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3章

  • 爝火錄
  • 李天根
  • 4956字
  • 2015-12-19 14:57:49

乙酉(一六四五、唐王隆武元年)秋七月庚戌朔

唐王以鄭為虹為御史,巡視仙霞關;駐浦城。為虹,字天玉,江都人,崇禎十六年進士;除浦城知縣。唐王道浦城,知其廉。及是,召為御史;部民相率乞留,有「十不可去」之疏。乃留駐浦城。

輔臣黃道周疏薦徐鳴時、徐孚遠、吳德操、錢秉鐙四人。鳴時、孚遠次第授官;秉鐙后至,同德操上疏,言『志在科舉,求俟鄉試』。有旨:『時方多事,朝廷破格用人。既經輔臣薦舉,著吏部即與一體試用,不必更俟鄉試』。

初二日(辛亥)

江陰士民疑守備沈廷謨為大清兵鄉導,爭欲殺之。時廷謨守楊舍,訛傳大清兵欲楊舍入也。城中獲奸細時降,解守備顧元泌與陳明遇會審;供太守宗灝遣兵四十余人,每人給火藥四斤、銀四兩、「開元」錢一百二十為號,約于初八日舉火殺入。隨獲黨羽六十余人,同隆梟示;隆詞波及武弁王龍,亦斬之。鄉兵往售山焚龍居,執龍父并龍妻妾,盡殺之;并殺陳瑞之。

常熟時敏恨鄉人毀其居室,并忌嚴栻;乃招集千人,立時家營。時義陽王駐崇明,敏構之襲取常熟,執栻囚之廣善庵。在籍守備錢沖霄劫栻歸,縣邑紳設宴請和(義陽王,太祖適五子、周定王橚七世孫,名勤〈黑葴〉)。

魯王督師張國維復富陽。

命姚志卓分守分水。江上之兵,每日蓐食鳴鼓,放舟登陸搏戰;未幾,復轉棹還戍:率以為常。惟熊汝霖以五百人渡海寧,轉戰數日乃還。

初三日(壬子)

大雨,大清兵畢力攻嘉定,城隅崩;城中矢石俱盡,架巨木支之。明日雨益甚,城大崩,大清兵入之。侯峒曾拜家廟,挈二子元演、元潔并沉于池。張錫眉自剄死;妾何,抱女沉水死。龔用圓與兄用廣,并赴水死。馬元調、唐全昌、夏云蛟俱死之(全昌受學于邑人婁堅,有學行,時年七十矣)。

北將李成棟復糾太倉兵攻嘉定,火炮擊城中無虛刻。薄暮,忽大雨如注,怪風暴起,城上不能張燈。北兵潛伏城下穴城,而守者不覺;黎明,置炮穴中,炮發城崩,鐵騎直擁而上,遂陷。峒曾既死,成棟斬其尸以徇眾。元演被數十刀,死。有賈人朱張祚者,悉出家財佐軍;城陷,誘家人盡登一舟自沉。全昌妻亦從死。

成棟攻嘉定,舟泊羅店,鄉民以蘆葦漬油燃火擲舟中,所掠婦女焚死過半。一少艾從窗口昂首號救曰:『我揚州某翰林女也;速救我』!岸上人曰:『且出船來,可援登岸』。少艾曰:『我足有鐵練絆鎖,奈何』?語未畢,而火已及身,不可救矣(「疁城慘屠錄」)。

黃道弘妻,失其姓氏;城破,持二女倉卒赴井。長女曰:『若使母先投,必戀念我二女;不如先之』!乃挽妹亟入;道弘妻從之,并溺死。

大清兵逼江陰,城下徽人程璧盡散家貲充餉,而身乞師于吳淞總兵吳志葵。志葵不至,璧遂不返。邵康公戰不勝,周瑞龍水軍亦敗去;陳明遇乃請閻應元入城,屬以兵事。中書舍人戚勛入城,佐應元拒守;貢生黃毓祺與門人徐趨舉兵行塘,應城內兵。

