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性動今使瞽者遇室則西施與嫫母同情瞶者忘味

則糟糠與精稗等甘豈識賢愚好丑以愛憎亂心哉

君子識智以無恒傷生欲以逐物害性故智用則收

之以恬性動則糾之以和使智上于恬性足于和然

后神以默醇體以和成去累除害與彼更生所謂不

見可欲使心不亂者也縱令滋味常染于口聲色已

開于心則可以至理遣之多筭勝之何以言之也夫

欲官不識君位思室不擬親戚何者知其所不得則

不當生心也故嗜酒者自抑于鴆醴貪食者忍饑于

漏脯知吉兇之理故背之不惑棄之不疑也豈恨向

不得酣飲與大嚼哉且逆旅之妾惡者以自惡為貴

美者以自美得賤美惡之形在目而貴賤不同是非

之情先著故美惡不能移也茍云理足于內(nèi)乘一以

御外何物之能默哉由此言之性氣自和則無所困

于防閑情志自平則無郁而不通世之多累由見之

不明耳又常人之情遠雖大莫不忽之近雖小莫不

存之夫何故哉誠以交賒相奪識見異情也三年喪

不內(nèi)御禮之禁也莫有犯者酒色乃身之仇也莫能

棄之由此言之禮禁雖小不犯身仇雖大不棄然使

左手據(jù)天下之圖右手旋害其身雖愚夫不為明天

下之輕于其身酒色之輕于天下又可知矣而世人

以身殉之斃而不悔此以所重而要所輕豈非背賒

而趣交耶智者則不然矣審輕重然后動量得失以

居身交賒之理同故備遠如近慎微如著獨行眾妙

之門終始無虞此與夫耽欲而快意者何殊間哉難

曰圣人窮理盡性宜享遐期而堯孔上獲百年下者

七十豈復疏于導養(yǎng)乎案論堯孔雖稟命有限故導

養(yǎng)以盡其壽此則窮理之致不為不養(yǎng)生得百年也

且仲尼窮理盡性以至七十田父以六弊蠢愚有百

二十者若以仲尼之至妙資田父之至拙則千歲之

論奚所怪哉且凡圣人有損己為世表行顯功使天

下慕之三徙成都者或非食勤躬經(jīng)營四方心勞形

困趣步失節(jié)或奇謀潛稱爰及干戈威武殺伐功利

爭奮或修身以明污顯智以驚愚藉名高于一世取

準的于天下又勤誨善誘聚徒三千口囗談議身疲

磬折形若救孺子視若營四海神馳于利害之端心

騖于榮辱之途俯仰之間已再撫宇宙之外者若比

之于內(nèi)視反聽愛氣嗇精明白四達而無執(zhí)無為遺

世坐忘以寶性全真吾所不能同也今不言松柏不

殊于榆柳也然則中年枯隕樹之重崖則榮茂日新

此亦毓形之一觀也竇公無所服御而致百八十豈

非鼓琴和其心哉此亦養(yǎng)神之一征也火蠶十八日

寒蠶三十日余以不得逾時之命而將養(yǎng)有過倍之

隆溫肥者早終涼瘦者遲竭斷可識矣圉馬養(yǎng)而不

乘用皆六十歲體疲者速雕形全者難斃又可知矣

富貴多殘伐之者眾也野人多壽傷之者寡也亦可

見矣今能使目與瞽者同功口與瞶者等味遠害生

之具御益生之物則始可與言養(yǎng)性命矣難曰神農(nóng)

