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兵政十六海防下
- 皇朝經世文續編
- 饒玉成
- 4434字
- 2015-12-20 19:21:34
請禁開鐵路疏
彭玉麟
竊俄人遠懾 天威。敬服 懷柔。似可消弭兵革。漸紓 宵旰隱憂矣。然臣伏查漢唐以來。和戎之策。可恃而未可恃者。則以彼族性猶犬羊。貪狠無厭。祗知畏威。不知懷德。和與備固不可偏廢也。我 國家承平日久。前此海禁之嚴。未嘗稍懈。嗣因粵逆之亂。兵力不暇及遠。泰西各國。乃得乘隙竄入。要挾百端。請求萬億。 朝廷念瘡痍未復。不忍再興赫怒之師。輯柔撫綏。包涵無外。乃洋人不知恩德。得寸進尺。得尺進丈。至于今日。氣焰益張。臥榻之旁。已為鼾睡。普天率土。疾首痛心。凡稍有血氣者。莫不發指。欲求一日得而甘心焉。而當事復不思自強。反以學尚西法為得計。不知智出人下。氣已先奪。食其唾余。揶揄更甚。今幸俄事就和。邊塵永定。疆臣大吏。正宜臥薪嘗膽。協力同心。舉凡造船艦。儲器械。擢人才。籌兵餉。要皆不避嫌怨。實力舉行。講武備以固藩籬。求吏治以培根本。務使士習民風。咸趨于正。庶頑廉懦立。日進于強。又何慮遠人之不服哉。若猶粉彌縫。顧全爵祿。喜功好大。妄逞才能。甚至舍己求人。用夷變夏。僅圖目前之無事。不計日后之安危。禍福之機。殊非臣所敢預料也。從來強兵必先富國。未有不富而能強者。此時庫空虛。疲于征應。求富之法。惟在省不急之需。以濟有益之用。當用者不掊克以僨事。則費歸實濟矣。當節者不附和以取容。則費無虛冒矣。如居家然。飲食酬應。無一浪費之金錢。則日積月累。不求富而自富于無形。治家治國。其理一也。今如購鐵甲船。造火輪路。尤縻費之至巨者。查自古祗有海防。并無海戰。不防海口以固門戶。而欲以鐵甲爭勝于大洋。果確有把握乎。再以鐵路言之。夫鐵路云者。無非欲求自便也。不思便于己者亦便于人。我于此鐵路往來。能禁彼不于此鐵路往來乎。洋人海口通商而不及腹內者。以不便于轉運耳。鐵路開則輪車可達。倘我倡之于前。而洋人復于舟車所不能至之處以鐵路為請。不許則失好。許之則損威。彼時將何以處之。往年云南之釁。為鐵路也。上海吳淞之費。亦為鐵路也。豈有不準洋人開鐵路而永禁在案者。今乃可以自相矛盾耶。夫長江萬里之險。天所以限南北也。能戰亦能守。鐵路開則天險失。王營至京千五百里。供行李往來為生者數千萬人。鐵路開則生計絕。饑寒所迫。為盜為亂。俱在意中。密邇京畿。尤深惴惴。是言鐵路能獲大利者。臣恐大利未獲。而大害已隨之也。為今之計。莫若節此巨資。以增防費。海口有備。內地自可從容以圖富強。反是而作無益以害有益。以臣之愚。未見其可。應請 皇太后 皇上睿謀獨斷。永不準開此鐵路。以免日后另生若干枝節。臣去秋奏請添造兵輪十只。以固長江門戶。仰蒙 天恩俯允。飭江南等省分造。以期速成。查此需費無多。可否于節省鐵路巨之中十分之一。 飭下沿江各省。通力合作。迨成此軍。以為南洋大臣之助。是亦自強之一端也。臣一介書生。不學無術。加以老病頹唐。未能補報涓埃。而愚魯性成。罔知忌諱。值時事艱危之際。寢饋不安。雖無位之可尸。實有職之當盡。管見所及。冒昧直陳。是否有當。不勝惶悚待命之至。伏乞 皇太后 皇上圣鑒訓示。謹奏。
南洋形勢
黃楙裁
