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2評論

第1章

禮記

月令

仲夏之月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齊戒

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或進薄滋味毋致和節嗜

欲定心氣

仲冬之月是月也日短至陰陽爭諸生蕩君子齊戒

處必掩身身欲寧去聲色禁嗜欲安形性事欲靜以

待陰陽之所定

此皆與夏至同而有謹之至者彼言止聲色而

此言去彼言節嗜欲而此言禁蓋仲夏之陰猶微

而此時之陰猶盛陰微則盛陽未至于甚傷陰盛

則微陽當在于善保故也

褚氏遺書

受形

男女之合二情交暢陰血先至陽精后沖血開裹精

精入為骨而男形成矣陽精先入陰血后參精開裹

血血入居本而女形成矣陽氣聚面故男子面重溺

死者必伏陰氣聚背故女子背重溺死者必仰走獸

溺死者伏仰皆然陰陽均至非男非女之身精血散

分駢胎品胎之兆父少母老產女必羸母壯父衰生

男必弱古之良工首察乎此補羸女先養血壯脾補

弱男則壯脾節色羸女宜及時而嫁弱男宜待壯而

婚此疾外所務之本不可不察也

本氣

天地之氣周于一年人身之氣周于一日人身陽氣

以子中自左足而上循左股左手指左肩左腦橫過

右腦右肩右臂手指囗足則又子中矣陰氣以午中

自右手心通右臂右肩橫過左肩左臂左囗左足外

腎右足右囗則又午中矣陽氣所歷充滿周流陰氣

上不過腦下遺指趾二氣之行晝夜不息中外必遍

一為痰積壅塞則疢疾生焉疾證醫候統紀浩繁詳

其本源痰積虛耳或痰聚上或積留中遏氣之流艱

于流轉則上氣逆上下氣郁下臟府失常形骸受害

暨乎氣本虛弱運轉艱遲或有不周血亦偏滯風濕

寒暑乘間襲之所生痰疾與痰積同凡人之生熱而

汗產而易二便順利則氣之通也陽虛不能運陰氣

無陰氣以清其陽則陽獨治而為熱陰虛不能運陽

氣無陽氣以和其陰則陰獨治而為厥脾以養氣肺

以通氣腎以泄氣心以役氣凡臟有五肝獨不與在

時為春在常為仁不養不通不泄不役而氣常生心

虛則氣入而為蕩肺虛則氣入而為喘肝虛則氣入

而目昏腎虛則氣入而腰疼四虛氣入脾獨不與受

食不化氣將日微安能有余以入其虛嗚呼茲謂氣

之名理與

平脈

脈分兩手手分三部隔寸尺者命之曰關去肘度人

曰尺關前一寸為寸左手之寸極上右手之尺極下

男子陽順自下生上故極下之地右手之尺為受命

之根本如天地未分元氣渾沌也既受命矣萬物從

土而出惟脾為先故尺上之關為脾脾土生金故關

上之寸為肺肺金生水故自右手之寸越左手之尺

為腎腎水生木故左手尺上之關為肝肝木生火故

關上之寸為心女子陰逆自上生下故極上之地左

手之寸為受命之根本既受命矣萬物從土而出惟

脾為先故左手寸下之關為脾脾土生金故關下之

尺為肺肺金生水故左手之尺越右手之寸為腎腎

水生木故右手寸下之關為肝肝木生火故關下之

尺為心男子右手尺脈常弱初生微眇之氣也女子

尺脈常強心火之位也非男非女之身感以婦人則

男脈應胗動以男子則女脈順指不察乎此難與言

醫同化五谷故胃為脾府而脈從脾同氣通泄故大

腸為肺府而脈從肺同主精血故膀胱為腎府而脈

從腎同感交合故小腸為心府而脈從心同以脈為

竅故膽為肝府而脈從肝澄生當后世傳其言而已

爾初決其秘發悟后人者非至神乎體修長者脈疏

形侏儒者脈蹙肥人如沉而正沉者愈沉瘦人如浮

而正浮者愈浮未燭斯理曷愈眾疾表里多名呼吸

定至抑皆末也世俗囗傳茲得略云爾

津潤

天地定位而水位乎中天地通氣而水氣蒸達土潤

膏滋云興雨降而百物生化人肖天地亦有水焉在

上為痰伏皮為血在下為精從毛竅出為汗從腹腸

出為瀉從瘡口出為水痰盡死精竭死汗枯死瀉極

