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9章

  • 爝火錄
  • 李天根
  • 4061字
  • 2015-12-19 14:57:49

「甲乙史」云:童氏自河南至,自云系福王妃。劉良佐妻往迎,叩其顛末;云:『年三十六歲;十七歲入宮,冊為妃。時有西宮李氏生一子,曰「玉哥」,寇亂不知所在。氏于崇禎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嚙背為記,今在寧家莊』。語甚鑿鑿,良佐妻信之,跪拜如見后儀;良佐聞亦不疑。童氏由是愈驕,凡所經郡縣,有司或供饌稍略,彼即詬罵,掀桌于地。間有望塵道左者,輒掀簾露半面,大言曰:「免」!聞者駭笑。越其杰驛送至京,帝驚震怒,呼為妖婦,發錦衣獄嚴審。

錢秉鐙云:『童氏下鎮撫司拷問,乃招系周王妃,誤聞周王為帝,故謬認耳。或云:童氏系周府宮人,逃亂至尉氏縣遇帝,旅邸相依,生一子。賊破京師,帝南奔,各不相顧,氏遂委身民間。馬士英勸帝迎童氏入宮,密諭河南巡撫迎致皇子,以慰臣民之望、以消奸宄之心。不聽(時傳言陳潛夫同氏臥起,馮可宗令蓐婦誣氏近產女;俱污褻失實)』。

以耿廷箓為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

遣黃道周祭告禹陵。時朝政日非,大臣相繼去國;道周亦有去志,因乞祭告禹陵。頻行,又陳攻取之策;不用。

初十日(癸巳)

李自成兵寇潛江。

福王遙祭諸陵。

惠安伯張承志疏劾選郎陸康稷貪污;有旨:『不必苛求』。

升李希沆兵部左侍郎。

衛胤文以邊警求退。

史可法監軍吳易奉檄征餉江南。

劉澤清疏請文武考察舊例,不許借題羅織、驅逐異己。

十五日(戊戌)

命百官會審太子于朝,太子仍無一言。左都御史李沾呼王之明,不應;沾喝曰:『何不應』?太子曰:『何不曰明之主』!李沾喝役動刑,即上桚;太子號呼皇天上帝,聲徹于內。馬士英命釋之;沾又慰以好言。太子答曰:『既校尉囑我,彼自能言之,何必我也!前日追我何處,有追者在』?高倬見其言切,命退。既退,有前伴讀太監丘致中持之大慟;帝聞之,立下致中鎮撫司獄。

時有題詩于皇城云:『百神護蹕賊中來,會見前星閉復開。海上扶蘇原未死,獄中病已又奚猜?安危定是關宗社,忠義何曾到鼎臺!烈烈大行何處遇?普天空向棘闈哀』。

左良玉以李自成兵至潛江口,遣使告急。

十六日(己亥)

徙崇王居福州。

更福恭皇謚曰「孝皇帝」。

命太監屈尚忠會同馮可宗嚴審童氏。尚忠加氏極刑,氏號呼詛詈,卒無易辭。尋,瘐死獄中(或云在獄未死;南都陷,不知所之)。

太監屈尚忠上童氏招,詞連史可法中軍孫秀及北歸庶吉士吳爾塤;命逮訊。

御史王懩疏言:『斬百大悲,不如斬周鑣、雷演祚。夫真主既出,海內帖然。乃今日冒皇子、明日冒皇后,由二人譏訕新政,故訛言繁興。不立斬二人,恐魚腹狐號,乘間竊發』!有旨:『從逆各犯及雷演祚二案,速行訊結』。

命黃得功移鎮廬州。與劉良佐合力防御(劉良佐報北兵南下故也)。

御史郝錦疏言:『各鎮分隊于村落打糧,劉澤清尤狠,掃掠民間幾盡』。

命黃斌卿掛征蠻將軍印,以原官鎮守廣西。

命方國安掛鎮南將軍印充總兵官,駐防池口。

十九日(壬寅)

毅宗忌日,王于宮中舉哀;百官于太平門外設壇遙祭,以東宮、二王祔祭。

吏部尚書張捷請照張輔例,贈成國公朱純臣王爵;許之。

川賊將孫可望謀犯貴陽,由敘州至。永寧衛總兵定番伯皮熊率部將楊光謙等襲敗之,追奔三十余里,多所斬獲(熊,字玉山,銅仁府人)。

福王加鄭芝龍太子太保、劉洪起太子少保。

劉良佐奏:『童氏實非假冒,彝倫所系,懇賜曲全』!帝諭云:『童氏妖婦,冒朕結發。朕初為郡王,何有東、西二宮?據稱系熙寧王宮人,尚未悉其真偽。朕之宮闈,風化所關,豈容妖婦闌入。法司即示情節,以釋群疑』。

