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7章

  • 爝火錄
  • 李天根
  • 4923字
  • 2015-12-19 14:57:49

乙酉(一六四五)六月壬子朔

益王由本起兵建昌,新昌陳泰來欲從之,同邑按察使漆嘉祉、舉人戴國士持不可(由本,端王佑檳六世孫,萬歷四十五年襲封建昌)。

兩都繼沒,郡紳勸王舉兵,儀賓鄧思銘首建庠兵之議,以瞻財者助餉、負才者參謀、有勇者出戰;王大感動。然王年少柔弱,不習武事,乃悉以戰守機宜委永寧王慈炎及羅川王由柆主之。于是羅川王與東鄉艾命新、艾南英因以盡約諸紳士同仇共義,募集劉琦、楊獨龍、僧丹竹等三十六人就南英家歃血誓盟,得義勇七、八千人;諸紳各捐資助餉,兵勢稍振。王命思鉻參內幕(由柆,端王六世孫;慈炎,端王七世孫)。

邳州監生王臺輔聞南京覆,泫然流涕曰:『吾誰氏之民也!可使食他粟乎』?起視其廩曰:『此我所樹,盡此死』!

吳淞副總兵吳志葵帥舟師入申浦,直抵米市塘駐泊;以令箭提富室索銀米助餉,縱兵大掠,逐大清所置官吏,公署、獄鋪盡毀。

涇縣尹民興與諸生趙初浣等據城,宣城諸生吳漢超棄家走涇縣與之起兵(民興,字宣子,崇禎初進士;歷知寧國、涇二縣,升職方郎中)。

休寧金聲懸高皇帝像,率士民拜哭,糾集義勇保績溪黃山,分兵扼六嶺。

績溪居萬山中,四面皆壁立,止前通一路,長三十里。聲營其中,山上設立十三營,以十三副將主之;前以大木扎營,防守甚固。

溧陽諸生謝球毀家募兵,兵散被執死(球,僉事鼎新子)。

徽州推官溫璜守城,與績溪金聲相犄角,且轉餉給其軍;而徙家屬于村中民舍。璜初名以介,字于石;烏程溫體仁再從弟。崇禎十六年秋,舉進士;授徽州推官。甫蒞任而京師陷,亟訓民為保障計。及南京陷,知府秦祖襄及諸僚屬皆遁;璜嘆曰:『城無主,民且相屠』!乃盡攝其印,召士民慰諭,登陴固守。

鹽城諸生司石盤(一作盤),與都司酆某同舉兵。兵敗被執,酆言:『此儒生,吾劫之為書記耳』。石盤曰:『吾首事,奈何諱之』!系獄六十余日,狂歌痛飲;與酆皆死。

左兵回至湖口,夢庚與黃澍以眾降于大清;大清執袁繼咸北去。

大清英王追闖賊抵九江,郝效忠紿繼咸赴其軍,同入南昌為后圖。將及湖口,效忠隨夢庚率所部三十六營降于英王。繼咸被執,議相見禮;繼咸曰:『貴師徒討賊滅闖,為先帝報仇,當納一拜;改葬先帝后成禮,當納再拜』。遂以兩拜禮見。英王大喜,欲署繼咸原官;繼咸曰:『繼咸國之重臣,無事二姓禮』。因挾以俱北。

左夢庚挾張亮北行,亮乘間赴水死。

「甲乙事案」云:亮與江西巡撫曠昭俱被執不屈,豫王高其節,命二人同處,謹守衛之。二人多方求死,脅之降不從;械至燕京,同時被戮。

大清豫王出示南京各城關云:『剃頭一事,本國相沿成俗。今大兵所到,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爾等毋得不遵法度,自行剃之!前有無恥官員先剃求見,本國已經唾罵之矣』。時下令髡發,趙之龍、李喬、姚蜚先剃,徐允元以次剃。

十二日(癸亥)

會稽王毓蓍赴水死。毓蓍,字符祉,受業劉宗周之門。宗周絕粒未死,上書曰:『愿先生早自裁,毋為王炎午所吊』!俄一友來視,毓蓍曰:『子若何』?曰:『有陶淵明故事在』。毓蓍曰:『不然!我輩皆聲色中人,久則難持;及今早死為愈』。至是,召故交歡飲,伶人奏樂。酒罷,攜燈出門,投柳橋下,先宗周死。鄉人私謚「正義先生」。

