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卯(一六五一)、大清順治八年(永明王永歷五年、魯王監國六年)春正月己酉朔
帝在南寧,免群臣朝賀;魯王在舟山。
劉文秀還云南,留白文選守嘉定、劉鎮國守雅州。
初十日(戊午)
祀太廟。
鄭成功至南海,以蘇懋為左先鋒,代施瑯。至白沙河,颶大作;至大星所,殺退思訓兵,攻其城。
閩撫張學圣同提督馬得功集各處兵民及舡攻廈門,鄭芝鵬懦怯,載輜重下船;得功將數十騎飄至五通,遂登岸。阮引兵不戰而逃,百姓哭聲震天;成功董夫人倉皇落水,有居民負之登舟。是夜亂兵焚毀店舍,火光燭天。前大學士曾櫻在城中,家人扶之出;公不從,夜自縊。公之門人阮旻錫聞之,與僧文臺及同門陳泰共議,天未明,文臺以僧龕抬公尸至僧歷灣下舡,付其家人;鄉之紳士副憲王公忠孝以己所置壽棺斂之,而前司馬盧若騰、副院沈佺期、樞部諸葛倬等皆視斂。后兵部主事劉玉龍疏「輔臣從容就義事」;奉旨:『曾櫻身死經常,允宜優錫。追贈光祿大夫、上柱國、太師,謚「文忠」;賜祭葬,蔭一子中書舍人、一子錦衣衛百戶,世襲。其門人知縣陳泰冒險負尸,積勞殞歿;著贈鴻臚寺少卿』(張學圣,清撫也;芝鵬一作芝莞)。
十八日(丙寅)
高、雷陷,巡撫張孝起走避龍門島。
孝起未到任,而高、雷已失,乃走依靖氛將軍于島。
趙印選率兵入行在,鼓噪索餉;搜括宮中簪珥及布帛、裀褥、錦絮等物而去。
二月己卯朔
贈瞿式耜粵國公,謚「文忠」;贈張同敞江陵伯,謚「文烈」。
按「逸史」稱瞿式耜謚「始安王」,必有所據。豈贈「粵國」后;復晉封王耶?俟考再詳。
鄭成功率眾而南,次平海衛。
故大學士曾櫻避居中左衛;其地被兵,自縊。
「海上聞見錄」載曾櫻在正月,此云二月;未知孰是?俟考。
十五月(癸巳)
大清陷梧州及蒼梧、藤縣。
辛卯之春,宋既庭(實穎)初入都門,海寧張寧陳宗伯(之遴)延之邸中,為王文安公(鐸)餞行。文安儀表俊偉、學問灝博,座中如孫北海(承澤)、陳百史(名夏)皆以前輩禮事之。文安自言:『吾五百年前身為宋蔡忠惠公(襄),以生前得罪英宗,死后冥司罰為餓鬼;囗并無拘禁,只是眼不見一切物。一日,遍地光明,飲食飽滿,則陽世為高僧放水燈功德也。入明朝二百余年,始降生河南王氏;因饑餓日久,故飲食滔滔,樂不可言。每赴人宴會,物品無不啖盡。今雖老矣,食糧尚能兼數十人。凡門生出仕,必屬其建焰口一壇,以資冥福』(「堅瓠集」)。
二十五日(癸卯)
清攻陷柳州及象平、馬平。
孫可望托言入衛,遣兵至南寧;殺嚴起恒及與議阻封者十九人。執楊畏知歸滇,畏知罵賊而死。其年冬,南寧破,永明王將走鎮安;會孝定國兵出靖州將迎永明王,孫可望心忌定國。
可望知王播遷,遣其將賀九儀、張勝等率勁卒五千迎王。至南寧,直上嚴起恒舟;怒目攘臂,問王封是「秦」、非「秦」?起恒曰:『君遠迎主上,功甚偉!朝廷自有隆恩。若專問此事,是挾封、非迎主上也』!九儀怒,格殺之,投尸于江;遂殺給事中劉堯珍、吳霖、張載述,追殺兵部尚書楊鼎和于昆侖關,皆以阻封議故。起恒既死,尸流十余里,泊沙渚間;虎負之登崖,葬于山麓。九儀等聞之,驚悸累日。
九儀并索兵科都給事中,腰斬之。當日現任其職者上元人吳晉,字升山;可望猶以為向日之金堡也,不知官是而人非矣。
霖、載述,未嘗沮「秦封」也;以曾劾主「秦封」者,故并殺之。
起恒死后三日,江干漁戶報城南青山有大虎負尸上山,扒土成冢。九儀遣人往視,虎尚在其旁;見人,乃緩步掉尾而去。帝哀之,手書「鑒湖先生之墓」,立石志之;不敢明加贈恤。
閏二月戊申朔