死水從瘡口出不止干即死至于血充目則視明充

耳則聽聰充四支則舉動強充肌膚則身色白漬則

黑去則黃外熱則赤內熱則上蒸喉或下蒸大腸為

小竅喉有竅則咳血殺人腸有竅則便血殺人便血

猶可止咳血不易醫喉不停物毫發必咳血滲入喉

愈滲愈咳愈咳愈滲飲溲溺則百不一死服寒涼則

百不一生血雖陰類運之者其和陽乎

分體

耳目口鼻陰尻竅也臂股指趾肢也雙乳外腎關也

齒發爪甲余也枝指旁趾附也養耳力者常飽養目

力者常瞑養臂指者常屈伸養股趾者常步履夏臟

宜涼冬臟宜溫背陰肢末雖夏宜溫囗包心火雖冬

難熱熱作腫而竅塞血不行而肢廢余有消長無疾

痛附有疾痛無生死關有生死疾痛無消長有消長

疾痛生死者疣瘤而已

精血

飲食五味養髓骨肉血肌膚毛發男子為陽陽中必

有陰陰之中數八故一八而陽精升二八而陽精溢

女子為陰陰中必有陽陽之中數七故一七而陰血

升二七而陰血溢陽精陰血皆飲食五谷之實秀也

方其升也智慮開明齒牙更始發黃者黑筋弱者強

暨其溢也凡充身肢體手足耳目之余雖針芥之瀝

無有不下凡子肖形父母者以其精血嘗于父母之

身無所不歷也是以父一肢廢則子一肢不肖其父

母一目虧則子一目不肖其母然雌鳥牝獸無天癸

而成胎者何也鳥獸精血往來尾間也精未通而御

女以通其精則五體有不滿之處異日有難狀之疾

陰已痿而思色以降其精則精不出內敗小便道澀

而為淋精已耗而復竭之則大小便道牽疼愈疼則

愈欲大小便愈便則愈疼女人天癸既至逾十年無

男子合則不調未逾十年思男子合亦不調不調則

舊血不出新血誤行或漬而入骨或變而之腫或雖

合而難子合男子多則瀝枯虛人產乳眾則血枯殺

人觀其精血思過半矣

除疾

除疾之道極其候證詢其嗜好察致疾之由來觀時

人之所患則窮其病之始終矣窮其病矣外病療內

上病救下辨病藏之虛實通病藏之母子相其老壯

酌其淺深以制其劑而十全上功至焉制劑獨味為

上二味次之多品為下酸通骨甘解毒苦去熱咸導

下辛發滯當驗之藥未驗切戒急投大勢既去余勢

不宜再藥修而肥者飲劑豐羸而弱者受藥減用藥

如用兵用醫如用將善用兵者徒有車之功善用藥

者姜有桂之效知其才智以軍付之用將之道也知

其方伎以生付之用醫之道也世無難治之疾有不

善治之醫藥無難代之品有不善代之人民中絕命

斷可識矣

審微

疾有誤涼而得冷證有似是而實非差之毫厘損其

壽命浮栗經二氣篇曰諸瀉皆為熱諸冷皆為節熱

則先涼藏冷則先溫血腹疾篇曰干痛有時當為蟲

產余刺痛皆變腫傷寒篇曰傷風時疫濕暑宿痰作

瘧作疹俱類傷寒時人多瘧宜防為瘧時人多疹宜

防作疹春瘟夏疫內證先出中濕中暑試之苓朮投

之發散劑吐汗下俱至此證號宿痰失導必肢廢嗟

乎病有微而殺人勢有重而易治精微區別天下之

良工哉

辨書

尹彥成問曰五運六氣是邪非邪曰大撓作甲子隸

首作數志歲月日時遠近耳故以當年為甲子歲冬

至為甲子月朔為甲子日夜半為甲子時使歲月日

時積一十百千萬亦有條而不紊也配以五行位以

五方皆人所為也歲月日時甲子乙丑次第而及天

地五行寒暑風雨倉卒而變人嬰所氣疾作于身氣

難預期故疾難預定氣非人為故疾難人測推驗多

舛拯救易誤俞扁弗議淳華未稽吾未見其是也曰

素問之書成于黃岐運氣之宗起于素問將古圣囗

妄邪曰尼父刪經三墳尢廢扁鵲盧出盧醫遂多尚

有黃岐之醫籍乎后書之托名于圣囗也曰然則諸

書不足信邪曰由漢而上有說無方由漢而下有方

無說說不乖理方不違義雖出后學亦是良師固知

君子之言不求貧朽然于武成之策亦取二三曰居

今之世為古之工亦有道乎曰師友良醫因言而識

變觀省舊典假筌以求魚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

達藥則何愧于古人

問子

建平王妃姬等皆麗而無子擇良家未笄女入御又

