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7章 朱景王杜馬劉傅堅馬列傳(2)

  • 后漢書
  • 范曄
  • 3249字
  • 2015-12-20 17:33:51

劉隆字元伯,南陽安眾侯宗室也。王莽居攝中,隆父禮與安眾侯崇起兵誅莽,事泄,隆以年未七歲,故得免。及壯,學于長安,更始拜為騎都尉。謁歸,迎妻、子置洛陽。聞世祖在河內,即追及于射犬,以為騎都尉,與馮異共拒朱鮪、李軼等,軼遂殺隆妻、子。建武二年,封亢父侯。四年,拜誅虜將軍,討李憲。憲平,遣隆屯田武當。

十一年,守南郡太守,歲余,上將軍印綬。十三年,增邑,更封竟陵侯。是時,天下墾田多不以實,又戶口年紀互有增減。十五年,詔下州郡檢核其事,而刺史、太守多不平均,或優饒豪右,侵刻羸弱,百姓嗟怨,遮道號呼。時,諸郡各遣使奏事,帝見陳留吏牘上有書,視之,云:“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帝詰吏由趣,吏不肯服,抵言于長壽街上得之。帝怒。時,顯宗為東海公,年十二,在幄后言曰:“吏受郡敕,當欲以墾田相方耳。”帝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帝令虎賁將詰問吏,吏乃實首服,如顯宗對。于是遣謁者考實,具知奸狀。明年,隆坐征下獄,其疇輩十余人皆死。帝以隆功臣,物免為庶人。

明年,復封為扶樂鄉侯,以中郎將副伏波將軍馬援擊交阯蠻夷徵側等,隆別于禁豨口破之,獲其帥徵貳,斬首千余級,降者二萬余人。還,更封大國,為長平侯。及大司馬吳漢薨,隆為驃騎將軍,行大司馬事。

隆奉法自守,視事八歲,上將軍印綬,罷,賜養牛,上樽酒十斛,以列侯奉朝請。三十年,定封慎侯。中元二年,卒,謚曰靖侯。子安嗣。

傅俊字子衛,潁川襄城人也。世祖徇襄城,俊以縣亭長迎軍,拜為校尉,襄城收其母弟宗族,皆滅之。從破王尋等,以為偏將軍。別擊京、密,破之,遣歸潁川,收葬家屬。

及世祖討河北,俊與賓客十余人北追,及于邯鄲,上謁,世祖使將潁川兵,常從征伐。世祖即位,以俊為侍中。建武二年,封昆陽侯。三年,拜俊積弩將軍,與征南大將軍岑彭擊破秦豐,因將兵徇江東,揚州悉定。七年,卒,謚曰威侯。

子昌嗣,徙封蕪湖侯。建初中,遭母憂,因上書,以國貧不愿之封,乞錢五十萬,為關內侯。肅宗怒,貶為關內侯,竟不賜錢。永初七年,鄧太后復封昌子鐵為高置亭侯。

堅鐔字子伋,潁川襄城人也。為郡縣吏。世祖討河北,或薦鐔者,因得召見。以其吏能,署主簿。又拜偏將軍,從平河北,別擊破大槍于盧奴。世祖即位,拜鐔揚化將軍,封氵隱強侯。

與諸將攻洛陽,而朱鮪別將守東城者為反間,私約鐔晨開上東門。鐔與建義大將軍朱祐乘朝而入,與鮪大戰武庫下,殺傷甚眾,至旦食乃罷,朱鮪由是遂降。又別擊內黃,平之。建武二年,與右將軍萬脩徇南陽諸縣,而堵鄉人董反宛城,獲南陽太守劉驎。鐔乃引軍赴宛,選敢死士夜自登城,斬關而入,遂棄城走還堵鄉。鄧奉復反新野,攻破吳漢。時,萬脩病卒,鐔獨孤絕,南拒鄧奉,北當董,一年間道路隔塞,糧饋不至,鐔食蔬菜,與士卒共勞苦。每急,輒先當矢石,身被三創,以此能全其眾。及帝征南陽,擊破、奉,以鐔為左曹,常從征伐。六年,定封合肥候。二十六年,卒。

