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 慧命經
  • 柳華陽
  • 4948字
  • 2015-12-17 10:57:32

漏盡圖第一

蓋道之精微,莫如性命。性命之修煉,莫如歸一。古圣高賢將性命歸一之旨,巧喻外物,不肯明示直論。所以世之無雙修者矣。余之續圖者,非敢妄泄也。是遵楞嚴之漏盡,表華嚴之妙旨,會諸經之散言,以歸正圖。方知慧命是不外乎竅矣。且此圖之所立者,是愿同志之士,明此雙修之天機,不墮傍門,方知真種由此而懷,;漏盡由此而成,舍利由此而練,大道由此而成,且此竅也,乃是虛無之窟,無形無影,氣發則成竊,機息則渺茫,乃藏真之所。修慧命之壇,名之曰海底龍宮,曰雪山界地,曰西方,曰元關,曰極樂園,曰無極之鄉,名雖眾多,無非此一竅也。修士不明此竅,千身萬劫,慧命則無所覓也。是竅也,大矣哉!父母未生此身,受孕之時,先生此竅,而性命實寓于其中。二物相融合而為一,融融郁郁,似爐中火種,一團太和天理。故曰先天有無窮之消息,故曰父母未生前,氣足胎圓,形動包裂,猶如高山失足,〔“口”字中一“力”字〕地一聲,而性命到此則分為二矣,自此以往,性不能見命,命不能見性。少而壯,壯而老,老而嗚乎。故如來發大慈悲,泄漏修煉之法,救人再入胞胎,重造我之性命,將我之神氣入于此竅之內,合二為一,以成胎孕,其理一也。夫竅內有君火,門首有相火,周身為民火。君火發而相火承之,相火動而民火從之,三火順去,則成人,三火擬來則成道,故漏盡之竅,凡圣由此而起,不修此道,而另修別務,是無所益業。所以千門萬戶不知此竅內有慧命主宰,向外尋求,費盡心機,無所成矣。

法輪六候圖第二

且道之妙用,莫如法輪;運行不蹊,莫如道路;遲速不等,莫如規則;限數不差,莫如候法。是圖也,大備法全,而西來真面目,無不在此矣。且其中之玄妙行持,莫如呼吸;消息往來,莫如闔辟;不外道路,莫如真意;有所起止,莫如界地。舍己從人,備著此圖,全泄天機。愚夫俗人得之,亦無不成也。茍無其德,縱有所遇,天必不附其道。何也?德之于道,如鳥之羽翰,缺一無所用也。必需忠孝仁義五戒全凈,然后有所望焉。而其中精微奧妙,盡在慧命經中,兩相參看,無不得其真矣。

任督二脈圖第三

蓋此圖于前二圖是一也,所以重繪者何為?是恐修道之人不知自身法輪之道路,故備此圖,以曉同志耳。蓋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俱通矣。所以鹿之睡時,鼻入肛門,通其督脈,鶴龜通其任脈,三物俱有千年之壽,何況人乎!修道之士,既轉法輪,以通慧命,何患不長壽,而成其道業。

道胎圖第四

且此圖楞嚴經原本有之妙旨,俗僧不知道胎者,因當初未續圖之過耳。今以闡揚,修士方知如來有道胎真實之功夫在矣。蓋胎者,非有形有像而別物可以成之,實則我之神氣也。先以神入乎其氣,后氣來包乎其神,神氣相結,而意則寂然不動所謂胎矣。且氣凝而后神靈,故經曰,親奉覺應,二氣培養。故曰,日益增長,氣足胎圓,從頂而出,所謂形成出胎,親為佛子者矣。

出胎圖第五

楞嚴咒曰,爾時世尊從肉髻中,涌百寶光,光中涌出千葉寶蓮,有化如來坐寶花中,頂放十道百寶光明;皆偏示現,大眾仰觀放光如來宣說神咒者,即陽神之出現也。故曰,佛子。茍不得慧命之道,枯寂口禪,焉有自身,焉得謂世尊為小道乎?此即泄楞嚴之秘密,曉諭后學。得此道者,立超圣域,不落凡塵矣。

