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養其正以全生保形夫性已得矣生與形固優為之

特論養生者分于五臟而吾儒一于心五臟非心孰

為之制是亦一道也往歲有方士劉淳玨年百歲余

乃以給使事夏英公余嘗見其為蔡魯公言懲忿窒

欲為損之義甚有理蓋深于素問者嘉佑末有黥卒

亦百余歲不知其姓名時人以郝老呼之善醫自言

受法于至人往來許洛間程文簡公尤厚禮之為文

簡診脈預告其死期于期歲之前不差旬日常語人

年六十始知醫七十而見素問每撫髀太息曰使吾

早得此書與醫俱吾不死矣惜其見之晚而已傷者

不可復也孔子曰仁者壽此固盡性之言何疑于醫

世言不服藥勝中醫此語雖不可通行然疾無甚苦

與其為庸醫妄投反敗之不得為無益也吾閱是多

矣其次有好服食不量己所宜但見他人得效從而

試之亦或無益而反有害魏晉間尚服寒食散通謂

之服散此有數方孫真人并載之千金方中而皇甫

謐服之遂為廢人自言性與之忤違錯節度隆冬裸

袒食冰當暑甚至悲恚欲自殺此豈可不慎哉王子

敬有帖云服散發者亦是數見言服者而不聞有甚

利其為害之甚乃有如謐此好服食之弊也吾少不

多服藥中歲以后或有勸之少留意者往既不耐煩

過江后亦復難得藥材每記素問勞佚有常飲食有

節八言似勝服藥也

天下真理日見于前未嘗不昭然與人相接但人役

于外與之俱馳自不見耳惟靜者乃能得之余少嘗

與方士論養生因及子午氣升降累數百言猶有秘

而不肯與眾共者有道人守榮在旁笑曰此何難吾

常坐禪至靜定之極與子午覺氣之升降往來于腹

中如饑飽有常節吾豈知許事乎惟心內外無一物

耳非止氣也凡寒暑燥濕有犯于外而欲為疾者亦

未嘗悠然不逆知其萌余長而驗之知其不誣也在

山居久見老農候雨旸十中七八問之無他曰所更

多耳問市人則不知也余無事常早起每旦必步戶

門往往童仆皆未興其中既洞然無事仰觀云物景

象與山川草木之秀而志其一日為陰為晴為風為

霜為寒為溫亦未嘗不十中七八老農以所更吾以

所見其理一也乃知惟一靜大可以察天地近可以

候一身而況理之至者乎

清波雜志神慮淡則血氣和嗜欲勝則疾疹作唐處

士張皋云是為養身之要

剡溪野語古老人飯后必散步欲搖動其身以銷食

也故后人以散步為消搖

暇日記發上生心之余眉旁生肺之余須下生腎之

余先白者一藏衰董耕言王絳州道人說章丘劉道

人說行氣云天門常開鼻地戶常閉口取之倒根

出之到

綿綿若存用之不既審能行之自然蟬

癸辛雜識精力精神精氣精血精明精爽精到精詳

精妙皆以精為主衛生者當謹之苦海愛河狂瀾弗

返其涸也可立而待素問曰法于陰陽和于術數又

曰凡陰陽之道陽密可固注曰交會之要者正在于

陽氣不妄泄耳此語余聞之謝奕修待制云此先公

密庵平日之所受持也密庵名采伯亦謝后之諸父

也天臺人

孟子曰養心莫善于寡欲老子曰不見可欲使心不

亂圣賢拳拳然以欲為害道可不慎乎劉元城南遷

日嘗求教于涑水翁曰聞南地多瘴設有疾以貽親

憂奈何翁以絕欲少疾之語告之元城時盛年乃毅

然持戒惟謹趙清獻張乖崖至撫劍自誓甚至以父

