恤窮黎。實足仰慰 列圣在天之靈。繼志述事。莫善于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陇西县| 肃南| 洪江市| 凤冈县| 武胜县| 潞城市| 云浮市| 西乌珠穆沁旗| 平乐县| 彩票| 通州市| 武汉市| 镇安县| 高碑店市| 昆明市| 云阳县| 攀枝花市| 长治市| 宿迁市| 望江县| 丰宁| 襄汾县| 疏勒县| 洞头县| 萨迦县| 屯昌县| 安陆市| 靖宇县| 高陵县| 奇台县| 湖南省| 浙江省| 雅安市| 海伦市| 安平县| 九寨沟县| 内乡县| 江城| 陆川县| 班戈县|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