左良玉疏糾方國安,諭解之。

二十一日(甲辰)

封妃戚黃九鼎為雒中伯,授黃金鼎都督同知。

杭州府解高夢箕家丁高成至,命三法司覆審王之明等;毀黃得功原疏,以絕奸謀。

戶部侍郎何楷奏:『鎮臣疏言,東宮甚確』。有旨:『此疏豈可流傳,必非鎮臣之意;著提塘官立行追毀。如敢有鼓煽者,兵部立拿正法』。

升陳燕翼禮科、楊兆升工科、蔣鳴玉刑科,俱右給事中。

史可法奏:『王佐冒險來歸,請留營中以備咨謀』。

汝寧總兵劉洪起以餉缺,撤兵還楚。

授黃端伯儀制司主事。端伯,字符公,新城人,崇禎戊辰進士。歷任寧波、杭州推官;行取赴都,母憂歸。服闋,疏陳益王不法;王亦劾之,有詔候勘。姜曰廣薦之福王,至是授官。

二十二日(乙巳)

祭興宗陵,惠宗及諸王祔。

錦衣衛馮可宗嚴訊高夢箕,夢箕誓死不承;仰天嘆曰:『我為無賴子所誤;然一念癡忠,天地可鑒也』。給事中錢增疏言:『當立斬夢箕,速行定招』。可宗請歸并刑部獄。

時張孫振苛求不已,大理卿葛寅亮密言曰:『公等度朝廷兵力,能聲左良玉、鄭芝龍之罪而制其死命乎?若其未也,含忍則無法,搜剔則激變耳』。孫振等始微悟,言之馬士英;自此不復究詰。

文秉曰:『太子一事,朝廷之上皆曰偽,草野之間皆曰非偽;在內諸臣皆曰偽,在外諸臣皆曰非偽。其偽與否,不可以臆斷。獨太子而果真也,其舉止面目,必有與人異者;迨后羈旅北營、跋涉長途,亦必有不可磨滅處。而今概未有聞焉,則謂之偽也亦宜。然方拱干固講官,張捷邀晤之時已明告之矣,使出片言左證,立釋累囚而登之上卿;何以不置可否?而公疏又辭不肯列名;則彼執為非偽,未可盡謂無據也。或曰:移入大內者是真,百官會審者非真。或曰:是北朝之諜也,藉以搖惑人心,俾中朝自起爭端,同室互斗,起乘其斃;此卞莊子之術也。又按,是年北都亦有稱太子者,指謝升為征;曰:『謝升!難道卿不認得孤』?升厲聲訶之。戶部主事錢鳳覽眾中面斥謝升不忠不孝,欺先帝而賊太子;已而鳳覽被害。未幾,升疽發于頸,時向空中作乞命狀曰:『錢先生,幸寬我』!宛轉旬日而殂。于是,人皆謂北之太子真、南之太子偽;然究竟無確見也』。

「殉節錄」云:鳳覽以太子事劾謝升,磔于市;尸直立不仆,后作厲鬼殺升。頒示王之明、童氏審詞于中外,以釋群疑。北來太子之獄,識者知其偽,而都下士民嘩然是之。又以童氏下獄,督撫鎮將交章爭太子及童妃事。左良玉疏請全太子,不聽。袁繼咸疏言:『太子真,則望行良玉言;偽,則不妨從容審處,多召東宮舊臣辨識,以解中外之疑』。王亟出獄詞,遍示中外;眾論益籍,謂馬士英等朋奸,導王絕滅倫理。

御史張兆熊奏:『王之明一案,謗議沸騰』。陳良弼奏:『愚民觀聽易惑,道路籍籍,皆以諸臣有意傾先帝之血胤』。有旨:『王之明好生護養,勿加刑招謗;速速將獄詞宣布』。

川湖總督何騰蛟疏言:『太子到南,何人物色?何人奏聞取召南京?馬士英何以獨知其偽?既是王昺之侄孫,何人舉發?內官勛戚多北來之人,何無一人確認?而泛云自供。高夢箕前后二疏,何以不發抄傳?明旨愈宣,臣下愈惑。此事關系天下萬世是非』。有旨:『王之明自供甚明,百官士民萬目昭然。不日即將口詞章疏刊行,何騰蛟不必滋擾』!