倡粒食之始鳥獸以之飛走生民以之視息今不言

五谷非神農(nóng)所倡也既言上藥又倡五谷者以上藥

希寡艱而難致五谷易殖農(nóng)而可久所以濟百姓而

繼夭閼也并而存之惟賢志其大不肖者志其小耳

此同出一人至當歸止痛用之不已耒耜墾辟從之

不輟何養(yǎng)命蔑而不議此殆玩所先習怪于所未知

且平原則有棗栗之屬池沼則有菱芡之類雖非上

藥尤甚于黍稷之篤恭也豈云視息之具唯立五谷

哉又曰黍稷惟馨實降神祇蘋蘩薀藻非豐肴之匹

潢污行潦非重酎之對薦之宗廟感靈降祉是知神

享德之與信不以所養(yǎng)為生猶九土述職各貢方物

以效誠耳又曰肴糧入體益不逾旬以明宜生之驗

此所以困其體也今不言肴糧無充體之益但謂延

生非上藥之偶耳請借以為難夫所知麥之善于菽

稻之勝于稷由有效而識之假無稻稷之域必以菽

麥為珍養(yǎng)謂不可尚矣然則世人不知上藥良于稻

稷猶守菽麥之賢于蓬蒿而必天下之無稻稷也若

能仗藥以自永則稻稷之賤居然可知君子知其若

此故準性理之所宜資妙物以養(yǎng)身植元根于初九

吸朝霞以濟神今若以肴酒為壽則未聞高陽有黃

發(fā)之叟也若以充性為賢則未聞鼎食有百年之賓

也且冉生嬰疾顏子短折穰歲多病饑年少疾故狄

食米而生癩瘡得谷而血浮馬秣粟而足重雁食粒

而身留從此言之鳥獸不足報功于五谷生民不足

受德于田疇也而人竭力以營之殺身以爭之養(yǎng)親

獻尊則萸菊囗粱聘享嘉會則肴饌旨酒而不知皆

淖溺筋腋易糜速腐初雖甘香入身臭腐竭辱精神

染污六府郁穢氣蒸自生災蠹饕淫所階百疾所附

味之者口爽服之者短祚豈若流泉甘醴瓊囗玉英

金丹石菌紫芝黃精皆眾靈含英獨發(fā)奇生貞香難

歇和氣充盈澡雪五臟疏徹開明吮之者體輕又練

骸易氣染骨柔筋滌垢澤穢志凌青云若此以往何

五谷之養(yǎng)哉且螟蛉有子果裸負之性之變也橘渡

江為枳易土而變形之異也納所食之氣還質易性

豈不能哉故赤斧以煉丹赪發(fā)涓子以朮精久延偓

佺以松實方目赤松以水玉乘煙務光以蒲韭長耳

邛疏以石髓駐年方回以云母變化昌容以蓬蔂易

顏若此之類不可詳載也孰云五谷為最而上藥無

益哉又責千歲以來目未之見謂無其人即問談者

見千歲人何以別之欲校之以形則與人不異欲驗

之以年則朝菌無以知晦朔蜉蝣無以識靈龜然則

千歲雖在市朝固非小年之所辨矣彭祖七百安期

千年則狹見者謂書籍妄記劉根霞寢不食或謂偶

能忍饑仲都冬囗而體溫夏裘而身涼桓譚謂偶耐

寒暑李少君識桓公玉囗則阮生謂之逢占而知堯

以天下禪許由而揚雄謂好大為之凡若此類上以

周孔為關鍵畢志一誠下以嗜欲為鞭策欲罷不能

馳驟于世教之內(nèi)爭巧于榮辱之間以多同自減思

不出位使奇事絕于所見妙理斷于常論以言變通

達微未之聞也久慍閑居謂之無歡深恨無肴謂之

自愁以酒色為供養(yǎng)謂長生為無聊然則子之所以

為歡者必將結駟連騎食方丈于前也夫俟此而后

為足謂之天理自然者皆役身以物喪志于欲原性

命之情有累于所論矣夫渴者惟水之是見酌者惟

酒之是求人皆知乎生于有疾也今若以從欲為得

性則渴酌者非病淫湎者非過桀跖之徒皆得自然

非本論所以明至理之意也夫至理誠微善溺于世

然或可求諸身而后悟校外物以知之者人從少至

長隆殺好惡有盛衰或稚年所樂壯而棄之始之所

薄終而重之當其所悅謂不可奪值其所丑謂不可

歡然還成易地則情變于初茍嗜欲有變安知今之

所囗不為臭腐曩之所賤不為奇美耶假令廝養(yǎng)暴

登卿尹則監(jiān)門之類蔑而遺之由此言之凡所區(qū)區(qū)

