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6章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1)

  • 后漢書
  • 范曄
  • 3214字
  • 2015-12-20 17:33:51

朱祐字仲先,南陽宛人也。少孤,歸外家復陽劉氏,往來舂陵,世祖與伯升皆親愛之。伯升拜大司徒,以祐為護軍。及世祖為大司馬,討河北,復以祐為護軍,常見親幸,舍止于中。祐侍宴,從容曰:“長安政亂,公有日角之相,此天命也。”世祖曰:“召刺奸收護軍!”祐乃不敢復言。從征河北,常力戰陷陣,以為偏將軍,封安陽侯。世祖即位,拜為建義大將軍。建武二年,更封堵陽侯。冬,與諸將擊鄧奉于渦陽,祐軍敗,為奉所獲。明年,奉破,乃肉袒因祐降。帝復祐位而厚加慰賜。遣擊新野、隨,皆平之。

延岑自敗于穰,遂與秦豐將張成合,祐率征虜將軍祭遵與戰于東陽,大破之,臨陣斬成,延岑敗走歸豐。祐收得印綬九十七。進擊黃郵,降之,賜祐黃金三十斤。四年,率破奸將軍侯進、輔威將軍耿植代征南大將軍岑彭圍秦豐于黎丘,破其將張康于蔡陽,斬之。帝自至黎丘,使御史中丞李由持璽書招豐,豐出惡言,不肯降。車駕引還,敕祐方略,祐盡力攻之。明年夏,城中窮困,豐乃將其母、妻、子九人肉袒降。祐辻車傳豐送洛陽,斬之。大司馬吳漢劾奏祐廢詔受降,違將帥之任,帝不加罪。祐還,與騎都尉臧宮會擊延岑余黨陰、酂、筑陽三縣賊,悉平之。

祐為人質直,尚儒學。將兵率眾,多受降,以克定城邑為本,不存首級之功。又禁制士卒不得虜掠百姓,軍人樂放縱,多以此怨之。九年,屯南行唐拒匈奴。十三年,增邑,定封鬲侯,食邑七千三百戶。

十五年,朝京師,上大將軍印綬,因留奉朝請。祐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可改諸王為公。帝即施行。又奏宜令三公并去“大”名,以法經典。后遂從其議。

祐初學長安,帝往候之,祐不時相勞苦,而先升講舍。后車駕幸其第,帝因笑曰:“主人得無舍我講乎?”以有舊恩,數蒙賞賚。二十四年,卒。

子商嗣。商卒,子演嗣,永元十四年,坐以兄伯為外孫陰皇后巫蠱事,免為庶人。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演子沖為鬲侯。

景丹字孫卿,馮翊櫟陽人也。少學長安。王莽時舉四科,丹以言語為固德侯相,有干事稱,遷朔調連率副貳。

更始立,遣使者徇上谷,丹與連率耿況降,復為上谷長史。王郎起,丹與況共謀拒之。況使丹與子弇及寇恂等將兵南歸世祖,世祖引見丹等,笑曰:“邯鄲將帥數言我發漁陽、上谷兵,吾卿應言然,何意二郡良為吾來!方與士大夫共此功名耳。”拜丹為偏將軍,號奉義侯。從擊王郎將皃宏等于南,郎兵迎戰,漢軍退卻,丹等縱突騎擊,大破之,追奔十余里,死傷者從橫。丹還,世祖謂曰:“吾聞突騎天下精兵,今乃見其戰,樂可言邪?”遂從征河北。

世祖即位,以讖文用平狄將軍孫咸行大司馬,眾威不悅。詔舉可為大司馬者,群臣所推惟吳漢及丹。帝曰:“景將軍北州大將,是其人也。然吳將軍有建大策之勛,又誅苗幽州、謝尚書,其功大。舊制驃騎將軍官與大司馬相兼也。”乃以吳漢為大司馬,而拜丹為驃騎大將軍。

建武二年,定封丹櫟陽侯。帝謂丹曰:“今關東故王國,雖數縣,不過櫟陽萬戶邑。夫‘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故以封卿耳。”丹頓首謝。秋,與吳漢、建威大將軍耿弇、建義大將軍朱祐、執金吾賈復、偏將軍馮異、強弩將軍陳俊、左曹王常、騎都尉臧宮等從擊破五校于羛陽,降其眾五萬人。會陜賊蘇況攻破弘農,生獲郡守。丹時病,帝以其舊將,欲令強起領郡事,乃夜召入,謂曰:“賊迫近京師,但得將軍威重,臥以鎮之足矣。”丹不敢辭,乃力疾拜命,將營到郡,十余日薨。

子尚嗣,徙封余吾侯。尚卒,子苞嗣。苞卒,子臨嗣,無子,國絕。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苞弟遽為監亭侯。

王梁字君嚴,漁陽要陽人也。為郡吏,太守彭寵以梁守狐奴令,與蓋延、吳漢俱將兵南及世祖于廣阿,拜偏將軍。既拔邯鄲,賜爵關內侯。從平河北,拜野王令,與河內太守寇恂南拒洛陽,北守天井關,朱鮪等不敢出兵,世祖以來梁功。及即位,議選大司空,而《赤伏符》曰“王梁主衛作玄武”,帝以野王衛之所徙,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于是擢拜梁為大司空,封武強侯。