毓蓍一諸生耳,聞杭州不守,榜其門曰:「不降者,會稽王毓蓍也」。嗚呼!使張秉真、莫儷華等聞之,當愧死矣。

「宋遺民錄」:『王炎午字鼎翁,號梅邊;太學生。作生祭文丞相文,速文丞相死成名』。

寧國丘祖德與舉人龍文錢氏、諸生麻三衡、沈壽蕘等各舉兵應金聲。吳太平、阮恒、阮善長、劉鼎甲、胡天球、囗囗囗、囗囗囗各起兵,與麻三衡號七家軍(祖德被劾,提訊獲釋,而成都已陷;無家可歸,流寓寧國。三衡,字孟〈王睿〉;布政使溶孫。壽蕘,字景山;都督有容子)。

貴池吳應箕亦舉兵應金聲(應箕,字次尾;崇禎十五年鄉試副榜,貢入京)。

桐城諸生方授,字子留;剃發為僧。哭孝陵三日,走嘉興,登東塔頂哭死。

馬士英在杭,猶日盼上江捷音。俄阮大鋮、朱大典俱倉皇至,士英始知黃得功已兵敗死、福王被執。

士英駐杭,挾偽太后作威福。有人自南京來云:『太后已乘驢隨弘光入天界寺矣』!杭人始知其偽,爭驅逐之。

楊文驄襲殺黃家鼒。

文驄率黔兵五百南奔過蘇州,適太監李國輔亦至;猝入城,執家鼒,數其罪而殺之。周荃逃去,文驄遂自行巡撫事。

「堅瓠集」云:湖寇揭竿殺黃安撫,城中鼎沸,吾家盡室出避;賴大清兵繼至,人心寧定。至八月中始歸,廬舍安然,人口無傷。

宜興盧象觀赴水死。象觀,字幼哲,象升弟也;崇禎十六年進士。象觀于六月起兵;敗,投水死。象觀弟象晉,剃發為僧。盧氏一門后先赴難者百余人,從弟象同及其部將陳安死尤烈(象觀官中書,象晉、象同皆諸生)。

吳淞總兵官吳志葵自海入江,結水寨于泖湖;總兵黃蜚擁千艘自無錫至,與之合。參將侯成祖守金山(承祖,字懷玉;世襲金山衛指揮)。

黃蜚,字文麓,南昌人;本姓涂。少隨其舅黃龍鎮遼陽,龍死無子,蜚襲;遂冒母姓,積官后軍都督。大清兵南下,諸將皆降;不降者,惟蜚與黃得功。得功死,蜚孤軍駐池、太間,未知所向。閩帥鄭芝龍貽書于蜚,約發兵下江南;蜚大喜,移兵江口。抵蘇州而芝龍兵不出,遂與志葵合。

承祖與志葵議不合,憤然起曰:『府城憑大總戎提督,金山衛吾當死守,誓不使北兵得近衛城一步』!承祖遂回金山。

馬士英、阮大鋮等請潞王監國,不受;母妃召,王泣拜,終不受。

鎮徐將軍李成棟降于大清,命為松江總兵。

西充龐昌胤,崇禎十年進士,官青陽知縣。南京覆,走匿九華山,謀舉兵;事泄被執,夜死旅店中。

武進歐敬竹居城南戈橋,修破扇餬口。聞南京變,招鄰人飲,與訣曰:『忠義祠池水至清,來日我當赴之;若且盡我一杯酒』!其妻提壺適至,曰:『子休矣!聞舊官皆做新官,又安在子』!敬竹曰:『此爾翁所以欲死也。媼何知』!竟自沉死。

故邵武同知王道焜字昭平,錢塘人。慨然謂其子均曰:『世受國恩,死固分也』!遂投繯死。

道焜,天啟元年舉人,官同知;以賢能,征入京。都城陷,微服南還。

曾英據重慶,屢破賊兵;王祥出師綦江,與之相犄角。祥才武不及英,而王應熊委任之,倚兩人以自強。諸將楊展等各據州縣自雄,應熊不能制。

十三日(甲子)