南洋島。星羅碁布。環遶中華。其民皆巫來由種類。最為誠樸。近世以來。太西諸國輪舶東駛。爭踞其地。但用一二兵船。震以巨。即鳥驚獸散。割地請和。土民不習戰。部落散處。不相統一。是以不煩兵力。取之甚易也。葡萄亞據有西呂伯。西班牙據有小呂宋。荷蘭據有葛剌巴。婆羅洲。蘇門答拉。惟英吉利據地最多。澳大利亞一。幅員萬里。所產金礦甚旺。稱為新金山。華人至鶩集。多至四十余萬。此外地問。雪梨。檳榔嶼。馬六甲皆繁盛著名之區。舊時泰西諸國之商船來中國者。必遶亞非利加之南。經好望角由巽他峽峽在蘇門塔拉葛留巴二之間以入七洲洋。自后鑿開蘇士運河。地中海與紅海相通。輪舶往來。皆舍彼而就此。捷近二萬里。而星加坡一埠。遂為海道咽喉。四方電文報。悉萃于此。英國鎮以巨酋。戍以重兵。屹然為南洋巨鎮。自英人侵占印度。國富兵強。挾其詐力。漸拓而東。蠶食緬暹鄰境。計誘番小。攘奪諸國市埠。經營牟利。無孔不入。數十年來雄長海上。莫與為敵。他如法蘭西之覬覦安南。匪伊朝夕。俄羅斯新與暹羅立約通商。其意尤為[叵](巨)測。夫中華自古帝王。務修文德。不勤遠略。宋捐珠。明棄交址。臺灣一。至我 朝乃隸版圖。區區南洋。未嘗措意。然而古今異宜。前后殊勢。昔為夷雜番。今為歐洲雄國。環起而伺。狡焉思逞。昔時之南洋無足介意。今日之南洋必當預謀也。夫海禁宏開。華人出洋營生者。實繁有徒。夫同類則相憐。異類則相軋。人情大抵皆然。或受土民之欺侮。或遭異邦之虐政。無所控訴。其情可憫。故論其地則近在肘腋。為中華之門戶。論其人則百萬旅。盡中華之赤子。亟宜添設領事以資保護。特遣大臣一員。駐星加坡。統轄南洋一帶事務。并添置兵船。散布各。輪流游弋。以壯聲威。如此則聲勢聯絡。人心固結。不必與諸國據地爭城。而南洋數十之形勝利權。已歸我掌握。更足以上崇 國體。綱紀萬邦。節制東西兩洋而無難矣。今論者于沿海港口修筑臺。為自守之策。顧海疆萬里。港紛繁。節節設防。備多力分。何若扼之于外洋。尤易出奇而制勝。必能戰而后能守。必能制人而后不為人所制。夫陸軍步卒。華人擅長。非他國所敵。惟水師戰艦尚須講究。若能練成精軍數萬。分駐南洋。抑強扶弱。長駕遠馭。不但鄰近藩屬夷雜番俯首聽命。彼歐洲雄國。自不敢妄生窺伺之謀矣。方今東西洋各國。既已分遣使臣。設立領事。梯航重譯。修好睦鄰。而咫尺南洋。豈可視為緩圖。謹將南洋事宜。具陳四條如左。一曰添設領事。以收人心也。查歐洲諸國。華人寥寥無幾。惟南洋。所在多有。綜而計之。不下數百萬眾。太西之商。皆糾合股分。萃為公司。貲本富厚。多財喜賈。華人則只身空拳。不數年而致巨富者有之。經營貿易之事。獨為擅長。至于開墾耕種。能耐勤勞。尤非番人所及。華人愈多。市埠愈盛。故諸國始而招致。繼而忌。既無官長保護。難免虐政侵漁。宜將戶口詳細稽核。凡滿萬戶以上。設立領事一員。不及此數者。或數埠共一領事。領事之下。分設客長。令商民公舉。夫英人占據各處馬頭。多系公司眾商之謀。今可仿其意為之。客長之中。有才能素著。為眾所服者。即給以頂戴。以職事。上下一體。中外一氣。將見生齒日繁。商賈漸興。南洋數十之利權。一旦盡歸于中華矣。
一曰考取洋學。以羅人才也。查各國互市。辦理洋務。急需人才。中華特遣幼年子弟。分投外國學習。為數有限。經費甚巨。不若于南洋各興立書院。訓課洋學。翻譯漢文。其經費由商民自籌。每隔三年考試一次。擇其尤者。作為生員。給以頂戴。再至三年復試之。擇其尤者咨送總理衙門學習儀節。以備翻譯領事之用。夫外國語言文字。必須自幼學習始能精通。內地學者不能兼擅。而華人生長海外者。又多解洋文而不諳華語。求其中外兼通。足任翻譯之事者。頗難其選。夫領事之職。辦理交涉事件。尤宜暢曉洋文。熟悉土語。而后情形無所暌隔。措施鮮有窒。若專設一科予以登進之路。彼旅居華人。不致自外生成。必皆踴躍從事。而 朝廷聲教。遠被遐陬。尤足以維系人心。鼓舞人才。因時制宜。獲收洋學之實效矣。一曰探測海道。以資習練也。夫海疆設防。以輪船為要。輪船駕駛。以海道為先。全船之命。系于舵師。西人于舵師一職頗為慎重。必須深明算術。兼通天文。熟習潮信風期。諳練水性地理。所繪海圖。淺深曲折。一礁一砂。纖悉具備。遇有危險之處。必建塔燈浮標以識之。按圖計程。不差尺寸。