母影象設之帳中者蓋其初未始不出于勉強久乃

相忘于自然甚矣欲之難遣也如此坡翁云服氣養

生難在去欲蘇子卿嚙雪啖氈蹈背出血無一語少

屈可謂了生死之際然不免與胡婦生子于窮海之

上況洞房綺疏之下乎乃知此事未易消除香山翁

佛地位人晚年病風放妓猶賦不能忘情吟王處仲

兇悖小人知體敝于色乃能一旦感悟開合放妓蓋

天下事勇決為之乃可進道余少年多病間有一二

執巾櫛供紉浣者或歸咎于此兵火破家一切散去

近止一小獲亦復不留然猶未免時有霜露之疾好

事不察者復以前說戲之殊不知散花之室已空久

矣雖然戲之者所以愛之也余行年五十已覺四十

九年之非其視秀惠溫柔不啻伐命之斧鴆毒之杯

一念勇猛頓絕斯事以僥晚年清凈之福閉閣焚香

澄懷觀道自此精進不已亦庶乎其幾于道矣然則

疾疚者安知非吾之藥石乎

雞肋編諺云不麥過不入靖康元年麥多高于人者

既大雨所損十八順昌谷道人種云大風先倒無根

樹傷寒偏死下虛人王恬智嘗云犯色傷寒猶易治

傷寒犯色最難醫王舟元素云治風先治脾治疾先

治氣皆衛生之要也

鼠璞俗以素女術出于彭籛予考列仙傳籛云上士

別囗中士異被服藥百裹不如獨臥后人集其采納

之術號彭祖經是籛之采納以存真葆衛為先務與

世之論大相反所謂喪四十九妻五十四子特欲形

容八百歲之壽且久耳漢藝文志有房中八家百八

十六卷且謂圣王制外樂不禁內情為之節文樂而

有節則和平壽考迷者弗顧以生疾而陷命即此類

見聞錄太保費文憲公記尚書張莊簡公錄示養生

要語節飲食以養其體節嗜欲以定心氣午后飲食

宜少不以脾胃熟生物暖冷物不以元氣佐喜怒欲

心一萌當思禮義以制之夏至節嗜欲冬至禁嗜欲

嗜欲四時皆損人但二至陰陽分之時尤損人耳第

能于怒時遽忘其怒而觀理之是非亦可見外誘之

不足怒而于道思過半矣人能于病中移其心如對

君父謹之畏之靜久自愈宏自丁未忝竊科名即病

痰火重以庚戌春闈叨與試事校閱頗勞下部因病

瘡久不愈且先母余夫人在家病瘧亦念宏甚宏欲

展省則拘于六年之例而不敢請也明年辛亥乃乞

養病以歸時張公為吏部右侍郎特蒙枉顧備述其

平生多病之狀慰諭拳拳移時乃別將別以一封見

贈宏視其題封則曰字扇一握手帨一條而已私心

頗訝其物之太簡既而啟封則扇面備書前語乃知

公之所以愛念不減于骨肉之厚也病中佩服常若

聞公之教于飲食嗜欲喜怒頗致敬焉自辛亥迄今

蓋幾三十年公所贈扇中遭多故已不存矣乃記錄

如右見前輩愛士之心如此其至為后生者所當取

法而不敢忘且使兒輩奉以周旋則此數言者實卻

疾養生之要旨也公諱悅字時敏松江華亭人歷官

至南京兵部尚書參贊機務納政歸數年年八十余

乃卒自言為刑部主事時常奉使暑行渴甚見井泉

欲飲不敢但含漱數過旋即吐之公移屬稿亦瞑目

端坐但以意授之筆史其慎疾如此宜其享有永年

而不罹于陰陽之患也

清暑筆談昔人以理發搔背剔耳刺噴為四暢此小

安樂法余所服二丹曰咽津納息為小還丹澄心寂

照為夜氣丹既無火候又免抽添久之著效

晨起取井水新汲者傳凈器中熟數沸徐啜徐漱以

意下之謂之真一飲子蓋天一生水人夜氣生于子

平旦谷氣未受胃藏沖虛服之能蠲宿滯淡滲以滋