北兵圍城,首掠西關,旋至南關,邵康公御之,不克。北兵焚城東,大掠。城外鄉兵死戰,殺其騎將一人;鄉兵高瑞被執,不屈死。北兵一將駕云梯直上,城中用長槍刺之;將以口嚙刃,奮身直躍。城上一童子劈其頭顱大半,墜城下;敵升尸至游鯉山焚之,相哭失聲:或云是七王也(一作十王。張黃蓋、設高座,坐十方庵庵后;指揮籌劃間,被統擊身首三處)。又一將,周身束利刃,以釘插城緣墻而上;城中用大錘擊之。北兵日增,各鄉兵盡力攻殺;每獻一級,城上給銀四兩。明遇、應元為將、鄉兵擁之入城。北兵箭發如雨,城中取鍋蓋為閉(一作蔽);日得箭三、四百枝。北兵倚君山為營,下瞰城中;城中連炮擊之,乃移營去(應元,字麗亨,順天通州人;崇禎中,為江陰典史。以功,遷英德主簿;道阻不赴,寓居江陰。勛,字伯屏,一字羽明;居青陽。崇禎末,乞假歸。至是,捐貲數萬以餉軍。毓祺,字介子。程璧,為僧徐墅終老)。

宜興任源邃佐應元城守。

陳瑞之子在獄,以己意制木銃似鎖;自城上擲下,火發銃制,內藏鐵烏菱,觸人立死。應元制錘,用綿繩系之;擲于城外,著人即吊上,百不失一。又制火球、火箭之類,北兵甚畏之。

阮大鋮趨浙東,投朱大典于金華,大典留與共治軍;士民不可,檄逐之。大典乃送之總兵方國安軍。

是時金華軍容頗盛,義餉大饒。大典將悉以付大鋮;義軍議紳士公檄聲其罪,逐出境外。

嘉善錢棅以孤軍赴淞江屯三泖,與徐孚遠、孫臨等合師,勢復振;當敵輒利。

唐王起熊開元工科左給事中。

北兵持祭物至江陰城下,奠其被殺將,一僧捧經隨行;道經何家埭,城上發炮斃之,取其酒肉餉守城者。

擢陳泰來為太仆寺少卿。

初五日(甲寅)

唐王拜路振飛左都御史,募有能致振飛者,官五品、賜二千金。

帝規摹闊大,好仿漢光武;平時奮恩,皆以南陽故人目之。振飛遠隔三吳,懸重賞召募;有吳江諸生孫可久上言:『昔曾聞其寓于洞庭,蹤跡可據,愿往訪之』。

金聲拔旌德、寧國。

帝長齋布素,日與大臣請求政治于便殿。性好書籍,披閱至丙夜不休。

命司禮太監龐天壽傳諭:『行在合用對象,維以儉樸為本,有司官不得阿奉以害民生』。又口飭諭:『行宮中不許備辦金玉、錦繡、灑線、絨花,各器皿止用磁瓦、銅錫,帳幔、衾褥止用布帛;務從減省,稱朕恬淡愛民至意。違者即以不敬不忠治罪』!

初七日(丙辰)

大清兵至昆山,陳宏勛率舟師迎戰,敗還;游擊孫志尹戰歿。城陷,楊永言遁去。王佐才縱民出走,而己冠帶坐帥府,被殺。朱集璜投東禪寺后河死,門人孫道民、張謙同日死。周寶瑜與子朝礦同死,妻諸氏被執不辱死;朝礦妻王自縊。陶琰所居雞鳴塘,去城二十里;城被圍,率鄉兵赴援。未至而城潰,還家自經。陳大任已出走,復入城死;妻張、子思翰,皆死。時以守御死者:蘇達道、莊萬程、陸世鏜、陸云將、歸之甲、周復培、陸彥沖;代父死者,沈征憲、朱國軾;救母死者,徐沼;從容自盡者,徐溵、王在中、吳行中。

昆山巨族甚多,皆輸餉死守。老王南楊出戰,勇悍不減少年。北兵至,詭稱隆武頒詔;城門啟,兵遂入。徐開禧開城門放百姓出走,全活甚眾。楊永言匿民舍,后為僧;編修朱天麟走江西。紳士男女死者,城內外以萬計。朱集璜與吳其沆、顧炎武等分任守御,死后衣上有遺言曰:『可質祖宗、可對天地,生無自欺、死復何慚』!其沆字同初,諸生;城陷,被執不屈死。大任字天中、弟大化字神令,掌造火藥,俱被執。志伊字咸一,武舉人;妻、女俱殉義。從志伊死者:唐曰都、陸臨章、俞銅匠、張采仙、朱大、奢平大、沈養先、姚巡捕、蔣銅杓、孫應元、李仍山、陳烈、朱士林、徐文魁、高爵、俞煥、程潛夫、顧約、周長、姚福、汪侍溪。高國柱以百長守城,被殺。寶瑜字服堅,與子朝礦守西關,送母顧氏縋城出;城破,率家人守其宅。北兵突入,悉殲之,殺數十人;既而鐵騎四圍,登屋發瓦,飛矢如雨,父子一時同死。妻諸氏,被刃死。朝礦妻王氏,投繯死。朝礦字若金,諸生。彥沖字浩然,與子臨章力戰死。世鏜字進之,亦死。李逸字斐石,避僧舍;遇兵被殺。莊士翔字萬程,嘉定諸生;襲吳淞千戶。同弟士翀,率昆人巷戰死。陳慕濱夫婦同死。朱國輔字左車,萬歷乙卯舉人,官開封推官;為游騎所獲,被殺于半山橋。