化身圖第六

面壁圖第七

虛空粉碎圖第八

集說慧命經第九

華陽曰,成佛作祖,是本性靈光,不得慧命漏盡,不能了道,直入于如來之太空。

蓋本性靈光者,其名雖二,源頭則一也。在定則謂之性,定中慧照,則謂之光矣。慧命者,乃如來當初所取以示人之名也。是西方之梵語,中華人之本源,儒謂之先天炁也。是修佛之舟梯,作祖之權柄,即孟子所謂善養浩然之炁者是也。漏盡者,即世尊以示阿難所修之名也,亦是西方之梵語。中華曰走漏,儒謂之走精,醫謂之泄元炁。而漏盡即慧命之所化,當其未動之先,本是命也,及其動,而不知其修煉,出關則化為有形之漏盡矣。故儒謂之炁化精也。當其童真之時,堅固之體,原無漏盡之名。圓陀陀,光灼灼,此時若遇真師,不用漏盡之法。只要將此圓陀陀光灼灼之慧命,收歸中宮,時時醒悟,刻刻覺照,護持十月,道胎養成佛體,即楞嚴經所謂:既游道胎,親奉覺應,功勤炁足,自然出胎。到此法身廣大,即楞嚴經所謂:形成出胎,親為佛子。此即謂之頓法矣。若夫十六歲以后,命寶滿足,足而自漏矣,從此以往煉至無漏,故如來謂之曰漏盡矣。世之學佛者,若不虛心求師指點火化之真訣,任爾打七參禪,長坐行持之流,萬無所保。既無所保,焉有道之可成成哉!故華嚴云:不求此妙法,終不能成菩提。是以如來發大慈悲,示人下手接續添油之法,補足圓陀陀光灼灼之慧命,再皈中宮,此乃謂之漸法矣。故光明如來云:老僧會接無根樹,能續無油海底燈。且又當勤勤修煉,非一朝一夕能成道也。故世尊謂阿難云第一漏盡難成,而漏盡又是佛所喻之別名,乃此篇修慧命之法也。若修性不修命,習氣難消,縱然能到恢恢相,無非五通之鬼,不能契如來之六通。所以大佛方等大集經云,修習五通,既修習已垂得漏盡,而不取證,何以故?愍眾生故舍漏盡通。乃至行于凡夫地中。太空者,法性圓之虛極也。故華嚴云:性如虛空,即邵子所謂“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云變態中”是也。

而慧命漏盡不得風火煉法,不能和合凝集,而成大道。

風者,是助火之烈焰。火者,是化物之能功。故如來云:微風吹動。又云火化以后,收取舍利。風火漏盡并用,自然和合凝集,而成大道矣。

是以佛法次第用工之真傳,豈無憑證。

且真實之道,則有真實次第之工夫,或如前后混雜,非如來之道也,乃旁門外道而已矣。且次第者,如下手時,有和合真種之功;如轉手時,有修煉舍利之功;如了手時,有溫養道胎之功;如撒手時,有出胎面壁之功等法是也。然而次第非敢妄論,是集佛祖第用功之秘文,攢湊逐節以為憑證,每句之下添一注腳,喻曉同志,概而證之則無所誤也。

妄以一言半句而為道哉。

如今之禪門,自己尚未得真傳,妄以化人。或曰父母未生前,或曰念佛是誰?這些婆婆媽媽之百語哄弄世界愚夫愚婦,東問西尋,謂之參求佛法,到頭一場空老,何足為道哉。志者觀之,真謂之老婆禪、口頭禪、是非禪、皮殼子禪、衣食之禪耳。