化源

巖棲幽事辟谷咽津為上咽氣為次咽津者腎中之

水上通舌底二竅大有真味如小兒咯乳滾滾不止

故雖酬應交際而終日忘饑若咽氣則閉口住息身

心俱寂然后可此正不可以歲月效也

養生家忌北首臥及忌北向食坐以及冠帶唾溺蓋

北方壬癸至陰所居犯者魁罡神責之

瑯嬛記古之老人飯后必散步欲搖動其身以消食

向日靜坐調息可以延年

養生部藝文一

養生論  魏嵇康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

壽百二十古今所同過此以往莫非夭亡者此皆兩

失其情試粗論之夫神仙雖目不見然記籍所載前

史所傳較而論之其有必矣似特受異氣稟之自然

非積學所能致也至于導養得理以盡性命上獲千

余歲下可數百年可有之耳而世皆不精故莫能得

之何以言之夫服藥求汗或有弗獲而愧情一集渙

然流離終朝未餐則囂然思食而曾子銜哀七日不

饑夜分而坐則低迷思寢內懷殷憂則達旦不瞑勁

刷理鬢醇醴發顏僅乃得之壯士之怒赫然殊觀植

發沖冠由此言之精神之于形骸猶國之有君也神

躁于中而形喪于外猶君昏于上國亂于下也夫為

稼于湯世偏有一溉之功者雖終歸于燋爛必一溉

者后枯然則一溉之益固不可誣也而世常謂一怒

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是猶不識

一溉之益而望嘉谷于旱苗者也是以君子知形恃

神以立神須形以存悟生理之易失知一過之害生

故修性以保神安心以全身愛憎不棲于情憂喜不

留于意泊然無感而體氣和平又呼吸吐納服食養

身使形神相親表里俱濟也夫田種者一畝十斛謂

之良田此天下通稱也不知區種可百余斛田種一

也至于樹養不同則功收相懸謂商無十倍之價農

無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變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

人瞑合歡蠲忿萱草忘憂愚智所知也熏辛害目豚

魚不養常世所識也虱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

險而癭齒居晉而黃推此而言凡所食之氣蒸性染

身莫不相應豈惟蒸之使重而無使輕害之使暗而

無使明熏之使黃而無使堅芬之使香而無使延哉

故神農曰上藥養命中藥養性者誠知性命之理因

輔養以通也而世人不察五谷是見聲色是耽目惑

元黃耳務淫哇滋味煎其府臟醴醪煮其腸胃香芳

腐其骨髓喜怒悖其正氣思慮消其精神哀樂殃其

平粹夫以蕞爾之軀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外

內受敵身非木石其能久乎其自用甚者飲食不節

以生百病好色不囗以致乏絕風寒所災百毒所傷

中道夭于眾難世皆知笑悼謂之不善持生也至于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積微成損積損成衰從衰得白