前文選郎施召征卒于北流山中。在征,字克用,無錫人。崇禎癸未進士,除陸川令;瞿式耜中表、馬世奇之婿也。永明王登極,式耜首薦吏部。至戊子十月達行在,授驗封司。十一月,轉文選。庚寅二月,幾與五虎之難。四月去官,寓陸川。為山寇逼勒,忍辱死。妻封宜人,數日后亦死。
龍門島破,張孝起被執;不食七日,死。
「觚剩」云:孝起后依漳平伯周金湯;金湯敗走,孝起被執。
寧都諸生李應開,字翔卿;世居古下村,豪健結客。大清鎮將以剿山賊道上鄉,聞其名,捕系之。庭鞫,應開踞地坐;鞫者曰:『汝何作賊』?應開曰:『未也』!曰:『汝不作賊,何以不薙發』?應開曰:『汝作賊,乃薙發耳』!鞫者怒,牽出斬之。
三月戊寅朔
永明王真封孫可望為秦王。
賀九儀進諫,帝召群臣議,仍封可望為秦王;竟以陳邦傅所降冊寶為真,不復更鑄印,但賜名朝宗而已。可望得敕,大喜;遠迎拜受;上疏報謝,略云:『秦王臣朝宗望闕奏謝:臣自入滇以來,紀年而不絕號、稱帥而不稱王。正欲留此大寶,以待陛下之中興。此耿耿孤忠,矢之天日者也』。群臣得疏,額手相慶(進表者為偽中書楊惺光)。
清撫院張學圣同興泉道黃澍渡海,見島嶼孤懸、波濤環繞,驚為絕地;即先引回,令知縣張效齡安撫居民。
初四日(辛卯)
馬得功行牌于各鄉居民,意欲據守。
初八日(乙未)
會定國公舟師至,截港圍之;命鎮將楊抒素登圓管港與戰,互有勝負,副將吳榖戰死。施瑯率陳塤、鄭文星百余人登廈門港與戰,敗之;得功幾為所及。于是功求過張撫院,差人至安平挾平國太夫人囑定國公以船載馬得功三百余騎及余兵盡回。先是,定國公差都督鄭德、翼將周全斌等到天星所,報稱馬得功陷島,請成功回師;乃于四月初一日到浯嶼,得功已渡海二日矣。成功怒甚,不許諸親與定國相見;定國移營白河。
端州羅定州降于大清。
大清陷高州。高州提督李明忠兵潰〈山于〉口,清兵追至電白縣;明忠預遁,清遂陷高州。道臣郭光祖、吳人龍、知縣文振義、副將王拜友等俱降大清。
進吳貞毓東閣大學士,代嚴起恒。
朱天麟力請王赴云南,群臣以嚴起恒被殺,皆不可。
大清兵南征,白文選、劉鎮國挾曹勛走;樊一蘅時已謝事,避山中。大清兵克
嘉定州,范文光賦詩一章,仰藥死。詹天顏兵敗被執,死;朱化龍亦死。
初十日(乙酉)
成功駐廈門港,議失守功罪:先賞施瑯花紅銀二百兩、陳塤銀一百兩;斬鄭芝莞及阮引等以徇眾,何德捆責、藍登免罪。軍士皆踴躍歡呼,銳氣百倍;以家在島上,人口遭其搶掠,得泄其忿故耳。命忠振伯洪旭管理中左,參軍潘庚鐘追鄉紳助餉銀;潘為之加派,搜索一空。
詔安、平和二縣俱復。
定西侯張名振、平彝侯周崔之、英毅伯阮駿自舟山來歸,俱授水師鎮。
新泰伯鎮守潮州,部兵郝尚久、潮州道沈時、知府王朝鼎俱降大清。
海澄守將郝文興密約內降;尚久尋內附。
孫可望自云南遷貴陽,議移王自近,挾以作威。其將掌塘報者曹延生惎吳貞毓,言不可移黔。
永明王以楊畏知為東閣大學士,孫可望執殺之。畏知至行在,痛哭自劾,語多侵可望;王遂留為大學士,與貞毓同輔政。可望聞之大怒,使人召至貴陽,面責之;畏知大憤,除頭上冠擊可望。可望遂殺之。
畏知見賀九儀兇悖,痛哭入朝,跡其擅殺大臣罪,請誅之;帝賜畏知「忠貞直諒」金章,大哭而別。
鄭鴻逵在金門見成功威望已著、執法無私,悉以己部歸之,而后謝權歸隱于白沙。
成功并鴻逵軍,即擢萬禮為前沖鎮、陳潮后沖鎮。洪旭守廈門、族兄泰守金門、芝豹同施天福守安平、張進代李壽守銅山;陳霸守南澳,拒南洋許龍、碣石蘇利。鴻逵在白沙,患足疾。
十九日(丙申)
王進功攻白沙寨,成功合芝豹往救;進功退,成功遂移鴻逵居金門。