外洋各國常遣兵船探測海道。雖借口商舶往來。實為陰謀叵測。我華人聰明才智不讓于人。但駕駛之事。必須親身閱歷。非可徒托空談。宜設專門以資訓練。又水師將士。必能慣狎風濤。熟習形勢。須分派兵船。時常出洋。東至日本。西至印度。南至新金山。其間國岸國。港口海道。一一探試無訛。繪成圖說。無事則商船出入。無所窒礙。有事則兵舶邏。有所把握。斯為籌海之急務也。一曰聯絡鄰國。以固藩籬也。查緬甸暹羅越南三國。皆瀕于海。為我藩屬。世修職貢。華人旅居其地者。多至數十萬眾。諸國亦與華人相習。不分畛域。獨是緬甸見逼于英吉利。越南見侵于法蘭西。耽耽日睨其旁。狡焉思逞。暹羅介乎二國之間。不便海道。僅能自保。惟檳榔嶼割隸于英。英人陸路電必經暹地。故降志修好。得以專力從事于緬。肆其遠交近攻之術。此外如真臘。大年。彭亨爪哇。亞齊。及巫來由之種類。久已降在臣仆。等于江黃不祀。良可慨已。今宜于緬甸之阿瓦。暹羅之賓角。越南之順化。各設領事一員。常川駐。講信修睦。聯絡聲氣。彼三國者自知強弱不敵。皆思仰仗 天威。得綿禋祀為幸。至若廓爾喀布魯克巴。為三藏之屏蔽。雖蕞爾彈丸。然地形險固。民性勇悍。亦當撫以恩信。堅其內附之忱。非然者。封豕長蛇。曷其有極。將藩籬之謂何。一任羝羊之觸。而不為之思患預防哉。
機器論
方浚頤
今天下言時務者。動以泰西機器為至巧至精。而欲變吾之法。師彼之法。謂舍此不足以強中國而懾島夷也。一唱百和。萬口同聲。于是海濱之區。委官設局。滬上之。閩中繼之。津沽踵之。廣管建業又因之。歲縻金錢。不可以數計。瑰瑋才智之士。降心斂氣。聽彼指揮。制槍制制火輪船。曠日持久。勼工集匠。殫精竭慮。寒暑不少休。震于彼國之說。謂開山浚河。農田耕作。皆可以不假人力。而胥于機器乎是賴。方將張大而擴充之。廣制器之所。講利器之方。謀非不善也。志非不壯也。圖維規畫。非不精詳而周至也。顧吾思之。機主于動。生于變。戾于正。乖于常。以技藝奪造化。則干天之怒。以仕宦營商賈。則廢民之業。以度支供鼓鑄。則損國之用。試問歐羅巴諸夷。其皆強橫無敵雄長百世乎。曰不能也。強凌弱。眾暴寡。無歲無之。有以機器勝者。即有以機器敗者。有以機器興者。即有以機器亡者。以吾所聞。番舶攘利。橫行海上。遭風觸礁石而覆溺者。不知凡幾。近則招商局輪船。載運天庾正供。竟有福星之厄。沈米七千余石。官民死者六十余眾。云以大霧不辨東西。番舶撞擊之碎。是機器亦有時而不靈已。不特此也。去年澎湖之役。東倭狡焉思逞。稱貸于西人。購鐵甲船。與番社為難。將圖大舉。擾我中原。遷延數月。士卒死亡過半。垂首喪氣而歸。機器固無所用之也。往者在嶺南。聞三元里之戰。以九十八鄉義民。傳檄舉旗。助官兵夷虜。彼皆紛紛引避。我無機器。亦足與彼抗也。至于津民焚燒教堂之日。五羊城外。西人得兇耗大駭。不知所為。一夕將天主堂藏匿之婦女數百人。盡遣他郡。傳教之士。皆趣之遄返。夷虜眷屬不敢居城中。則移家于香海(港)焉。卒未聞其恃機器以自衛。而處之晏然也。往者楊么之四輪激水船。王彥威之飛虎戰艦。韓世忠之飛輪八。虞允文之蒙沖海。其制初不在西人下。即我 朝前代善用機括以造器者。亦不乏人。見于著錄。如婺源之江永。其名尤顯。然則西法實出于中國。而流傳至彼。彼之人無禮樂教化。無典章文物。而沾沾焉惟利是視。好勇狠。恃其心思技巧。以此為富強之計。而我內地奸民。遂與之結煽惑。陳書當道。幾幾乎欲用夷變夏。夫豈知中國三千年以來。帝王代嬗。治亂循環。惟以德服人者。始能混一區宇。奠安黎庶。雖武鄉侯之木牛流馬。亦僅能行于蜀漢。鼎足三分。而所謂天錫勇智表正萬邦者。要不在區區器械機巧之末也。曰有本在。本何在。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