一域之情耳豈必不易哉又饑餐者于將獲所欲則

悅情注心飽滿之后釋然疏之或有厭惡然則榮華

酒色有可疏之時蚺蛇珍于越土中國遇而惡之黼

黻貴于華夏裸國得而棄之當其無用皆中國之蚺

蛇裸國之黼黻也以大和為至樂則榮華不足顧也

以恬淡為至味則酒色不足欽也茍得意有地俗之

所樂皆糞土耳何足戀哉今談者不睹至樂之情甘

減年殘生以從所愿此則李斯背儒以殉一朝之欲

主父發(fā)憤思調五鼎之味耳且鮑肆自玩而賤蘭囗

猶海鳥對太牢而長愁文侯聞雅樂而塞耳故以榮

華為生具謂濟萬世不足以喜耳此皆無主于內(nèi)借

外物以樂之外物雖豐哀亦備矣有主于中以內(nèi)樂

外雖無鐘鼓樂亦具矣故得志者非軒冕也有至樂

者非充詘也得失無以累之耳且父母有疾在困而

瘳則憂喜并用矣由此言之不若無喜可知也然則

樂豈非至樂耶故順天和以自然以道德為師友玩

陰陽之變化得長生之永久任自然以托身并天地

而不朽者孰享之哉養(yǎng)生有五難名利不滅此一難

也喜怒不除此二難也聲色不去此三難也滋味不

絕此四難也神慮轉發(fā)此五難也五者必存雖心期

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回其操

不夭其年也五者無于囗中則信順日濟元德日全

不祈喜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養(yǎng)生大理之所效

也然或有行逾曾閔服膺仁義動由中和無甚大之

累便謂人理已畢以此自臧而不蕩喜怒平神氣而

欲卻老延年者未之聞也或抗志希古不榮名位因

自高于馳騖或運智御世不嬰禍故以此自貴此于

用身甫與鄉(xiāng)黨兒齒耆年同耳以言存生蓋闕如也

或棄世不群志氣和粹不絕谷茹芝無益于短期矣

或瓊囗既儲六氣并御而能含光內(nèi)觀凝神復樸棲

心于元冥之崖含氣于莫大之涘者則有老可卻有

年可延也凡此數(shù)者合而為用不可相無猶轅軸輪

轄不可一乏于輿也然人皆偏見各備所患單豹以

營內(nèi)致斃張毅以趨外失中齊以誡濟西取敗秦以

備戎狄自窮此皆不兼之禍也積善履信世屢聞之

慎言語節(jié)飲食學者識之過此以往莫之或知請以

先覺語將來之覺者

養(yǎng)生論 唐牛僧孺

僧孺嘗讀嵇康養(yǎng)生論曰導養(yǎng)得理以盡性命下可

數(shù)百年至于調節(jié)嗜欲全息正氣誠盡養(yǎng)生之能者

僧孺以養(yǎng)身之于養(yǎng)生難與易相遠也所以康能著

其論而陷大辟蓋能其易不能其難者也且天地稟

生之道眾而貴之者寡然而貴乎生以有用于道也

生而無用焉貴其生矣而又況康不能養(yǎng)乎哉且康

居于是世能忘名利之名而不能使人忘其名能忘

其情欲之情而不能自忘其情能防己喜怒于內(nèi)而

不能防人之喜怒于外雖其名利情欲喜怒之心不

改乎內(nèi)而能致其康寧焉碩大焉猶善豢者之犬彘

肥腯適足使屠膾之刃促乎己矣出而處語而默是

養(yǎng)其生者也處而語出而默生其喪矣沮焉溺焉道

無邪行無詭言中規(guī)行中矩而得其時是養(yǎng)生于出

處者也孔焉孟焉可而仕否而退是養(yǎng)生于出處語

默之間者也若中散者棲乎下不可謂出揚其名不

可謂默非出處則在用中于禮義人倫之道也禮者

道之器也而肆情傲物蔑棄冠服是禮之大喪也禮

喪而道喪則鍾會欲無怒晉王欲不刑之不可得也

然康之為人區(qū)區(qū)不列于中人豈欲引而謂之哉以

拆文垂論則人之中者引而惑必眾故不得不明也

先人有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又有患難以相

死此得則死此則得道得死而為壽不以悲道得生

而為壽也仁如比干而剖死直如屈原而溺死廉如

介推而焚死忠如蕭望之而藥死而道存洋洋乎不

已予謂所存之生

二字

大是能養(yǎng)生者若碌碌愚生

不以五常之道為人予焉知其壽歟焉知其昆蟲歟

木石歟靈蛇千年予不知其壽也石有時而泐予不

知其久也葵能衛(wèi)其足予不知其全也若康之養(yǎng)生

有類是也適為下矣又況不能類之者哉嗚呼能養(yǎng)