諸生戈化雍、胡季桂、茅蘭、朱闇(一作黯)、徐伯因、何如圭、吳履賓(一作冰)、孫霜奇、周元初、傳宜仲、朱新卿、朱方旭、張漢隱、盛肇之、周元玉、戴明德、王宿、尹醫生、韓伯宣、鎮海衛官尚子升、寧國府教授太倉張楊豫、吳縣諸生劉生西,皆死。

孫紹峰年七十九,兵見其老,欲免之;大罵,被殺。

征憲字章甫,救父代死;周在星救母代死。周煥若侍親湯藥不避,死。陸昌之、歸玄卿見親被刃,赴斗死。朱開伯、徐伯繩、張玉崖、柴九滋、錢偉皆以親故,死于難。何日起、何道行、顧亥伯、朱曇寺、祝倜、朱順葵,衛親赴義死。

千墩陸幼安不剃發,自縛橋下死。顧鐵匠不剃發,被殺。

唐王授吳易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總督江南諸軍。

鄭芝龍回安海,帝命禮科給事中陳履貞至郊外欽迎;聞其途中勞苦,準休沐一日,即來勤政殿賜對。

以鄢正畿為兵部司務(正畿,字德都;永福諸生)。

初九日(戊午)

江陰閻應元發前任兵憲徐世應(一作蔭)、曾化龍所造器具為用;傳邑中巨室勸輸不用白鏹泉貨,百物皆可作直充數。于是圍城中有火藥三百甕、鉛丸鐵子千石、大炮百位、鳥機千張、錢千萬貫、帛絮千萬端、酤千釀、粟萬鍾、芻藁千萬束、鹽萬斛、鋼鐵器萬件、牛千蹄、羊豕千頭、干魚千包、蔬千畦、豆千石,乃大料居民城中若干堡、堡若干戶、戶若干口、丁壯老幼婦女共若干人?悉登之冊;每旦人給米鹽、蔬菜若干、每戶給油火若干,四門城堞各給油蠟若干:井井鑿鑿,絲毫不亂。擇民之精壯者、勇饒者隸麾下,操練之以挫敵。城中少箭,命于月黑之夕束草為人,披軍服、持竿挑一燈,植立雉堞;士卒伏垣下擊鼓大噪。北兵望見之,矢如雨集;得箭無算。又少油,命健兒取椎車入城,出藏豆榨之;膏火自是不絕。命章經世、夏維新、黃華主蒭牧。

應元號令明肅,犯者必鞭背、割耳;雖豪右不少貸。死事者立治衣槨,哭奠殮之。接見敢死之士,每稱兄弟而不名。故民畏威懷德,瀕于死而不悔。

初十日(己未)

黃蜚兵集木瀆,聞北兵數百騎由吳山趨堯峰,遂遁入泖溯。時蜚擁益藩樂安王屯聚湖中,別無遠圖,惟搜捕剃發人正法及沿村落打糧而已;民甚苦之(樂安王,太祖庶十七子寧獻王權八世孫,名謀顯)。

魯王命副總兵施福守崇安關。

將德璟得旨,辭以足疾,不至。帝復降諭云:『卿宏才偉望(一作度),海內具瞻;朕昔在藩,聞之尤悉。先帝簡任既至,朕實眷倚非輕。南京之召未起,是卿進退全節;朕雖莫當明主,志清陵廟,焦勞彷徨,盼卿如渴。昨虛傳卿奉召至,朕喜而不寢;隨諭侍臣不必拘套,即著爾速至便殿召對。既而寂杳,朕心惘然!朕望卿之切如此。乃復往還,動淹旬月;辭稟一到,大非朕心。足恙未痊,自有體裁之法。經濟大臣堅不我顧,朕誠薄德;還念先帝、念高皇,定不準辭。十日之內,定望卿到;斷望即到,慰朕至懷』!