子鴻嗣。鴻卒,子浮嗣。浮卒,子雅嗣。

馬武字子張,南陽湖陽人也。少時避仇,客居江夏。王莽末,竟陵、西陽三老起兵于郡界,武往從之,后入綠林中,遂與漢軍合。更始立,以武為侍郎,與世祖破王尋等。拜為振威將軍,與尚書令謝躬共攻王郎。

及世祖拔邯鄲,請躬及武等置酒高會,因欲以圖躬,不克。既罷,獨與武登叢臺,從容謂武曰:“吾得漁陽、上谷突騎,欲令將軍將之,何如?”武曰:“駑怯無方略。”世祖曰:“將軍久將,習兵,豈與我掾史同哉!”武由是歸心。

及謝躬誅死,武馳至射犬降,世祖見之甚悅,引置左右,每勞饗諸將,武輒起斟酌于前,世祖以為歡。復使將其部曲至鄴,武叩頭辭以不愿,世祖愈美其意,因從擊群賊。世祖擊尤來、五幡等,敗于慎水,武獨殿,還陷陣,故賊不得迫及。進至安次、小廣陽,武常為軍鋒,力戰無前,諸將皆引而隨之,故遂破賊,窮追至平谷,浚靡而還。

世祖即位,以武為侍中、騎都尉,封山都侯。建武四年,與虎牙將軍蓋延等討劉永,武別擊濟陰,下成武、楚丘,拜捕虜將軍。明年,龐萌反,攻桃城,武先與戰,破之;會車駕至,萌遂敗走。六年夏,與建威大將軍耿弇西擊隗囂,漢軍不利,引下隴,囂追急,武選精騎還為后拒,身披甲持戟奔擊,殺數千人,囂兵乃退,諸軍得還長安。

十三年,增邑,更封脩侯。將兵北屯下曲陽,備匈奴。坐殺軍吏,受詔將妻子就國。武徑詣洛陽,上將軍印綬,削戶五百,定封為楊虛侯,因留奉朝請。

帝后與功臣諸侯宴語,從容言曰:“諸卿不遭際會,自度爵祿何所至乎?”高密侯鄧禹先對曰:“臣少嘗學問,可郡文學博士。”帝曰:“何言之謙乎”卿鄧氏子,志行修整,何為不掾功曹?”余各以次對,至武,曰:“臣以武勇,可守尉督盜賊。”帝笑曰:“且勿為盜賊,自致亭長,斯可矣。”武為人嗜酒,闊達敢言,時醉在御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長,無所避忌,帝故縱之,以為笑樂。帝雖制御功臣,而每能回容,宥其小失。遠方貢珍甘,必先遍賜列侯,而太官無余。有功,輒增邑賞,不任以吏職,故皆保其福祿,終無誅譴者。

二十五年,武以中郎將將兵擊武陵蠻夷,還,上印綬,顯宗初,西羌寇隴右,覆軍殺將,朝廷患之,復拜武捕虜將軍,以中郎將王豐副,與監軍使者竇固、右輔都尉陳讠斤,將烏桓、黎陽營、三輔募士、涼州諸郡羌胡兵及弛刑,合四萬人擊之。到金城浩亹,與羌戰,斬首六百級。又戰于洛都谷,為羌所敗,死者千余人。羌乃率眾引出塞,武復追擊到東、西邯,大破之,斬首四千六百級,獲生口千六百人,余皆降散。武振旅還京師,增邑七百戶,并前千八百戶。永平四年,卒。