鎮江總兵鄭鴻逵、戶部主事蘇觀生奉唐王入閩監國。王諱聿鍵,小字長壽,太祖九世孫也。洪武二十四年,太祖封第二十三子桱于南陽,國號唐。傳至端王碩熿,欲立其愛子,囚世子器〈土盛〉于承奉司;王父也。王方三歲,從之囚;年二十八,尚未請名。世子遇毒薨,立為世孫。崇禎五年襲位,年三十一矣。七年流賊起,蠲金筑南陽城。援潞藩例,乞增兵三千人;不許。八年冬,賊犯南陽,復請護衛;又不許。九年八月京師戒嚴,倡義勤王;巡按御史楊繩武以聞,莊烈帝切責之。王行至裕州與賊遇,亡其內豎二人。事定,下部議,給事中馮可賓、鍾炌議廢為庶人,徙鳳陽高墻。監送同知張有度欲以檻車械致之,王自裁不殊。至鳳陽,陵奄索賄不得,用祖制鐵鎖法以困苦之;王不勝其辱。有司廩祿不給,資用乏絕。淮撫路振飛周恤甚厚,每以私錢助王;又疏請加恩罪宗,王甚德之。及甲申三月北都陷,福王自立于南京,乃赦王出高墻;禮臣請復王爵,不許,命徙居廣西平樂府。行至杭州,值南都不守、福王又被擒于太平,鴻逵、觀生遂奉王入閩。

端王憎世子唇有瘤,愛嬖妾所生二、三兩子;因置世子并王兄弟四人于幽室,飲食不給;賴書堂官張某暗傳薪米,得不死。王好學,雖處幽囚,猶命張書堂覓書傳入。端王將立次子,次子給世子曰:『兄襲爵在邇,須醫治唇瘤乃可』。世子從之。次子即賄醫生郭某鴆世子死,無敢發其奸者。后端王薨月余,王尚不知。及巡方、道、府臨吊,張書堂密聞于王;王號哭,踰墻出,執仗行禮畢,即泣訴家難。守道陳奇瑜、知府王之柱為之請嗣,巡方御史以聞于朝,王得襲爵;三日后,執兩叔及醫生于宗祠,杖殺之。

「甲乙事案」云:世子死,守道陳奇瑜、知府王之柱言于端王曰:『世子薨逝不明,若其子不得嗣,事必發覺』!端王懼,始為王請名,立為世孫。

王蠲金修筑南陽城,知府陳振豪弗受功;王以為言,詔逮振豪下獄。八年冬,上疏言:『所有護衛兵一千二百人,半為汴梁班軍;乞念城當賊沖,以全軍見還』!不許。

先是,王府典仗呂調陽奸部軍妻而殺其夫,陳振豪杖調陽,正其罪;王銜之,許振豪干沒修城工銀。按治不實,得旨鐫級。又奏杖調陽事,詔逮振豪系獄。久之,王奪爵,錮高墻;振豪獲釋(振豪,字子出;萬歷四十七年進士)。

先帝欲行宗室換授法,禮臣陳子壯執不可;王遺書子壯爭之,稱說典制、授引經傳,言言有本,廷臣顧弗及知也。

督師盧象升道經南陽朝王,值大雨,王執儀注,聽象升于品級名下冒雨拜跪;象升銜之,乃構承奉,伺王過。時流寇猖獗,王詣闕面陳機宜,出城百里,卒遇賊闖塌天,奪王旗幟;偽為王,連破數城。象升遂具疏論王通賊,降為庶人。

凡新任漕撫,例具四十金遣候;惟路振飛聞望氣者言:『鳳陽高墻有天子氣』,乃親往候王。王告以吏遇無禮狀,振飛疏請加恩罪宗,置吏無狀者于法;詔不應。值弘光恩赦,振飛為王謀曰:『方今北地用兵,王必求善地建國,然非重賄不可。王窘迫,何以圖此!以臣愚見,大王被冤,今始昭雪,當設位祭告開喪,其費可得也』。王從之。振飛首倡賻四百金,闔屬承風厚贈,計共得八千金。入南京陛見,得封廣東南雄府。王束裝至蘇州,聞清兵渡江,移舟嘉興。遇太監高起潛、都督陳洪范等聚議時事,洪范語多不合。王性暴,遂揮拳毆洪范;起潛跪勸,乃止。洪范降清。王至杭州,勸潞王監國,拒北使招降者;潞王不聽。會鄭鴻逵自京口至、蘇觀生自南都至,胥會于西湖。共說王曰:『清兵渡清江,金陵不守;若以浙西為門戶,立國于閩,大業可圖也』!遂與福建巡撫張肯堂、巡按吳春枝、禮部尚書黃道周、南安伯鄭芝龍等奉王監國。