且千古至今,莫不以盲引盲,坑陷無數之善信,深入九泉,竟不能出頭見佛之光華矣。

蓋佛法自漢明帝始人中華,前秦始皇卻有佛僧來,始皇送還不用,由漢以來,謬妄莫知其數,幸遇達摩來此土,以證其非,單傳大代,自六祖至今,非上又非,謬外更謬,所以有九十六種外道,二十四觀之傍門,獨有打七一門,是害人之毒藥,埋人之火坑。釋教西方二十八祖,東土六代原無此門,乃高峰門人誣捏,況高峰所習乃是閉息之傍門,非如來之正道。或問曰,何以見得也?答云:高峰自曰,忍餓壽昌金粟是也。但看打七門人,個個吐血,不但不成大道,反得勞癥,苦惱而死,豈不痛哉?是人身氣血脈絡尚且不知,焉得知其道乎?夫人身日間勞倦,全靠夜靜安神,以待后天心腎交和,為滋養此身之根本。茍教人七七晝夜勞倦不睡為之大道,安有不得其癥者之害也。醫曰:凡人七夜不睡,則心腎不能交,必得勞癥,何況七七乎?又加打其脊絡,傷其臟腑。嗚呼!此刑自唐帝解之后,至今不敢妄用矣。帝當初見受此刑者,十有九死,閱諸醫書,謂人五臟俱有脈絡,系于脊之總絡,以通其氣血,為運行養行之本。一打此處,即阻其氣血,逆而上行,就是盧醫、扁鵲,莫能救之。故解其刑,以杖臀為之責也。又或以黃綣之上,續某僧某僧之名字,謂之傳法,以假傳假迷惑世人,坑陷初學,又加口頭禪之語錄,遍滿世界,縱有勵志者,無所覓求。以為佛祖是皆天生,亦以虛勞空死,如此將佛之光華,竟變為黑暗矣。

蓋大藏之法寶,本是全旨,奈因當初學者有淺深,根有利鈍,遇此前后混雜,實不肯成其逐節之次第也。

且大藏之教,有權法,有實法,有無為法,有有為法,豈可一概論之,是在人之學與不學耳。所以然者,性命雙修之道,即在其中矣。

而后來諸祖,所得以成者,亦不肯并泄而同論。

且后來諸祖有所得授而成者,不肯公同大眾,以權法制伏俗僧,謂其悟性,免其多事而生別念,實法有悟知者,私付密授,故為教外別傳,只通消息。如世尊不傳堂弟阿難,私付與迦葉為二祖,如五祖不傳首座神秀,私付與待者盧能為六祖,是以成佛作祖之大寶,豈傳無志之人。必要有超乎佛祖之志氣,知曉那邊道理,方可付之。故佛法之秘,宜世所難問也,是以不肯并世而同論。

或顯于無為,而隱于有為。

無為者,是養道胎面壁后半之法,非今之俗僧,以枯坐之無為也。其有為者,即凝集和合,修慧命前半之法。有憑有據,乃先天意炁之妙用,非世間之有為也。故寶積經云:一切諸法,悉如幻化,是中卻有一法,和合凝集,決定成就。又經頌云,大士修行解脫門,轉益慈悲求佛法,知諸有為和合作,志樂決定勤行道。又經云,所謂二乘,墮于無為廣大深坑,不能超脫證果。古德云,有為雖偽,棄之則功行不成。無為雖真,趨之則圣果難證。今之禪門,聞之有為,謂之著相,棄而不取,殊不知此有為,乃定靜之中妙道之有為也。譬如天地是個無為,而天地所以生萬物者,是個有為矣。則最上一乘之佛法者,亦然。而人之心能到無為之時,則內里有一物,超然而出,若不以意取之,此物豈不散于外境,即非我所有矣。如此取皈之法,故名之曰有為法矣。即六祖所謂往北接度者,是也。