子檀嗣,坐兄伯濟與楚王英黨顏忠謀反,國除。永初七年,鄧太后紹封武孫震為漻亭侯。震卒,子側嗣。

論曰:中興二十八將,前世以為上應二十八宿,未之詳也。然咸能感會風云,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議者多非光武不以功臣任職,至使英姿茂績,委而勿用。然原夫深圖遠算,固將有以焉爾。若乃王道既衰,降及霸德,猶能授受惟庸,勛賢皆序,如管、隰之迭升桓世,先、趙之同列文朝,可謂兼通矣。降自秦、漢,世資戰力,至于翼扶王運,皆武人屈起。亦有鬻繒屠狗輕猾之徒,或崇以連城之賞,或任以阿衡之地,故執疑則隙生,力侔則亂起。蕭、樊且猶縲紲,信、越終見菹戮,不其然乎!自茲以降,迄于孝武,宰輔五世,莫非公侯。遂使縉紳道塞,賢能蔽壅,朝有世及之私,下多抱關之怨。其懷道無聞,委身草莽者,亦何可勝言。故光武鑒前事之違,存矯枉之志,雖寇、鄧之高勛,耿、賈之鴻烈,分土不過大縣數四,所加特進、朝請而已。觀其治平臨政,課職責咎,將所謂“導之以政,齊之以刑”者乎!若格之功臣,其傷已甚。何者?直繩則虧喪恩舊,橈情則違廢禁典,選德則功不必厚,舉勞則人或未賢,參任則群心難塞,并列則其敝未遠。不得不校其勝否,即以事相權。故高秩厚禮,允答元功,峻文深憲,責成吏職。建武之世,侯者百余,若夫數公者,則與參國議,分均休咎,其余并優以寬科,完其封祿,莫不終以功名延慶于后。昔留侯以為高祖悉用蕭、曹故人,而郭伋亦譏南陽多顯,鄭興又戒功臣專任。夫崇恩偏授,易啟私溺之失,至公均被,必廣招賢之路,意者不其然乎!

永平中,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于南宮云臺,其外又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故依其本弟系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爾。

太傅高密侯鄧禹 中山太守全椒侯馬成

大司馬廣平侯吳漢 河南尹阜成侯王梁

左將軍膠東侯賈復 瑯邪太守祝阿侯陳俊

建威大將軍好畤侯耿弇 驃騎大將軍參蘧侯杜茂

執金吾雍奴侯寇恂 積弩將軍昆陽侯傅俊

征南大將軍舞陽侯岑彭 左曹合肥侯堅鐔

征西大將軍陽夏侯馮異 上谷太守淮陵侯王霸

建義大將軍鬲侯朱祐 信都太守阿陵侯任光

征虜將軍潁陽侯祭遵 豫章太守中水侯李忠

驃騎大將軍櫟陽侯景丹 右將軍槐里侯萬脩

虎牙大將軍安平侯蓋延 太常靈壽侯邳彤

衛尉安成侯銚期 驍騎將軍昌成侯劉植

東郡太守東光侯耿純 橫野大將軍山桑侯王常

城門校尉朗陵侯臧宮 大司空固始侯李通

捕虜將軍楊虛侯馬武 大司空安豐侯竇融

驃騎將軍慎侯劉隆 太傅宣德侯卓茂

贊曰:帝績思乿,庸功是存。有來群后,捷我戎軒。婉孌龍姿,儷景同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冈市| 卢龙县| 丰宁| 灯塔市| 中西区| 商洛市| 枣阳市| 邯郸市| 运城市| 米脂县| 五莲县| 讷河市| 宾川县| 张掖市| 昭通市| 平江县| 平潭县| 绥滨县| 东源县| 梨树县| 吉安县| 通辽市| 昌平区| 凭祥市| 甘洛县| 会昌县| 阜阳市| 罗平县| 嘉禾县| 绥德县| 开阳县| 栖霞市| 大方县| 沧源| 子洲县| 开平市| 兰溪市| 东平县| 惠来县| 长葛市| 闽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