從白得老從老得終悶若無端中智以下謂之自然

縱少覺悟咸嘆恨于所遇之初而不知慎眾險于未

兆是猶桓侯抱將死之疾而怒扁鵲之先見以覺痛

之日而為受病之始也害成于微而救之于著故有

無功之理馳騁常人之域故有一切之壽仰觀俯察

莫不皆然以多自證以同自慰謂天地之理盡此而

已矣縱聞養生之事則斷以所見謂之不然其次狐

疑雖少庶幾莫知所由其次自力服藥半年一年勞

而未驗志以厭衰中路復廢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

以尾閭而欲坐望顯報者或抑情忍欲割棄榮顯而

嗜好常在耳目之前所希在數十年之后又恐兩失

內懷猶豫心戰于內物誘于外交賒相傾如此復敗

者夫至物微妙可以理知難以目識譬猶豫章生七

年然后可覺耳今以躁競之心涉希靜之涂意速而

事遲望近而應遠故莫能相終夫悠悠者既未效不

求而求者以不專喪業偏恃者以不兼無功追術者

以小道自溺凡若此類故欲之者萬無一能成也善

養生者則不然矣清虛靜泰少私寡欲知名位之傷

德故忽而不營非欲而強禁也識厚味之害性故棄

而弗顧非貪而后抑也外物以絫心不存神氣以醇

泊獨著曠然無憂患寂然無思慮又守之以一養之

以和和理日濟同乎大順然后蒸以靈芝潤以醴泉

晞以朝陽綏以五弦無為自得體妙心元忘歡而后

樂足遺生而后身存若此以往庶可與羨門比壽王

喬爭年何為其無有哉

答難養生論 前人

答曰所以貴智而尚動者以其能益生而厚身也然

欲動則悔吝生智行則前識立前識立則志開而物

遂悔吝生則患積而身危二者不藏之于內而接于

外祇足以災身非所以厚生也夫嗜欲雖出于人而

非道之正猶木之有蝎雖木之所生而非木之宜也

故蝎盛則木朽欲勝則身枯然則欲與生不并立名

與身不俱存略可知矣而世未之悟以順欲為得生

雖有后生之情而不識生生之理故動之死地也是

以古之人知酒肉為甘鴆棄之如遺識名位為香餌

逝而不顧使動足資生不濫于物知正其身不營于

外背其所害向其所利此所以用智遂生之道也故

智之為美美其益生而不羨生之為貴貴其樂和而

不交豈可疾智而輕身勤欲而賤生哉且圣人寶位

以富貴為崇高者蓋謂人君貴為天子富有四海民

不可無主而存主不能無尊而立故為天下而尊君

位不為一人而重富貴也又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

者蓋為季世惡貧賤而好富貴也未能外榮華而安

貧賤且抑使由其道而不爭不可令其力爭故許其

心競中庸不可得故與其狂狷此俗談耳不言至人

常貪富貴也圣人不得已而臨天下以萬物為心在

宥群生由身以道與天下同于自得穆然以無事為

業坦爾以天下為公雖居君位享萬國恬若素士接

賓客也雖建龍旗服華袞忽若布衣之在身故君臣

相忘于上蒸民家足于下豈勸百姓之尊己割天下

以自私以富貴為崇高心欲之而不已哉且子文三

顯色不加悅柳惠三黜容不加戚何者令尹之尊不

若德義之貴三黜之賤不傷沖粹之美二子嘗得富

貴于其身終不以人爵嬰心故視榮辱如一由此言

之豈云欲富貴之情哉請問錦衣繡裳不陳于暗室

者何必顧眾而動以毀譽為歡戚也夫然則欲之患

其得得之懼其失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在上何得

不驕持滿何得不溢求之何得不茍得之何得不失

耶且君子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豈在于多欲

以貴得哉奉法循理不絓世網以無罪自尊以不仕

為逸游心乎道義偃息乎卑室恬愉無囗而神氣條

達豈須榮華然后乃貴哉耕而為食蠶而為衣衣食

周身則余天下之財猶渴者飲河快然以足不羨洪

流豈待積斂然后乃富哉君子之用心若此蓋將以

名位為贅瘤資財為塵垢也安用富貴乎故世之難

得者非財也非榮也患意之不足耳意足者雖耦耕

畎畝被褐啜菽豈不自得不足者雖養以天下委以

萬物猶未愜然則足者不須外不足者無外之不須

也無不須故無往而不乏無所須故無適而不足不

以榮華肆志不以隱約趨俗混乎與萬物并行不可

寵辱此真有富貴也故遺貴欲貴者賤及之故忘富

欲富者貧得之理之然也今居榮華而憂雖與榮華

偕老亦所以終身長愁耳故老子曰樂莫大于無憂

富莫大于知足此之謂也難曰感而思室饑而求食

自然之理也誠哉是言今不使不室不食但欲令室

食得理耳夫不慮而欲性之動也識而后感智之用

也性動者遇物而當足則無余智用者從感而求囗

而不已故世之所患禍之所由常在于智用不在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左权县| 岳西县| 息烽县| 禄丰县| 吉木乃县| 和静县| 印江| 中牟县| 隆昌县| 东阿县| 巢湖市| 龙海市| 绥化市| 荣成市| 平和县| 阿合奇县| 永清县| 上思县| 茶陵县| 山阴县| 逊克县| 外汇| 黔东| 襄城县| 高阳县| 崇左市| 呼玛县| 耒阳市| 桃园市| 金塔县| 汉川市| 神池县| 威远县| 竹北市| 永顺县| 大厂| 北安市| 重庆市| 农安县| 原阳县| 石嘴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