寧南侯左良玉疏請保全太子,以安臣民之心;謂『太子之來,吳三桂實有符驗。史可法明知之而不敢言,此豈大臣之道?滿朝諸臣,但知逢君,不惜大體。前者李賊逆亂,尚錫王封,不忍遽加刑害;何至一家反視為仇!明知窮究并無別情,必欲輾轉誅求;遂使皇上忘屋烏之德、臣下絕委裘之義,普天同怨。皇上獨與二、三奸臣保守天下,無是理也。親親仁而民,愿皇上省之』!有旨:『東宮果真,當不失王封。但王之明被穆虎等使冒太子,正在根究奸黨。其吳三桂、史可法等語,尤屬訛傳。著法司將審明略節,先諭該藩』。

廣昌伯劉良佐疏言:『王之明一案,未協輿情』。有旨:『王之明系駙馬王昺之侄孫,避亂南奔,與高夢箕家人穆虎等沿途狎昵,冒認東宮,妄圖不軌;正在嚴究。朕于先帝素無嫌怨,不得已從群臣之請,勉承重寄;豈有利天下之心,毒害其血胤?舉朝之臣,誰非先帝舊臣,孰不如卿?肯昧心至此!法司官即將審詞刊布,以息群疑』。

江湖總督袁繼咸疏言:『太子真偽易明,居移氣、養移體,必非外間兒童所能強襲。王昺原系富族、高陽未聞屠戮,豈無父兄同行,何事只身流轉南竄?既走紹興,于朝廷有何關系?遣人蹤跡召來,詐冒從何因起?望皇上勿信偏辭,使一人免向隅之泣,則宇宙享蕩平之福矣』。有旨:『王之明不刑自招,高夢箕、穆虎合口輸情。朕正期天下共見至公,不欲轉滋異議。諸臣無端過疑,何視朕太薄、視朝廷太淺!袁繼咸身為大臣,不得過聽訛言,別生臆揣』。

督輔史可法疏言:『臣于邸報中見有太子南來之說,在他人不知者,無不額手為國家幸;而臣一聞此報,即知其誣。蓋朝使之奉命訪求與臣等之多方物色,為日久矣;使太子而在,不從海道來、則從東省來,皆以淮安為必由之路。其留淮也,必明言于各衙門具奏題報;何得潛蹤秘跡先走浙江,曠日持久仍來赴闕:此理之必無者也。先是,屢據塘報,太子為賊所害;至今年二月初五,得北使左懋第抄攝政王告示一紙,內有言『一人自稱明朝太子,徑往皇親周奎家探問。懷寧公主遠望未詳,蒙面而哭;及后審詳形貌,全然不是。袁貴妃及宮女秦壽,皆不認識。據假太子口稱:「從來未落賊手,止是流亡在外」。今有禮部尚書黃熙胤、中書朱國詔曾聞太子在流賊劉宗敏處;晉王亦言太子被賊裹去,同在一處。今此人非太子,故將周金發刑部審問。有養魚太監常進節、羽林前衛指揮李時印、指揮張文魁、申良策、把總鄭元勛言太子是真,有典樂太監賈應庚言太子是假;衙門人眾,便將應庚痛毆。有太監孫雄懼眾毆,亦云太子是真。其實,太子不真。若崇禎真太子在,即來投見,以便恩養。合行出示曉諭』等因。隨將假太子發刑部究問,左懋第原書可據也。昨三月內,又有人北來,言『攝政王將認識太子諸人盡皆殺死。京城百姓,為此不平,曾有百姓多人到內院謝升處哭罵。攝政王聞之,將謝升殺死。其刑部監禁太子,亦勒死矣。都人言及,無不哀慟』。夫北方之待太子,不過假以空名、給以廩食耳。況袁貴妃現在、公主現在、一時相隨之諸珰具在,以此事而假冒,雖愚者不為。況周奎、公主一見,即相抱而哭;后聞有怵以利害者,乃不敢認,而都人環聚其門辱詈之。其各官出認太子,至被殺而不悔。由此觀之,是太子不死于賊,死于北矣。北方之太子方殺,而南方之太子復來:此又理與事之必無者也。臣見左良玉一揭,內云「太子系是吳三桂送與可法,可法送至南京」等語;臣不勝駭愕!使果有此,臣便當直告皇上,何必暗送到京也。都城訛言繁興,種種妖妄,良不于事理加察而遽入章奏,亦大誤矣』。

「甲乙史」云:人謂士英等怵于藩鎮,故迫可法出此疏辨,冀天下信之;然獄亦益緩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宾县| 巧家县| 云霄县| 霍城县| 崇礼县| 白银市| 额济纳旗| 扶沟县| 阳谷县| 长丰县| 平顺县| 澄城县| 林芝县| 潮安县| 南昌县| 杂多县| 平昌县| 云浮市| 高平市| 日喀则市| 武夷山市| 尖扎县| 江西省| 宝鸡市| 岳阳市| 武邑县| 金沙县| 大石桥市| 彰化市| 安顺市| 尼勒克县| 浠水县| 新平| 南雄市| 海城市| 渝中区| 都兰县| 中西区| 肃宁县| 朝阳市| 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