或顯于無物,而隱于有物。

無物者,乃后半之性功也;有物者,即前半之命功也。今之假禪道,聞之有物,莫不厭之,殊不知此物者,道之根本,法之津梁,人人本有,即非思慮之物,乃元關內之物也。故六祖云:吾有一物,無頭無尾,無名無字,無背無面。又付大師云:有物先天地,無名本寂寥,能為萬物主,不逐四時凋,乃先天之物也。宰育后天,散則無形影,聚則成舍利。故圜悟云:何物高于天?生天者。是何物厚于地?育地者。是何物寬于虛空?包虛空者。是何物超佛越祖?植佛祖者。是乃化育之本,物我同途。故曰:物我同一大父母者,即此也。順去生人生物,逆來成佛成祖。順去則物我同知,逆來非師莫能曉用,故云峰禪師云:有物密救人,怎奈人不知,即先天純陽至剛之炁也,散之乃在一身,促之即在玄關。故寒子云,可貴天然物,獨一無伴侶,覓他不可見,出入無門戶,促之在方寸,延之一切處。你若不信受,相逢不相遇。大則包藏法界,細則粟米微塵。所以云峰禪師云,蓋天地撮來如粟米粒大,雖然如是,先必須和合凝集,而后有物。世尊謂之菩提種子,法華會上龍女所獻者,即此物也。

或顯于無事,而隱于有事。

無事者,是祖師所制伏眾之法耳,乃小乘法也。有事者,祖師隱藏密授,乃上乘法也。無根凡夫,不能信受,故世尊云:我于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又云,世尊如此之事,世所難信,而祖師若與下根之人說破,返生非言。故法華經云:爾時佛告舍利佛止,不須復說,若說是事一切世間諸天及人,皆當驚疑。又云,唯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且有事者,又非旁門之事也,慧命即元關機動物產之事矣。以我之意宰之,以呼吸收之,和合真種,轉運法輪,采取熏煉,總是意同呼吸用慧命矣。故名之曰有事者也,慧命即元炁之別名。元炁生時,若不收取,豈不散耶!故興陽禪師云,進一步則迷理,退一步則失事,即此也。

或顯于小乘,而隱于大乘。

小乘之法,乃禪師所施之權法也。曰參撣打坐,曰念佛看經,種諸善根之因果。大乘之法,即祖師受記之密語也。曰慧命壽命,曰漏盡馬陰,是超凡入圣之佛果,此以上言之大概而已。

或有言之易而喻之淺者,當逐節以熟玩,不可冒視也。參悟無疑,再求印證,使徒執其偏見,取宗于妄人之口,何其誣耶。

淺易之言,即性命之真方。未得訣者,難以晚悟,必須前后湊合,究竟層次,再求真師印證,免誤此生之空修也。若今之叢林所傳所證者,非如來之正法,乃黃綣上所傳某僧某僧之名字,謂之佛法,若認則誤也。此乃六祖之后未得真傳者,妄人所捏爭方丈之計耳。哄弄后學,誤了多少善信,既非佛法,乃爭訟之端也。

余故曰,脫俗離塵覓過知,

古云,欲往山下路,且問去來人。過知者,是得決之人,或已成,或未下手,然而其訣則一也。

斷淫悟道貴真師。

且斷淫者,即楞嚴經之首戒,成佛之津梁,茍為釋子,袈裟錫杖,不斷淫機,謂之修道,豈不取笑儒道之高人乎!外面雖威儀,內里與物無殊,真可恥矣。且斷淫一事,若不求真師,將何法斷之?凡求師者,先問此法起首,余此俱是旁門也。

任他指說萬般法,與我身心難自規。

今之釋教,無非看經念佛,參禪打坐,打七問話頭而已,除此之外,無所為也。此乃黃葉止小兒之啼,與我身心有何益乎!

格外高談非至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林县| 田林县| 稷山县| 东安县| 洪江市| 大荔县| 阿拉善左旗| 津市市| 阿拉善盟| 来宾市| 连州市| 丰顺县| 巧家县| 遵义市| 扶余县| 武强县| 凤山市| 雷州市| 区。| 吉隆县| 佛学| 花垣县| 平凉市| 永靖县| 南部县| 北京市| 山丹县| 蓬安县| 林州市| 武强县| 朔州市| 太谷县| 岳池县| 定结县| 绥棱县| 宿迁市| 满洲里市| 丽江市| 府谷县| 南通市| 镇巴县|