建武二年,與大司馬吳漢等俱擊檀鄉,有詔軍事一屬大司馬,而梁輒發野王兵,帝以其不奉詔敕,令止在所縣,而梁復以便宜進軍。帝以梁前后違命,大怒,遣尚書宗廣持節軍中斬梁。廣不忍,乃檻車送京師。既至,赦之。月余,以為中郎將,行執金吾事。北守箕關,擊赤眉別校,降之。三年春,轉擊五校,追至信都、趙國,破之,悉平諸屯聚。冬,遣使者持節拜梁前將軍。四年春,擊肥城、文陽,拔之。進與驃騎大將軍杜茂擊佼韁、蘇茂于楚、沛間,拔大梁、嚙桑,而捕虜將軍馬武、偏將軍王霸亦分道并進,歲余悉平之。五年,從救桃城,破龐萌等,梁戰尤力,拜山陽太守,鎮撫新附,將兵如故。

數月征人,代歐陽歙為河南尹。梁穿渠引穣水注洛陽城下,東寫鞏川,及渠成而水不流。七年,有司劾奏之,梁慚懼,上書乞骸骨。乃下詔曰:“梁前將兵征伐,眾人稱賢,故擢典京師。建議開渠,為人興利,旅力既愆,迄無成功,百姓怨讟,談者讙嘩。雖蒙寬宥,猶執謙退,‘君子成人之美’,其以梁為濟南太守。”十三年,增邑,定封阜成侯。十四年,卒官。

子禹嗣。禹卒,子堅石嗣。堅石追坐父禹及弟平與楚王英謀反,棄市,國除。

杜茂字諸公,南陽冠軍人也。初歸光武于河北,為中堅將軍,常從征伐。世祖即位,拜大將軍,封樂鄉侯。北擊五校于真定,進降廣平。建武二年,更封苦陘侯。與中郎將王梁擊五校賊于魏郡、清河、東郡,悉平諸營保,降其持節大將三十余人,三郡清靜,道路流通。明年,遣使持節拜茂為驃騎大將軍,擊沛郡,拔芒。時,西防復反,迎佼彊。五年春,茂率捕虜將軍馬武進攻西防,數月拔之,彊奔董憲。

東方既平,七年,詔茂引兵北屯田晉陽、廣武,以備胡寇。九年,與雁門太守郭涼擊盧芳將尹由于繁畤,芳將賈覽率胡騎萬余救之,茂戰,軍敗,引入樓煩城。時,盧芳據高柳,與匈奴連兵,數寇邊民,帝患之。十二年,遣謁者段忠將眾郡弛刑配茂,鎮守北邊,因發邊卒筑亭候,修烽火,又發委輸金帛繒絮供給軍士,并賜邊民,冠蓋相望。茂亦建屯田,驢東轉運。先是,雁門人賈丹、霍匡、解勝等為尹由所略,由以為將帥,與共守平城。丹等聞芳敗,遂共殺由詣郭涼;涼上狀,皆封為列侯,詔送委輸金帛賜茂、涼軍吏及平城降民。自是盧芳城邑稍稍來降,涼誅其豪右郇氏之屬,鎮撫贏弱,旬月間雁門且平,芳遂亡入匈奴。帝擢涼子為中郎,宿衛左右。

涼字公文,右北平人也。身長八尺,氣力壯猛,雖武將,然通經書,多智略,尤曉邊事,有名北方。初,幽州牧朱浮辟為兵曹掾,擊彭寵有功,封廣武侯。

十三年,增茂邑,更封脩侯。十五年,坐斷兵馬稟縑,使軍吏殺人,免官,削戶邑,定封參蘧鄉侯。十九年,卒。

子元嗣,永平十四年,坐與東平王等謀反,減死一等,國除。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茂孫奉為安樂亭侯。

馬成字君遷,南陽棘陽人也。少為縣吏。世祖徇潁川,以成為安集掾,調守郟令。及世祖討河北,成即棄官步負,追及于蒲陽,以成為期門,從征伐。世祖即位,再遷護軍都尉。

建武四年,拜揚武將軍,督誅虜將軍劉隆、振威將軍宋登、射聲校尉王賞,發會稽、丹陽、九江、六安四郡兵擊李憲,時帝幸壽春,設壇場,祖禮遣之。進圍憲于舒,令諸軍各深溝高壘。憲數挑戰,成堅壁不出,守之歲余。至六年春,城中食盡,乃攻之,遂屠舒,斬李憲,追及其黨與,盡平江淮地。

七年夏,封平舒侯。八年,從征破隗囂,以成為天水太守,將軍如故。冬,征還京師。九年,代來歙守中郎將,率武威將軍劉尚等破河池,遂平武都。明年,大司空李通罷,以成行大司空事,居府如真,數月復拜揚武將軍。

十四年,屯常山、中山以備北邊,并領建義大將軍朱祐營。又代驃騎大將軍杜茂繕治障塞,自西河至渭橋,河上至安邑,太原至井陘,中山至鄴,皆筑保壁,起烽燧,十里一候。在事五六年,帝以成勤勞,征還京師。邊人多上書求請者,復遣成還屯。及南單于保塞,北方無事,拜為中山太守,上將軍印綬,領屯兵如故。

二十四年,南擊武豨蠻賊,無功,上太守印綬。二十七年,定封全椒侯。就國。三十二年卒。

子衛嗣。衛卒,子香嗣,徙封棘陵侯。香卒,子豐嗣。豐卒,子玄嗣。玄卒,子邑嗣。邑卒,子丑嗣,桓帝時以罪失國。延熹二年,帝復封成玄孫昌為益陽亭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岫岩| 邻水| 青川县| 潼关县| 岳西县| 民乐县| 宣恩县| 饶平县| 延庆县| 张家口市| 陆丰市| 石林| 涡阳县| 明星| 启东市| 盈江县| 布尔津县| 象州县| 平邑县| 中方县| 永安市| 富裕县| 克东县| 奇台县| 房产| 汨罗市| 峡江县| 库伦旗| 定边县| 泉州市| 南开区| 漳州市| 获嘉县| 定南县| 剑川县| 南漳县| 固安县| 长宁县| 佳木斯市| 奉贤区| 北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