無子問曰求男有道乎澄對之曰合男女必當其年

男雖十六而精通必三十而娶女雖十四而天癸至

必二十而嫁皆欲陰陽氣完實而后交合則交而孕

孕而育育而為子堅壯強壽今未笄之女天癸始至

已近男色陰氣蚤泄未完而傷未實而動是以交而

不孕孕而不育育而子脆不壽此王之所以無子也

然婦人有所產皆女者有所產皆男者大王誠能訪

求多男婦人謀置宮府有男之道也王曰善未再囗

生六男夫老陽遇少陰老陰遇少陽亦有子之道也

酉陽雜俎

叩齒

夫學道之人須鳴天鼓以召眾神也左相叩為天鐘

卒遇兇惡不祥叩之右相叩為天磬若經山澤邪僻

威神大祝叩之中央上下相叩名天鼓存思念當道

鳴之叩之數三十六或三十二或二十七或二十四

或十二

天隱子養生書

天隱子吾不知何許人著書八篇包括妙秘殆非人

間所能力學觀夫修煉形氣養和心靈歸根契于伯

陽遺照齊于莊叟長生久視無出是書予家君于大

暑中苦痢諸藥不止以意用干葛是承禎服疾道風

惜乎世人夭促真壽思欲傳之同志使易而簡行信

哉自伯陽而來惟天隱子而已矣司馬承禎序

神仙

人生時稟得靈氣精明通悟學無滯塞則謂之神宅

神于內遺照于外自然異于俗人則謂之神仙故神

仙亦人也在于修我靈氣勿為世俗所淪折遂我自

然勿為邪見所凝滯則成功也

易簡

易曰天地之道易簡者也天隱子曰天地在我首之

上足之下開目盡見無假繁巧而言故曰易簡簡者

神仙之德也然則以何道求之曰無求不能知無道

不能成凡學神仙先知易簡茍言涉奇詭適足使人

執迷無所歸本此非言學也

漸門

易有漸卦老氏有漸門人之修真達性不能頓悟必

須漸而進之安而行之故設漸門一曰齋戒二曰安

處三曰存想四曰坐忘五曰神解何謂齋戒曰澡身

虛心何謂安處曰深居靜室何謂存想曰收心復性

何謂坐忘曰遺形忘我何謂神解曰萬法通神故習

此五漸之門者了一則漸次至二了二則漸次至三

了三則漸次至四了四則漸次至五神仙成矣

齋戒

齋戒者非蔬茹飲食而已澡身者非湯浴去垢而已

蓋其法在節食調中磨擦暢外者也夫人稟五行之

氣而食五行之物而實自胞胎有形也呼吸精血豈

可去食而求長生但世人不知休糧服氣道家權宜

非永絕食粒之謂也食之有齋戒者齋乃潔凈之務

戒乃節約之稱有饑即食食勿令飽此所謂調中也

百味未成熟勿食五味太多勿食腐敗閉氣之物勿

食此皆宜戒也手嘗磨擦皮膚溫熱去冷氣此所謂

暢外也久坐久立久勞役皆宜戒也此是形骸調理

之法形堅則氣全是以齋戒為漸門之首也夫

安處

何謂安處曰非華堂邃宇重裀廣榻之謂也在乎南

向而坐東首而寢陰陽適中明暗相半屋無高高則

陽盛而明多屋無卑卑則陰盛而暗多故明多則傷

魄暗多則傷魂人之魂陽而魄陰茍傷明暗則疾病

生焉所謂居處之室尚使之然況天地之氣有亢陽

之攻肌淫陰之侵體豈不傷哉修養之漸儻法此即

安處之道術也吾所居室四邊皆戶遇風即闔風

息即開吾所居坐前簾后屏太明則下簾以和其內

映太暗則卷簾以通其外曜內以安心外以安目心

目皆安則身安矣明暗尚然況太多情欲太多事慮

豈能安其內外哉故學道以安處為次

存想

存謂存我之神想謂想我之身閉目即見自己之目

收心即見自己之心心與目皆不離我身不傷我神

則存想之漸也凡人目終日視他人故心已逐外走

終日接他事故目亦逐外瞻營營浮光未嘗內照奈

何不病且夭邪是以歸根曰靜靜曰復命成性存存

眾妙之門此存想之漸學道之功半矣

坐忘

坐忘者因存而忘也行道而不見其行非坐之義乎

有見而不知其見非忘之義乎何謂不行曰心不動

故何謂不見曰形都泯故或問曰何由得心不動天

隱子默而不答又曰何由得形都泯天隱子瞑而不

視或問悟道乃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天隱

子果何人也于是彼我兩忘了無所照

解神