時地方奸民糾集各大戶逆奴乘時焚劫,辱及婦女;方三、四百里中,皆于六月十三日一齊舉事。五團唐氏、六灶顧氏先被其害,上海生員華文明率子士適、女華氏、媳閔氏,挈家貲登舟謀遁。而逆奴顧杰、顧成等八人糾奸民沈朝小紀等數十百人邀之馬家壩,文明易小舟渡水登岸;華與閔見賊勢洶涌,泣相謂曰:『寧速死,勿受辱』!即攜手投水死。越三日,士適收其尸,猶相攜不放,酷暑中顏色如生。閔年十九,華年十五(「上海縣志」)。

上海二十三保祝圣堯家,群奴持刀弒主父子,屋宇立時焚毀;延至各鄉,大戶無不燒搶。又有顧六等倡率各家奴輩入城,先至紳家索鬻身文契,其家立成齏粉;主被毆辱,急書退契。各大家為之焚掠一空。

按明季縉紳多收投靠者,而世隸之縣邑幾無王民矣。然主勢一衰,跋扈而去。甚有反占主產,坑主貲財獻之新貴。有勢力家因而投牒興訟者,有司亦惟力是視。物極必反,以是顧六一呼,從者蜂起。

馬士英等率兵走錢塘,距杭城十里,列營五。

杭州張秉純絕粒死。妻劉氏勺水不入口,閱十有六日,命子扶至柩前祭拜,痛哭而絕。

大清兵入蘇州,楊文驄遁走處州。

大清豫王遣大帥貝勒調兵八萬入蘇,一從虎邱黃花涇、一從楓橋出橫塘、一從高坂橋出洞涇。楊文驄遁,貝勒駐師閶門外白云庵;令士紳朝見,皆行四拜禮。遂命侍郎李延齡同降將土國寶鎮蘇州,授原任通判徐樹藩(一作蕃)署太倉州事,舉人王節、李楷等署嘉定、武進等知縣。

土國寶,開州人,河南總兵;為闖賊所敗,失官潛居京師。后降于大清,隨豫王下江南。至是,命為蘇州巡撫。

長洲諸生顧所受,字東吾,老儒也;與計琰善,人稱東園先生。聞變,賦詩曰:『身自明朝老布衣,眼看世界不勝悲;從容死向宮墻地,免使忠魂棄濁渠』。又書幾上云:『非自同于匹夫匹婦之諒,實不忍為被發左衽之人』!赴泮池死。

蘇州府學生員華京,字壯輿;殉節死(「府志」)。

十五日(丙寅)

昆山王佐才等起兵。昆山人議拒守,縣丞閻茂才已遣使迎降大清,用為知縣;縣人共執殺茂才,推舊將王佐才為主。朱集璜、周寶瑜、陶琰、陳大任等并舉兵,參將陳宏勛、前知縣楊永言率壯士百人為助(佐才,邑人,歷官狼山參將;年老矣。集璜,字以發,貢生。寶瑜,舉人,官儀對知縣。琰,字圭稚,諸生。大任,貢生。共倡義,迎佐才,以其宅為帥府。佐才,字南陽;萬歷四十一年武進士)。

茂才嚴薙發之令,邑人磔殺之。貢生陳大任推王佐才為主帥,治守具。傳聞州中浦六結連巨惡為內應,賂丐者以毒藥投井,以火藥置窗戶,夜舉火。時天大暑,民渴不敢飲,眾心洶洶。忽雷擊里者二人,捕浦六不得,攢槊殺藏六者;而故令楊永言、參將陳宏勛募兵數百人至,遂以永言為監紀治縣事、宏勛副佐才,移檄遠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宇县| 抚宁县| 淳化县| 九江市| 翁牛特旗| 苏尼特右旗| 隆尧县| 全州县| 镇江市| 曲靖市| 陈巴尔虎旗| 肇庆市| 峨眉山市| 固原市| 杭锦旗| 象州县| 晋城| 凤山市| 含山县| 六盘水市| 股票| 富裕县| 湟源县| 博客| 仁布县| 墨竹工卡县| 剑阁县| 汕头市| 岳阳县| 阳西县| 民权县| 莱州市| 甘肃省| 镇远县| 天门市| 休宁县| 泽普县| 和平县| 图片| 武平县| 长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