十二日(辛酉)

大清兵下江西,巡撫曠昭棄南昌、走瑞州,列城望風潰。

金聲桓先遣牌招撫,隨即發師;巡撫曠昭先遁,士民款聲桓。聲桓入南昌,南康諸郡不煩兵而下。

聲桓至南昌,有諸生數十人迎于江干。聲桓戴方巾、青紗金線蝴蝶披風,受諸生廷參于舟次。諸生跪,跪已起揖,乃拜;復起揖,再拜。聲桓故武人,被輕衫受文謁,喜不自勝;左右顧從者:『當如何答禮』?且笑且摳,引諸生起。口中謙謙喃喃,有所云而無其詞,頰涎墮索如線;諸生及從官皆目笑之。聲桓恐內有伏兵,徘徊久之始入城。體忠以江城人,獨迎謁聲桓也,恚甚;入則與聲桓分營而居,城以東屬王、城以西屬金。聲桓當都會喧闐、官府甲第叢萃處踞之,偏裨姻屬又分據華劇;網羅諸富豪略盡,以便宜署置官屬。陰忌王氏士馬精壯,思欲除之;故不甚殺掠,以收人心。

大清李延齡謀襲松江,將兵潛匿舟中;命中書董廷對假以探沈猶龍為名,納北兵。城中知其謀,斬廷對于清浦(廷對,尚書其昌孫也)。

無錫顧杲字子方,光祿卿憲成從子也。散家財募士千人,謀恢復;取道江陰。江陰人以為賊,集眾御之,被殺。

同邑貢生王玉汝字符霖(一作琳),與子方同社好友;得大清安撫使劉光斗書,乃具牛酒迎師,境上閭左獲安。后遇子方于鵝湖,事既相害,語因不合;遂執玉汝,斃之舟中。撫按將為請恤;子慧生呈狀,以『納款時道臣張儉欲署父官,父辭本為生靈計,非階以干進也』。議遂寢。

子方誓師援江陰,至沙山兵潰;為下所殺。

漳州寇起,布政使傅云龍撫之而定(云龍,金溪人;祟禎甲戌進士)。

大清兵自蘇州趨常熟,間道出鵝湖。里人華應鶴從田間望見舟中辮發、弓刀,遂偕其偶數十人持耰鋤,立橋上大呼。卒怒,登岸格斗;傷數卒,應鶴被創死。同死:華碩敏、楊冠世(應鶴,字少鋒,死年三十四;不剃發,巾幘如故。妻楊氏,撫孤應魁成立,苦節死)。

十三日(壬戌)

常熟時敏知大清兵將至,預率麾下八百人乘舡詭云出巡,先遁;所部一時星散。敏與家僮四、五舡至七星橋,為鄉民所執:梟首橋上(見「妖亂志」)。

南昌周定仍與同邑萬文英、進賢胡其偉舉兵保廣信(定仍,崇禎十六年進士)。

德化李含初起兵狼山,復德安、遂昌(一作瑞昌)。

海州董德興起兵拒守。

湯廷玄起兵于南湖,敗死。

唐王特授楊廷樞御史(廷樞,字維斗,吳縣人;崇禎庚午鄉試第一。國變后,遯跡不出。帝聞其名,不由薦舉,手敕授官;乃意表行事也)。

時科道各官,或起舊、或召對特授、或大臣薦舉,皆破格用之(或曰:帝所重者,東林、復社也;凡東林老宿,無不征召。而庶吉士張元琳為其叔父請謚,欽賜其叔瑞圖為「文繆」;即此帝意可知矣。御制「縉紳序」,極言先朝門戶之禍,分列東林、魏黨、南黨甚悉;但「南黨」誤云「西林」耳)。

十四日(癸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揭西县| 上饶市| 肥城市| 隆尧县| 广昌县| 永州市| 东山县| 屏南县| 都江堰市| 衡东县| 和硕县| 兴文县| 台南县| 高清| 兴宁市| 巫溪县| 和静县| 兴山县| 门源| 西华县| 怀远县| 北碚区| 社旗县| 海安县| 宁化县| 罗甸县| 盱眙县| 德惠市| 镇平县| 湘潭县| 樟树市| 额济纳旗| 高碑店市| 淮安市| 尉犁县| 新郑市| 临洮县| 林芝县| 蓝山县| 临泉县| 扎赉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