生于道者生死長短可也

續(xù)養(yǎng)生論 宋蘇軾

鄭子產(chǎn)曰火烈人望而畏之水弱人狎而玩之翼奉

論六情十二律其論水火也曰北方之情好也好行

貪狼南方之情惡也惡行廉貞廉貞故為君子貪狼

故為小人予參二人之學而為之說曰火烈而水弱

烈生正弱生邪火為心水為腎故五臟之性心正而

腎邪腎無不邪者雖上智之腎亦邪然上智常不淫

者心之官正而腎聽命也心無不正者雖下愚之心

亦正然下愚常淫者心不官而腎為政也知此則知

鉛汞龍虎之說矣何謂鉛凡氣之謂鉛或趨或蹶或

呼或吸或執(zhí)或擊凡動者皆鉛也肺實出納之肺為

金為白虎故曰鉛又曰虎何謂汞凡水之為汞唾涕

膿血精汗便利凡濕者皆汞也肝實宿藏之肝為木

為青龍故曰汞又曰龍古之真人論內(nèi)丹者曰五行

顛倒術龍從火里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世未

有知其說者也方五行之順行也則龍出于水虎出

于火皆死之道也心不官而腎為政聲色外誘邪淫

內(nèi)發(fā)壬癸之英下流為人或為腐壞是汞龍之出于

水者也喜怒哀樂皆出于心者也喜則攫拿隨之怒

則毆擊隨之哀則擗踴隨之樂則抃舞隨之心動于

內(nèi)而氣應于外是鉛虎之出于火者也汞龍之出于

水鉛虎之出于火有能出而復返者乎故曰皆死之

道也真人教之以逆行曰龍當使從火出虎當使從

水生其說若何孔子曰思無邪凡有思皆邪也而無

思則土木也孰能使有思而非邪無思而非土木乎

蓋必有無思之思焉夫無思之思端正莊栗如臨君

師未嘗一念放逸然卒無所思如龜毛兔角非作故

無本性無故是之謂戒戒生定定則出入息自住出

入息住則心火不復炎上火在易為離離麗也必有

所麗未嘗獨立而水其妃也既不炎上則從其妃矣

水火合則壬癸之英上流于腦而溢于元膺若鼻液

而不咸非腎出故也此汞龍之自火出者也長生之

藥內(nèi)丹之萌無過此者矣陰陽之始交天一為水凡

人之始造形皆水也故五行一曰水得暖氣而后生

故二曰火生而后有骨故三曰木既生而日堅凡物

之堅壯者皆金氣也故四曰金骨堅而后肉生焉土

為肉故五曰土人之在母也母呼亦呼母吸亦吸口

鼻皆閉而以臍達故臍者生之根也汞龍之出于火

流于腦溢于元膺必歸于根心火不炎上必從其妃

是火常在根也故壬癸之英得火而日堅達于四肢

洽于肌膚而日壯究其極則金剛之體也此鉛虎之

自水生者也龍虎生而內(nèi)丹成矣故曰順行則為人

逆行則為道道則未也亦可謂長生不死之術矣

問養(yǎng)生   前人

余問養(yǎng)生于吳子得二言焉曰和曰安何謂和曰子

不見天地之為寒暑乎寒暑之極至于折膠流金而

物不以為病其變者微也寒暑之變晝與日俱逝夜

與月并馳俯仰之間屢變而人不知者微之至和之

極也使此二極者相尋而狎至則人之死久矣何謂

安曰吾嘗自牢山浮海達于淮遇大風焉舟中之人

如附于桔槔而與之上下如蹈車輪而行反逆眩亂

不可止而吾飲食起居如他日吾非有異術也惟莫

與之爭而聽其所為故凡病我者舉非物也食中有

蛆人之見者必嘔也其不見而食者未嘗嘔也請察

其所從生論八珍者必咽言糞穢者必吐二者未嘗

與我接也唾與咽何從生哉果生于物乎果生于我

乎知其生于我也則雖與之接而不變安之至也安

則物之感我者輕和則我之應物者順外輕內(nèi)順而

生理備矣吳子古之靜者也其觀于物也審矣是以

私識其言而時省觀焉

全書完
主站蜘蛛池模板: 蕲春县| 莲花县| 乐昌市| 巨野县| 西安市| 泰兴市| 湘乡市| 志丹县| 万安县| 天柱县| 福建省| 汉川市| 山丹县| 都昌县| 美姑县| 互助| 赤峰市| 新干县| 左权县| 怀远县| 衡南县| 贡觉县| 工布江达县| 澳门| 揭东县| 宣恩县| 二连浩特市| 酉阳| 江北区| 海伦市| 宜宾县| 陵川县| 泸水县| 黄浦区| 宁德市| 奎屯市| 安徽省| 甘泉县| 方山县| 肥西县| 长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