齋戒謂之信解安處謂之閑解存想謂之慧解坐忘

謂之定解信定閑慧四門通神謂之身解故神之為

義不行而至不疾而速陰陽變通天地長久兼三才

而言謂之易齊萬物而言謂之道德本一性而言謂

之真如入四真如歸于無為故天隱子生乎易中死

乎易中動因萬物靜因萬物邪由一性真由一性是

以生死動靜邪真吾皆以神而解之在人謂之仙矣

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故神仙之道五歸一門

后序

昔謝自然欲過海求師蓬萊至海中或謂自然曰蓬

萊隔弱水三十萬里不可通天臺有司馬子微身居

赤城名在絳闕可往從之自然乃還受道于子微白

日仙去東坡水龍吟詞曰古來云海茫茫蓬山絳闕

知何處人間自有赤城居士龍蟠鳳舉清凈無為坐

忘遺照八篇奇語觀此書則此八篇當是子微所著

而序乃云天隱子不知何時人意者不欲自顯其名

邪紹興壬午從事郎知臺州黃宕縣主學事勸農胡

璉跋

保生要錄

臣聞松有千年之固雪無一時之堅若植松于腐壤

不囗而必蠹藏雪于陰山雖累而不消違其性則堅

者脆順其理則促者長物情既爾人理豈殊然則調

攝之術又可忽乎臣竊覽前人所撰保生之書往往

拘忌太多節目太繁行者難之在于崇貴尤不易為

臣少也多病留心養生研究有年編次成帙為術易

簡乘間可行先欲固其神氣次欲調其肢體至于衣

服居處藥餌之方蔬果禽魚之性有益者必錄無補

者不書古方有誤者重明俗說或乖者必正目之曰

保生要錄雖無裨于聞道聊有益于衛生冒昧上獻

伏深戰栗臣蒲處貫敘

養神氣

嵇叔夜云服藥求汗或有弗獲愧情一焦渙然流離

情熱于中汗形于外則知喜怒哀樂寧不傷人故心

不撓者神不疲神不疲則氣不亂氣不亂則身泰

論起居

養生者形要小勞無至大疲故水流則清滯則污養

生之人欲血脈常行如水之流坐不欲至倦行不欲

至勞頻行不已然亦稍緩即是小勞之術也故手足

欲時其屈伸兩臂欲左挽右挽如挽弓法或兩手如

拓石法或雙拳筑空或手臂前后左右輕擺或頭頂

左右顧或腰胯左右轉時俯時仰或兩手相促細細

捩如洗手法或手掌相摩令熱掩目摩面事間隨意

為之各十數過而已每日頻行必身輕目明筋節血

脈調暢飲食易消無所壅滯體中少不佳快為之即

解舊引方太煩崇貴之人不易為也今此術不擇時

節亦無度數乘間便作而見效且速

夫人夜臥欲自以手摩四肢囗腹十數遍名為干沐

浴臥側而曲膝益氣力常時濁唾則吐清津則咽常

以舌柱腭聚清津而咽之潤五臟悅肌膚令人長壽

不老黃庭經曰為玉池大和官嗽咽靈液災不干又

曰閉口屈舌食胎津使我遂煉獲飛仙頻叩齒令齒

勞又辟惡夫人春時暑月欲得晚眠早起秋欲早眠

早起冬欲早眠晏起早不宜在雞鳴前晚不宜在日

旰后熱時欲舒暢寒時欲收密此合四氣之宜保身

益壽之道也

論衣服

臣聞衣服厚薄欲得隨時合度是以暑月不可全薄

品牌:匯聚文源
上架時間:2015-12-17 15:41:37
出版社:北京匯聚文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匯聚文源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大足县| 武清区| 蓝田县| 米易县| 民丰县| 西充县| 鹤壁市| 闵行区| 电白县| 临朐县| 峨山| 长春市| 高安市| 自贡市| 彭阳县| 满城县| 舒城县| 德阳市| 榆中县| 浠水县| 泸溪县| 南通市| 邳州市| 临洮县| 普格县| 波密县| 庆安县| 云龙县| 永修县| 襄樊市| 台北县| 五台县| 星座| 昔阳县| 和硕县| 张家界市| 尉犁县| 右玉县| 平邑县| 镇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