案蘇利,粵之囗平東界人。流落海平,摽掠海上;與碣石衛民構釁,爭殺不休。時有閩之同安人蘇秦,民潛出海外,請秦為后;秦糾黨飛船而入,合民擊利。利降,秦遂入碣石;利依秦為裨將,所戰必勝。秦喜利同姓,益親信重。秦偶沾疾,利刺秦自代:此五虎亂潮之一也。后降清,心懷不軌。奉旨「遷移內地」,利不聽,遂反;為平南王尚可喜遣參將高亮福、高禎擒之。考「碣石舊志」,花都司有記曰:『衛地二十五步,有強龍入海,必有隗囂、公孫述輩踞此。二千秋計利興滅足,二十載時日無多(?)。其應驗如此。亮福字系素、亮禎字履初,海豐赤地人。系素當明季之時,潮民苦于縉紳,共舉劉公顯為首,系素其次也;其余馬茂素、黃文錦、魯瑞、黃義、呂云壁、傅君禎、曾十千等為九軍。系素降清,授參將。許,潮之海澄人,亦明末五虎亂潮之一也;踞南洋,橫行無忌。降清后,為內大臣』。
初,鴻逵中崇禎庚午武舉,為津撫鄭宗周部;后隸都督孫應龍麾下。登萊之役,應龍敗,逮系天津;事白,與張廷拱〔共〕事。以芝龍平紅夷功,蔭錦衣千戶。中庚辰武進士,進都指揮使。癸未,授副總兵。弘光檄守釆石,掛鎮海將軍印。擊高杰、張〔天祿〕,以功進封伯。
可望下畏知獄,士民數萬哭聲震天,乃出之黑神廟。可望生男,任僎乞加恩臣庶如皇太子例。龔彝啟陳十事,請租外增賦、賦內編馬;滇、黔民甚苦之。畏知與二人力爭,二人因構畏知;畏知度不免,作絕命詞以自見。可望召詰前事,侃侃不屈;可望令杖之百,畏知訶曰:『朝廷大臣,誰敢輕辱!有死而已』。罵不絕口,遂被害。定國、文秀素與畏知善;聞畏知死,益切恨可望。
楚雄人感楊畏知守城功,立祠祀之。
夏四月丁未朔
鄭成功還自平海,誅鄭芝莞;遂趨廈門,而馬得功已為鄭鴻逵所攻,逸去兩日矣。
潮陽百姓毀何吾騶、辜朝薦家。潮陽界于閩、漳,山海蒙箐,盜賊熾盛。百姓追原亂始,皆由于辜朝薦與何吾騶不和,引大清兵入廣所致;恨入骨髓。及李成棟歸朝,吾騶作相;朝薦雖有門生李用楫力薦,終不敢見朝。至是,眾庶激于義憤,盡毀其家。吾騶所居號大瀾、小瀾,巍煥壯麗,海內莫比;家資三百萬盡付之一炬。
十二日(戊午)
永明王太妃王氏崩于田州。十四日,訃聞;十七日,成服;二十三日,奉安靈輿于慈寧宮。喪禮以日易月。
鄭成功將施瑯降于大清,以為福建水師提督,駐海征。初,瑯有軍校犯令,將殺之;成功急止之,不從,成功遂欲殺瑯。蘇茂縱瑯降,于是成功并恨茂。
簡討瞿昌文得桂林警報,辭朝;間道而上,阻山中,為叛將王陳第所獲,至梧州。時大學士方以智為僧,在大雄寺;聞昌文將至,謂北帥馬蛟麟曰:『瞿閣部精忠,今古無兩。其長孫來,汝能以德綏之,義鄭重于天下矣』!蛟麟以為然,厚遇之。浙人魏元翼向以墨吏為式耜所黜,因執昌文至桂林,將殺之。未至前一日,元翼家中鐵索鏗然,繞室有聲;元翼伏地請罪,忽吳語云:『汝不忠、不義,乃欲殺吾孫耶』?元翼叩頭,乞緩三日,少畢家事。忽又楚語曰:『此不義奴,速殺之,奚問焉』!遂九竅流血而死。定南王病,遣將禱于城隍神,恍惚見「宮詹司馬」四大字;入殿,見張同敞儼然南面,大驚。歸告定南,定南駭甚,供雙忠神位于鐵佛寺;而昌文適至,定南因厚禮之。昌文遂遷閣部柩于月洞,清凝亦遷司馬柩與夫人合葬。司馬女適兵部主事吳重義;司馬改葬之辰,重義夫婦亦至。
揭重熙標下左都督熊和過封禁山,與大清兵相值,戰敗被執;諭降不從,斬于南昌市。
五月丁丑朔
鄭成功攻南溪。
臺州破,魯王督餉御史沈履祥避山中被執,死之。
肇慶陷,李元胤、李建捷奔南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